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宪案”内情
      
          陶菊隐先生所著《袁世凯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书中撰述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都有史实依据。此书第37  回写道:“一九一六年一月十八日,京师步军统领江朝
      宗派人逮捕了内侍勾克明,同时被捕的尚有内史沈祖宪等十余人。”袁世凯为何逮
      捕沈祖宪,书中语焉不详,只作简要注释:“沈祖宪随袁二十余年,此次无端被捕,
      释放时坚决不肯出狱,袁世凯派人慰问并伴送回宅”。唐人著《北洋军阀演义》在
      第17  回里,虽用了一定篇幅叙述此案,但细读之,令人生疑。为了弥补信史之阙,
      笔者于1992  年走访了沈祖宪之子沈伯乐。
      
          伯乐生于1907  年,曾任《中国围棋》月刊主编。接受采访时,已86  岁,思
      维敏捷,京话流利,谈锋甚健。他坦然地告诉笔者,《袁世凯演义》中提及的“沈
      案”的“主犯”即是他先父沈祖宪。案发时,他虽年幼,却也亲身经历,尔后又从
      其父以及族兄的谈述中得知经过。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细节渐渐地淡忘了,
      现在能够记起的只是一些片片断断,或可为研史之助。以下是他提供的史实。
      
          沈祖宪(1852—1932)字吕生,祖籍浙江绍兴,同治年间优贡出身。在袁世凯
      奉命于天津小站练兵时,沈即在袁所成立的武卫右军总部下的编制中任文案(等于
      秘书),同僚有阮忠枢(后任秘书长),言敦源(后任内务次长)等。袁世凯任大
      总统前,沈始终尾随,充当首席秘书。长期住在府内,办理机要事务。《演义》中
      称沈为内史,是指袁称帝,将秘书厅改称内史监,秘书也就随之改称内史。
      
          1908  年,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病于洹上村养寿园,沈亦随同前往,经常与袁
      以诗唱和,后印有《圭塘唱和诗集》问世。沈还跟吴闿生一起撰写《容庵弟子记》,
      容庵乃袁的别号。由此可见,沈祖宪和袁世凯的关系非同寻常,但由于袁世凯为人
      疑忌成性,遂酿成“沈案”的发生。
      
          1916  年1 月18  日,沈祖宪突然被捕,随之其家被查抄。沈家住在羊圈胡同
      8 号,那天,沈伯乐随乳母王氏到前门外买灯,回来走到西华门老爷庙后,一位好
      心的邻居悄悄地跑过来叫他们暂时不要回去,家中出了事。刚进胡同,就有便衣问
      他们是哪家的,王氏随机应变地口说是7 号贺家的,于是便瞒过了便衣,来到了贺
      家。贺家主人叫贺子才,他是沈祖宪提拔起来的公府办事员。贺子才告诉他们:不
      知为了什么事,今天一早来了一批军警,把沈家男口30  余人全部逮捕。第二天,
      贺子才又外出打探消息,据说是为了泄密“二十一条”的事。这时,京师步军统领
      江朝宗所部的军警,已驻防在沈家门外,监视着家人活动。事发三日后,沈家的仆
      妇经过允许,可以上街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她们乘机到贺家告诉沈伯乐说:家中
      客厅、花园以及室内地下墙壁都被挖掘。又过了几天,沈伯乐的族侄沈进美第一个
      释放回家照料家务。此时,京城新闻媒介谣言纷传,说什么“被捕沈家多人越狱”。
      
          这期间还因此而发生军政执法处长雷震春(袁世凯的儿女亲家)打江朝宗耳光
      一事,朝野上下传闻甚广。事情是这样的:沈租宪被捕不久,雷曾问江为什么无真
      凭实据擅捕高级官员?江吱吱唔唔,不予正面回答,双方发生争执,雷出自一时气
      愤,打了江的一记耳光。这是当时社会上一种流行的说法。另外一种议论是:有关
      “谋逆案件”的处置,应由军政执法处管,而江的所为显有越俎之嫌,雷打江是发
      泄不满情绪,平白为“沈案”添了一段笑话。
      
          同年二月初三,驻在沈家的军警开始撤离,第二天上午,沈祖宪由袁的特派人
      员伴送回府,接着,随之被株连的族人也都被释放。一桩轰动京城朝野的“沈案”
      不了了之。
      
          对此,当时《亚细亚报》的报道可作佐证:“沈句系有人诬指其有嫌疑情事,
      遂行传询,并非被捕,现已讯无他,故即于昨日释出”。
      
          沈祖宪回府后非常生气地向家人叙述:1 月18  日上午9 时许,他正在家中,
      家人崔喜禀告,江朝宗派人来请,他预感有什么事要发生。因平常总是江来见他,
      这次请他前去必有事故,所以他走出院门又回来加穿一件狐皮袍子,由来人伴随坐
      上了汽车。车驶进步军统领衙门,被让进一间小屋,江朝宗始终未露面,事实上他
      被幽禁起来。第二天有人来,他问为什么把自己弄到这里来,来人说沈泄露“二十
      一条”,私通孙中山。他内心惊诧之余,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一概不知。
      
          沈伯乐族兄沈叔甄释放归来向家人叙述他们被捕入狱。曾提堂审问多次,反复
      追问结社谋反之事,他们同样是无从回答。
      
      
      
          所谓沈祖宪盗卖“二十一条”给外国使馆,纯属袁氏猜忌。与日方商订条约的
      会谈记录,确由沈保存,但沈根本没向外界透露实情,更没盗卖。沈祖宪私通孙中
      山阴谋杀袁,也纯属子虚乌有。据雷震春和傅增湘谈及,沈素喜每周与同僚在沈家
      小花园举行“蝴蝶会”,每人在会期携带七样食品,置于七格盒内,状如蝶,故名。
      于是以讹传讹,竟将“蝴蝶会”变成了“无敌会”,为革命党的一个秘密组织。沈
      祖宪被捕前,尚不知有此事,何乃瓜葛之有!袁氏大搞复辟帝制活动,广遭民众反
      对,草木皆兵,故加强特务统治;而步军统领江朝宗,邀功心切,秉承主子意旨,
      强化京师治安,一时捕风捉影,毫无实据,遽而发难,遂出现“沈案”事件。
      
          沈祖宪回府次日,接到袁克文(袁的第二个儿子)的一封慰问信,此信沈伯乐保
      存多年,40  年代末于镇海失落。信中大致说:“先生(沈祖宪)在我家幕中多年,
      手无缚鸡之力,岂能拔手枪而掷烈弹乎?言之不答,几误高贤……”。信中还赋诗
      道:“……岂将薏苡误明珠,……周侯肖相冤终洗,……”
      
          此信曾于1935  年登载在上海的《社会日报》上。
      
          不久,袁世凯大封官爵,准备登基。下敕封沈祖宪为“上大夫少卿衙奏事处总
      管大臣”。沈的朝服都做好了,只差帽子未制成功。旋即袁氏倒台,沈祖宪也宦海
      沉船,闲居家园。
      
          桑盛庭(第65  页图为穿着祭天礼服的江朝宗)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