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碧玉镯累及一位实业家——蒋范卿之死
      
          公元1920  年前后,云南省会昆明,枪决了一个从香港引渡回滇的犯人。
      
          罪名为“投匪入伙,为害闾里”。
      
          枪响人倒,曾在云南近代史上创造过几个“第一”、对省内电影、戏曲以至水
      上航运等事业起过一定促进作用的这位前实业家,由于一念之差,过早地结束了他
      曲折而富有传奇意味的一生。遗憾的是,由于文献资料仅片断存留,当事人确切的
      生卒年月和犯罪详细内情,都已经无法查清了。
      
          死者蒋范卿,名楦,生于清光绪初年,是滇南建水县曲江驿的富室子弟。
      
          他的死,与一双价值连城的碧玉手镯有一定关系。
      
          在叙述这段旧事之前,有必要略提一下蒋范卿在民国建立前的经历。
      
          新兴事业的开创人蒋范卿自幼喜爱美术。照相机刚传到云南,他就学会了摄影
      和冲晒技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  年)以前,他从家乡来到省城,在风光旖旎
      的“海心亭”(翠湖公园旧称),买下一块地皮,建盖楼房,开起了“水月轩”—
      —云南第一家照相馆,兼带替顾客画炭精像。他头脑灵活,信息感强,留声机(唱
      机)外传入滇后,水月轩中就增加了发售唱机、唱片的业务;清廷改良学制,废书
      院设学堂、增加新学科,他又采购一些教学学习用品,兼带售卖。于是,水月轩成
      为云南第一家文化用品综合商店。
      
          在远赴沪、港办货之际,蒋范卿看过作为新兴事物的电影,认为和摄影相关,
      因而购买了一部放映机和10  几卷拷贝。
      
          最初,他和弟弟蒋朴,晚间放电影欣赏。不久就对外营业,把供照相顾客休息
      的大厅作为放映场。观众付钱后进场看电影。后来,又购来包括1904—1905  年日
      俄战争纪录片在内的几十部拷贝,在正对水月轩的湖滨,创办了云南第一家凭票入
      场的正规电影院。
      
          且看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1907  年1 月16  日)蒋范卿在《滇南钞报
      》刊登的广告(连续刊登了半个月):
      
          滇南水月轩启事本轩在滇照相多年,屡蒙官商赏识,无待喋喋。近又在上海购
      到各种照相大小机器、药料、嘹亮留音机、镀金“山埃”镪水、学校用品、测量绘
      图仪器等物发售。诸尊光临,请到海心亭对门本轩面议,价值格外从廉。
      
          又:本轩现放之“奇巧活动电影”,今又由西洋添办更奇数十场。其中火车、
      轮船、人物、鸟兽,生动活泼。又有日俄战景,枪炮轰击、烟雾腾天,恍如身入战
      场,令人惊心动魄。本轩不惜重价,购运来滇。拟待明年新春(按指春节,1907  
      年2 月13  日为正月初一),在本轩对门起盖场院开演,每位收银三角。凡欲赏识, 
      请先期购票入场,  幸勿自误,  特此预白。
      
          主人谨启。
      
          宣统二年(1910)6 月,云南劝业道道员刘孝祚发起,由招商委员胡绍章出面,
      在省城筹办戏院(最初称茶园)。蒋范卿首创放映电影获得成功,因而被邀参加筹
      办。戏院定名云华茶园,是为云南第一座戏园。茶园采股份有限公司制。总理一职,
      股东一致拥戴胡绍章兼任。蒋范卿则被推举担任具体主持业务的协理。他决定,戏
      院演出,以省内犹未公演过的京戏为主,附设茶室,则用鼓书、杂耍来助兴。且亲
      自到上海、天津等地邀角。
      
          次年4 月,云华茶园开业。初十日(1911  年5 月8 日),首批到滇的京角登
      台献艺,大鼓、杂耍也分别表演。揭开了“京剧入滇”、“鼓书入滇”历史的首页。
      
          蒋范卿精力充沛,在主持戏院的同时,又开始筹办滇池航运事业。这个时候,
      距云南武装起义——“重九光复”,只有4 个多月了。
      
      
      
