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假如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排行换一下,那么唐初这场兄弟间的杀戮也就不会存在。
      原因很简单,他们俩根本就不是同一重量级别的选手。这是权力游戏规则惹的祸,
      是命运开的玩笑。
      
          谋权之道:以军事实力对抗政治势力李世民谋权之初,十分艰难,既要与父王
      李渊一起南征北战,又要面对太子李建成的挤压与打击。怎样获得自己的生存权与
      话语权,免受太子政治势力的打击?英武的李世民决定以军事实力来对抗政治势力。
      成事之初,李世民利用作战的机会,招兵买马,培养了一批能与自己同生共死的将
      军与谋士。
      
          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出生于陕西武功,四岁的时候曾有相面先生预言说,
      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因此李渊以世民为名。
      
          唐高祖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高祖的元配窦皇后生四子: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李玄霸早逝,四子李元吉封齐王。按照传统习惯,皇位应
      由嫡长子继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后,便立李建成为皇太子。
      
          在统一天下之前,大家都相安无事,齐心协力打天下,但是,天下一旦打下来
      了,情况就有了微妙的变化,皇室内部矛盾开始浮出水面。矛盾的最大的两方是太
      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帝位,两人开始明争暗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
      渐形成两个集团。
      
          1.秦王集团
      
          李世民在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功勋卓著,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就是李世民的
      主意。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好结交贤人异士,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李世民
      把他看做知心朋友,他也十分看重李世民。
      
          李世民劝说李渊起事之前,忧心忡忡,寝食不安。
      
          刘文静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他悄悄地对李世民说:“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
      近东都,到处都有人造反,时不待我呀。这正是起事的好时机。如公起事,我可以
      帮您收集十万人马,加上您父亲手下的几万人马,就可以成大事。用这支力量起兵,
      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
      
          李世民听罢,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李世民回到家后,回味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是怎么说服父亲呢?
      李世民一时犯了难。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可汗进攻中原。李渊率兵抵抗,屡战屡败。李渊怕战败的事让隋炀帝知道后,要查
      办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李世民觉得机会难得,劝李渊起兵反隋。李渊一听,吓得要命,说:“你怎么
      说出这种混账话来?要是我去报官,准会把你抓起来。”
      
          李世民并不理会父亲的话。第二天,李世民又找到父亲说:“父亲受皇上委派,
      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放眼天下,造反的人此伏彼起,您能讨伐得了?再说,
      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将更加危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
      是唯一的出路。”
      
          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终于决定起兵。刘文静得知后,很高兴,帮助李世民
      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悄悄地把正在河东打仗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行为有异,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
      突厥,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
      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不久,李渊起兵,起事之后,在讨平群雄的战争中,李世民又立功最大。
      
          由于李世民能征惯战,智勇兼备,他成为了唐军的支柱。武德四年,李世民击
      败王世充、窦建德之后,唐高祖很高兴,特意任命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诸
      王之上,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不但如此,还允许在秦王府中设置官
      属,有权力封官于臣下。李世民有了这个权之后,并没有大肆封官,招揽人马,而
      是在府中开置文学馆,招揽四方文学之士,厚待他们。很快,李世民的手下有了一
      大批谋士,如“长于谋”的房玄龄和“善于断”的杜如晦。
      
          据史书记载,房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十八岁中举,
      为隋朝吏部侍郎高孝基所赏识,赞扬他“必成伟器”,李世民巡视渭北的时候,房
      玄龄带着他的一些建议来到李世民的军营,仅与李世民交谈片刻,就得了李世民的
      赏识,引为自己的知己,任命他为记室参军。随后,李世民平乱,房玄龄就成了他
      的得力助手。
      
          房玄龄与其他人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善于发掘人才。每次征战胜利,众将
      都去搜刮金银财宝,而房玄龄则是忙着为李世民搜罗人才,一旦发现有用的人才,
      就向李世民推荐。杜如晦就是房玄龄发现的。一次,李世民攻下杜如晦老家的城池,
      房玄龄经过打听,得知有一个叫杜如晦的贤人,因不满隋朝的腐败,辞官回家赋闲,
      房玄龄就准备了一份礼物,去拜见他,杜如晦见到房玄龄之后说:“感谢你的一番
      好意,我已无意于官场。”
      
          房玄龄对他说:“贤人择明主而事,你之所以辞官回家,是因为看不惯隋朝的
      腐败,但是,秦王李世民贤明通达,有济世之才,匡扶天下之志,与这种人平天下,
      定社稷,抚百姓,也不枉为一生。”
      
          在房玄龄的劝说下,杜如晦答应见秦王一面。见到秦王后,经过交谈,他觉得
      秦王果然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于是决定出山,辅助李世民打天下。从此,“房谋
      杜断”的合作关系正式形成。
      
          在房玄龄的搜罗下,李世民的手下有了一大批谋士,比较有名的有十八人,史
      称十八学士。这十八人为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孔颖达、褚亮、姚思廉、李玄
      道、于志宁、陆德明、李守素、苏世长、薛收、蔡允恭、薛元敬、盖文达、颜相时、
      许敬宗、苏勖。这十八人都是文学馆学士,轮流值宿,讨论历史与天下大势,李世
      民每每与学士们谈至深夜,这些人为李世民打天下、夺帝位出了不少好点子。
      
          此外,李世民在南征北讨的过程上,网罗了不少勇将猛士,如初唐名将李世绩、
      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如节、段知节、屈突通等都在李世民的手下。
      
          由于拥有众多的良谋与勇将,秦王李世民在政治上形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集团,
      显赫的军事与政治地位,直接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位。太子李建成看在眼里,惧在
      心里,为了巩固太子的地位,确保未来皇位按正常的秩序继承,他也建立起了自己
      的政治集团。
      
          2.太子集团
      
          太子李建成在军事上没有多少能耐,虽会出谋划策,但真正治军打仗远不如李
      世民。
      
          一次,甘肃凉州人安兴贵率领部队投降,高祖命李建成前往原州接应。当时正
      值盛夏炎炎的时候,天气十分热,李建成玩心特重,一路上,他不走大路,专门驱
      使兵士到旷野荒郊去,跟着他打猎,一边赶路一边打猎,兵士们疲劳过度,不堪忍
      受,趁打猎的时候溜之大吉,李建成回长安的时候,队伍溃不成军,李渊被气得将
      他臭骂了一顿。
      
          虽然太子李建成能力不如李世民,但是他搞阴谋诡计是有一手的,他利用自己
      太子的合法身份,获得了一大批皇亲国戚的支持。此外,他长期留守关中,扶植了
      大量的势力,在京城长安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连宫廷的禁卫军也在他的控制下。
      
          还有,高祖李渊对他也十分袒护,接二连三地委托他办理军国大事,就是想在
      大臣和诸子中树立他的威望,为将来继承帝位打下基础。
      
          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军国大事,为以后从政积累政治经验,李渊每天临朝,都让
      他坐在自己身边,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遇到不太重要的问题,就让他自己处理。
      此外,又命礼部尚书李纲、民部尚书郑善果为太子太保,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决
      断各种问题。两人尽心竭力辅助太子李建成,对李建成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建成还拉拢了四弟齐王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李元吉
      生性勇猛,立过战功,并且又狠又毒。
      
