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马省名门遭暗算 黑人牧师梦自由
      
          谈笑风生祸天降,总统丧命遭冷枪,三十余载案无头,家族声望安无恙。
      
          话说1963  年11  月22  日下午,波士顿的天气已有些寒冷,但肯尼迪老夫人
      依然坚持每天运动的习惯,身穿运动服和旅游鞋正在自家球场打高尔夫球。她玩得
      兴致正高,忽然有人跑入草坪,这是违反老太太规定的,她锻练身体时不得打扰,
      所以她很不高兴,头也不抬,直望着滚动的小球,问道:
      
          “为什么进来?不知道我的规定吗?”陪她打球的一位男士急忙向来人摆手,
      示意叫他出去,有事一会再谈。
      
          来者站着不动,一言不发。
      
          老太太不解,抬头想看看是哪个仆人敢不听她指挥。一抬起头,吓了一跳,来
      者乃她的私人秘书,一位中年妇女,满面泪水,嘴唇发抖,说不出话。
      
          “怎么了?凯西,你不舒服吗?还是发生了什么事?快说。”老太太先开了口。
      
          “总统先生……他……他……”“他怎么?不是到得克萨斯去了吗?快说,急
      死人!”“是的,夫人,他在达拉斯遇到枪击,已经送进医院。他……”秘书没有
      说下去,她怕老太太受打击太重会支撑不住,故隐瞒了总统在送到医院后,经抢救
      无效而去世的真相。
      
          老太太听罢,抬起头望着天空,手扶球杆站着一动不动,沉默不语。陪练者像
      钉子钉住似的,惊呆了,一片寂静。约5 分钟后,老太太低声说:
      
          “凯西,准备飞机,去达拉斯。”他们乘坐自家的专机起飞了。老太太如何暂
      且不表,单说肯尼迪夫妇来到达拉斯是为解决民主党内部两派不和的问题。按日程,
      他们从机场直接到贸易中心大楼,出席午餐会,发表讲话。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
      他们夫妇由得州州长康纳利夫妇陪同,同乘一辆大敞篷车,一边观看着城市的风光,
      一边开着玩笑,好不快乐。
      
          “南方到底是气候暖和,11  月还可以坐敞篷车,真是太好了。不过,这个城
      市我没来过,街上怎么静悄悄的,看来,达拉斯人不一定喜欢我这个北方佬,哈哈
      ……”肯尼迪话音未落,车队拐过一条街,道路两旁出现了一排排市民,有的向他
      们招手、欢呼,有的叫喊着总统的爱称“杰克”,用手打着飞吻。肯尼迪夫妇不停
      地向群众招手。
      
          总统夫人十分激动,对丈夫说:
      
          “你看,他们知道我们来了。南方人多么热情!”“是的,总统先生,现在的
      场面总不能说达拉斯人不欢迎你了吧?”州长有了下台的台阶,不无自豪地说道。
      
          “那当然,那当然……我实在没有料到,因为今天并不是就职典礼呀。”肯尼
      迪说着、笑着,用手向一群孩子打着飞吻。车队行至一个学校附近,肯尼迪似乎想
      让司机放慢速度,和孩子们握握手,他挥着手,身子歪向车外,正要开口和司机说
      话,说时迟,那时快,一阵枪声响起,只见总统脖子、头部接连中弹,倒在血泊中。
      州长也受重伤,两位夫人吓得魂不附体,呆若木鸡。
      
          在行人一片惊恐声中,汽车载着血淋淋的总统急速驶向医院。毫无思想准备的
      医生们见总统惨状,紧急动员所有力量进行抢救,在输氧输血均未奏效后,果断地
      对肯尼迪进行了切开气管手术。肯尼迪一直没有醒过来,由于大量失血,强心剂也
      无济于事,到医院仅半小时,心电图显示出一条直线,肯尼迪停止了呼吸。
      
          随后,医生就地进行尸体解剖以弄清死因。医生的报告说,子弹穿过总统的颅
      骨,大脑严重受损,以致抢救无效。当晚,肯尼迪的遗体在其夫人和母亲陪同下运
      回华盛顿,夫人依然穿着那件溅满血迹的衣裙。遗体被安放在国会大厦,供人凭吊。
      噩耗通过电波震惊了美国。第2 天一早,前来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
      连两天,共计25  万人来到国会山,挥泪与总统告别。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
      信天主教的总统,他的葬礼于25  日在华盛顿的天主教大教堂进行,专程从波士顿
      请来的红衣大主教为他主持弥撒,实况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这一天成为美国哀悼
      日。
      
