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伟人降生转乾坤 黑奴颜开获自由
      
          不测风云从天降,视如仇敌国分两。
      
          巨人挥起金箍棒,自由风帆迎风扬。
      
          话说1861  年到1865  年时,正当中国清朝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光景,美国大
      地上是硝烟弥漫,一片厮杀。君可知,美国当时地盘有多大?不过今天领土的1/3 
      左右,东起大西洋,西至密西西比河,北到五大湖一线,南濒墨西哥湾。谁曾想,
      如此小国竟人分两家,南北对峙,各霸一方。北部实行雇佣劳动制,发展手工业、
      工业和个体农业;南部则通行奴隶制度,使用从非洲贩来的黑人为奴,发展种植园
      经济。联邦政体图有虚名,中央政府形同虚设。
      
          1861  年初,风云突变。南部7 州开始发难,组成“同盟”,脱离联邦,推出
      临时总统,制订“宪法”,大有另立国家之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偏偏命中注定出来收拾这混乱局面的是一个农
      民的儿子。他靠个人奋斗,25  岁便被选为伊利诺伊州议会议员,连选连任4 届,
      38  岁起跻身于华盛顿政界,担任国会众议员两年。官场如战场,乃是你死我活之
      地。对于他这样一个出身贫寒,只上过一年学,又无财团背景的小人物,一级级向
      上爬谈何容易。岁月的艰辛使他的相貌比同龄人显得苍老,50  岁年纪已两鬓灰白,
      看书观物需借助放大镜。他那左眼上方和拇指上的深深疤痕记载了他苦难的生活道
      路。他不时自感乏力、头痛、手脚冰凉。
      
          如此一位貌似病态、底气不足的人却后来成为举世敬仰的伟人。此乃何方神仙?
      
          此人思维深沉,毅力非凡。1860  年,他被共和党推举为当年的总统候选人,
      最后以40%的选票战胜对手,当选总统。对手3 人,他们所获选票各占29%、18%、
      13%。这位胜利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叱咤风云的亚伯拉罕·林肯。
      
          1809  年2 月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没有文化,却有
      一手术工好手艺,而且是远近闻名的伐木能手。林肯从小勤于劳动,凡力所能及的
      事,如锄草、提水、背柴、放牛样样都能干。7 岁时他帮助父亲建起一座木屋,这
      便是他童年记忆中的老家。林肯劳动之余,喜爱读书认字,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无
      法上学,他只得抽空到4 英里以外的一所学校旁听。
      
          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小林肯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向人求教,借书学习,用木棍在
      地上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的名著《天路历程》、《鲁滨逊飘流记》、伊索
      寓言》以及《乔治·华盛顿传》等都是他爱不释手的读物,他终于成为家庭中唯一
      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后来当总统时发表的《盖底斯堡演说》作为文学精品留芳百世。
      
          林肯长大后常说,他有两位母亲,一位给了他生命;另一位教给他做人的品德。
      9 岁那年,母亲南希不幸病逝,他记得是父亲动手为母亲做的棺木,他帮助父亲安
      埋了母亲。然而,南希的墓前长期没有墓碑,就是林肯当总统后,也没有首先想到
      家人,直到他为国献身之后,1879  年有人才为总统的生母立了一块石碑。继母萨
      拉带来3 个孩子,加上林肯姐弟3 人,小木屋里居住一家8 口,生活十分艰难。所
      幸的是,萨拉为人善良、正直,她用一颗慈母的心疼爱着所有的孩子。林肯长大后
      外出做工,总是把劳动挣得的钱如数交给母亲。萨拉不懂政治,但反对奴隶制度,
      林肯从政得到了她的理解和支持。1851  年初,林肯父亲病逝,萨拉自然盼望林肯
      能回家与父告别,但是她的希望落空了。村里人埋怨林肯不该不归,萨拉却站出来
      替他辩护道:
      
