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大将出山如破竹 林肯天降鬼门关
      
          战火纷飞争你我,奸臣策谋食恶果,驱散云雾具艳阳,总统以身献祖国。
      
          话说麦克累伦将军荣任要职后,是否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是否扭转了内战初
      期联邦军的败局?林肯总统等待着,对他寄予厚望。但他每天收到的并不是捷报,
      而是要求援助和增拨物资的信件、电报。林肯不解地对身边的助手们说:
      
          “麦克累伦说要我增派至少10  万人给他,否则他不能完成平息叛乱的任务。
      真是奇怪,他还没有打过胜仗,却总是要这要那。”“总统先生,我们早就在议论,
      他不仅傲慢自大,还目无总统。其实,他手下至少还有12  万人。”一位副官愤愤
      不平道。
      
          另一位军官也按捺不住怒火,大声说:“总统先生,你可知道,他不光好大喜
      功,而且还维护奴隶制。他胡说什么应该尊重私人财产,什么如果在军队中传播关
      于奴隶制的激进言论会动摇军心等等。”此时正值1862  年初,林肯虽然还没有决
      定下令解放黑奴,但他始终憎恨奴隶制,更何况这场战争又是奴隶主联合挑起的。
      他思付着麦克累伦到底要干什么?林肯严肃地对手下将官说:
      
          “你们说得很对。他总是吃败仗,给他派人去,就好比用铁铲拍打跳蚤,等你
      从仓库的这个门走到那个门时,剩下的已不到一半了。自从他进军南部以来,就不
      停地呼叫救命,总想让别人来解救他。”就这样,正当麦克累伦得意忘形之时,林
      肯果断地于1862  年3 月解除了他的陆军总司令职务,由西点军校出身的哈勒克接
      替。不过,林肯提议,还要给他一次机会,希望他回心转意。所以,允许他继续担
      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但是,内阁成员却联名上书林肯,要求彻底解除麦克累伦的
      职务,认为此人已不可救药。
      
          林肯对秘书说:“其实,我也恨不能如此。你知道,他当初是怎样向我发誓的,
      我又对他抱有多大希望。他实在太让我失望!”“总统先生,那就赶快下令吧,现
      在还来得及。”秘书露出兴奋的眼神。
      
          林肯耸耸肩膀,摇着头无可奈何地说:
      
          “亲爱的,谁让我是总统,又是总司令呢?从全局看,打败仗是难免的。
      
          要是我做得太绝对,会影响到全军。不是吗?”9 月,波托马克军团在安提塔
      姆河畔与叛军李将军接火。这一仗是保卫首都华盛顿的重要战役,又是打击南军名
      将罗伯特·李的好时机。两军实力相比,麦克累伦占据绝对优势,9 万人的兵力几
      乎是敌人的两倍,在大炮、枪支和物资供应方面也令对方望尘莫及。结果,经过双
      方激战,敌军伤亡重大,被迫退回南部。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麦克累伦在兵力占
      优势的情况下却按兵不动,没有乘胜追击,送给敌人一条生路。林肯让陆军总司令
      哈勒克电告麦克累伦:
      
          “你军团应渡过波托马克河与敌交战。趁目前道路情况良好,你部必须立即出
      动。”麦克累伦本来对接替他职务的哈勒克就怀恨在心,一见是他的电报,往桌上
      狠狠一扔,立即直接回电总统,说他要请假回家,部队需要休整。
      
          一向宽宏大量的林肯自己都从未休过假,此时却又一次迁就了这位将军。一连
      3 个星期,部队原地休息。林肯心急如焚,可是他万万不会料到,他的仁慈和关怀
      换来的却是一场恶报。
      
          时至11  月,麦克累伦的部队才慢慢腾腾地渡过了波托马克河。取胜的时机已
      经丧失,敌人赢得了恢复元气的时间。林肯此时方才明白,这位将军根本就没有力
      争消灭叛军。他又想起了此人对待奴隶制的态度。现在确实到了解决此人的时候了。
      林肯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作出了最后决定。他激动地说:
      