          国不可一日无主。按照宪法,副总统必须在总统去世当日继任总统。约翰逊那
      天与总统同行,他乘坐的汽车紧随总统车后,出事后他也跟到医院。
      
      
      
          当天,在运送肯尼迪遗体返回首都前,约翰逊在地方法官主持下,于“空军一
      号”总统专机上进行宣誓,就任第36  任总统。
      
          人们悲痛之余,议论最多的就是肯尼迪的死因。什么人干的?为什么要这么干?
      人们天天关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希望早日弄清真相。
      
          警方宣布,杀手乃一个24  岁的男子,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使用自购的意大利
      卡宾枪作案。正当人们对他的动机不解时,这个叫奥斯瓦德的犯人在从警察局被押
      往监狱途中,被达拉斯夜总会的老板鲁比当面击毙。人们通过电视看到这一出人意
      外的镜头时万分恐惧,为案情进一步复杂化备感忧虑。第2 年年中,以最高法院院
      长为首的调查小组公布说,奥斯瓦德系个人作案,动机是对当局不满,并说此人精
      神不正常。公众哗然,纷纷提出,鲁比杀人灭口,肯定后面有阴谋集团,必须查个
      水落石出。也有人制造紧张空气,扬言这是一起由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策划的国际
      谋杀案。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在强大舆论压力下,调查工作不得不继续进行。两年后,调查报告确认,奥斯
      瓦德一共发射3 颗子弹,两颗击中肯尼迪。通过当时摩托巡警录下的磁带分析,还
      有第4 枪,它并不是发自奥斯瓦德所在的方向,而是来自总统汽车前方的草坪一带。
      委员会还发现凶手与一个犯罪团伙关系密切,故认为,这起案件系阴谋策划。可是,
      联邦调查局驳回这个报告,坚持最初的结论:
      
          凶手系个别作案,无集团行为。调查委员会于1982  年再次公布声学分析结果,
      但又一次被联邦调查局否定。此事便成为一宗无头案,被搁置下来。
      
          1990  年8 月,一则特大新闻震动美国,又把人们拉回到27  年前的那宗血案
      之中。一个名叫里基·怀特的29  岁男子称,他有证据,杀害肯尼迪的元凶是美国
      中央情报局。他在达拉斯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说:
      
          “今天,我的父亲去世了。所以,我认为到了该揭露真相的时候了。12年前,
      我偷看了父亲的日记,他当时是达拉斯的一名警察,曾参与谋刺肯尼迪总统的三人
      行动小组。他们是在两个月前制定的方案,当时弄到了肯尼迪先生可能要来得州的
      消息,但具体路线不十分清楚,因此安排了几套方案。
      
          后来,决定在达拉斯采取行动,我父亲的指定位置是在草坪上,另外两人在较
      高的建筑物中,3 人全都化了假名。”招待会气氛严肃、紧张,记者们仔细聆听,
      认真记录、录音和录相,忙得不亦乐乎。
      
          “还有一件事,”怀特接着说,“我父亲日记里写着,奥斯瓦德的确是行动小
      组成员,但他并没开枪。事发后逃走时,他惊恐万状,是我父亲用汽车送他去机场,
      准备逃走,不料路上与警察发生激战,他打死一名警察,结果被捕。我父亲幸免于
      难,于1965  年离开达拉斯警察局。”一位名叫杰克·肖的牧师在招待会上作证说
      :
      
          “怀特的父亲曾几次向我仟悔,最后一次,是不久前他去世的前几天请我到他
      家,他正预感到不久于人世。他说,他参与了谋杀肯尼迪的事件,是中央情报局布
      置的。后来,他们多次想除掉他,1971  年几乎丧命。这些年来他没有固定工作,
      东躲西藏,改名换姓,总算活了下来。但他始终深感内疚,所以把一些想法和我谈
      了,要我千万保密,就是他死后,也不希望公开,怕影响他孩子的前途。现在,既
      然他的儿子已向世人揭开真相,我也就敢于出来作证。上帝保佑,他在九泉之下不
      会责怪我。”怀特还出示了他父亲的日记和几份中央情报局的秘密文件,引起记者
      们极大的兴趣。消息迅速传开,中央情报局矢口否认,说纯属怀特捏造。而联邦调
      查局却悄悄地将日记本要走了,然而,至今未见下文。我们也只得停笔在此,这桩
      悬案是否能水落石出,我们拭目以待。
      