          “毫无疑问,他爱他父亲。如果他走得开,他一定会回来。可是,他正守着患
      病的妻子和新生婴儿,他做得完全对,因为那里是最需要他的地方。”事后林肯得
      知此话,对继母更增添了热爱和崇敬。林肯自25  岁被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议员,
      十几年在外任职。他头戴黑色高顶礼帽,身着硬挺挺的多褶衬衣,扎着领结,西服
      革履,神气十足。然而,他无论走到何处,始终挂念着养母和家人,不时抽空回家
      看望。每当这时,萨拉总是深情地从上到下打量着儿子,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坚
      信:儿子想做什么,就一定能够办到。1860  年,林肯竞选总统,萨拉在家里每天
      让人读报,为儿子的每一个胜利而激动。然而,当事实真的摆在面前时,她却变得
      十分平静。家乡的儿孙们、亲戚朋友们无不欢欣鼓舞,有的说:“你真的当总统母
      亲了!”有的问:
      
      
      
          “你现在是怎样一种心情?”萨拉沉默不语,她心里感到无比自豪,但是她最
      关心的是儿子去华盛顿上任前还能回来一趟吗?她多么想拥抱他、亲吻他。然而,
      她自己又否定了这种想法,“他不可能回来,他没有时间,多少事情在等待着他啊!”
      1861  年初,就在新总统就职日的前一个月,突然喜从天降。一天,一位邻居跑来
      对萨拉说:
      
          “林肯夫人,你猜猜,是谁回来了?我刚才回村时在路上碰见了一辆大马车,
      好不神气!我先骑马来给你报个信。”“谁回来了?难道是他?”萨拉心里想着,
      急忙跑到街上。马车果然来了,走下3 个人,一个高个子绅士派头的男子大步走来,
      一把将萨拉抱在怀里,连连说着:
      
          “妈妈,亲爱的,我回来看你了。”萨拉激动得滚动着泪水,用颤抖的声音说
      道:“我的孩子,我猜到了是你,的确是你。让我好好看看你变了没有?”母亲仔
      细端详着儿子,深情地言道:“孩子,你瘦了,皱纹多了,可是你没有了过去的忧
      伤,看得出你心中的喜悦。我祝贺你,为你高兴。可是……”,她用手摸摸林肯的
      胡子,突然笑起来,“你怎么留胡子了?老远的我差一点认不出你。你是不是当了
      重要人物必须有胡子?”“不是,妈妈,我还是我,是你的儿子,和以前一样。致
      于胡子嘛,是为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留的,她是个素不相识的小学生,写信说她希
      望我当她的爷爷,但是要有胡子才好。就这样,我便当上了爷爷。妈,你已经是太
      奶奶了!好不好?哈哈哈!”团聚是短暂的,林肯必须于次日清晨4 点离家去火车
      站。临别时,萨拉拥抱着儿子,含着泪水对他说:
      
          “孩子,我真担心再也见不到你。你知道,有人恨你当总统,我怕他们会伤害
      你。”“不会的,妈妈,请放心,我会一切都很好,我一定再来看你。”他就这样
      匆匆与母亲告别了。萨拉强忍痛苦,不住挥手,望着儿子的马车远去。她,以一个
      母亲的本能,预感到不幸在等待着儿子。内战交火后,她日夜为儿子提心吊胆。好
      容易熬到战争结束,巨大的不幸反而降临林肯家庭,萨拉惊叫一声:“天啊,真应
      了我的担心!”她悲痛得倒在地上。此为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1861  年3 月初,林肯在华盛顿就任美国第16  任总统。南方在他登基伊
      始,向地处南北交接之处的萨姆特要塞发起炮击,挑起了内战。此先,林肯低估了
      南部同盟,量其不敢轻举妄动。他在就职演说中还温和地要求南方不要发动内战,
      申明本政府无意干涉他们现存的奴隶制度。萨姆特传来的炮声给了林肯当头一棒,
      他终于明白了当前别无选择。他立即征召30  多万人入伍,仓促迎战叛军。双方交
      手后,毫无准备的联邦军队节节败退,南军趾高气扬。
      
