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决策失误吗(1)
      
          对失败原因的思考,首先源于我自己的投资经历。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投入付
      诸东流能不心疼吗?处心积虑的计划一败涂地能不震撼吗?有一次,我针对一个阶
      段的失败写下了27个原因,这么多原因中总有起主导作用的吧,我相信在它们的背
      后与深层,有根源性质的东西。从此埋下一个大问号在脑袋里。其次是对周围的观
      察。我看到了太多的失败,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很熟悉的——其人其事、其败其惨。
      最后,总有机会同各路败将,也有胜将(胜将都有败迹)有意无意讨论交流……。
      
          夜深人静,莫扎特潺潺溪水般的音符在血液中流淌,饱和状态的思维时有灵光
      闪现。对失败的思考——苦苦地思考,对失败的追究——刨根求源地追究,成为探
      索产业投资规律的入口。从中获得的感悟、所形成的思想——资本的魂与根、模拟
      与运转,是对投资规律的尝试性概括,也是审视失败的标准、尺度和工具。用它去
      认识失败,既不是简单的“决策失误”,也不是“原因条目”的无尽系列。在这纷
      繁的表象背后,是清晰可见的东西:无魂之躯,无根之木,无序之举。资料
      
          投资创业,成少败多。多到什么程度?看一组资料。
      
          美国。每年平均关闭企业60万家,其中大部分是新建企业。
      
          英国。1990年注销企业185 万。其中一半是三年内创办的新企业。
      
          日本。82% 的企业在十年内关闭。存活期达到30年的只有5%。
      
          中国。每分钟有9 家企业关闭,每天数以万计。
      
          在一次经济问题研讨会上,一博士上台拿出一元钱拍卖。宣称规则是次于最高
      价位成交。一通竞买,落掌代槌:50元成交。随后宣布:《企业成败关键在决策》
      ——他的著作,会后到门口取。
      
          一些企业的失败,让“诸子百家”们找到了表演的舞台。各个器宇轩昂,颐指
      气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频率最大、分贝最高的莫过四个字:“决策失误”。
      真可谓大“家”齐唱“同一首歌”。怪了!这么多“腕”怎么都钻进了一个胡同!
      神了!就这么四个字,就评价一切、检验一切、衡量一切、概括一切——了?
      
          借用托翁名言:成功的企业成功的套路是共同的,企业失败的原因却各有不同。
      企业的成长像人一样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它的健康与生死
      的因素非常之多,有些是很细密、很微妙、很偶然的,需要潜心体察的。企业成败
      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远远不是这四个字所能概括的。把失败归结为决
      策失误,不仅等于什么都没说,而且制造了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式,掩盖了深层原因。
      为了负责任地探究企业失败的原因,首先要驱散这团迷雾,开辟晴朗的思想天空。
      
          一、有许多失败与决策毫不相干
      
          因失败的悲壮而备受关注的企业,在每7 秒死掉一个企业的中国,数量是微乎
      其微的。对于研究一种通病,个案还显得太少太少。那个死亡诊断的结论:决策失
      误,是源于“遥诊”的方法,有误诊嫌疑。就我所知所见,许多死掉的企业与决策
      并没什么关系。
      
          体制原因。我们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讨论问题。就是说,市场经济是我们话
      语的边界,跳出这个圈子,就失去了逻辑前提而陷入混乱。市场经济是产权人性化
      的经济,其根本特征是市场价格呼唤人性,进而启动能量、分配资源、协调发展。
      而在产权模糊的经济圈内的人们没有必要接受市场信号,据此去追随、去行动。所
      以,他们的行为动机另有因缘、另有动力,在实现个人利益上也另有窍门。既然市
      场不是引发他们行为的原由,他们的失败就与决策无关。
      
          我的一个朋友出任国企一把,要上一个预算500 万元的项目,来同我讨论。经
      过认真分析,结论:不可行。我用了一个晚上写出一份  “不可行报告”送给了他。
      半年后,他已经神速般地完成了从立项到失败的全过程:引进一条生产线,购进一
      批原材料,生产一批产成品,花完500 万——结束了,完活了,干净利索。是他不
      相信我的“不可行报告”吗?未必。这其中的原因是决策失误能够概括的吗? 
      
