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提起亨利·卢斯,可能大多数中国人会茫然不知,而说到美国《时代》周刊,
      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卢斯就是《时代》周刊的创始人。当年他扔下的这块不起眼的
      基石,成就了今天《时代》帝国的巍峨大厦。美国记者兼作家哈伯斯塔姆说,卢斯
      活着的时候,人们都叫他“哈里”,如果有谁一本正经地喊他“亨利”的话,一定
      会贻笑大方。因而,在哈伯斯塔姆的书中,他固执地将《时代》帝国的创始人称作
      哈里·卢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在遥远的世界东方,当我们有心审视《
      时代》周刊耀眼的运行轨迹时,我们只能遵从历史的本来记录,老老实实地称卢斯
      为“亨利”。
      
          是的,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文名字,普通到卢斯与他的父亲两代人都取名
      “亨利”。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卢斯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而重要。
      由这两代人演绎的传奇故事,正是从亨利·卢斯的父亲开始的。
      
          1868年,老卢斯(亨利·温斯特·卢斯)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兰顿
      市。这是一个杂货铺批发商之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1888年,二十岁的
      老卢斯考上了耶鲁大学。尽管当时美国校园里充溢着一种开疆拓土、走向世界的意
      识,弥漫着一种渴望称霸的激情,但年轻的老卢斯只是想顺顺当当地完成学业,毕
      业后回家乡当一名律师。在那个年代,美国的律师可是一个受人尊敬、收入颇丰的
      上等职业。
      
          老卢斯读大学期间,美国的基督教长老会正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一个到国外传教
      的“学生志愿者运动”。老卢斯的一个好朋友皮特金是这一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与鼓
      动者。朋友的劝说,虔诚的基督教家庭背景,很快激发了他的宗教热情,他决定为
      万能的上帝奉献出他的一切。于是他进入了纽约神学院学习,为去东方传教作好了
      准备。
      
          1897年6 月1 日,老卢斯与青年基督教会的年轻姑娘伊丽莎白结婚了。婚后三
      个月,这对新婚夫妇便从美国西海岸登上“中国皇后号”,驶向了他们从未见识过
      的、神秘而遥远的中国大陆,开始了他们的传教士生涯。老卢斯还专门为自己起了
      个中国名字:路思义。
      
          这一年的10月底,年轻的路思义夫妇到达了他们传教的目的地——山东登州。
      第二年的清明前夕,也就是1898年4 月3 日,亨利·卢斯诞生在中国山东登州。有
      美国的研究者者特别指出,路思义夫妇在美国就怀上了卢斯。
      
          山东登州,几经沧桑变幻,如今已更名蓬莱,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即发生于此。
      登州是胶东半岛的名城重镇,得沿海开化风气之先,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就有一
      些外国传教士来到此地。1891年,面对日益增大的海防压力,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
      调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南进,纵穿胶东半岛,驻扎胶澳。青岛的建置由此开始。
      这两个看不清世界大势的清廷统治者,在不经意之间造就了百年之后崛起于太平洋
      西岸的这个明星城市。
      
          现存的资料中,有一张卢斯三岁时拍的照片。小卢斯翘着二郎腿,坐在一张西
      式藤制摇椅中,长筒袜,西装短裤和衬衫,金发碧眼,高颧隆鼻,一个漂亮的西方
      小男孩。其实,这张照片是在中国拍摄的,根据年龄推算,这应该是登州的某一个
      地方。卢斯出生在中国,并一直在中国生长到他的少年时代,先后在登州、潍县、
      青州、济南生活居住。世纪之交,中国的贫穷和落后给年幼的卢斯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从他父母的口中,小卢斯业已知道了美国工业化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那时,布
      鲁克林钢桥已经雄跨在曼哈顿东河上二十几年了;曼哈顿的河底隧道正在掘进之中
      ;那时,穿越美国大陆、全长五千英里的漫长铁路已经贯通,喷云吐雾风驰电掣的
      蒸汽机车,极大地便利了东西海岸的交往;那时,雄伟的金门大桥正在规划设计之
      中。钢铁材料的迅速发展,为人类挑战自然开辟了巨大的空间。身在中国的卢斯,
      丝毫感受不到这些现代化的气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依旧是农耕社会。通衢大道依
      旧是沙石铺就,坑洼不平,尘土飞扬,城市乡村污水遍地,蚊蝇滋生。中国的老百
      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生活在疾病和饥饿的恐惧之中。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