          然而,李建成没有想到的是,李元吉决定站在自己一边有他自己的考虑,李元
      吉也想着皇位继承权,他不止一次权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选择投靠哪一方。
      经过周密的考虑,李元吉最后选择了李建成。之所以选择李建成,李元吉认为,如
      果他跟随李世民,显然不能有谋得帝位的机会,如果投靠李建成,或许还有谋得帝
      位的希望。李元吉还想,只要先除掉李世民,再干掉李建成就易如反掌了。李元吉
      曾对他的部属薛宝说:“但除秦王,取东宫(即李建成)如反掌耳。”所以,李元
      吉助李建成是另有阴谋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李建成拉拢李元吉时,他对李
      建成说:“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
      矣,请为殿下杀之。”李建成听后很高兴,发誓事成之后,一定与李元吉共享江山。
      
          李建成的势力范围不但与皇族紧密相连,还渗透到皇宫中去了。为了打击李世
      民,李建成经常给高祖的两个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送礼,笼络她们在高祖面前说好
      话。张婕妤和尹德妃见他是太子,毫不犹豫地站在李建成这一边,时常在李渊面前
      说李世民的坏话。
      
          两大势力形成之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李渊对此很头疼,但又毫
      无办法。
      
          谋权之道:韬光养晦,静候时机权力斗争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策略的斗争,
      其表现形式多为暗斗;二是暴力的斗争,其表现形式为明争,鱼死网破败者出局。
      斗争的前期,太子李建成招招凌厉,李世民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面对咄咄逼
      人的李建成,李世民一忍再忍,等待爆发的时机。
      
          李世民强大的军事势力,如同一艘巨大的潜艇,慢慢地浮出水面,李建成到了
      唐朝建立后才意识到李世民的军事实力是如此强大。恐慌的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太子
      位,采取了三个策略以图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并强化自己。
      
          第一个策略是贿赂宠妃,让她们在高祖面前大吹枕头风。
      
          李渊晚年的时候多内宠,其中张婕妤和尹德妃两人最受高祖宠爱,李建成联络
      唐高祖的两个爱妃时,向她们送了许多礼物,求她们为内助。在金钱的攻击下,两
      人答应了与太子建成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李世民。
      
          两个妃嫔会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也有许多历史原因。
      
          李渊称帝之前,各处尚在用兵,秦王李世民经常带兵在外,妃嫔们很少见到李
      世民,故与李世民相处很少,没有什么感情,而太子李建成就不一样了,他经常可
      与李渊后宫里的女子相见。李建成深知她们在皇帝面前的作用,故对他们礼遇有加,
      极尽谄谀之能事。另一方面,李渊晚年的时候,王子达到了二十多人,他们的母亲
      为了自己的未来与孩子的未来,争着与太子李建成结交,以图有一个好归宿。而李
      世民与李建成相反,他不事奉妃嫔。
      
          其次,李世民曾经得罪过众多的妃嫔。
      
          洛阳平定之后,李渊派自己的妃嫔往洛阳查看隋朝的后宫,这些妃嫔们见到洛
      阳后宫珍宝很多,都想索取一些据为己有,有的妃嫔还替家里的兄弟谋求官职,但
      主管洛阳事务的秦王李世民断然拒绝,说:“宝货都应登记上奏,官职应当授予贤
      才与建立功勋的人,怎么能随便送人呢?”妃嫔们听后,大为怨恨李世民。所以,
      李世民在后宫的名声并不是很好,妃嫔都认为他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
      
          再次,李世民不但得罪了众多的妃嫔,还得罪了李渊的爱妃张婕妤和尹德妃,
      这对他后来的夺位斗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秦王李世民任陕东道行台的时候,李渊允许李世民可以决定管辖区内一切事务,
      李世民便自作主张,将辖区内一块良田赐给了作战有功的李神通。正巧张婕妤的父
      亲也看中了这块田地,他通过女儿的关系向唐高祖要,张婕妤问高祖之后,高祖想,
      不就一小块地吗?这有何难。金口一开,下诏书把这块田地赐给张婕妤之父。张婕
      妤之父接到诏书之后,向李神通要地,但李神通表示秦王李世民赐给他田地在先,
      不肯交给他。
      
          张婕妤的父亲恼羞成怒地跟女儿说了这事,张婕妤听后粉脸大怒,便歪曲事实,
      向高祖说:“皇上赐给我父亲田地,秦王夺了过去,赐给别人。”
      
          李渊听后大怒,召秦王李世民入宫,责备他道:“我的诏令难道不如你说的话
      吗?”秦王向他申诉,但高祖不听。
      
          几天以后,李渊对裴寂说:“秦王很久没有带兵打仗了,为儒生所误,已经不
      是当年我的儿子了。”这时的高祖对李世民抱着很不信任的态度。
      
          有一天,李世民的贴身幕僚杜如晦,路过尹妃父亲豪宅门口。这尹妃父亲素来
      在长安城骄横惯了,见杜如晦路过其门而未下马,便指使家僮数人将杜如晦拖下马
      来,痛打一顿,并将其一指打折。一边令家人暴打,一边大骂道:“你是哪来的狂
      妄小子,胆敢经过我家门口而不下马致敬?”
      
          后来听说被打之人是秦王的亲信杜如晦,尹父一听就着了慌,他知道秦王重情
      重义,疾恶如仇,眼下正威风八面,知道其手下无故被打,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于
      是连忙入宫向女儿讨教办法,经过商议,他们来了一个恶人先告状,尹德妃在李渊
      面前先诬告秦王左右殴打尹父,李渊听后又气冲冲地召来李世民,责问道:“你的
      左右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欺压百姓?你是怎样教化的?”
      
          李世民赶快对此事进行解释,李渊却不予理会。随后,在妃嫔们的挑拨下,李
      渊觉得李世民居功自傲,便逐渐与李世民疏远了。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使李渊对李世民更加失望。
      
          建唐后,李渊曾举行家宴,在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里,李世民想到自己的母亲
      窦皇后来不及看到平定天下便去世了,不觉泪落,禁不住抽抽噎噎的。李渊看到李
      世民的举动十分不高兴,觉得这不是一个男人所为。妃嫔们乘机中伤李世民,为李
      建成游说,妃嫔们说:“现在四海昌平,陛下应该及时行乐,享受人生,但秦王却
      悲伤地落泪,他这是在怨恨和妒忌我们。陛下在的时候他当然不敢对我们怎么样,
      如果一旦不幸过世,秦王当权,我们这些人全会被他所杀,我们还是觉得太子慈爱,
      他必能照顾我们。”
      
          妃嫔们梨花带雨的可怜相打动了李渊。李渊原本并不太喜欢李建成,觉得他不
      会打仗,但经过妃嫔们的反复游说,李渊逐渐改变了对李建成的印象,李建成的太
      子地位便巩固了。
      
