1.突破口
      
          选择突破口进行突破,是侦破阴谋集团通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正确的方
      法只能以事实上存在阴谋集团为前提。如果阴谋集团的存在仅仅是一个假定,没有
      被事实所证明,那就只能证明突破口是假的,在突破口的基础上建立的整个案件也
      是假的。而如果选择一个或几个意志薄弱的人作为突破口,让他提供办案者所需要
      的口供,在他的口供的基础上制造一个假案,制造一个阴谋集团,那就只能得出一
      个结论:这是有意地制造假案。所谓“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就
      是这么一桩有计划地制造出的假案。
      
          “托—季联合中心”的侦破工作是1935  年12  月开始的。1936  年1 月5 日,
      在高尔基市,内务部门在缺乏任何犯罪证据的条件下,逮捕了前托派分子、高尔基
      市师范学院的教师奥利别尔格。这是内务部选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瓦连京·帕夫洛维奇·奥利别尔格曾是德国共产党党员,1932  年因参加派别
      活动被开除出党。1935  年7 月移居苏联,到高尔基市师范学院任教。按当时的内
      务部干部奥尔洛夫在他后来所写的《斯大林肃反秘史》一书中所提供的材料,奥利
      别尔格的身份是苏联内务部特意安排到高尔基师范学院充当内务部奸细的。奥尔洛
      夫在书中说,奥利别尔格作为内务部外事局的特工人员,曾在柏林的德国托洛茨基
      分子中间收集情报。1930  年,受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德国情报站的派遣,企图
      混入托洛茨基的秘书处工作,因无法获得托洛茨基的信任而未果。后又被派到布拉
      格,监视以捷克斯洛伐克为基地的德国左翼政党的活动。1935  年,奥利别尔格被
      召回国,调到莫尔恰诺夫领导下的秘密政工局工作。当时一些大学托洛茨基思想情
      绪泛滥,如高级党校的学生学过马列原著后,认为被斯大林斥为异端邪说的托洛茨
      基主义是真正的马列主义。高尔基市高尔基师范学院的学生甚至成立了研究列宁和
      托洛茨基著作的秘密小组,传阅诸如“列宁遗嘱”等党内查禁的文件。内务部决定
      派遣奥利别尔格到高尔基师范学院监视学生的活动。为此,他需要在该学院谋取一
      个教授政治理论的教师职位。当时,在苏联教育部门,对担任政治理论教员的政审、
      教学水平和经验的要求很严格。奥利别尔格不是联共(布)党员,甚至不是苏联公
      民,而是当时还未合并到苏联的立陶宛人,没受过高等教育。尽管中央有关部门补
      发了任命他为革命运动史教师的书面指示,但一到高尔基市,与负责教师工作的州
      党委委员、宣传鼓动处处长叶林的初步接触便使他露了馅。叶林向高尔基内务分局
      和党中央作了汇报,坚决反对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来充当教师,而且指出他的证
      件是伪造的。莫尔恰诺夫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打电话向中央解释。叶若夫召见了
      叶林,命令他别再找奥利别尔格的麻烦。由于叶若夫的干预,奥利别尔格到任,而
      叶林后来则因这件事被害。按照奥尔洛夫的说法,奥利别尔格是受命充当奸细,与
      内务部一起,制造出了高尔基市师范学院的托洛茨基阴谋集团案。
      
          1988  年6 月,苏联最高法院在审查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
      一案后,宣布撤销这一案件,案件中的所有被告因缺乏犯罪事实被宣布平反昭雪。
      在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苏共中央附属马列主义研究院、苏联检察院和苏联国家安
      全委员会共同撰写的《关于所谓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一文
      中说:“本案提出的关于‘联合中心’组织了对基洛夫的杀害并且准备由该中心成
      员对斯大林等党和政府领导人采取恐怖行动的指控,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对贝尔曼
      —尤林、弗里茨—达维德、奥利别尔格、M ·卢里耶和H ·卢里耶提出的指控,即
      他们似乎是由托洛茨基派到国内并在苏联从事反革命恐怖活动的指控,同样是没有
      根据的。”①除了为奥利别尔格等平反的决定外,文中还列举了证明奥利别尔格并
      非奸细的材料。
      