          话说肯尼迪去世后,继任的总统约翰逊将前总统的弟弟罗伯特留任司法部长。
      罗伯特内心总是不能平静,他感到,如不东山再起,洗刷家族的污点,对不起哥哥,
      也不能宽慰老母。1964  年是大选年,他没有动作,而是支持约翰逊竞选连任。约
      翰逊当选后,罗伯特同意继续留下为总统效劳。但是,到1968  年2 月又一个大选
      年来临时,他宣布参加争取民主党提名总统候选人的角逐,与其他几位竞争者展开
      了周旋。3 月底,总统约翰逊正式宣布不再谋求连任,形势对罗伯特更加有利。他
      在主持二哥竞选总统的时候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轻车熟路,一帆风顺。黑人是他
      的有力支持者,可是,就在他有望夺魁之时,黑人牧师小马丁·路德·金不幸遇刺
      身亡,此人乃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肯尼迪家的挚友。他的遭遇激起全国黑人的
      巨大愤怒,许多城市集会抗议以至发生暴动。罗伯特趁此良机,到处发表演说反对
      种族主义,力促竞选成功。却不料,悲剧从天而降,罗伯特本人也遭刺客枪击身亡。
      这次事件距离金牧师遇刺不过两个月。
      
          美国人被这接二连三的谋杀弄得惊慌失措,有识之士惊呼:“美国已经是地球
      上最使人感到恐怖的国家了。”肯尼迪家老太太已经78  岁高龄,5 年之内受到两
      次沉重打击,在3 个儿子中已有两个先她而去,她想不通前世造下什么孽,使她受
      此报应,几天闭门谢客。然后,她叫来小儿子爱德华,严肃地对他说:
      
          “特德,看来有人与咱们家过不去。你二哥只活了46  岁,实在太年轻,你是
      知道的,我对他抱了多大希望,花了多少心血。没想,你三哥还没当总统就惨遭杀
      害。本来,依咱们家的传统,非报仇雪恨不可。我想过把你再推出去,争回肯尼迪
      家族的荣耀。可是,想来想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是不要再出事的好。为
      了咱们的后代,我要求你不要去参加总统竞选,一定不要去。当参议员就很好了。
      不要让我再为你担心,我就剩下你一个儿子了。”“放心吧,母亲,我听你的。一
      定不去惹事就是了。”爱德华口头答应母亲,心里却实在不服气,只想等待一个适
      当机会再说。然而,盼望的时机来到,自己反而惹来一堆麻烦。一次,他参加晚会
      后,开车带一女子回家,路上过桥时不幸翻车落入水中,女子丧生。他第2 天才去
      报警,尽管官方为保护他这位参议员的名声,秘密进行调查,但总没有不透风的墙,
      舆论界顿时沸沸扬扬,参议院撤销了他担任的民主党领袖职务。爱德华依仗家族权
      势虽未被判罪,但也一时难以抬头。1972、1976  年两次大选他都默默无闻,尽量
      回避人们重提他的丑闻。可是,到1980  年,他认为人们已不再纠缠他的过去,加
      之,民意测验表明在职总统卡特威信下降,爱德华决定主动出击,争取民主党总统
      候选人的提名。结果,他对自己估计过高,最终败于卡特手下,未获提名。
      
          事后,老太太批评他违反诺言。爱德华只得就此罢休。过着参议员的平静生活,
      1990  年他已58  岁,进入政治半退休状态。为了母亲和家族的生存,他不再过多
      出头露面,而把心思放在陪伴年迈的老母亲。肯尼迪家族被美国人视为金钱与政治
      王国中的第一家族,具有无限的神密感。人们不相信他们家会甘守寂莫,于是,把
      希望寄托在第三代身上,似乎美国政权中缺少了肯尼迪这个姓氏,就没有了崇拜的
      偶像。
      
          进入90  年代,人们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投向百岁老太太的孙子们身上。
      
          爱德华的儿子帕特里克年仅20  多岁,已两度当选罗得岛州众议员。他雄心勃
      勃、跃跃欲试,称自己为拥有“肯尼迪”这个姓氏而备感骄傲,他希望跟着父亲的
      脚印走,同时,还要留下自己的足迹。现年40  岁的乔·肯尼迪是罗伯特的长子,
      在第三代中排行老二,目睹了弟弟、妹妹们在失去父亲后的痛苦。
      