          民国初官办工厂的总理清末,云南劝业道为发展地方实业,投资买来一批机器、
      车床,开办了云南劝工局,尝试着进行五金、化学等各类生产。
      
          劝工局总理王昌不善经营,办厂毫无成绩。民国建立后,共和政府接收该局,
      仅有搬不定的机器、车床,和大量堆放在仓库中的滞销产品,流动资金一文莫名。
      实业司长吴琨,急于物色人才,来主持全局工作。民国元年(1912)4 月,他想到
      了已经成为实业界名人的蒋范卿。
      
          蒋范卿到劝工商看了几次,答应为共和政府效力,建议由政府拨给龙圆1 万元,
      到上海添购机器,聘请各科技师来滇,另外令行省内各县,派人前来学习,学成后
      返回原籍,开办实业。一面设法推销存货,收回积压资金。
      
          此时,蒋范卿已从越南买来小火轮一艘,积极创办水上客货运输。既然要到劝
      工局工作,就不能分身再搞航运。因此要求政府投资,兴办官商合股的轮船公司。
      经吴琨同意,拨给2000  元。于是,民国纪年后云南第一家官商合办的滇济轮船公
      司成立,昆明到昆阳(今晋宁)的水上航线开拓出来了。
      
          不过,蒋范卿不再具体负责经营,而是出省替劝工局采办机器、原料去了。
      
          1913  年8 月,劝工局改名云南模范工艺厂,蒋范卿成为该厂的总理。在他领
      导下,业务蒸蒸日上。厂内设金工、化工、电镀、陶瓷、织染、缝纫、竹木、藤器
      八科,分科生产,模范工艺厂成为云南第一家规模最大的官办综合工厂。
      
          蒋范卿把接收下来的积压产品,写明用途、价格,编成目录,分送各处,借以
      推销存货。还在社会上公开发售彩票(奖券),定期抽签开彩,用降低价格的滞销
      货,来充抵彩金,结果真的收回了一部分积压资金。云南政府部门第一次发售彩票,
      又是他的首创!
      
          当上工艺厂总理后,水月轩的照相、画像(还从上海请来了牙科医生,代客镶
      牙)业务,蒋范卿交给蒋朴经管,对影剧也不再插手。1914  年初,他由滇赴沪不
      久,忽然急电蒋朴,要求把抽得出的资金,全部迅速汇往上海,他有急用。
      
          原来,蒋范卿在黄浦江畔,又开创了一项新事业。1914  年4 月11  日,昆明
      《共和滇报》刊出了《滇南水月轩主人在沪上创设座庄商号启事》。《启事》说:
      他在上海四马路书锦里口,拥有“阅报室、会客室、寝室数十间”,办起了个小停
      云馆。欢迎家乡父老经商或游历途中经过时,下榻馆内。他代报关、上税、运存货
      物、代购车船票。
      
          蒋范卿此时,已经萌生了在上海谋求发展的心意。同年初夏,小停云馆开业不
      久,他让聘请的帐房先生照料店务,带着为工艺厂采购的一批原料,返回昆明。
      
          在昆明,蒋范卿碰到一桩意外的事,完全改变了他此后的生活道路!
      
          碧玉镯招来的后患1914  年6 月,巴拿马出品协会云南分会,和云南省第一次
      物产品评会,在昆明南城外公园联合举办展览。其中的古玩馆,专向省会绅商,征
      借珠宝玉器、字画古币,作为非卖品同时展出。云南实业司为主办单位之一。作为
      司属工艺厂总理,蒋范卿奉命选送厂制精品,实业司也要求他把家藏古玩,酌送一
      两件到会,参加展览。
      
          蒋范卿义不容辞,立即吩咐工艺厂选送产品,还把家中的一双碧玉手镯,借给
      展览会陈列。
      
          这副镯头,通体碧绿,滑润欲滴。内行一致赞为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它乃清宫之物,原由慈禧太后赏给大学士李鸿章,后来归李氏侄儿李经羲所有。
      宣统三年九月初九日夜间,革命军炮轰云贵总督署。时任总督的李经羲,携眷仓惶
      出走,忙乱中失落了碧玉镯和一副翡翠帐钩。镯子不久被蒋范卿重金买下,收藏起
      来。
      
          展览会上,碧玉镯引起了广泛注意。云南督军唐继尧有个族人,当时担任司令
      要职,闻讯后亲临古玩馆,一看之后,爱不释手。当即派出副官,前往工艺厂找蒋
      范卿,表示愿出1 万银元,购买他的镯子。
      
          蒋范卿得知唐司令要买碧玉镯,大吃一惊,深悔不该把镯子借去展览,惹来麻
      烦。他为人正派,不会趋炎附势,更不想飞黄腾达,于是婉言回绝。
      
          谁知此后10  来天中,司令部天天来人,要求蒋总理务必割爱“价让”,但连
      续碰鼻而去。
      
          展览会刚一结束,蒋范卿就索回玉镯,借口赴港购料,动身离滇。起程前,还
      向实业司递上了辞呈,请求辞去工艺厂总理,并委托厂庶务员办理交代。他决心回
      到上海,全力经营他的小停云馆。认为一了百了,不干公家的事,人又远在沪滨,
      唐司令纵有权势,毕竟鞭长莫及,其奈我何!
      