          “我曾说过,如果麦克累伦让罗伯特·李从他身边溜走的话,我一定要撤他的
      职。现在,我宣布实现我的诺言,撤掉麦克累伦担任的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一职,由
      伯恩赛德将军接替。”由于贻误战机,麦克累伦被撤职。其实他心里更加清楚,其
      罪过还不限于此,他曾在光天化日之下背叛总统,更是难以饶恕。当然,林肯还一
      直蒙在鼓里。原来,在战争进行之中,林肯曾亲自拍电报给麦克累伦:“上帝保佑
      你和你部全体官兵。有可能就摧毁叛军。”麦克累伦当时私自篡改了总统电文,他
      向部队传达为:
      
      
      
          “总统来电说:上帝保佑你和你部全体官兵!你就不能在他们逃跑之前把他们
      歼灭掉一些吗?”结果,他便打着“圣旨”,与敌人交战之后放走了他们。官兵不
      明真相,对他不但未加批评,反而有人为他的撤职前去求情。
      
          林肯如果了解实情,恐怕这位将军就难逃死罪了。
      
          且说战争打得十分艰苦。罗伯特·李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后从
      军30  多年,曾参加过侵略墨西哥的战争,镇压过约翰·布朗起义,此人战争经验
      十分丰富。此时,他身为叛军北弗吉尼亚军团司令,在麦克累伦眼前夺路而逃之后,
      正重整旗鼓,严阵以待。
      
          却说新任司令伯恩赛德率联邦军在弗雷德里克斯堡与李部交火后,损失惨重。
      联军士气接连受挫,军心涣散,离队人员日益增多。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不得不再次
      易人,由胡克接任。然而胡克将军在1863  年5 月进行的钱瑟勒斯维尔会战中又遭
      失败,又被林肯解职,换米德任职。这样,从1862  年11月算起的半年中,至关重
      要的波托马克军团司令四易其主。看来,选择名副其实的将领已成为林肯的当务之
      急。
      
          正当林肯焦急不安之时,还有人火上浇油。麦克累伦出身资本家,战前曾任铁
      路公司经理,与商界来往甚密。此时,经过麦氏一番活动,商界代表来到白宫游说
      总统,要求重新起用麦克累伦,并以减少战时供应相威胁。林肯这次铁面无私,对
      来者大发脾气道:
      
          “难道我给他的机会还少吗?难道是我不信任他吗?我把双重重任交给了他,
      可他是怎么表现的呢?先生们,如果为了堵一个漏洞而去捅开另一个漏洞,这能解
      决问题吗?如果为了平息一起争吵而去挑起另一起争吵,而且很可能是更大的争吵,
      你们认为能解决问题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危急之时,缠
      绕在林肯身边的阴云最终被一封来信化解了,顿时云开雾散,阳光灿烂。他终于找
      到了可以信赖的将领。
      
          此将乃俄亥俄人,身高5.7 英尺,碧眼棕发,络腮短胡,生性勇猛,粗中有细。
      他17  岁时报考西点军校,身高比入学要求仅差1 英寸,硬是在同伴掩护下,靠踮
      脚尖蒙混过关。他入学后积极锻练身体,尤其喜爱跳高和马术,结果到毕业时竟神
      奇般地长高了足足6 英寸。内战开始后,他担任伊利诺伊州志愿兵上校团长。1862 
      年初,攻克唐纳尔逊堡垒后,他荣升少将,担任田纳西军区司令。他一直在西部战
      区,那里的战事不如东部紧要,所以林肯的注意力始终没有落在他的身上。
      
          由于东部战场屡遭失败,林肯决定改变策略,暂不正面攻打李部,而是抄其后
      路,由西部战场进攻。恰在此时,林肯收到一位国会议员的来信,叙述了田纳西军
      区司令如何准备拿下维克斯堡的事情。林肯见信后双目生辉,茅塞顿开。“对,就
      是他,就是他,他就是我寻找已久的战将——尤利塞斯·格兰特!”话说维克斯堡
      地处密西西比州南部,扼守密西西比河东岸,是控制该河、占领南方的一把钥匙。
      叛军一直担心北军由此南下。格兰特审时度势,恰恰选中此地为目标。从1862  年
      秋,他便率部由田纳西州南下,筹集弹药物资。
      
          到1863  年夏,他们已经在维克斯堡附近筑起了坚固的工事。来信描述道:
      
          “半年来,格兰特将军马不停蹄,紧锣密鼓地进行部署。然天公不作美,时而
      瓢泼大雨,时而狂风大作。将士们忍受着疾病的折磨,风餐露宿,冒雨行军,在泥
      浆里站岗……”林肯边看边用笔画着记号,嘴里喃喃自语:
      