          林肯无用兵经验且不说,在慌乱之中他竟两眼昏花,良莠不分。西部军区司令
      约翰·弗里芒特目睹战局心急如焚,不杀杀奴隶主的威风怎能鼓舞士气?!1861  
      年8 月,他毅然下令“密苏里全境戒严”,宣布:凡敢于抵抗者一律没收财产,情
      节严重者枪毙,将其奴隶变为自由人。林肯得知后,非但不赞扬此举,反而惊恐万
      分。他连夜伏案疾书,命令弗里芒特在没有获得他首肯前不得执行法令。林肯批评
      他将引火烧身,招致更多奴隶主加入南部同盟,反对联邦政府,使分裂更加严重。
      他苦口婆心地解释,如若枪决一个奴隶主,势必导致敌方报复,北方俘虏的性命则
      将危在旦夕。弗里芒特不服,派爱妻亲自传递书信。就这样,一位贵夫人在战乱之
      中的肮脏火车里颠簸两天两夜,风尘仆仆求见总统,得到的却是一顿当面批评和一
      封言词激烈的复信。夫人哪受过这般委屈,但为了夫君,有苦说不出,眼泪只好往
      肚里咽。
      
          国会组织专人前往调查弗里芒特所属的军区,如有把柄,处理他就可名正言顺。
      结果,事与愿违,将军一身清白。政界、军中支持和反对弗里芒特的两派唇枪舌剑,
      各不相让。林肯决定制止争论,以振军威。可是,弗里芒特万没料到,决定他命运
      的“圣旨”竟是暗中从天而降。一日,一个奴隶主打扮的男子,以递送紧急情报为
      名,闯过重重关卡,来到将军面前。当他撕开衣服衬里,掏出一张纸条递过来时,
      “阿·林肯”的签名把弗里芒特吓得胆战心惊。时恰1861  年11  月2 日,即圣诞
      节之前,弗里芒特终于被革职。
      
          新的西部军区司令乔治·麦克累伦,原任北军最大的波托马克军团司令,此君
      单凭相貌,就似天生之将帅人选:浓眉大眼、虎背熊腰、鼻下八字胡、嘴下山羊须,
      且衣冠楚楚、举止文雅,又不失万人之上的昂扬气质。1861  年11  月,乔治在白
      宫大厅内接受林肯的正式任命,擢升为陆军总司令。当林肯向他表示祝贺时,他不
      无得意地夸下海口:“此职我完全可以胜任。”嘴上这么说,心中却更有不屑一顾
      之念头:这算得了什么?本人系西点军校高才生,人称“小拿破仑”,开战以来北
      军取得的唯一胜利不就是我的战功?这一高位除我之外,谁人敢任?”而林肯身为
      一国之主,对这位麦克累伦备加信任,倒令人感到这是总统对这位新总司令的偏爱。
      在麦克累伦就任不久的一天晚上,林肯带领国务卿等人前往他的住所,有要事商量。
      得知他为私事外出,不久即回,林肯决定等待。11  点多,将军刚一进门,仆人便
      报有总统等候。麦氏听罢,将外衣交给仆人,径直上楼而去。当林肯再次派人去请,
      回答却是“将军已经安歇了。”众人愤愤不平,认为麦氏自恃清高,目无总统。林
      肯却不以为然,含笑自语:
      
          “只要他能为我们赢得胜利,我情愿为他牵马。”直听得众人目瞪口呆。委曲
      求全果真会奏效吗?“小拿破仑”确能挽回败局吗?暂且接下不表。
      
          再说1862  年上半年,林肯政府为调动人民的积极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宣
      布给农民以土地;逐步在首都地区、准州和新领土上禁止奴隶制等等。
      
          林肯自视已够革命。可是,废奴派认为不太彻底,应该摧毁现存的奴隶制。
      
          于是,他们绞尽脑汁说服总统采取更强硬的革新。果然,一次谈话刺痛了林肯。
      一位参议员直言相问:“总统先生,你可知道眼下全国最大的奴隶掌握者要属谁呢?”
      林肯一听,感到莫明其妙,觉得无从回答。“掌握者?这是什么意思?谁又是这个
      掌握者?”聪明的提问者看透了总统心思,解释道:
      
          “掌握者也,不为‘占有者’,他本人并不拥有奴隶。”怪哉,怪哉!不拥有
      奴隶,可又为掌握者,谁有如此特权?林肯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总统先生,我可
      以告诉你,此人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看着林肯的眼睛,笑着说:“不是别
      人,正是您,林肯先生。”林肯不由自主一惊,耸耸肩膀,不解地问道:“此话怎
      讲?”“因为您掌握着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的3000  名奴隶,全国任何人都无
      法支配如此众多的奴隶。此话可否在理?”林肯脸上登时一阵火辣。没成想,哥伦
      比亚特区的奴隶竟算在了自己头上,如不快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只怕是对接踵而
      来的进攻,就更无招架之功了。经此一击,林肯方觉醒悟,他开始私下草拟《解放
      宣言》。
      