          然而,蒋范卿想错了。
      
          祸从天降回到上海还不到一个月,蒋范卿收到蒋朴一封快信。弟弟告诉他,辞
      职已经获准。可是,继任者却指控他亏欠了6000  多元的公款,必须追赔。蒋朴要
      求哥哥,短时期内别回云南。
      
          事隔不久,蒋朴又托一位赴沪游览的同乡,到书锦里找到蒋范卿。告诉他:唐
      司令派人来过水月轩,说是只要交出那双碧玉镯,亏欠公款的事就一笔勾销。还可
      以等待机会,将来保他当上实业司长。蒋朴问哥哥,交不交出镯子?
      
          这一来,蒋范卿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就告诉来人,玉镯让他妻子收好,
      决不交出。等冷静下来后,立即给蒋朴写信,指出云南旧势力很强,唐某得不到镯
      子,恐怕不会甘休!要防止对方仗势压人,借故前来抄家。他建议弟弟,分一部分
      资金出去,另起炉灶,免受牵累。蒋朴依言,很快就另购房屋,开起二我轩照相馆,
      表示和哥哥分家了。
      
          事态继续扩大。云南审计分处、财政厅、高等审判厅,都认定亏欠公款是真事。
      蒋范卿在上海多次函呈云南巡按使公署(按为省长公署的前称),力辩并无其事,
      但毫无作用。他一气之下,病倒了。
      
          1915  年8 月17  日,《共和滇报》发表了题为《又亏八千余元》的消息:
      
          “模范工艺厂前总理蒋范卿,月前具禀巡署:该总理‘赴港、沪采办机器,甚
      为清白。所有帐目,均具报有案。请委员彻算’等语。经巡署饬前财政厅长委员核
      算。嗣闻前财政厅长详复巡署称:‘前审计分处指驳有案之六千余元,应由该总理
      赔缴。’当经巡署饬高等审判厅传票追缴。兹又闻,清查该厂帐目委员王懋昭君详
      报巡署称:该总理任内亏折银,约在八千余元云。”
      
          高审厅处理过程中,传讯蒋范卿到案。他请求由弟弟蒋朴出庭申述,没有获准。
      高审厅接着把全案发交地方审判厅执行。结果,水月轩房屋设备实行假扣押,同时
      函请建水县公署,查封蒋家财产,“准备折抵”!
      
          水月轩被“假扣押”后不久,1915  年12  月25  日,云南首义护国讨袁。
      
          不久,昆明地审厅撤销,积案移交昆明县公署处理。这件事也就搁置下来了。
      
          1916  年4 月,云南司法厅查出蒋范卿的旧案,指令昆明县追缴欠款,“按律
      详办”。结果,水月轩正式没收充公。其时,人事沧桑,唐司令已调职另有高就。
      传说执行“假扣押”进行搜检,从蒋范卿妻子身上搜到了碧玉镯,此镯最后还是归
      于觊觎者手中。没有了“幕后原告”,本案也就收场了。
      
          1917  年初夏,一直病在上海的蒋范卿,结束了小停云馆业务,重返昆明。
      
          当他不只一次路过水月轩,看到旧日的发迹地,已经成为“云南自来水股份有
      限公司办事处”的时候,心头产生了异样的感觉。他憎恨诬陷他、使他倾家荡产的
      人,他要报复!
      
