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只可惜,菲尔“求婚”之后不过几分钟,便喝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第二天,
      他不得不让普里查德陪着自己来见凯瑟琳。有第三人在场,他们谁都不好意思提起
      昨天宿醉一事。好在菲尔的承诺是认真的,他没有忘记要娶凯瑟琳的话。
      
          凯瑟琳的父母十分喜欢菲尔·格雷厄姆。尤金·迈耶把菲尔当成亲生儿子看待,
      而阿格尼丝·迈耶甚至有点儿崇拜这个未来的女婿了。1940年7 月4 日,在菲尔来
      到华盛顿还不满一年的这一天,就在靠近纽约的韦斯特切斯特县迈耶庄园里与凯瑟
      琳举行了婚礼。婚礼太盛大、太豪华了。有人夸张地说,全华盛顿的人都去了。
      
          1942年,菲尔·格雷厄姆应征加入陆军航空兵。出发之前,尤金·迈耶把他叫
      到一旁,让他做出保证:当他从战场上回来时,就要替他掌管《华盛顿邮报》。迈
      耶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儿子对新闻出版业丝毫没有兴趣。而在那个年代,女儿是不
      能独掌家族公司的。尤金·迈耶希望他的《华盛顿邮报》公司在家族内延续。他已
      经六十多岁了,精力、体力日渐衰退。他喜欢菲尔,欣赏他的才华。他真诚地希望
      菲尔能领导《华盛顿邮报》继续前进。为了不给菲尔造成太大的压力,不想让别人
      以为菲尔是在仰仗着岳父活着,他答应,将家族中的绝大部分资产划在菲尔的名下,
      而不是由女儿凯瑟琳来继承。
      
          菲尔·格雷厄姆陷入了两难选择。他的同学和朋友们毫不迟疑地劝他拒绝,律
      师、法官的诱人职业,议员、州长的从政之路,哪一个也比办报纸强十倍啊!菲尔
      去征求凯瑟琳的意见。结婚之后,凯瑟琳就不工作了,在家里相夫教子,安心打理
      家务。她习惯听命于菲尔,因为他太优秀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在职业的选
      择上,她还是隐隐地希望丈夫从政的。单凭直觉,她认为菲尔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职
      业政治家。有一天,关于哈里·布里奇斯一案的判决,菲尔·格雷厄姆与大法官法
      兰克福特争论了整整一天,这次争吵格外激烈。作为秘书,菲尔甚至拒绝为法兰克
      福特起草判决意见书。回到家中,已是很晚了。菲尔刚进家门,法兰克福特的电话
      又追了进来。他们又争论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菲尔坚决地说:“我不在乎你做
      什么,法官。我只是不希望看见你把自己搞得很可笑。”他坚持不为这个案子写判
      决书,严辞回绝了大法官法兰克福特。凯瑟琳·格雷厄姆深深为丈夫感到骄傲。
      
          最终,“政治家”菲尔·格雷厄姆打算接受岳父的意见。他是有写作和语言情
      结的。从幼年开始,妈妈就给了他足够的文学熏陶。他的书面语言一直非常优美,
      他喜欢写作,喜欢用文字去打动人心,匡正社会,倡导正义。他对尤金·迈耶只提
      出了一个条件,允许他改变或是改造《华盛顿邮报》。
      
          这当然不成问题。1945年12月8 日,《华盛顿邮报》宣布,自1946年1 月1 日
      起,菲尔·格雷厄姆将就任邮报的副发行人。实质上,菲尔一开始,就接收了《华
      盛顿邮报》的所有权力。
      
          尤金·迈耶是个犹太人。他像所有的犹太人一样,精于算计,善于经营,做事
      有条不紊,计划性极强。尤金·迈耶为自己的一生规划了三个“二十年”。第一个
      二十年读书接受教育,第二个二十年拼命挣钱,积累财富,第三个二十年用挣来的
      钱从事社会公共事业。迈耶几乎是分毫不差地实践着他的人生规划。1933年,当他
      买下风雨飘摇的《华盛顿邮报》时,他是把它当作公共事业来经营的。他不在乎报
      纸挣不挣钱,他只想给读者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和及时获取公共信息的介质。
      他是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他也允许他的编辑、记者,特别是社论版的评论员,保
      留那么一点点自由主义的色彩,哪怕是冒犯了权威和战时政府。
      
          如果把报纸当作公共事业或者慈善事业来经营,它就变成了吞噬巨额资金的无
      底黑洞。《华盛顿邮报》每年亏损一百多万美元,到迈耶下定决心交给菲尔的1942
      年,它累积亏损已超过千万美元。尤金·迈耶知道他的报纸出了问题,再不改弦更
      张,肯定是难以为继了。
      
          现在,菲尔·格雷厄姆来了,带来了他自己的办报理念。他是哈佛法学院培养
      出来的青年才俊,他与政府和权力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从来不认为报纸是
      一个可供选择的公共平台。他给《华盛顿邮报》驻华盛顿特区的记者本杰明·吉尔
      伯特的指示十分明确:《华盛顿邮报》是社会进步的工具,严重损害国家完整和国
      内制度的报道不能见报。他变得越来越关心报纸的政治责任。他认为,报纸不能太
      激进,绝对不能表现得像是知识分子的堡垒模样。
      
          《华盛顿邮报》开始走上一条新的办报道路。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