          “上帝与你们同在,我的孩子们。我一定要嘉奖你们。”“格兰特将军在整整
      5 天的行军中”,来信继续写道,“没有骑过马,没有带一名勤务兵或传令兵,而
      是和战士们走在一起。他的全部行李只是一把牙刷和一张地图,没有多余的衣服,
      没有大衣和毛毯。”林肯的眼睛湿润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向刚毅深沉的林肯此
      时看到自己的爱将如此顽强,也真是动情了。
      
          维克斯堡附近是密西西比河的一个急转弯的河湾,该城座落在高出水面250 英
      尺的陡崖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格兰特发动多次攻势后,在长达7 英里的战壕
      里,将该城团团围住,切断了一切道路,使该城变为一座缺粮无援的孤城。格兰特
      的作为引起联邦军政界广泛不解,甚至有人要求总统撤换他,说他明明是以卵击石,
      自投罗网。还有不少报告说格兰特酗酒成性,在战场上酩酊大醉。林肯经过调查研
      究,决定对于这些恶意诽谤一概不理。他心中有数,一些与叛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
      人,总是心存不良企图。
      
          再说南军见格兰特来势凶猛,个个心惊胆战。老将罗伯特·李计上心头,率部
      北上宾州,一来吸引波托马克军团,使之不能援助格兰特;二来企图占领北部城市,
      逼迫林肯调格兰特北上,以解维克斯堡之围。结果,李将军实乃自作聪明。这一着
      不慎,即满盘皆输。
      
          1863  年夏天,几乎同时在南北两个战场展开了搏斗。7 月1 日至3 日,在宾
      州南部小镇葛底斯堡两军展开肉搏战,各死伤约2 万余人,最后南军败下阵来。这
      次战役成了美国内战的转折点。接着,4 日,格兰特在维克斯堡大战叛军。已经被
      围困多日,只靠宰马杀狗捉老鼠充饥的守军简直不堪一击,很快便打出白旗全军投
      降。南军失去了广大的西部后方。林肯指示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米德,令其穷追不舍,
      争取全歼李军。
      
          两个捷报极大地鼓舞了北方军民,人们高举火炬,狂欢庆祝。当一队群众欢歌
      笑语来到白宫向总统表示祝贺时,林肯显得异常激动。他那瘦长而灰黄的脸上露出
      了几年来少有的笑容,他用手整理着蓬乱的头发和络腮胡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先生们,对于这样的大喜事,我本应该说几句话。可是,我找不到能够与这
      一光荣时刻相符的言词。我只能说一句话,衷心感谢那些为祖国统一而英勇奋战的
      将士们。不过,我想,还是不提任何一位军官的姓名为好,因为如果挂一漏万,我
      会于心不忍。应该说,所有的人,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他们全是英雄!”格兰特乘
      胜前进,向东北方向直插田纳西州。11  月,在查塔努加又打一胜仗,为继续向东
      前进开辟了道路。
      
          同样在1863  年11  月,国内舆论关注的并不是查塔努加的胜利,而是林肯总
      统的一篇演说。报纸连篇累牍地批评林肯,说他“在一个庄重而严肃的场合,发言
      却不到3 分钟,全篇讲稿只有两页小纸,不到70  个句子”。有人说“这种不负责
      任的讲话,是对战场上死者的侮辱。”还有的人写道:“请大家不要去读那些蠢话,
      让这篇讲话永远被人遗忘吧。这次充分证明了总统不过是一个木匠,没什么文化。”
      林肯的秘书每天最发愁的是如何把报纸送给总统,他试了几次,将骂人的报纸扣下,
      但很快就被总统发现。战事紧张,林肯需要了解一切情况,那怕是敌方的报纸,只
      要能弄到的,他都要看。面对那些骂他的文章和漫画,林肯笑着对秘书说:
      