          第二个策略是削弱秦王的力量,让李世民成为一个空头司令。
      
          李建成架空李世民的时候,用了两种手段,一种是利用李渊将李世民手下的人
      调走。李建成知道房玄龄与杜如晦是秦王的左右手,他曾对李元吉说:“秦王府的
      智慧谋略之士,最可怕的是房玄龄、杜如晦。”于是想方设法把两人赶出秦王府。
      当陕州刺史的职位出现空缺的时候,他向李渊进言,让杜如晦到那里去当刺史。李
      渊同意了,房玄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对李世民说:“别人不值得惋惜,只有如
      晦天性聪敏,见识明达,善断大事,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大王若只想守住藩王的位
      置,此人可以调出,但你若想得天下,没有他是不行的。”
      
          经房玄龄一提醒,李世民马上醒悟过来了,明白这是太子李建成的釜底抽薪之
      计,说:“不是你提醒,我几乎失去了这个人。”于是再三奏请,留杜如晦到王府
      任府属一职,派了一个不重要的人到陕州去当刺史。
      
          第二种是用金钱收买秦王李世民的部下。秦王府有很多骁勇之士,李建成与李
      元吉想利用他们为自己服务,李建成曾致密函给李世民的骁将尉迟敬德,表示争取
      之意,并赠金银器物一车,在信中说:“希望得到您老人家的眷顾,以加深我们之
      间平民般的交情。”
      
          尉迟敬德生性忠诚,对使者推辞道:“想当初,我是一个用蓬草编门的穷人,
      遭逢隋末大乱,流离失所,长期沦落在叛逆的地方,按罪应该杀头。秦王对我有再
      生之恩,现在又让我在王府里任职,我想只有以死来报答他,才能了结这段人情。”
      
          末了,他又说:“对于殿下,我没有半点功劳,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我不敢
      领这份优厚的赏赐。其次,若私自结交殿下,就是怀有二心,你想,顺从私利,忘
      记忠诚的人,对殿下有什么用呢?”
      
          李建成听了使者的禀报,非常生气,便与尉迟敬德绝交。
      
          尉迟敬德把这件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感慨地说:“你的忠心,坚定如山岳,
      赠给你的金银即使堆积如山,你也不会改变。他们赠给你财富,只管接受,我不会
      对你有什么嫌疑!况且能借机了解他们的阴谋诡计,难道不是良策吗?你拒绝了他
      们,祸患将要降临到你的头上。”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太子集团派壮士于夜晚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知道刺
      客要来,将一道道门打开,安静地躺在床上不动,刺客多次走进庭院,但始终不敢
      进入卧室,怕里面有伏兵。
      
          李建成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在皇帝面前诋毁尉迟敬德,李渊下诏将尉迟敬
      德逮捕审讯,要把他处死。李世民向皇上再三请求,才免死获释。李元吉又在皇帝
      面前中伤骑兵总管程知节,想把他调离京都,担任康州刺史。程知节得知此事后,
      对李世民说:“大王的大腿、胳膊和羽翼都折尽了,身体怎能长久?知节至死也不
      离开,希望早定大计。”听了程知节的话,李世民感动得热泪盈眶。
      
          太子集团又用金帛引诱将领段志玄,段志玄也不顺从。李建成、李元吉的利诱
      威胁、釜底抽薪之计,虽未完全奏效,但也确实厉害,使李世民的势力受到了很大
      的威胁。形势日益紧迫起来。
      
          第三个策略是加强自己的军力。
      
          为了防止突变,太子李建成在京师暗中招募壮丁两千人为东宫卫士,屯驻在东
      宫的长林门,号称“长林兵”。此外,李建成又与甘肃的总管杨文干勾结,命杨文
      干募兵送来京师,准备发动政变。李建成派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运送军器给杨
      文干,要杨文干发兵来京师,尔朱焕等十分害怕失败后被斩首,于是自首告密,称
      杨文干与太子里外呼应想造反。李渊急召杨文干,杨文干见事机败露,当机立断,
      率兵谋反。
      
          经过审查,李渊得知杨文干之反系太子李建成所策划,马上命人将李建成召到
      宫中,太子李建成单身入宫,向李渊叩头请罪。李渊大怒,根本不理会李建成的忏
      悔谢罪,当夜,就将李建成软禁在自己的大帐中,仅让守卫送了些粗粝的麦饭给他
      吃。为防意外,又派司农卿宇文颖带诏命赴庆州,命杨文干赶赴仁智宫。
      
          岂料这宇文颖是太子一党,与齐王李元吉关系非同寻常。行前,李元吉就密嘱
      他以实情告诉杨文干,让杨文干拥兵造反,自己好趁机作乱。所以,宇文颖一到庆
      州,就将实情和盘托出。
      
          6 月24日,杨文干宣誓起兵,并派兵南攻宁州。不久,杨文干攻陷甘肃宁州。
      26日,李渊只好召李世民前来商议对策。
      
          李世民根本就没把杨文干放在眼里,轻蔑而果断地说:“杨文干不过是个出身
      僮仆的匹夫,竟然也敢狂妄谋反!我估计,不久就会被他的府僚擒获或杀死。如果
      不行,派一员大将,就可将其擒获。”
      
          李渊忧心忡忡地说:“不是这么简单。杨文干谋反,牵连到太子李建成。为父
      担心的是太子如今羽翼已渐丰满,如只派一员大将去征讨,恐怕各地响应杨文干的
      不在少数。因此,你应该亲自率兵征讨。平叛回来后,就立你为太子。但我绝不会
      做出隋文帝杀掉自己儿子那种骨肉相残的事,我将太子李建成贬为蜀王。蜀地偏小
      易制。将来他若能够老老实实地拥戴你,你就保全他一脉香火;如果不能老老实实
      拥戴你,你要处理他,也很容易。”
      
          李世民心里很高兴,第二天,就奉诏率兵,前去征讨杨文干。
      
          李世民刚走,齐王李元吉就上下左右活动,设法营救太子李建成。他不仅自己
      在李渊面前为李建成辩解,又鼓动张、尹二妃及众嫔妃替李建成说情,还暗中厚贿
      封伦,请他以朝廷重臣的名义替李建成辩解。
      
          李渊正在宫中为李建成的事而生闷气,见李元吉和张、尹诸妃接踵而来,为李
      建成诉冤,他们说:“杨文干之事牵连太子,虽是事实,但妾听说太子并不知情,
      皆是他手下所为。况且,太子废立,事关宗庙社稷,虽系陛下家事,实为国家大事,
      不可轻言更改,宜从长计议。自古立嫡以长,李建成位居东宫,已经多年,天下皆
      知,向无大过,人心归附。今偶有小失,便擅更立,恐不利于长治久安。陛下不见
      先朝隋文帝废立太子之祸吗?”
      