          我们相信苏联政府的材料和结论是建筑在对案件的全面法律调查基础之上的。
      这一结论否定了奥尔洛夫关于奥利别尔格等是内务部的奸细一说。奥尔洛大当时虽
      然是内务部的干部,但他开始时担任内务部下辖的边防军的军官,后来到内务部担
      任经济局的负责人,没有直接负责奥利别尔格案件的工作。不过,他可能知道奥利
      别尔格与内务部的复杂的关系,以及奥利别尔格受审后的表现,尤其是他被捕后不
      久,就按照内务部的意图,驯服地交待或者说编造了托洛茨基阴谋集团及其罪恶活
      动。于是,奥尔洛夫得出了奥利别尔格是奸细的结论。当然,从他驯服地交待和编
      造材料的态度看,他确有奸细之嫌。
      
          内务部选中高尔基市师范学院和奥利别尔格作为突破口是有道理的。前面已经
      说过,高尔基市师范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中确实存在着对当局和斯大林不满的思潮。
      他们在不公开的场合议论过中央的某些政策,特别是恐怖政策,发泄过一些不满,
      但没有采取过任何政治和组织方面的实际行动,更不存在什么秘密的阴谋。
      
      
      
          奥利别尔格曾参加过托派并且是来自德国。他正好可以担当侨居北欧的托洛茨
      基的联络员的角色。正是基于这种设想,内务部对奥利别尔格进行了严刑逼供和欺
      骗。一个月之后,他就招了供。他交待说,他是由托洛茨基通过其子谢多夫派到苏
      联完成特殊使命,即进行反革命串连的。在侦查员的压力下,他交待出许多由他串
      连和发展的同伙。这些人大多是他在师范学院的同事和学生。高尔基师范学院的许
      多教授和教师被捕。内务部有关领导对奥利别尔格说,因为他在与托洛茨基分子的
      斗争中表现出色,被选定来继续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他应该帮助党和内务部消灭托
      洛茨基主义,应该在即将举行的审判中把托洛茨基作为反对苏联的阴谋组织者予以
      揭露。有关领导向他保证,不管判决的结果如何,他都会被释放并被派到远东地区
      担任一个负责的职务。于是,奥利别尔格在屈服和投降的路上越滑越远。他采取了
      需要什么便交待什么的态度,并和侦查员们一起研究和确定交待的细节。按照奥利
      别尔格的供认,他以托洛茨基联络员的身份来到了高尔基师范学院,征募了学生和
      教员,并与其他托洛茨基分子建立了联系,制定了谋杀斯大林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大致内容是:派一个由坚定的托派分子组成的学生代表团到莫斯科
      参加“五一”游行,趁斯大林站在列宁陵墓上检阅的机会杀死斯大林。
      
          为了使高尔基师范学院大学生案不致露出破绽,内务部秘密处决了知情人叶林,
      因此后来审判时几次提到他的名字,可他本人未能出庭作证。内务部还强令奥利别
      尔格供认他在学院作教师的弟弟和一些朋友也是恐怖分子。
      
          无耻而怕死的奥利别尔格有求必应。在被他诬陷的人中,有师范学院院长费多
      托夫。费多托夫虽然交待了一些问题,因显然达不到当众坦白的要求,后来没有出
      庭,化学教师涅利多夫是阴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因为他被内务部定为炸弹的制造
      者,但他在酷刑下没有屈服。与奥利别尔格案被揭发的同时,莫斯科、列宁格勒、
      基辅、明斯克等地也对托洛茨基分子进行了逮捕,给他们加上了反革命的和恐怖活
      动的罪名。当时,被捕的托洛茨基分子共100 多名。
      
          正是在各地的所谓托洛茨基阴谋恐怖集团相继破获,奥利别尔格等交代出“重
      要材料”的基础上,内务部确定存在着一个全国规模的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的反
      革命阴谋集团。1936  年2 月9 日,苏联副内务人民委员普罗科菲耶夫向各地内务
      部门发出一个指示。指示称,内务部掌握的材料表明,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的反
      革命地下组织的活动在不断增强,这些组织中有地下的恐怖团体。一些托洛茨基和
      季诺维也夫的团体提出了一个设想,即在苏联建立统一的反革命政党和统一的政权
      组织中心。指示中明确指出,内务部的任务就是彻底消灭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所
      有地下组织,不仅要揪出其骨干分子,而且要侦破地下的反革命团体,托洛茨基分
      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的全部组织联系,侦破恐怖主义的团体。
      