          “皮特,对这些小人我已习以为常。你怎么反而介意了呢?还记得几年前,在
      大选时我受到的讥讽吗?那位道格拉斯先生,和我进行过7 场关于奴隶制的辩论,
      结果他失败了。他也和这些小报一样,热衷于揭我的短。他常重复的一句话是:你
      们知道林肯是谁吗?当我认识他时,他站在小店的柜台里面,我站在外边,我要什
      么东西他就得给我取什么,然后还要数一数我给他的钱。他不过是一个杂货店的小
      伙计!道格拉斯很得意。皮特,你猜我怎样?我对听众说,是的,不错,我当过售
      货员。不仅如此,我还当过木匠、邮递员……什么都干过。不过,几十年过去了,
      我的位置已经彻底改变,现在我是国会议员!可是,你呢?道格拉斯先生,很可惜,
      你的位置却依然如故。”皮特心里难受是有道理的,只有他最清楚总统为葛底斯堡
      演说投入了多少心血。早在7 月份,当捷报刚刚传到白宫,林肯得知这场胜利用2 
      万多人的鲜血换来时,悲痛不已,他当即表示要为这些勇士们树碑立传。11  月初,
      林肯接到一份请帖,请他出席11  月19  日在葛底斯堡举行的烈士公墓落成典礼。
      大会的演讲人是大名鼎鼎的爱德华·埃弗雷特。对此人林肯早有耳闻,他学识渊博,
      才华横溢,当过议员、州长,又是哈佛大学校长。在此情况下,林肯不打算讲话,
      更何况请帖也只是请他“出席”而已。可是,几天后,葛底斯堡战场所在地的宾州
      送来一份急件,原来是州长致信总统,请他一定要在典礼上讲几句话,但是安排在
      埃弗雷特之后。
      
          真的临阵了,林肯倒犹豫起来。哪里有时间准备?他日理万机,还要准备12  
      月在国会作年度报告,家庭又困难重重,年仅10  岁的四子特德突发重病,妻子尚
      未从一年前三子威利夭折的悲痛中苏醒,林肯着实难以离开。但是,一想到牺牲的
      将士,林肯便果断决定前往宾州。他花了几个夜晚准备讲稿,他的习惯是不请秘书
      代笔,尤其在这种神圣的场合演讲,他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林肯几易其稿,一堆一
      堆的稿纸被他扔掉。秘书再也看不下去,劝他不要再改了。临行前一天,林肯对秘
      书说:“好了,最后我终于弄懂了,在埃弗雷特先生之后,我也只能讲几句。他们
      对我的要求也只是‘几句’而已。”1863  年11  月18  日,林肯上了专列,火车
      从华盛顿驶向宾州。在车上他仔细修改着讲稿。当晚,他住在葛底斯堡小镇旅馆,
      林肯接连会见军政要人和外国宾客,直忙到深夜。回屋后,他又一次对讲稿作了文
      字上的修饰。19日一早,林肯头戴黑色丝绒礼帽,身着黑色礼服,骑马来到战场墓
      地。参加典礼的两万多人已排好队,一望无际,鸦雀无声,仿佛唯恐吵醒了沉睡的
      将士。林肯和政府官员、高级军官、外国使节就坐于主席台上。时间过了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主持人焦急地看着怀表,迟迟不宣布大会开始。人们互相张望,不明真
      相。原来,主讲人埃弗雷特尚未到场。直到中午时分,这位先生姗姗而来,典礼才
      正式开始。主讲人拿出厚厚一叠讲稿,戴上眼镜,拉着长腔,开始了报告。他从古
      希腊的哲学,讲到美国宪法,从州权论讲到内战的爆发,从墓地附近的麦地、牧场,
      讲到不久前的这场大血战,足足讲了1 小时57  分钟。结束时,主席台发出的掌声
      把近乎入睡的听众惊醒,他们下意识地鼓起掌来。埃弗雷特频频挥手,掌声竟长达
      5 分钟。
      
          林肯从容地站起身来,从外衣口袋掏出两张小纸,以沉重而坚定的声音开始演
      讲。与会者重又眯上眼睛,准备慢慢听下去。一位摄影师手忙脚乱地更换底板,对
      好镜头,刚要把头钻进罩布拍摄,林肯已说完最后一句,摘下了眼镜。全部过程只
      有两分多钟,主席台的贵宾和听众还都尚未反映过来,林肯已经坐下了。经过片刻
      寂静,人们才发出稀稀拉拉的掌声。
      
          回去的路上,林肯在火车上情绪很坏,他对秘书说:
      