          1862  年7 月,林肯召开内阁会议,出人意料地宣读了事先准备的宣言草稿。
      众人起先为之一惊,随即便爆发出一阵掌声。有人感叹道:“这一天终于盼到了。”
      有人当即慷慨陈词:“总统决心力挽狂澜,我等则甘效犬马之劳。”会议气氛一下
      达到高潮,场内一片热烈欢腾气象。最后,内阁责成专人修改草案。会议一致同意
      总统的分析,如若再不改变策略,势必满盘皆输。
      
          会后,林肯仰头坐在安乐椅上,紧闭双眼,吐出一口长气,心中总算石头落地。
      他回忆起4 年前为竞选代表本州的国会参议员,他和对手斯蒂芬·道格拉斯所进行
      的7 场辩论,真是惊心动魄,实属过瘾。他们走遍伊利诺伊州的广大地区,场场观
      众人山人海。林肯批驳道格拉斯认为奴隶制符合道德标准的观点,指出它是完全错
      误的。林肯振振有词,言道:“在当今天下,为什么黑人无权享有《独立宣言》所
      列举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这一切苍天所赐的权利?真乃岂有此理!”林肯坚决
      反对在地域上扩大奴隶制,对于现存的奴隶制,他巧妙地搬出一句《圣经》中的名
      言:“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不能长存”,作为自己抨击奴隶制的“神圣”武器。他
      主张,要么全面实行自由制,要么全面推行奴隶制,各占一半是行不通的。所有的
      目的只有一个:
      
          “期盼房子不倒,但求家庭不分。”想到此,林肯如梦方醒,睁开双眼从桌边
      缓缓站起,面前墙上的作战地图清晰无误地告诉他,房子马上即将倒塌,实乃千钧
      一发!
      
          1862  年9 月24  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白宫院内鼓乐齐鸣,歌手们高唱
      赞歌,一片欢乐。林肯衣冠楚楚,镇定自若地站在阳台上,面对下面等待已久的人
      们,郑重地向全国发布《初步解放宣言》。他宣布:
      
          “自1863  年1 月1 日起,叛乱州的一切奴隶将永远获得自由;未参加叛乱的
      蓄奴州将逐步有偿地解放奴隶。”草坪上顿时响起热烈掌声。林肯说:“希望大家
      正视现实,我们正面临重重困难。但是,我们现在的困难是无法与战场上英勇奋战
      的人们相比,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来换取国家未来的幸福和昌盛。我作为总统,没有
      看错方向,请大家和我站在一起。现在是让国人和全世界对宣言作出判断的时候了,
      是采取果断行动的时候了!”由于劳累,总统的声音有些嘶哑,但仍是那么坚定有
      力。
      
          宣言在国内生效后,广大黑人奴隶热烈庆祝的欢腾场面暂且不表,单说这一革
      命性的举措却重重地触怒了那些奴隶主们,他们开动宣传机器,大骂林肯侵犯了私
      有财产的权利,破坏了文明战争法,挑动黑人造反。《里士满消息报》狂吼道:
      “我们该把林肯叫什么呢?他是十足的懦夫、凶手、野兽、杀害妇女儿童的刽子手。
      不,这还差得很远,叫他‘魔鬼林肯’恐怕再合适不过了!”无独有偶。伦敦的《
      笨拙》周刊在一幅漫画中,把林肯画成一个头上长角,身后长尾的怪物。远隔重洋
      的英国人何以如此多管闲事?原来他们出自切身利益。英国的纺织工业、制糖业,
      乃至于烟草业无不仰仗美国南部出口的棉花、甘蔗和烟叶为原料。如今,奴隶被解
      放,谁来干活?高额利润倾刻化为乌有。他们能不怒火中烧吗?
      