          到1936  年2 月底,奥利别尔格编造的故事,经过不断地修改和润色,已经加
      工到一个像样的程度。其它地方的侦破工作也有进展。内务部领导决定把它们作为
      反对派整个阴谋的基础端出来,然后发动内务部门的力量全面深入地开展侦破托洛
      茨基和季诺维也夫阴谋集团的工作。内务部秘密政工局局长莫尔恰诺夫奉命召集了
      内务部干部会议。这次会议有内务部40  来名领导干部参加。莫尔恰诺夫声称已揭
      发出一个大阴谋,大家都将暂时离开现任职务,投入这项重要的工作。他告诉大家,
      中央政治局认为有关这一阴谋的证据绝对可靠,现在大家的任务是查清细节,而不
      必考虑被捕的人有罪无罪的问题。
      
          可是,他们多年监视反对派,何曾发现过这样重大阴谋案的任何踪迹?如果这
      样的阴谋确实存在,他们岂不是严重失职?调集这么多的负责干部去侦查这一案件
      本身就说明,有关领导也知道这样大的阴谋并不存在,但因为需要这样做,因此必
      须使大多数干部脱离同样被认为是真实的案件,集中力量“侦破”这一至关重要的
      案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1936  年2 月,已经确定了托—季反革命阴谋集团的存在,
      并把侦破这一集团作为内务部的主要任务。往下可以看到,在确定突破口和如何粉
      碎所谓的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集团的问题上,两个主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雅哥达
      和叶若夫存在着策略上的重大分歧。雅哥达主张把托洛茨基与季诺维也夫分开,各
      算各的帐,叶若夫主张把他们作为一个反革命集团。两个人的分歧与他们争权夺利
      的斗争纠缠在一起。斯大林支持了叶若夫。
      
          普罗科菲耶夫指示发出和内务部2 月会议以后,对托派分子的镇压加强了。1936 
      年2 月23  日,普罗科菲耶夫向斯大林报告说,莫斯科的一个前托洛茨基团体已被
      逮捕,其中有书籍出版总局的政治编辑А·舍梅列夫、共产主义科学院的文学编辑、
      无党派人士И·特鲁索夫等人。在搜查特鲁索夫的住宅时发现了托洛茨基1927  年
      的个人档案。斯大林就档案一事指示如下:
      
          “莫洛托夫、叶若夫:建议将托洛茨基的全部档案及其它材料交给叶若夫同志
      进行审查并向政治局作出报告,对被捕者的审讯由内务人民委员部与叶若夫同志一
      起进行。”②1936  年2 月27  日,斯大林的这一提议通过向政治局委员征询意见
      的方式形成政治局的决议。这一决议显然加强了叶若夫的地位。
      
          3 月,雅哥达向斯大林报告了消灭托洛茨基地下组织和侦破恐怖团体的工作进
      展情况。他建议将所有参与恐怖活动的托洛茨基分子提交法庭审判,并根据1934  
      年12  月1 日法令统统枪决。斯大林接到此报告后,于3 月31日指示雅哥达和维辛
      斯基提出关于处理托洛茨基分子的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将政治局的决定通知了他们。
      决定如下:“所有由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并由侦查证明参与了恐怖活动的托洛茨基
      分子,一律交付最高法院军事法庭,根据1934  年12  月1 日法令予以枪决。责成
      内务人民委员部和苏联检察院在侦查结束时提出根据1934  年12  月1 日法令交付
      法庭的人员名单。”③根据中央指示,内务部立即向各地内务部门下达了相应的命
      令。命令指出:“我部机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立即查清并完全彻底地粉碎一切托洛
      茨基势力,他们的组织中心和联络,揭露并镇压一切托洛茨基两面派你们要用最快
      的速度对所有要清理的托洛茨基案件进行侦查,把揭露和粉碎整个托洛茨基地下组
      织,把侦破和消灭托洛茨基中心,把查清和打破他们与埋藏很深的托洛茨基领导的
      联络网,作为主要任务。”④内务部下达的指示把侦破和消灭托洛茨基中心作为主
      要任务,而没有强调同时要消灭季诺维也夫中心。而叶若夫则力图证明他关于托洛
      茨基分子与季诺维也夫分子共同进行恐怖活动的提法。
      
          正好这时内务部收到一份密报说,1932  年加米涅夫、捷尔瓦加尼扬和洛米纳
      泽通过谈判后建立了一个“联合中心”,其成员包括托洛茨基反对派和季诺维也夫
      反对派两方面的人,有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叶甫多基莫夫、穆拉奇科夫斯基、
      洛米纳泽和Л·沙什金。这个密报纯粹属于捏造,但它却被叶若夫作为侦查和立案
      的依据。
      