          李渊想想有道理呀,一时竟没了主意,便召中书令封伦觐见。
      
          封伦也跟太子是一党的,他对李渊道:“太子向以仁厚孝顺著称,中外皆知,
      他也因此得到陛下信任。试想,太子已为储君,留守京城,已非一次。若太子真要
      谋反逼宫,何必等到现在?况且,这一次太子真是在谋反的话,他又何必轻车简从,
      身着罪服,向陛下谢罪而自投罗网?望陛下详察。”
      
          这一番话,于公于私,入情在理,说得李渊恨意大消,心中立刻打定主意,诏
      告文武大臣,遣还太子李建成,回京师留守。东宫属官太子中允王珪、韦挺、杜淹
      被流放。
      
          七月五日,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杨文干被其部下所杀,传首京师。李世民擒
      获宇文颖,将这一齐王李元吉的心腹斩首。
      
          杨文干之乱平定之后,李渊将李建成与李世民召到皇宫中来,责骂兄弟俩不相
      互包容,骨肉相残,但对两人并没有处分,只将太子身边的谋臣王珪、韦挺和兵曹
      参军杜淹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但这并没有消除两人之间的斗争,李建成和李世民
      之间的冲突反而更加尖锐。
      
          一时间,浓重的阴云笼罩在初唐的上空。
      
          战争对国家危害巨大,但战争却是重建秩序的最好契机。因此,战争从来都为
      政治家所热衷。关键时刻,李世民很好地抓住并利用了这一契机,为自己夺位再添
      砝码。
      
          秋七月,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侵扰关中,李渊急速回京。
      
          有大臣上书建议:“突厥之所以屡次入侵关中地区,都是因为美女财宝都在京
      城长安的缘故。如果烧毁长安,迁都别处,那突厥自然就不会来了。”
      
          这么愚蠢的建议,李渊竟然一时昏了头,认为说得十分在理,并且要马上付诸
      实施,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到秦岭东南襄州、邓州一带选择佳处,作为迁都之地。
      
          迁都的事引发了一场争论。以李建成、李元吉、裴寂为首的一派赞成迁都,李
      世民却不赞成,他力排众议,说:“戎狄为患,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陛下圣武,
      犹如飞龙在天,泽披天下,拥有精兵百万,出兵征伐,所向无敌,怎么能因为突厥
      侵扰边疆,就妄迁京城,避其兵锋,岂不是留笑柄传百代?那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
      一介猛将,尚且立志要消灭匈奴,何况儿臣忝列藩王,也曾出生入死几十次,屡经
      战阵,多少也有一些克敌制胜之术。儿臣愿以数年为限,到时将那突厥酋长颉利的
      头颅,献给陛下。假如儿臣未能制服突厥,到那时,再迁都也不晚。”
      
          李世民语言铿锵,掷地有声,大臣们莫不叹服,李渊也啧啧赞道:“说得好,
      说得好!”
      
          这时,李建成语带讥诮地说:“从前樊哙想率领十万士卒横行匈奴,秦王的话,
      莫非与他相似?”
      
          李世民面对讥刺之言,理直气壮地说:“古今形势不同,用兵方法也不同。樊
      哙小子,一介莽夫,有什么值得称道呢?不出十年,必然平定漠北,绝不是空话!”
      
          李渊毕竟是一个开国帝王,多少有些英雄气,听了李世民的话之后,决定停止
      迁都。但李建成仍不服气,同张婕妤、尹德妃沆瀣一气,共进谮言说:“突厥虽然
      屡为边患,得到财货就退了。秦王外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内怀总揽兵权的大计,是
      为了实现篡夺帝位的阴谋啊!”这次李渊没有听他们的谗言。
      
          李渊对兄弟两人的盘算一清二楚。李建成主张迁都与李世民主张不迁都有自己
      的目的。李建成主张迁都、阻挠李世民讨伐突厥的计划,也是他和秦王之间夺权斗
      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为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害怕李世民在征讨突厥的过程中,
      再立大功,独揽兵权,形成对自己太子地位的更大威胁,故而主张迁都避让突厥,
      以阻挠李世民再次带兵,实属假公济私。李世民反对迁都,请命出征,是想借此机
      会,通过讨伐突厥的胜利,增强秦府与东宫抗衡的实力,化解李渊的不信任及东宫、
      齐府、众妃嫔的谗言。
      
          李建成深知李世民能征善战,十分害怕李世民在抵挡突厥中,建立大功,于是
      想方设法要阻止此事,使用的手段竟到了拙劣的地步。
      
          七月的一天,李渊在京师城南郊演武,太子、秦王、齐王陪同前往。李渊让他
      们兄弟三人骑马射猎,比赛胜负,以助校猎之兴。
      
          太子李建成有属下送来的一匹大宛名马,肥壮高大,但性情暴烈,喜欢颠仆与
      跑着的时候突然倒下。李建成不怀好意地将这匹马送给李世民说:“这匹马十分矫
      健,能够越过数丈宽的涧沟。二弟喜爱宝马,不妨试着骑一骑它。”
      
          李世民是一个喜欢宝马的人,兴奋之余,不知是计,就骑上它追逐麋鹿。一骑
      上去之后,跑了几步,那马就颠仆起来,倒在地上,李世民机敏地腾空跃起,落在
      地上,然后那马又站起来,李世民以为刚才是马失前蹄,又骑,结果没有跑几步,
      那马又突然倒下,李世民又机敏地避开。这一下,他明白了这匹马是一匹烈马,回
      头对宇文士及说:“建成是想用这匹马杀害我,可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怎么能
      伤害我呢?”
      
          李建成听后,立即让嫔妃向李渊进谗言:“秦王说自己有天命,岂能寂寂无闻
      而死,正当做天下的帝王。”
      
          李渊听后大怒,先召李建成、李元吉来,然后召李世民到跟前,当着太子、齐
      王及随同大臣的面,怒斥秦王说:“天子自有天命,并不是靠智慧、力量就能求得
      的。你求天子之位,又何必这么急迫呢!”
      
          李世民一听,汗流满面,急忙脱下王冠,叩头至地,再三谢罪,说:“父皇圣
      明,儿臣愿意由大理寺来审查此事。”
      
          正在这关键的时候,有关部门派人送上奏章,说突厥人正组织兵马,大举南下。
      
          李渊一听大敌当前,才意识到面前的李世民是可用之才,一改满脸怒气,和颜
      悦色地对世民说:“为父知道我儿并无此意。现在突厥又要扰边,我儿尽可率兵出
      征,安心去打个大胜仗。为父将设宴等候我儿捷报。”
      
          李世民领命出征,正如毛泽东对李世民的评论“千古能军之人无出李世民”。
      他一出兵,很快就平定了突厥之乱。该年十一月,李世民因防御突厥有功,被李渊
      加封为中书令。大大增强了与东宫比拼的竞争力。
      
          谋权之道:杀机四伏,先下手为强不管参加游戏的人有多少,最终胜出的只有
      一个,但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不会善罢甘休。这是权力争斗的残酷性所在。既然
      谁也不服谁,那就只有将斗争升级、升级、再升级。当争斗升级到一触即发的时候,
      谁先下手谁就能掌握先机。
      
