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出头(1)
      
          大明帝国步入崇祯时代,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真可说是到了百废待兴的关
      键时候。这里仍先说中央朝廷政治,其他如外敌、内乱等,留在后面再论。
      
          魏忠贤等人虽在肉体上被彻底消灭,他的骨干党羽们也被纷纷削职惩处,但魏
      忠贤的阴影仍笼罩在朝廷之上。朝廷对魏氏集团的清算,到底要做到什么地步,仍
      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原先与魏忠贤有些瓜葛的人,此时仍有不少位居要职。他们此时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让魏忠贤一案到此为止,不要再深挖下去了,表面上说是稳定人心,实际上还
      是怕牵连自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一方面大造舆论,另一方面也竭力阻止东
      林党人的复出。他们深知,只要东林党人复出,朝廷局面就会立即改观。因为东林
      党人吃魏忠贤的亏太大了,复出后肯定还要继续深究,而且肯定要牵连到与魏忠贤
      有瓜葛的朝中大臣。
      
          那位首先跳出来弹劾崔呈秀的云南道御史杨维垣,此时就力主魏案到此结束,
      同时竭力阻止东林党人复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东林党人与魏忠贤、崔呈秀等人
      也差不多,都是“邪党”。不能因为魏忠贤主持局面、迫害过东林党人,就能证明
      东林党人不是奸党。东林党这个前朝钦定的案子不能翻!
      
          对魏忠贤之流,此时大概已没人会笨到去帮他们讲话的地步。事情明摆着,谁
      讲谁沾腥,魏逆爪牙之类的帽子正愁没人去戴! 但对东林党人,情形就不同了。被
      迫害致死的骨干分子前后也只有十几位,而大批被打击的东林党人虽都被削职,但
      人还在,心也未死。虽然此时他们还没有重大的发言权,但他们的许多同情者自然
      会为他们出头说话。
      
          崇祯元年,终于有一位叫倪元璐的京官出头为东林党人说话了。
      
          倪元璐,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进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
      祯即位后,升为编修。这位倪编修看不惯杨维垣的这种做法,便给崇祯帝上了一疏,
      为东林党辩护。他说:
      
          “今世界已清,而方隅未化;邪氛已息,而正气未伸。”
      
          这两句话掷地有声,画龙点睛。然后笔锋一转,指出东林党人与魏忠贤、崔呈
      秀的本质区别:
      
          现在攻击崔、魏者,都把他们与东林并称为邪党。如果称东林为邪党,那么魏、
      崔之流又算什么? 魏、崔既是邪党,那么抗击魏、崔的东林岂能算作是邪党? 东林
      是天下才薮,错在过于刻薄,但绝不是狂狷邪党。
      
          倪元璐接下来的话,对有些人就不那么中听了。
      
          他说,读书人处世立身,宁可矫激,也不能忘廉耻。如果以“假借”、“矫激”
      为大错,那么就会有人公然背叛名义,忘却廉耻,所以会有天启年间那种天下为魏、
      崔歌功颂德的场面。而大家还自我安慰,说什么“无可奈何,不得不然耳”。正是
      这种无可奈何、不得不然之心,造成了天启年间无所不为的局面。现在朝廷竟能原
      谅这些随波逐流之辈,却不肯替那些刚正不阿的东林党说句公道话!
      
          最后,这位倪编修竟敢点出别人不敢说出的关键,把话说白了:
      
          经过天启大狱,幸存下来的东林党人实在难得。皇帝多次说要酌情起用这批人,
      而“当事者”却不肯为东林党人翻案,不肯让他们复出。这种做法是怕东林党人复
      出后报复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则我认为是过虑了。那些借东林之案而媚崔、魏
      的人,近来已纷纷落败,难道还要等到东林党人复出后来报复!?那些原本不附崔、
      魏,并为击败崔、魏出过力的人,实在是难能可贵。对这些人,即使东林党想要报
      复,也报复不到!
      
          倪元璐的胆子是够大的! 他竟敢第一个跳出来,为东林党这样的钦定逆案公然
      翻案。让人听了心惊胆战。
      
          崇祯帝当时看了他的奏疏后,就不太高兴。
      
          此时的崇祯帝,正为自己一举粉碎崔、魏集团的英明果断而沾沾自喜,天下臣
      民也是赞颂不已,而这位倪编修竟说什么现在是“方隅未化”、“正气未伸”,大
      有藐视明主之意,这还了得。崇祯帝被泼了一头冷水,当然很不高兴。他给倪编修
      的奏疏下了一个结论,说是“持论未当”,并批评倪元璐说:
      
          朕屡屡下旨,秉公斟酌,起用官员,有什么“方隅未化”、“正气未伸”? !
      