          当时,内务人民委员雅哥达与负责内务部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叶若夫之间勾
      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矛盾,已初露端倪。雅哥达企图独揽内务部的大权,把内务部
      视为独家天下,想以此为基地创造自己辉煌业绩,到斯大林面前邀功请赏。斯大林
      更加信任的叶若夫对此不以为然,直接插手内务部的工作。他不但对内务部的工作
      发指示、定调子,甚至直接参加对囚犯的审讯。
      
          叶若夫提出了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派合流的论断,雅哥达则主张分别对待。
      他们的分歧也反映在对犯人的审讯中、对突破口的选择等问题上。他们的关系是勾
      心斗角的伙伴关系。
      
          在叶若夫的指导下,内务部加紧了对季诺维也夫分子赖因霍尔德的审讯,并把
      他作为侦破“托—季反苏联合中心”的另一个突破口。
      
          伊萨克·伊萨耶维奇·赖因霍尔德,1917  年入党。十月革命后担任立陶宛和
      白俄罗斯财政人民委员和苏联财政人民委员部的局长。1927  年因派别活动被开除
      出党。1928  年恢复党籍。后来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副人民委员。捕前任棉纺工业总
      管理局局长。
      
          赖因霍尔德身材魁梧,脸膛生动而具有诱惑力,平时衣着考究,给人的印象是
      像革命前的贵族而不像共产党员。他工作能力很强,因与财政人民委员索科里尼柯
      夫有亲戚关系,在经济界青云直上。在索科里尼柯夫的别墅里,赖因霍尔德结识了
      许多布尔什维克,其中也包括加米涅夫。
      
          将赖因霍尔德作为突破口的原因有二:他与加米涅夫和索科里尼柯夫的私交可
      利用来作为证人加害他们;他曾短时间站在反对派一边,可以利用这点对其进行讹
      诈。
      
          赖因霍尔德被捕后,内务部对他采用了从说服、诱骗到酷刑、讹诈等各种办法。
      起先,莫尔恰诺夫等向他说,内务部掌握了加米涅夫拉他加入了恐怖组织的材料,
      他必须揭发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反革命集团的头目,才能保全性命。赖因霍尔
      德坚决否认,于是他被交给内务部行动局第二把手切尔托克的审讯小组。此人是个
      无赖和迫害狂。他和他的人马苦战赖因霍尔德近三个星期。审讯常常昼夜连轴转,
      不准他休息、吃饭,并且当着他的面签发逮捕他全家的拘票,对他讹诈。然而,他
      依靠坚强的意志和强壮的身体,挺了下来。接着,内务部制造了一份假判决书,上
      写赖因霍尔德因参与托—季阴谋活动被判处枪决,其家人全部流放西伯利亚。莫尔
      恰诺夫这时以老熟人的面目出现,要他向中央书记叶若夫写一份请求宽恕的报告。
      第二天,莫尔恰诺夫对他说,叶若夫同意撤销判决,但有一个条件,即赖因霍尔德
      必须揭露托—季匪帮的罪行。赖因霍尔德在死亡和活命之间选择时,提出了一个屈
      服的条件,即必须由党中央书记叶若夫亲自向他宣布,党认为他是没有任何罪过的,
      是党的利益需要他在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下签字。雅哥达为他这种顽固态度所激怒,
      禁止莫尔恰诺夫与这种小人物做交易。可是时间紧迫,而内务部这时的主要成果是
      奥利别尔格的供词,内容并不包含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罪行。于是,叶若夫亲
      自出马,召见赖因霍尔德,以中央的名义向他宣布,只要他帮助内务部揭发季诺维
      也夫和加米涅夫,就能证明自己无罪和对党的忠诚。不知赖因霍尔德这样的人是愚
      忠作怪呢,还是他希望以这种形式为自己的屈服开脱罪责,抑或是相信叶若夫等高
      级领导人的人品和良心,这次谈话之后,他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内务部要他供什么他就供什么,甚至帮助侦讯人员修订自己的假供诉,从而成为内
      务部诬陷、迫害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得力助手。他对内务部的
      效忠和卖命的程度甚至出乎侦讯人员的期望之外。后来,在法庭上,他似乎忘记了
      自己的阴谋分子的身份,其说话的口气像是公诉人在谴责十恶不赦的罪犯。
      