          “皮特,我的讲话糟透了,对吧?”“怎么会呢?总统先生,”皮特还打算宽
      慰总统,被林肯打断。
      
          “你不要安慰我了,我心里很清楚。人们根本没听懂我讲的是什么意思,讲完
      了连反映都没有……真糟,还不如不讲!”第2 天林肯刚回到白宫,就看到了谩骂
      的报导。林肯心里不解,为什么他的肺腑之言竟受到如此回报?他在深夜不由自主
      地又拿出讲稿,审视着字字句句。几天过去,报纸上的正面意见日渐增多,双方对
      林肯的讲话展开了争论。林肯早已集中精力于战争本身,无暇顾及这些舌战。可是,
      突如其来的一封短信却使他为之一惊。信上工整地写道:
      
          “总统先生,如果我在两小时内所讲的东西,能够稍稍触及到你在两分钟内讲
      到的中心思想的话,我将会感到十分欣慰。”下方签字“爱德华·埃弗雷特”。
      
          林肯心中的敬佩之意油然而起,他提笔复信道:
      
          “先生认为我的那次讲话还不是一个失败,我深表谢意。但就我们两人那天所
      处的地位,人们不会允许你作简短发言,同样不接受我作长篇大论,这是一个道理。”
      葛底斯堡演讲在报上发表后,传到欧洲。林肯的手稿被收入国会图书馆。
      
          后来,这篇不到3 分钟的讲话,被世人传颂,成为政坛名言和文学名著。
      
          1864  年初,格兰特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他指示谢尔曼将军由查塔努加出发,
      向佐治亚州长驱直入。9 月,联军拿下了该州首府,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亚特兰大。
      接着,联军又进行了300 英里的“向海洋进军”,到圣诞节前夕,谢尔曼的大军占
      领了海港城市萨凡纳。就此,联邦军把南部同盟的地盘拦腰切成两半,使其一蹶不
      振。
      
          话说到1865  年初,胜败已成定局。谢尔曼北上,格兰特南下,一路均所向披
      靡。3 月份,南部同盟的首府里士满已成瓮中之鳖,被格兰特的11  万大军团团包
      围。李将军见大势已去,于4 月9 日决定投降。9 日一大早,一队南军士兵打着一
      面白旗战战兢兢走出战壕,联邦军见状立即停止射击。格兰特派人去寻找罗伯特·
      李,最后在一棵苹果树下发现他有气无力地躺在一张毛毯上。他立即被带到村里一
      农民家的大厅里。
      
          “我们又见面了!”格兰特目光炯炯,怒视着李,说道。
      
          18  年前,他们两人曾经相遇过,那时是在同一个阵营为侵略墨西哥而战。而
      今日的情形却大不相同,李只得低头不语。投降条件当场形成文字,经双方签字后,
      立即生效。这便标志着历时4 年之久的美国内战至此结束。
      
          话分两头。再说就在战争进行到白热化的1864  年,林肯再次被共和党提名为
      总统候选人。他的竞争对手居然是麦克累伦,他对林肯给他的处分一直耿耿于怀,
      在民主党谋取到候选人地位后,欲与林肯决一雌雄。那不识时务、自命不凡的麦克
      累伦永远也不会清楚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威望,他无可奈何地又一次败在了林肯
      脚下。
      
          应该说,罗伯特·李的投降和内战的结束,是对林肯再次就职的最好祝贺。但
      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布署了对南部的政策之后,不幸于1865年4 月14  日被
      一个敌对分子枪杀,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悲剧。林肯的遗体经过解剖后,运到各地供
      人凭吊。在一片阴郁的氛围中,约150 万人先后瞻仰了他的遗容,人们无不为失去
      了一位伟大杰出的领袖而伤心落泪。最后,林肯被埋葬在家乡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
      菲尔德。
      
          美国现实主义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伟人的怀念
      :
      
          “啊,船长!我的船长!
      
          艰苦的航程已经完成,历尽了惊涛骇浪,才赢得今天胜利的歌声;港口已经临
      近,船头钟声齐鸣,人们欢呼阵阵,千万双眼睛凝望着巨艇,威武又沉稳。
      
          可是,天哪!天哪!我的天!
      
          我们的船长,掌舵人怎么不见?
      
          看,甲板上鲜血殷殷,他,合上了双眼,浑身已经冰凉。”正是:无可奈何人
      离去,江山易改情难留。
      
          内战中北方的胜利令世人无比钦佩,而战火方熄,美国人进行的科技创举又将
      世界震动。欲知详情,且俟下回叙明。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