          迁都事件之后,李建成意识到,只要有李世民的存在,太子之位就会摇摇欲坠。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心头之患,李建成加快了攻击李世民的步伐。斗争日趋白热化,
      李元吉言语恶毒,常煽动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并恶狠狠地说:“应当亲手替兄长杀
      掉他!”有一次,李元吉派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卧室里准备刺杀李世民,没有成功。
      他们又想出了一条毒计——酒中下毒。
      
          一天晚上,他请李世民到府中饮酒,在酒中下了毒药。李世民冷不防,端杯饮
      下,忽觉得肚肠绞痛。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正好在场,将他背回西宫。他一阵呕
      吐,吐出许多血,这才知道李建成下毒。他连忙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地恢复过来了。
      
          消息传到李渊耳中,他知道这肯定是李建成故意下毒所致,便连忙驾临秦府,
      询问李世民病情,并传下口谕给李建成说:“秦王向来酒量有限,从今往后不得再
      夜间宴饮!”想以此警告李建成,他虽然不会更改皇位继承人,但也不允许兄弟间
      自相残杀。
      
          李建成用毒酒谋害李世民的事发生后,李渊想想李世民战功赫赫,觉得有些对
      不住二儿子,在看望他病情时,对李世民说:“当初你首谋起义,号令天下,入主
      长安,讨平海内,大部分都是你的功劳。我当时就想立你为继承人,你辞谢了。况
      且李建成居长,被立为太子时间也很长了,又无大的过失,我不忍心废掉他。我看
      你们兄弟之间,近来似乎难以相容。同处在京师,情况繁杂,难免会闹出纷争。我
      打算让你返回陕东道大行台任上,居住在洛阳。自陕州以东地区,都由你做主。仍
      然让你拥有天子的旌旗仪仗,就像西汉景帝与他的弟弟梁孝王那样和睦相处。”
      
          李渊的这一指示暗示着要将大唐帝国分为东西两部,李世民据有东部,李建成
      据有西部。对于李世民来说,京师内太子李建成的势力庞大,难以对抗,向东寻求
      发展不失为一可行的途径,于是,李世民答应赴洛阳。为此,他派陕东道大行台工
      部尚书温大雅去镇守洛阳。此后,他又派秦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部将王保等千余人
      赴洛阳,并暗中嘱托张亮,广泛结纳河南、河北、山东豪杰之士,随时准备响应秦
      王号令,所需金银财物,尽管从秦王府里支取。
      
          此事做得极其严密,但仍被齐王李元吉探到消息。李元吉马上告发张亮图谋造
      反,张亮被下在狱中审讯,死不开口,审查官查无实据,不得不作罢。
      
          当李世民准备出发到洛阳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放心了,他知道洛阳是李
      世民的大本营,他们两人商量道:“洛阳土地肥沃,民风强悍,秦王如果到了那里
      不亚于放虎归山,不如将他留在长安,在长安他就是一个匹夫而已,诛杀他易如反
      掌。”
      
          于是,两人密令自己的心腹大臣向李渊报告,说:“秦王的左右听到要去洛阳,
      无不喜悦,看他们的样子,恐怕不会再回来。”
      
          这一说,李渊又犯了难,左思右想,改变了主意,不让李世民赴洛阳。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不出几年,兄弟之争一定有一个结果,于是伙同后宫的
      张婕妤与尹德妃,日夜在李渊耳边说李世民的坏话。李渊渐渐有些相信,要降罪于
      李世民。陈叔达向李渊谏道:“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以治罪,而且秦王性情刚
      烈,如加以贬损,恐怕会有不测,到时,陛下后悔都来不及了。”李渊听后觉得有
      理,不得不作罢。
      
          几天后,李元吉密请杀李世民。李渊这时也被几兄弟争位弄烦了,想解决问题,
      说:“李世民有定天下之功,罪状不明显,用什么做借口?”
      
          李元吉恶狠狠说:“秦王当初平定东都,不愿还京,散发钱财,以树私恩,违
      令抗命,不是反又是什么?想要速杀,还怕没有借口吗?”
      
          面对骨肉相残的局面,李渊不肯答应。
      
          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严峻,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不但秦王李世民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就是秦王府的幕僚也感到惴惴不安,不
      知如何是好。在幕僚之中,最为不安的又是房玄龄。房玄龄对事态的发展了如指掌,
      他认为,不快速反击将会有灭顶之灾。他对李世民妻子的哥哥长孙无忌说:“时至
      今日,秦王与太子势成水火,两人必有一死一伤。一旦灾祸的机关暗中发动,岂止
      是秦王府一败涂地,实在是国家的忧虑呀。我们不如劝秦王像周公旦一样,诛灭管
      叔、蔡叔,以定天下。现在是存亡系于一刻的时机,十分紧迫,间隙几乎容不下一
      根头发了。”
      
          长孙无忌也说:“是呀,我对此事也考虑了很久,只是不敢轻易开口,今天先
      生所言,正合我意。我这就去劝说秦王,叫他早作打算。”
      
          长孙无忌跟李世民说了之后,李世民于是把房玄龄叫来商议,房玄龄说:“大
      王功高盖世,应当继承大统,今日处在危险之中,这是上天在帮助你,你可以借此
      发难,希望你不要再犹豫。”
      
          李世民深以为然,但迟迟没有动手。此外还有很多人相劝,李世民也犹豫不决。
      正在李世民摇摆不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正当两兄弟即将一触即发的时候,突厥有数万人入塞围攻,李建成认为这是颠
      覆秦王府的好机会,他推荐李元吉率诸军出征。
      
          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下诏命李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远
      征突厥。
      
          李元吉对李建成推荐自己代秦王出征的本意心领神会,不怀好意地向李渊请求,
      让秦府大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叔宝与他一同出征,并选拔秦王帐下精
      锐士兵以充实齐府之兵。李渊竟然也答应了这一带有明显夺权色彩的请求。
      
          李建成见阴谋得逞,又对李元吉说:“现在你的手中,已有秦府骁将精兵,统
      领数万军马,秦王已是笼中之囚。明日我和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别壮行,暗中派武
      士将秦王杀死帐中。然后,我再向父皇奏称秦王得暴病而死,父皇不会不信。我再
      派人游说父皇,请他将朝中日常事务交给我。等我正式登基后,就立你为皇太弟。
      尉迟敬德等猛将,一旦归你手下,你全将他们活埋了。看谁还敢不服!”
      
          令李建成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李世民的策反工作高明到家。李建成的亲信王晊
      听到这一个消息之后,将这一阴谋密告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立即
      将王晊的话,告诉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文武亲信。长孙无忌他们一致认为,眼
      下形势,除了先下手为强,再无别的出路,一齐劝李世民赶快决断。
      
          李世民听了后,叹息道:“骨肉相残,这是古今的争权斗争的恶事,我不是不
      知道祸患马上就会发生,我只是想等他们先作乱,然后名正言顺地讨伐他们,这样
      不是也可以吗?”
      
          尉迟敬德说:“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现在众文武愿意为秦王而死,这是上
      天给你的庇佑。秦府祸患,就在眼前,而大王却还不以为忧。大王纵然自己不珍惜
      自己,也该替江山社稷想想!大王如不听敬德之言,敬德将从此逃亡乡野草泽,不
      能再留在大王身边,等着让太子杀头!”
      