          由于赖因霍尔德作为政府的高级干部,具备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反对派
      领袖进行联络、策划阴谋的条件,具有奥利别尔格这个常住国外的外国人所不可比
      拟的优越地位,因此他作为证人的出现起到了奥利别尔格根本不可能起到的作用。
      他成了叶若夫和内务部轰击托—季集团的重磅炸弹。他交代和揭发的重要材料有:
      
          他本人作为托—季集团的成员,曾准备杀害斯大林,并在季诺维也夫、加米涅
      夫和巴卡耶夫的亲自领导下,创造性地展开了犯罪活动;杀害基洛夫是季诺维也夫
      和加米涅夫一手策划的,谋杀对象不仅有斯大林,还包括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
      卡冈诺维奇等领导人。在叶若夫的授意下,他还交待出一批老党员、老干部和老布
      尔什维克,其中包括原苏联政府首脑李可夫、原政治局委员布哈林、托姆斯基以及
      斯米尔诺夫、穆拉奇科夫斯基和捷尔—瓦加尼扬等。
      
          赖因霍尔德的供词经内务部经济局局长米罗诺夫和阿格拉诺夫的仔细审查后,
      由雅哥达送交斯大林,作了一些修正。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修正,就是把莫洛托夫的
      名字从要被谋杀的名单中勾掉了。这份经过修正的供词成为秘密和公开审讯托—季
      集团的基础材料之一。
      
          内务部选择的第三个突破口是季诺维也夫的前秘书处主任、作家和剧作家里哈
      德·皮克尔。叶若夫和雅奇达觉得,如使他屈服可使诬陷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
      供词具有说服力皮克尔心地善良,待人和气,多愁善感。他1917年入党。国内战争
      时任16  军政治处主任,后到白俄罗斯党政机关工作。曾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
      席季诺维也夫的秘书处主任。因参加季诺维也夫反对派于1927  年被开除出党,1929 
      年恢复党籍。自从被作为反对派受到打击后,便脱离政治,专事文艺创作。他是苏
      联作家协会会员,写过抒情诗和散文。
      
          常与剧团女演员和内务部干部玩牌厮混,捕前是莫斯科室内剧团的经理兼党委
      书记。皮克尔的被捕使他在内务部的众多朋友为难和难堪,但上命难违。
      
          经过长时间的威逼和劝说,皮克尔在生与死的选择中屈服了。最后,他请求见
      见雅哥达,以证实关于保释他并委以外任的诺言。雅哥达当面慷慨地答应兑现诺言。
      于是,皮克尔在米罗诺夫为他拟定的一份供词上签了字,答应在未来的公开审判的
      闹剧中担任一定角色。但他不像奥利别尔格和赖因霍尔德陷得那么深。他的供词主
      要是诬陷自己和季诺维也夫,而拒绝任意招供加害其他被告。他作出供词后情绪消
      沉、冷淡,时而流露出他本性中的伤感,对前来狱中看望和招待他的内务部老友说
      :“哎,伙计们,真可怕呀,看你们把我扯进了一个多么肮脏的勾当里!”⑤ 1936 
      年5 月,叶若夫等认为需要再找两三个像奥利别尔格那样可靠的人,这些人应该供
      认他们是由托洛茨基本人派遣并且是接受托洛茨基本人的当面指示后回国进行恐怖
      活动的。于是,莫尔恰诺夫便选择了两个人选,他们是弗里茨·达维德和别尔曼—
      尤林。
      
          弗里茨·达维德,原名伊利亚—达维德·伊兹赖列维奇·克鲁格良斯基,德共
      党员。1926  年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派到德国从事地下工作,1933  年返回苏联。
      1936  年6 月被捕前在共产国际工作,同时担任《真理报》的顾问。
      
          科农·鲍里索维奇·别尔曼—尤林,1921—1923  年为立陶宛共产党党员。
      
          1923—1933  年为德共党员。1933  年3 月经德共中央同意来到苏联。1936  
      年被捕前担任《为工业化而奋斗报》外事处编辑和顾问。
      
          1936  年6 月,他们二人被捕后,经过内务部莫尔恰诺夫等人的“加工”,当
      然不外乎施加压力和欺骗,做出了下列供词:1932  年11  月底,他们分别在哥本
      哈根拜访过托洛茨基,并从他那里接受了进行恐怖活动以反对斯大林的任务。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