          所以,他考虑来考虑去,在家里提出一个不成文的法规:如果必须在孩子和政
      治地位之间作出抉择,那么,孩子应该放在优先的位置。他为了他的一对双胞胎儿
      子,毅然放弃竞选州长的初衷,只担任国会议员。乔的姐姐凯瑟琳在女孩子中不甘
      落后,竞选国会议员未获成功,但并未使她失去信心。此乃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言归正传。却说肯尼迪遇刺给一个黑人家庭带来无限悲痛,他们说,总统去世
      使他们失去了良师益友,没有人能填补他的空缺。这到底为了何故?
      
          这家人与肯尼迪又是什么关系?
      
          事情的缘由如是:这家人姓金,儿子小马丁·路德·金是位牧师,1929年1 月
      初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个牧师家庭,他受过高等教育,并获得波士顿大学博
      士学位,一生崇拜印度圣雄甘地,也主张非暴力主义,在黑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中,他成长为德高望重的领袖人物。
      
          1960  年,肯尼迪竞选总统,正当他与对手激烈地展开电视辩论时,突然听说
      金牧师在领导亚特兰大市黑人反对餐馆种族隔离斗争中不幸被捕并判处监禁。肯尼
      迪意识到,这是一个争取黑人选票的难得良机,失不再来。过去几个月,他一直依
      靠搭档约翰逊在南部活动,现在他决定亲自亮相。于是,他果断采取行动,破天荒
      地亲自给金牧师夫人打电话,表示关怀,并派专人送去鲜花以示安慰。同时,肯尼
      迪责成弟弟罗伯特向地方法官说情,保释金牧师出狱。此举果然震动黑人世界,金
      牧师的父亲老马丁受宠若惊,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参议员感激涕零,他说:
      
          “我本不打算投肯尼迪先生的票,现在,我改变主意了,要把我们家已经弄到
      的大批选票全都拿出来,投向肯尼迪先生,报答他们一家对我们黑人的关怀,对我
      儿子的救命之恩。”肯尼迪获得了更多的黑人选票。从此,金牧师一家就算与总统
      交上了朋友,有时,还被肯尼迪邀请去白宫作客。
      
          再说美国黑人问题由来已久,林肯总统曾颁布《解放宣言》,在法律上废除了
      奴隶制,但直到一百年后,实际生活中的种族歧视问题依然相当严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黑人不断觉醒,开展了持久的。大规模的反对种族隔离、
      争取自由平等的运动。小马丁·路德·金积极领导,赢得了黑人普遍拥护。
      
          1955  年底,亚拉巴马州发生触目惊心的蒙哥马利事件。一位名叫罗莎·帕克
      斯的黑人妇女,在一个白人家里当佣人,每天乘公共汽车往返于白人居住区和黑人
      贫民区。该市所有公共场所均实行种族隔离,公共汽车的前部划为白人区,后部为
      黑人区,违反规定则当违法处置。黑人长期敢怒不敢言。一天,帕克斯夫人和往常
      一样,下工回家便上了公共汽车,她见车尾拥挤不堪,而前部尚有空位,便走到白
      人区坐下。司机兼售票员见状生怕违反规定被吊销执照,于是喊道:
      
          “那个黑人妇女,快口到车尾去!”这声喊叫引来了全车人的目光,似乎帕克
      斯夫人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心里愤愤不平,为什么我们生来就必须站在后边?
      于是,她理直气壮地说道:
      
          “我付了同白人一样多的车费,我就应该有同白人同等的坐车权利,我不到后
      面去!”“再不去,我们就叫警察了!”白人乘客中发出愤怒的声音。
      
          “快滚开,黑鬼,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七嘴八舌骂声不断。
      
          帕克斯夫人依然纹丝不动,眼望窗外。
      
          司机甩门下车,叫来了警察。警察声色俱厉地说:“限你在两分钟内走到车尾,
      不然,我就把你投入监狱。”帕克斯夫人万没想到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一腔怨恨
      涌上心头,一不做二不休,她坚决拒绝离开。警察立刻给她带上手拷,一边打骂,
      一边将她推上警车,送往监狱。
      