          李世民思考了片刻说:“我的话也不能完全抛弃,大家再考虑考虑吧。”
      
          尉迟敬德说:“今天大王处理大事,心怀疑虑,这是不智;面临大难,不能果
      断决定,这是不勇。况且大王平时招来的八百壮士,已经披甲入宫,建立大业,形
      势已成,大王想停也停不下来了!”
      
          李世民又向自己的幕僚征求意见,有一个幕僚说:“即使你相让,也有一场骨
      肉相残的血光之灾。齐王凶残暴戾,最终是不肯侍奉太子,最近,护军薛实对李元
      吉说:”大王之名,贵不可言。“元吉”二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唐”字,大王最
      终会继承唐家帝业。‘齐王高兴地说道:“只要除了秦王,消灭太子易如反掌。’
      齐王在谋害大王未成时,便已产生了取代太子的野心。作乱的野心不满足,还有什
      么坏事干不出来?假如让两人的野心得到满足,那么,恐怕天下也不再归大唐所有
      了。以大王的贤德智谋,消灭这两个小人,如拾草芥。大王为何要学那乡下匹夫的
      迂腐义节,而忘却国家社稷这样的大事呢?!”
      
          李世民还是不能决断下来,众人有点着急了。
      
          又一个谋士站出来说:“假如舜在掘井的时候,不在旁边先掘出一条通道,那
      么就会被他的父亲和弟弟填土掩埋,那么他就会变成泥浆。如果舜在涂拌仓廪的时
      候不考虑借斗篷的力飞起来,他的父亲和弟弟在下面放火,早就化为了灰尘,怎么
      能恩泽天下的百姓,使法度施行到后代呢?因此,小的责罚可以承受,大的责罚没
      法避开,才会成为所有成功者共同遵循的原则啊!”
      
          李世民听了,心有所动,于是叫人来占卜一下这事的吉凶。这时,幕僚张公瑾
      从外面进来,夺来龟板扔在地上,说:“占卜是用来解决疑难的,今天的事不用怀
      疑,还占卜干什么呢?占卜如果不吉祥,就这样罢休吗?”
      
          李世民听后,不由得点头赞同,狠下心来,朗声对众心腹说:“众文武听令:
      六月四日,在玄武门诛灭李建成、李元吉二逆凶!”
      
          秦王的命令一下,秦府上下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自己的事情,等待着诛杀太子
      李建成与李元吉。
      
          怎么诛杀太子与建成呢?李世民颇费了一番思量,他与自己的府僚商议后,认
      为自己在京城的势力,无论政治力量,还是军事力量,都不如东宫、齐府强大。自
      己虽兼左、右十二卫大将军,统领南衙禁军,但南衙禁军主要负责皇城及京城的守
      卫任务。何况最近自己实际上又被剥夺了兵权,无兵可调,仅有府中私养的八百余
      名勇士。发动政变的地址宜选择太子防守最薄弱的地方,那么,如此看来,最佳位
      置是玄武门。之所以选择玄武门,一个原因是玄武门是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面见李
      渊时的必经之地,还有一个原因,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常何表面上是太子手下的心腹,
      实质上是李世民的暗线。
      
          谋权之道:全力一击,一招定乾坤一剑封喉,局势立马明朗。这是权力争斗的
      必然结果,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秦王李世民以他精准的算计和过人的胆识笑到了
      最后。
      
          六月三日,金星在白天穿行天空,上、下午都能看见,太史令傅奕密奏李渊说
      :“太白经过秦地上空。以微臣占测,秦王恐将拥有天下。望陛下明断!”傅奕告
      退后,李渊便召李世民进宫,看看他的反应。李世民进宫行礼后,还未容他开口,
      李渊便说道:“刚才太史令傅奕向我禀报,说太白星经过了长安上空,预示你将拥
      有大唐江山。二郎,你怎么看这件事?”说罢,将傅奕的奏章交给他。李世民对这
      个事情避而不答,对李渊说:“宫外早已传遍,儿臣也是近日听到奴仆们私下议论
      才知道的。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大逆不道,淫乱后宫,与张婕妤、尹贵妃私通已有
      数载。父皇若不信,可分别召来他们身边的太监、婢女详加审讯,就会一清二楚。
      儿臣从未做过有悖父皇旨意的事,儿臣也未做过对不起兄弟的事,可太子、齐王就
      是想除掉儿臣,以为儿臣硬要夺太子之位。
      
          “儿臣并不想做什么太子,只想替父皇分忧,在父亲晚年时,能在膝下略尽孝
      心。可太子、齐王却视儿臣为眼中钉,仿佛是要替王世充、窦建德这些贼首报仇似
      的。儿臣死不足惧,战场上出生入死不知多少次了。儿臣死不足惜,儿臣不在,父
      皇还有其他王子尽孝。可儿臣要是被太子、齐王冤死后,就再也见不到父皇了。儿
      臣母后早逝,实在不愿与父皇分离。儿臣若是魂归九泉,实在无法忍受去见王世充、
      窦建德诸贼而受到他们嘲弄。”
      
          李渊听后,十分惊愕,对李世民说:“明天一定要审讯此事,你可早点来上朝。”
      
          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旁边。李世民上奏的当天,张
      婕妤已向李建成暗示李世民上奏的内容,李建成听后,连夜把李元吉招来商议对策,
      李元吉说先不要入朝,在府中布下兵马,以观动静。李建成说:“我们布的军队已
      很森严,各个地方都有我们的人,我们一起入朝参见,去探问消息。”
      
          次日清晨,李建成与李元吉穿着一身便装骑着高头大马通过玄武门,来到临湖
      殿,发觉情况与往日不一样,不免骇然,立即掉转马头企图逃回到东宫与齐王府,
      只听身后有人发话:“大哥、四弟奉诏早朝,怎么未见父皇,便要出宫,莫不是要
      谋反吗?”
      
          李建成与李元吉回头一看,只见是秦王李世民戎装在身,骑马张弓,箭在弦上。
      李元吉大怒,张弓搭箭,要射杀李世民。不料,因心中惊慌,连拉三次,都未将弓
      张开。李世民却很从容,弯弓搭箭,将李建成射死。
      
          这时,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多个骑兵赶过来,李元吉见状,马上跳下马来,拼命
      地逃跑,李世民策马追去,李元吉于是逃到树林里,李世民追到树林的时候,被树
      枝弹下马来,疼痛难当,一时爬不起来,李元吉于是返回夺下李世民的弓箭想将他
      扼死。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尉迟敬德赶过来,见状怒吼:“住手,你休得逃走。”
      
          李元吉自知打不过尉迟敬德,拔脚向虎德殿跑去,尉迟敬德连忙追赶,把他射
      死。
      
          李建成的随从见主子已死,逃出了玄武门,作鸟兽散。李世民见状,也不去追
      赶,随他而去,派尉迟敬德去禀告李渊,自己指挥人收拾一下,再去见父皇李渊。
      
          李渊此时正坐着船与两个爱妃在池中游玩,见尉迟敬德全身戎装,持矛肃立,
      身上血迹斑斑,大惊,问:“谁在外面作乱?”
      