      
      
          基础原因。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像病人的临床表现。比如质量问题,这是
      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同类也相对自己。也是一个变动的概念,向好的方向前进永
      远也划不了句号。既然质量是任何企业都时刻面临的永恒主题,用它解释失败,无
      异等于说某人死于疾病,等于没说。质量是企业全部活动的综合表现。它背后有诸
      如技术、工艺、管理等等,是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起着最终决定作用。
      
          再比如价格,如何定价事关重大,仅此一项弄的不好就足以致企业于死地。不
      重要吗?但它仍然是现象。许多企业困惑、徘徊其中,经常陷入两难境地。高了,
      有同类可比产品价格和竞争对手制约。低了,直接成本外的费用无以补偿。价格背
      后是成本——而解决它又涉及许多问题,还绝非一日之功,要天长日久的真功夫,
      同样不是一个决策所能决定的。
      
          偶然原因。搞企业相关因素太多,偶然性事件的概率也就大一些。比方一些企
      业命断现金流,有现金流意识不强,控制不利问题,也有企业肌体本身造血功能不
      强的问题。也的确有好端端的企业,突然被骗被诈,要么是一笔资金,要么是一批
      货。哪个公司没经历过?次数多少、程度不同而已。现金流一断,工人闹工潮,运
      费支付不了,电话打不出去,销售人员没差旅费——叫停。
      
          也有的是掌管一个区域的销售主管跳槽了,连客户带销售回款都黄鹤一去。也
      有的是合伙人间闹分裂。也有的是偶然的质量故障,被媒体一通闹哄,市场砸了。
      就像一个人骑自行车走得好好的,砰的一下,被一个驾车的醉鬼撞翻了。此种现象
      显然不在决策之列,就像医学不研究车祸一样。
      
          外部原因。企业处在社会关系之中,外部因素可以在某个时空点上起重要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企业的生存。
      
          比如一场诉讼就可以拖垮一个企业。本来是一个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事,一
      旦付诸诉讼,立马变得复杂而模糊。管辖问题、诉讼主体问题、时效问题、证据来
      源问题、证据认定问题、调解问题、开了庭就再无下文问题。有了判决却往往是白
      条一张,赢了官司输了钱。而且许许多多的案子是永无结果和难以公正的。以事实
      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那是愿望是理想。主审法官要听庭长的,庭长要听院长的,
      院长要听行政首长的。搞企业对官司能防则防,不能防则“忍”、则“认”。按犹
      太人的商业法则,“断然放弃”。天广地宽人生短暂,何苦诉讼路漫漫。我的一个
      副教授同事,办了3 年工厂打了13年官司,起诉时儿子还没结婚,现在孙子快上中
      学了,官司还没打完。至于工厂,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李逵碰上李鬼也会死路一条。1993年,我购买技术生产一种固体燃料,很快占
      领几个省会城市的市场。好景不长,一种以对人体有害的甲醇为原料(原料价格相
      当我的1/4 ),但具有同样功能的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替代了我的产品。饭店老
      板不管有毒没毒,便宜就好,“喝了酒谁不头痛?”。怎么办?要么放弃做人的底
      线——谋财害命,要么放弃。把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请来,他会有办法吗?外因致
      死的情况中更多的是相互杀戮。你说我的染发剂有铅,我说你的染发膏有汞。消费
      者糊涂了害怕了。你说用了我的矿泉壶,矿物质渗出过多会得结石;我就把你的壶
      与癌、与死胎、与心血管爆裂联系在一起,老百姓无所适从,干脆都不信了。
      
          二、市场预测往往是不可靠的
      
          如果决策的依据是难以依据的,讲决策的决定作用岂不成了空话。如果决策的
      基础是不真实的,那么讲决策的决定意义岂不是没有意义。我们以市场预测为例,
      看决策的依据究竟在哪里?
      