          投入绿林蒋范卿在昆深居简出,性格变得沉郁起来。旧友们得知,他并未住在
      弟弟家中。他的行踪,连蒋朴都不清楚。1918  年初,省会警察厅破获了一件伪钞
      案。传说在逃主犯,就是当年放电影和开戏院的蒋老板。旧友们虽然知道蒋范卿研
      究过印刷,可却不敢相信他会那么干。
      
          云南当局不断滥发钞票,地方纸币信誉一落千丈。官方诚恐发布破获伪钞一案
      的详情,会使一般百姓更不信任钞票,因而讳莫如深。
      
          1919  年1 月19  日,昆明《滇声报》,登出了一则夸大了的消息,使得人们
      大吃一惊:
      
          ……水月轩主蒋范卿,在模范工艺厂总理任内,挪亏公款甚巨。后经官府追缴,
      家事逐渐零落。去年,伪造纸币之案事发,逃回曲江,勾结匪类,自为首领,由通
      海、河西一带,分途劫掠,党已千人,附近各县受扰。日前,由省派军队一连,前
      往剿办。
      
          蒋范卿为匪的实情,后来是在他被枪决后,由全省警务处的“内部人士”
      
          透露外传的。原来,他从昆明去到曲江北方近百里的通海县,投奔在该县县郊
      安营扎寨的大土匪吴学显。吴学显和他有同乡之谊,也知道这是个有用的人,欢迎
      他入伙,把他当成个“谋士”对待。
      
          过了短时期打家劫舍的绿林生涯,吴学显筹集了一笔资金,请蒋范卿到香港制
      造伪钞。他说,把伪钞运到滇南,购买大烟,贩往沪、港,售卖后蜇回越南,向法
      国购买军火来充实军力,这样,就可以加速搞垮唐继尧。
      
          蒋范卿听说能加速搞垮唐家,欣然应命,离滇经越转港。
      
          富滇银行年头发行了新的五元大钞,不到半年,市面上就流通着新的五元伪钞。
      而吴学显匪部,枪多弹足,西犯河西、南掠石屏。滇南许多县、镇,被他扰得鸡犬
      不宁。
      
          不断发现伪钞的事,使唐继尧感到十分恼火,责成省会警察厅,火速缉拿伪钞
      制造犯。
      
          警厅和银行会同对伪钞进行了研究,那精美乱真的印刷技术,决非云南本地能
      有。他们肯定,印制地点不在上海,就在香港!
      
          引渡归案省警务处决定,先就近去香港探查。警方派专员余冠群,带着年轻侦
      探柳遇春,会同银行行员刘青藜,一道动身赴港。
      
          滇越铁路沿线,蒋范卿帮同吴学显制造伪钞的风声早已外露。柳遇春在边境河
      口,还从一个回家的曲江老乡处,探得蒋范卿在香港的住址。但等他们在香港住定、
      按址往寻时,却没有这个人。
      
          半个多月间,余冠群等三人天天四出,找云南同乡打听。终于获知,蒋范卿在
      香港,没有忘记水月轩,因而改名为江月轩。这一来,果然把蒋范卿找到了。
      
          余冠群办事老练,先化装拜访“江先生”,和他交上朋友。很快就弄到几张五
      元伪钞。经刘青藜仔细鉴定,确和昆明所发现者一模一样。在这段时间内,柳遇春
      也探悉了印伪钞的秘密地点。
      
          唐继尧得到报告,亲自过问此案。指示银行,让刘青藜留港工作,继续监视蒋
      范卿;余冠群和柳遇春即刻回昆,面呈侦察详情。另由“特派交涉员”
      
          徐之琛和英国领事接头,要求不日协助缉拿蒋范卿并引渡归案。
      
          在英方协助下,蒋范卿就逮,连同大批伪钞成品或半成品,引渡回滇,没有多
      久便定谳了。
      
          云南当局出于前述原因,惧怕全案真相公布后,会动摇人心。因此,仅以“投
      匪入伙,为害闾里”的罪名,处以极刑。
      
          云南自来水公司正式成立后,迁出水月轩。这个地方,接着成为军人俱乐部性
      质的陆军偕行社社址。蒋范卿伏法后不久,他有位身在军界的旧友,一次登上水月
      轩二楼。面对湖光山色、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自然环境,联系蒋范卿的遭遇,感
      慨万端,从而写出一首古体诗。但为了避免引起麻烦,又改为一首看来像是单纯咏
      景的七律,署笔名发表于1920  年4 月20  日的《滇声报》,题为《庚申春日水月
      轩楼上闲咏》。诗曰:
      
          三棵五棵倚墙柳,一技两枝隔院花。
      
          北山南向当轩立,东水西流绕屋斜。
      
          时见翠湖飞白鹭,偶看绿树宿乌鸦。
      
          赏心只到无心处,风在林梢月在沙。
      
          万揆一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