          消息如重磅炸弹震撼全城,5 万黑人自发地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抗议种族隔离
      制度。他们推荐一位在该市大教堂任职的年轻牧师为首领,发动了长达一年的罢乘
      公共汽车运动。此人乃小马丁·路德·金。他运用非暴力哲学,认为,手无寸铁的
      穷苦民众,如果与警察、军队硬拼,等于以卵击石,只有团结起来,采取群众性的
      合法斗争,才能迫使现行制度向他们低头。他领导委员会制定了非暴力行动战略和
      策略,要求大家在誓约上签字,使运动进行得有条不紊。最后,该市被迫取消了公
      共汽车的隔离制度。
      
          此后,以金牧师为首成立了一个新的黑人抗议组织——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
      其目标是在整个南部结束种族隔离制度,恢复黑人选举权。60  年代初,他们成功
      地发起“自由乘客运动”,联络反对种族歧视的白人,共同乘车到南方各州进行抗
      议活动,迫使负责州际公共交通的机构同意在州际汽车上取消隔离制度。但当时,
      各州种族主义势力依然强大,除蒙哥马利市由于斗争而获得胜利外,各州均未被触
      动,一切照旧。例如,首都华盛顿的联合火车站,属于州际列车车站,站上的设施
      包括候车室、餐厅等均取消了隔离。但走出此地,种族隔离依然合法存在。
      
          教育领域也是隔离制度根深蒂固的地方。1957  年,阿肯色州发生的小石城事
      件曾震惊世界。该州首府小石城中央中学决定招收9 名黑人学生入学,这是按照3 
      年前联邦官方公布的关于禁止在公共学校实行种族隔离的规定安排的,然而,却遭
      到州长无理阻拦。州长派去270 名军人把守校门,不许黑人学生进入。黑人群起抗
      议,与军警发生冲突,许多黑人惨遭毒打,特别是黑人学生被打得头破血流。世界
      各地通过电视看到真相,纷纷提出抗议。事情终于惊动了白宫。一日,总统艾森豪
      威尔正兴致勃勃地打高尔夫球,这是他最喜好的活动,美国高尔夫球协会为他专门
      在白宫附近建了一个球场。突然,艾森豪威尔的兴头被匆匆赶来的教育卫生部长打
      断。来者有些紧张,报告说:
      
          “总统先生,阿肯色州州长不许黑人入学……”“这事也要找我?”一向对黑
      人漠不关心的这位总统认为来者小题大作,“黑人学生有他们的学校嘛,为什么不
      许入学?你们处理吧。”“联邦已经发过条例,不允许再在学校实行黑白分离制度,
      所以,小石城这所白人中学招收了黑人学生。可是,州长福巴斯无论如何不同意…
      …”“不同意,去协商嘛,你们处理吧!”总统不耐烦起来。
      
          同来的总统秘书见部长汇报不得要领,便主动解释道:“本来此事不必向你汇
      报,现在事态恶化,福巴斯动用军队阻止黑人,结果发生冲突,引起国外强烈反映。”
      “原来这样。这个笨蛋!他不知道用武器对付学生会招致全国黑人闹事吗?想在全
      世界丢我的脸不成?!好,很好!”艾森豪威尔举起球杆用力一击,然后叉着腰说,
      “我要让他知道我的厉害。来!”他对秘书说:“请向参谋长传达我的命令,请他
      火速调动101 空降师前往小石城,一定要把福巴斯的军队赶走。”秘书和那位部长
      互相看了一眼,秘书佩服总统果断;部长却有些不知所措,万没料到自己管辖的文
      教部门也会导致动武,他不了解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调兵遣将才是他的老本行。
      
          这样,1000  名荷枪实弹的联邦士兵把小石城中央中学团团包围,迫使该州国
      民卫队撤走,黑人学生才得以入学。然而,此举治标不治本,种族主义分子又改头
      换面排斥黑人。他们抓住消除隔离的法律只限于公立学校,故将州内公共学校关闭,
      全部改为私立,州政府的经费也拨给后者。结果,黑人孩子两头落空,既无公立学
      校可上,又被所谓的私立学校拒之门外。在南方一些地区,从50~60  年代,约有
      10  年都处于这种黑暗状态。
      
          肯尼迪出任总统后,预感到黑人问题将是一场风暴,故提出应该在教育和选举
      权利方面进行新的立法。然而,总统话音未落,南方又发生了大规模暴力事件。亚
      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居住着14  万黑人,占全市人口40%。这里乃是种族隔离最严重
      的地方,警察可以随意残杀黑人。1963  年春,忍无可忍的黑人在金牧师领导下,
      持续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示威,要求当局彻底消除一切隔离制度。当局出动大批军警,
      动用棍棒、警犬、高压水龙、装甲车对付手无寸铁的黑人,逮捕900 多人。
      