          尉迟敬德向他禀报了秦王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事。
      
          李渊转头问裴寂:“你说应该如何处理今天的事情?”
      
          萧瑀、陈叔达说道:“建成、元吉本来没有参与夺取天下的计划,又没有平定
      天下的功劳,还妒忌秦王功高望重,共同勾结,以成奸谋。今天秦王已经将他们诛
      灭。秦王功高盖世,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立他为天子,就不再有事了,陛下尽
      可安享太平。”
      
          李渊又看了看尉迟敬德,见他的长矛上鲜血未干,突然意识到,秦王不但杀了
      李建成、李元吉,还控制了大局,连自己的命运也已在他的掌握之中了,不禁神情
      黯然。事已至此,不能不顺水推舟了,否则,自己也在劫难逃,于是强打精神,极
      不情愿地说:“二位爱卿所言极是,今日之事,正好了却朕向来之夙愿。”
      
          于是当场下手令,命人当场宣读皇上诏令:今日李建成、李元吉二元凶已毙,
      二府中其余人等,并不知详情,可以不问,各司其职,静候有司发落。若轻举妄动,
      谋乱潜逃,格杀勿论,株连三族!
      
          诏令下达之后,李世民知道大局已定,这才进宫面见父皇。李世民一见李渊,
      长跪不起,李渊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说:“近几天来,我几乎像曾参的母亲一样,
      被许多谣言所惑,不信任儿子了。”
      
          李世民跪在地上,抱着李渊的脚,号啕大哭,很久都没有起来。
      
          至此,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彻底胜利而结束。
      
          八月八日,李渊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辞让。李渊不许。
      
          八月九日,李世民即位于东宫显德殿,尊李渊为太上皇,同时,大赦天下,遣
      散宫女出宫,各自嫁人。
      
          八月二十一日,立太子妃长孙氏为皇后。
      
          这一年,李世民二十九岁。
      
          公元627 年春,农历正月初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李世民正式改元,称
      “贞观元年”。
      
          固权之策:宽大为怀,赢得人心当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对
      于竞争对手的旧属,宜宽大处理,赢得他们的支持。如果抱着赶尽杀绝的态度,那
      么,新的斗争又会烽烟再起,而这是无谓的斗争,没有任何意义。
      
          李世民登大位之后,形势十分复杂,问题堆积如山,他采取了正确的固权策略,
      稳定了政局。
      
          首先,妥善处理了政变后的遗留问题。玄武门之变以后,东宫、齐府余党纷纷
      逃亡。对于东宫和齐府的敌对势力,李世民开始是实行高压政策的。建成的五个儿
      子和元吉的五个儿子,株连被杀,绝其属籍,似亦太过分了。当时,诸将欲尽诛建
      成、元吉左右百余人,籍没其家。唯独尉迟敬德坚决不赞成,争辩说:“罪在二凶,
      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不扩大打击面,确实是安定政局的重要策
      略。
      
          李世民同意了,于是下诏赦免天下。称:“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余
      党与,一无所问。”但是,一些地方并没有认真执行上述规定,他们追捕太子建成、
      元吉的余党,把他们抓来邀功请赏。针对这种情况,李世民根据谏议大夫王珪的建
      议,于七月下令重申:“六月四日以前,事连东宫及齐王,十七日前连李瑗者,并
      不得相告言,违者反坐。”由于采取这些宽大的政策,消除了敌对情绪,争取了多
      数,稳定了人心。
      
          除了对太子的余党不追究之外,唐太宗还对东宫府属中杰出人才大胆地加以信
      任与拨用。建成曾收罗了一批骁勇的武将,这些人出身事主,往往很讲义气。如东
      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消息传到东宫,东宫的人一听主子已死,
      一哄而散,李建成的心腹大将、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感叹说:“哪有主公活着时受到
      他的恩德,主公遇难后只顾逃命而不为他报仇的道理?”说完,便与李建成另一员
      心腹大将、副护军薛万彻,召集东宫将士,与李元吉心腹大将谢叔方会合,率领东
      宫、齐府精兵两千余人,前来玄武门,与玄武门守军、秦王府兵卒展开激战,双方
      久战不已,粗中有细的尉迟敬德手起刀落,马上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杀出
      玄武门,向东宫、齐府的将士大声呵斥道:“乱贼李建成、李元吉已经被奉命枭首!
      圣上有旨,让你等回府,听候发落。难道你们还敢违背圣旨,继续作乱,徒然送死
      吗?”
      
          尉迟敬德的这一个狠招,使得冯立部下士气大减,冯立见大势已去,对着李建
      成与李元吉的头颅,拜了几拜,一边哭一边逃往他处藏匿。
      
          李世民的宽大政策出台之后,冯立前来请罪,李世民见冯立表示悔改,就安慰
      他说,你也是一个忠于主人的将领,这是值得嘉奖的,于是授他为左屯卫中郎将。
      冯立激动地说:“逢莫大之恩,幸而获济,终当以死奉答。”
      
          李世民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东宫党羽的转化。
      
          对于东宫府属中的能臣,李世民同样加以重用,甚至引为知己。例如,原太子
      洗马魏征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玄武门之变不久,太子党人士纷纷逃亡,魏征却依
      然故我。有一天,李世民严厉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关系呢?”
      
          在场官员个个危惧不已。魏征慷慨自若,从容对答:“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
      今日之祸。”
      
          李世民一听,转怒为喜,倍加器重,封他为詹事主簿,后改任谏议大夫。由于
      魏征是一个能臣,越来越受到李世民的喜爱,步步高升。贞观六年,在九成宫丹霄
      楼的赏月夜宴上,唐太宗满怀喜悦的心情说:“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
      有足嘉者。朕能抉而用之,何惭古烈?”从“弃怨用才”来看,可见李世民的雄豪
      气度。
      
          十月,为消除玄武门政变中兄弟相残对封建伦理的负面影响,李世民下诏追封
      已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曰“隐”;齐王李元吉为刺王,以礼改葬。为此,李世
      民为他们两兄弟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这时,原李建成的心腹魏征也从山东返回,
      他与原来的东宫旧属联名“上表”,陈述了礼葬的意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
      东宫,出入龙楼,垂将一纪。前宫结衅宗社,得罪人神,臣等不能死亡,甘从夷戮,
      负其罪戾,刊录周行,徒竭生涯,将何上报?陛下德光四海,道冠前王,陟冈有感,
      追怀棠棣,明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恩,卜葬二王,远期有日。臣等永惟畴昔,
      忝曰旧臣,丧君有君,虽展事君之礼;宿草将列,未申送往之哀。瞻望九原,义深
      凡百,望于葬日,送至墓所。”
      