          资料是靠不住的。市场预测靠什么,靠资料。资料来自哪里?来自各类媒介。
      包括企业资料、官方统计、各类报告、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可靠吗?到处
      开幕的博览会,交易会都公布成交额并由媒体发布。你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
      那是会议接近结束时,主办者让工作人员逐个展位问:“签了多少合同?金额多少?”
      回答是漫不经心的,是烦躁的参展人员胡说的。即便是认真的,签了合同就能成交
      吗?拿了定单就可以组织生产了吗?太天真了!回头看成交额,如果你根据公布的
      数字判断市场进而作出决策,不是很荒唐的吗?
      
          市场是变化着的。预测未来的市场是困难的。比如就在你进行预测的过程中,
      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在发生着变化。当你在对一个项目预测时,你怎么可能知道有
      多少人也在进行同样的预测。他们中会有一部分加入供方市场。你可能知道一种产
      品大体的市场容量,你又如何能知道替代物品是否正在出现呢?这些都会改变需方
      市场。再比如进出口,影响它的因素太多:政治的、政策的、国际关系的、自然灾
      害的、走私的、战争的等等。所有这些都会改变国内某一产品的供求关系,而它的
      决定性因素甚至连总统也心中没数。预测是以现存市场的资料为根据的,靠资料能
      预测没有的东西吗?一个新技术产生一个新产品,形成一个新行业,造就一个新市
      场。如蒸汽机、火车、铁路、钢铁、石油、汽车、电脑,这些产业的最初决策该依
      据哪个市场?该遵循决策的哪个程序?该应用市场调查的哪个方法呢?
      
          需求的心理决定。心理这个东西像天上的云游移莫测,自己都难以把握。经济
      学已经阐明的规律中,没有比价值规律更规律的了。而恰恰是这个价值规律,碰上
      了心理这个东西也会无奈失灵。规律阐明:价格上升需求下降,而由于人们对价格
      继续上涨的心理预期,却导致越涨越买;规律阐明: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同样是对
      价格继续下降预期和忧患意识作用的结果,越降越不买。因此,靠诸如什么抽样啊、
      问卷啊、电话啊等方式进行的需求测试,都有做“秀”的嫌疑。
      
          预测学说有用吗?所谓市场预测学,是经济显学的突出代表。它“显”在市场、
      决策、投资、预测、营销这些时髦的概念上。用东拉西扯的材料填充这些概念,坐
      在屋子里憋出一套又一套的预测之理论、之教材、之著作、之文章。什么决策目标
      啊、性质啊、范围啊、主体啊、对象啊,过程啊、意义呀、必要呀、内容呀、分类
      呀、途径呀、方式呀、方法呀,没有哪个学者运用自己创造的方法去预测个什么,
      再用预测的结果自己去干点什么。就像没有哪个股评员去买自己评说的利好股,只
      管“站着说话”——其实多数时候是坐着。
      
          计划经济合理吗?计划经济在理论上是有充分依据的,在逻辑上是严密的。综
      和平衡那一套也是无可挑剔的,是国家的力量在搞,计委大得跟国务院差不多,但
      一年计划计划一年也计划不出来。为什么?面对巨大、复杂、多样、变化的供求关
      系的无奈。如果市场可以通过技术方法预测,那计划经济就是可行的。就用不着请
      市场来调节供求、配置资源,搞什么改革。
      
          女儿问爸爸:你喜欢什么颜色?爸爸回答:“蓝色”。她接着问妈妈:你喜欢
      什么颜色?妈妈回答:“红色”。女儿得出结论:男人喜欢蓝色,女人喜欢红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