          且先不管欧洲大陆反应如何,言归正传。宣言发表后,林肯内阁根据国内战局
      不妙、政局不稳的形势,决定到1863  年元旦再发布一个《最后解放宣言》,争取
      黑人参军反戈一击,从内部彻底瓦解奴隶制。而与此同时,南部同盟却存有侥幸心
      理,一则败局未定,二则蓄奴州人口众多。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一时间,
      说林肯要撤销宣言的流言四起。
      
          1862  年12  月的最后一周,林肯沉闷寡语,不时在办公室来回踱步,闭门谢
      客。看他脸堂,两眼深陷,面颊消瘦,眉骨突出得犹如悬崖巨石,额头上层层皱纹,
      络腮胡须多日未修,脸色黑黄,全然一幅疲惫不堪的样子。最后,有亲信试问:
      “总统先生,元旦快到了,那个问题你意如何?可有变意?”那人体贴入微,又小
      声说:“不要紧,如有考虑,一切都来得及……。”“谢谢。”林肯打断他的话,
      略带微笑地说:“压力确实很大。但我已考虑成熟,这件事非做不可。我是迫不得
      已才这样做的,此外,别无解救我们困境的出路。看来,这场冲突只能变成无情的
      革命战争。我已下定决心。但愿人民能理解我。”12  月30  日上午,内阁举行会
      议,再次对宣言进行了修改和文字加工。
      
          之后,林肯亲自又将文稿统写了一遍才交给秘书。
      
          元旦上午,白宫楼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军政要员、各界人士云集,夫人小
      姐光彩夺目,众人谈笑风生,好似战争已荡然无存。这正是每年一度的新年招待会,
      历时3 小时之久。下午,国务卿把正式誊清的《解放宣言》全文呈交上来,请总统
      签字。林肯十分激动,上下端详着文稿,似乎是一件从未见过的宝物。他拿起蘸水
      笔,但许久难以落笔。突然,他抬头对周围的人说:“在我一生中,还从未有过一
      件事,像在这份文件上签名这样,使我完全自信是做得正确的。”可是,他为什么
      不下笔呢?众人不解。原来,上午接待客人时握手时间太长,现在他的手臂有些麻
      木,自觉握笔有些发抖。
      
          他用黑色的大眼睛环视众臣,幽默而意味深长地言道:“现在这个签字非同一
      般,它将被人们仔细察看。如果他们发现我的手颤抖过,那他们一定会说,‘你看,
      传言果然不错,林肯确实有点懊悔了’,不是吗?”众人这才明白总统在想什么,
      都会意地笑了。林肯耸了一下肩膀,摊开双手说:“不过,无论如何,这个字是一
      定要签的。”他提笔在这历史性的文件上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签名“亚伯拉罕·林肯”。
      国务卿签字后,盖印国玺,文件旋即交付登报。
      
          宣言颁布之后好似重磅炸弹,激起千层浪花。美国北部的群众通霄达旦举行庆
      祝活动,不少城市吗礼炮100 响,场面空前壮观。南方黑人欢呼雀跃,纷纷要求参
      军杀敌,以报几代人之深仇。
      
          再看那大西洋彼岸,这回英国工人的欢呼之声,大大压过了资本家的唉声叹气。
      他们致信林肯表示祝贺,并组织集会抵制政府企图武装干涉美国内战的行径。君不
      知,这其中还有一点花絮:英国上层社会不敢相信,美国总统居然会给伦敦和曼彻
      斯特工人复信。霎时间,林肯的公开信成为特大新闻,被说成是“不可思议”,
      “不成体统”,“到底是农民总统,不知自己的地位”云云。可是,正是此举,开
      创了国家元首给普通工人写信的历史先河,在人民中传为佳话。具有戏剧性的是,
      从千里之外给林肯写信的还大有人在。
      
          这恐怕才是真令欧洲各国当局闻风丧胆的人物。他称《解放宣言》是美国历史
      上最为重要的文件。他在信中热情洋溢地写道:“由工人阶级忠诚的儿子林肯来领
      导自己国家进行解放被奴役种族和改造社会制度的史无先例的战斗,是即将到来的
      时代的先声。”此话正是出自卡尔·马克思之口。
      
          正是:绝世创举开天地,曲直是非世人评。
      
          欲知美国黑奴获释之后,“小拿破仑”又作如何表现,且看下回便知。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