          伯明翰事件使美国的“民主”大白于天下,给肯尼迪造成巨大压力。他感到再
      不采取措施,自己将会威信扫地。在一次电视演说中,他说:
      
          “我们到处宣讲自由,我们要求自由,可是,我们难道能对世界说,或者我们
      彼此说,我们这里是一块自由的国土,但是没有黑人的份儿;我们这里没有阶级,
      没有等级制度,没有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主子民族,但是黑人在外吗?”他终于
      向国会送交了一份《民权法》草案,要求批准。其内容包括:在州际商业性公共设
      施中禁止种族歧视;在公共教育领域,司法部门可以帮助黑人揭露种族歧视行为;
      联邦政府停止向任何保留种族歧视的单位拨款。
      
          1963  年炎热的夏天,国会大厦楼内唇枪舌剑争论不休,终未通过肯尼迪的草
      案。大楼墙外,25  万黑人发动了向首都的大进军。8 月28  日,和平示威队伍在
      林肯纪念堂前举行盛大集会,金牧师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他含着
      泪水说道: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在他的雕像
      前集会。这一宣言犹如灯塔,给千百万备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结束了摧残黑
      人的漫漫长夜。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旧没有获得自由,受着种族隔离镣
      铐和种族歧视枷锁的束缚。现在,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首都来的。美
      利坚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诺言,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
      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如果自由平等的爽朗秋天还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
      暑就不会过去。1963  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相反,这才是开始!此时此刻,
      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我仍然怀着一个梦想。我梦寐以求地希望,人人
      生来平等;从前奴隶的儿子能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同坐一桌,共叙兄弟情谊;这个
      国家有一天将不再根据人们的肤色,而是根据他们的品德来评定其为人。”这篇感
      人肺腑的讲演震动了世界。第2 年,金牧师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政府的压力更大了。
      
          肯尼迪遇刺后,约翰逊表示:“没有任何纪念演说和颂词,能比尽早通过肯尼
      迪总统为之奋斗的《民权法》更好地纪念他了。”很快,在约翰逊敦促下,《民权
      法》在众议院得以通过,但在参议院受阻长达数月方才批准。
      
          最后,经约翰逊签字,《民权法》终于生效。它从法律上规定了黑人和白人应
      该享受的一些同等权利。
      
          《民权法》颁布后,黑人欢喜若狂。金牧师尤其感到可以告慰他所尊敬的肯尼
      迪先生亡灵。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法律并不能自行得到执行,阻力依然很大。
      最突出表现在选举方面,南方各州的种族主义分子巧立名目阻挠黑人参加选举,例
      如在选民登记时,规定黑人和白人分别进行,而到黑人登记的日子登记处却关上了
      大门,将黑人拒之门外。不进行事先登记,即没有资格参加投票。在这种形势下,
      金牧师又提出了新的任务:把《民权法》赋予黑人的权利真正变为现实。
      
          他带领黑人在亚拉巴马州的塞尔马进行示威活动,要求平等的选举权。
      
          不料,“伯明翰事件”重演,警察出动,用棍棒、警犬、催泪瓦斯对付黑人。
      
          游行者惨遭镇压的镜头在电视上传到美国各地,引起公愤。金牧师等运动领导
      人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进而发起了从塞尔马向该州首府蒙哥马利的大进军,其
      声势之大仅次于那次向华盛顿的进军,一开始就呼啦啦集合了2.5 万人,几天后迅
      速发展为15  万,许多白人参与其中,汇成一支巨大的洪流。
      
          美国又一次不光彩地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约翰逊感到黑人运动或许会引发工
      人运动,于是向国会呼吁制订新的法律。1965  年,国会颁布了《选民登记法》,
      规定阻挠黑人进行选举登记为犯罪行为。至此,历时11  年之久的民权革命第一阶
      段到此胜利结束。
      
          金牧师为取得的成绩而感自豪,这些年来他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可是他却没
      料到,黑人运动领导层内有人激烈反对他的行动。一场内战正在等待着他。
      
          正是:一波未平一波起, 黑人命运终未卜。
      
          欲知金牧师遭遇怎样的挑战,他又如何被刺身亡,待至下回再叙。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