          这是一篇感情真切而富于策略的奏章。首先肯定建成“结衅宗社,得罪人神”,
      他的被杀是理所当然的。同时颂扬唐太宗“明社稷之大义,申骨肉之深恩”,以礼
      改葬二王。接着,从封建礼仪上陈述了送葬的道理。很清楚,这里丝毫没有煽动东
      宫旧属的怨恨情绪,反而从道义上弥补了骨肉相残所留下的伤痕。
      
          下葬之日,李世民在太极宫痛哭祭拜,其悲切状令大臣也不忍目睹。之后,李
      世民又让自己的儿子赵王李福为李建成的后嗣。
      
          礼葬太子的举动,大大地弥合了李世民与原东宫、齐府与秦府之间的嫌隙,也
      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固权之策:兵不血刃,清上抚下李世民夺位之后,面对李建成多年来培育的朝
      廷内外的势力,采取了清上抚下的策略,清上是清理朝廷里的势力,抚下是安抚朝
      廷外的势力。两管齐下,李世民迅速巩固了自己的帝位。
      
          在清上这一方面,以清理裴寂最为典型。
      
          唐高祖时先后有十二位宰相,几乎都是皇亲元勋或者是贵族、士族。其中最受
      重用的,首推裴寂。裴寂是蒲州桑泉人,与李渊友谊颇深,参与起兵密谋,拥有
      “佐命之勋”,故在武德之朝崇贵无比。可是,李世民却和他历来有矛盾。在皇位
      的激烈争夺中,裴寂公开袒护李建成。因此,李世民曾当面斥责他说:“武德之时,
      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
      
          李世民处理裴寂问题是很讲究策略的,体现了很高的领导艺术。他对裴寂采用
      了从形式尊重裴寂,实际上一步步剥夺裴寂权力的策略。
      
          贞观元年,李世民让他食封一千五百户,比所有的功臣都多,居位第一,但实
      际上被剥夺了预议政事的实权。
      
          贞观三年,发生沙门法雅案件。据有关部门侦查,裴寂和一个心怀“怨望”的
      法雅有牵连,唐太宗借机免他的官,削食邑之半,放归本乡。但是裴寂上书要求住
      在京师,久久不去。李世民大怒,责打长安的官吏,怪他们对裴寂不发遣令。
      
          不久,民间有人扬言“裴公有天分”。裴寂害怕,竟然唆使他人杀人灭口。李
      世民知道后,愤怒地宣布裴寂的四大罪状:第一条,“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
      ;第二条,“负气愤怒,称国家有天下,是我所谋”;第三条,“妖人言其有天分,
      匿而不奏”;第四条,“阴行杀戮以灭口”。最后说:“我杀之非无辞矣。议者多
      言流配,朕其从众乎。”于是贬流于静州。
      
          李世民在整顿决策集团的时候,体现了大度的精神,除了把自己的心腹提拔到
      重要岗位,把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提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还把秦王府
      旧属和亲信包括从东宫争取过来的杰出人才,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并鼓励他们积
      极地去治理国事。
      
          经过几年的调整,唐太宗完成了最高决策集团的重建工作。左仆射房玄龄明达
      政事,右仆射杜如晦引拔士类。史书上说“至于合阁规模,皆二人所定。盖玄龄善
      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房、
      杜为相,共掌朝政,为实现“贞观之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世民的抚下之策是礼葬太子之后,马上采取措施安定太子势力范围内的局势,
      防止他们借机反叛与作乱。这一方面,以处理山东地区的局势最为典型。
      
          当初,李世民与李建成为了争夺皇位,各自都推行结纳山东豪杰的方针。建成
      开始得早,收效也大些。平定山东军阀刘黑闼第二次起兵时,根据魏征的建议,李
      建成对山东的造反士兵,全部释放,以至于当地的百姓对李建成怀有感恩之心。而
      李世民平定黑闼第一次起兵的时候,则残酷镇压,对比之下,人们自然对李建成有
      所好感。此后,李建成利用自己在河北地区的威望,积极地培植地方势力,李建成
      与李元吉被杀的消息传来,在山东豪杰中,试图趁唐廷内讧,兴兵作乱的,大有人
      在。还有一些分裂势力进行谋叛活动,如贞观元年九月幽州都督王君廓叛乱。再加
      上太子党羽逃至关东,倘若互相勾结,势必构成严重的隐患。
      
          面对这种情况,唐太宗先派有相当影响的大将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驰镇洛阳”。这显然是估计到关东地区的形势而做出的紧急部署,以防止可能发
      生的叛乱。
      
          随后又及时地选派魏征宣慰山东。魏征本来是山东人,曾在山东军阀李密的瓦
      岗军里典掌过书记,他和山东、河北地区各种社会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玄武门之
      变后一个月,即武德九年七月,唐太宗封魏征为谏议大夫,派他安抚山东各路英雄。
      当魏征到达磁州时,恰好遇着州县官把前东宫李建成的幕属李志安、李思行送到京
      师。原来,建成与元吉的亲信已经逃往河北了。魏征根据李世民的宽大政策,自行
      把他们释放了。这个措施,不仅是体现了唐太宗的宽大政策,有利于消除逃亡者的
      疑虑,更重要的是使唐太宗在河北地区树立起“信义”来,以争取山东豪杰的广泛
      支持。李世民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对魏征更加信任。
      
          为了安抚山东人,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诏免关东赋税一年。听到这个消息后,
      山东百姓“老幼相欢,或歌且舞”。
      
          李世民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迅速地稳定了山东、河北地区的政治局势。
      
          李世民处理玄武门之变后的遗留问题是十分高明的,达到了兵不血刃、妥善安
      置的目的,这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看完李世民的谋权与固权之术,不得不佩服“千古一帝”对于权术的运用。李
      世民谋权与固权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隐忍与出击,避实与击虚,打压与安抚都拿
      捏得恰到好处,计算得很精准。
      
          李世民谋权的最大特点是布局与作局,他通过南征北战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
      等待与忍耐李建成的攻击以争取道德上的优势,策反李建成身边的人以做到知己知
      彼,这些都是作局之策。通过作局,李世民形成了谋权之势,这股强大的势力让李
      建成如坐针毡,日夜不安,不得不反击李世民,企图削弱李世民的实力。
      
          实质上,无论李建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击败李世民。可以来看看他的
      方法:一是公然兴兵绞杀李世民,很显然,李建成不是对手。其次,李世民还做好
      了第二手准备,一旦在宫中失败,那么将以山东为根据地,与李建成作战。
      
          二是通过父王李渊的命令来削弱李世民的实力,李建成确实这样做了,但李渊
      对于李世民的感情较为复杂,无论从哪个角度,李渊都不可能把李世民搞得很惨,
      更不可能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最多是劝慰几句,当当和事佬。所以,李建成企图
      削弱李世民的力度在父王那里大打折扣。
      
          三是通过暗杀的方法清除李世民。这一点李建成也做了,但因李世民有提防之
      心,李建成不易得逞。
      
          所以,李建成的反击是无力的,失败势在必然。
      
          至于李世民的固权主要的特点是安抚,在处理东宫残余势力的过程中,李世民
      做得也很到位。几个月之内就内外肃清,这就是“千古一帝”的领导艺术吧,非常
      人能比。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