          崇祯帝这样的态度,也自有他的道理。皇兄天启帝临终前谆谆叮嘱,要他重用
      魏忠贤之流。而自己却在皇兄尸骨未寒之际,把魏氏之流一网打尽。在他看来,已
      是不易,再搞下去,范围不仅越来越大,涉及的人也势必越来越多。更麻烦的是,
      魏忠贤所做的事,都是借天启帝的名义,现在用魏忠贤等人去充当替罪羊,还勉强
      过得去,但要再深究下去,天启帝大概也脱不了干系。别人就要说闲话了。况且,
      在崇祯帝眼里,东林党人也算不上什么好东西。
      
          正因为如此,崇祯帝此时不太愿意再有大举措。对东林党人,他不愿予以彻底
      平反,仅是免去仍然欠着的“赃款”,释放被株连的家属。对那位很有可能是受东
      林余孽指使而出面攻击首辅黄立极的山阴籍监生胡焕猷,崇祯帝也下令把他除名,
      以示警戒。在崇祯元年(1628)正月,崇祯帝还下令册封天启帝的皇后为懿安皇后,
      也多少有点安抚未亡人的意思。
      
          倪元璐的奏疏还令许多人不安。在当时朝廷之中,许多人都与魏忠贤集团多少
      有点瓜葛。“九千岁”,大家都跟着喊过,“生祠”,大家也都去拜过,不少人甚
      至还走过魏忠贤等人的路子,这叫做“无可奈何,不得不然”。现在事情过去了,
      一切往前看,不要再纠缠这些说起来令人难堪的往事了,大家相安无事算了。这是
      当时许多人的共同想法。而倪元璐竟又重提旧事,这不是挑起事端,破坏朝廷的安
      定团结、同舟共济吗? 所以很多人开始感到不安。大学士施凤来给皇帝拟旨时,第
      一条就称倪元璐“持论未当”。杨维垣更是上疏指责倪元璐说:
      
      
      
          “词臣( 指倪氏) 持论甚谬,生心害政可虞! ”
      
          这位杨维垣也是犟脾气,后人对他的评价不高,就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的表现。
      魏忠贤时代,是他力主修《三朝要典》,把东林党人彻底打倒。崇祯上台后,他又
      首劾崔呈秀,高举倒魏旗帜。现在他又跳出来,要维持旧局。当时朝中,与魏忠贤
      有瓜葛的大有人在,而他却偏偏要跳出来出头,招来一身是非。他的所作所为,固
      然考虑到他自身的利益,但也与他的性格有关。大概正因为如此,当后来清军攻破
      南京时,这位当时已是被人不屑一顾的魏氏余孽,竟也自杀为朝廷尽忠! 他的表现
      并不比那些正人君子差,甚至还比其中的一些好。你说他是忠臣还是奸臣? 说不清!
      
          偏偏倪元璐也是犟脾气。他不服! 他竟再次上疏抗争。在他的第二疏中,倪元
      璐笔锋犀利,用词刻薄,把历史老账全给抖了出来,弄得许多人下不了台,真有点
      骂人揭短、打人上脸的味道。
      
          倪元璐的第二疏内容过多,不能一一列出。这里只能择其要者,录出一二。
      
          倪元璐很聪明,他首先声明上次的奏疏是针对杨维垣而发,言下之意就是说并
      不是针对皇帝的,他也不敢。然后他开始逐条反驳:
      
          圣上说“分别门户,已非治征”、“化异为同”、“天下为公”。而第一个提
      出孙党、赵党、熊党、邹党之说的正是杨维垣。因此,“陛下于方隅无不化,而维
      垣实未化;陛下于正气无不伸,而维垣不肯伸。”
      
          杨维垣指责我盛赞东林,理由是东林曾推选过李三才,也拥护过熊廷弼。殊不
      知东林中也有力击魏忠贤的杨涟、首劾崔呈秀的高攀龙之类的人物! 魏氏穷凶极恶,
      杨维垣竞口口声声称“厂臣公”、“厂臣不爱钱”、“厂臣为国为民”,那么东林
      人推选李三才,则何罪之有? 至于熊廷弼行贿之说,实是魏忠贤用来诬陷清流,迫
      害杨涟、左光斗的借口,天下无人不知,而杨维垣犹因循旧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