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华盛顿高瞻远瞩 杰斐逊出手不凡
      
          天空阴云一片片,新生国家路漫漫,不畏强权今胜昔,奋发图强无依恋。
      
          话说美国自发市《独立宣言》之日,即宣告原英属13  个殖民地实行联合。
      
          翌年,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及永久同盟条款。自1781  年,邦联议会组成,
      取代大陆会议,由原主席萨缪尔·亨廷顿继任邦联议会主席。至此,美国进入邦联
      时期。
      
          杰斐逊和华盛顿收到的诏书正是来自邦联议会。杰斐逊被委任为美国驻法国公
      使。他精通法语,通晓政治,又善办外交,故在法一干即是4 年,直至美国新政府
      另有任命。此为后话,按下不表。
      
          单说华盛顿应召是为出席邦联议会召开的制宪会议,会上他被一致推举为主席。
      在他主持下,会议将邦联条例废除,制定了一部新的正式宪法。根据宪法,美国决
      定设立总统。各州代表团集会,不约而同地推选华盛顿,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
      一位获得全票的总统。
      
          华盛顿本人怎么办?他早已立下不任公职的誓言,可是面对送到山庄的69  张
      选票,他明白这代表着各州人民的心愿,意味着无限的爱戴和信任。
      
          他对来者说:“请容我认真考虑考虑,再作答复。”几天来,华盛顿骑马踏遍
      家乡的山山水水,前思后想,不能平静。此任务之份量非同往日,那时大敌当前,
      义不容辞。他眼前浮现出战争结束时他解甲归田的情景。他庄严地在大陆会议上言
      道:
      
          “我已尽职,斯重任可卸矣!漫漫8 年中,我严守命令行事,尽军人之本份。
      如今,请允许我向这庄严的机构告别,交出任务令,结束公职生活中的一切工作。”
      华盛顿认为,自己主演的戏已降下帷幕。他如释重负,决定告老还乡,将余生致力
      于品德修养,并尽可能多做些有益的事情。1783  年,他在山庄与家人共度圣诞节,
      感到十几年来少有的轻松愉快。
      
          然而,华盛顿很难遵守诺言,不任公职。责任感趋使他又前去主持了制宪会议。
      会后,他再次发誓不任公职。结果,选票突然从天而降。他心理产生矛盾:此次,
      就算自己响应号召,前去报效祖国,只怕是面对重任心有余而力不足,势必辜负祖
      国的期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是,一想到那些热情洋溢的信件,充满希望的
      话语,他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我们不能,确实不能没有您,华盛顿先生。请您一定接受我们的心愿。”
      “无论是出于公共的还是个人的考虑,都请求您答应此事。当然,这个决定也是您
      的国家举国上下的一致愿望。”任何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都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华
      盛顿让步了,接受了人民的委任。他告别了身患重病的母亲,乘马车再一次离开心
      爱的庄园。他在日记中写道:“大约在10  点钟左右,我告别了维尔农山庄,告别
      了平民的生活,告别了家庭的幸福,带着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忧虑不安的心情,动身
      前往纽约。”1789  年4 月30  日,美国前所未有的总统就职大典在当时的首都纽
      约市举行。由于通讯、交通落后等原因,典礼比法定的3 月4 日推迟了近两个月。
      
          这天,华盛顿身着深褐色礼服,佩带指挥刀,神采奕奕。正午12  点,他和副
      总统约翰·亚当斯一同从参议院会议室走出,来到阳台上。顿时,欢呼声响彻天空。
      宣誓仪式由大法官主持,华盛顿发表了简短讲演,然后群众游行。晚上,烟火通明,
      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华盛顿在日记中有如下记录:
      
          “跟在我们后面的小艇如云,小艇上歌声嘹亮,弦乐四起;舰艇上张灯结彩,
      礼炮声隆隆作响,从码头旁边经过时,群众的欢呼声震天动地。这一切都使人感到
      愉快。”57  岁的华盛顿面临的不仅是荣誉和地位,更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的国家。经济落后,人民贫困,外债高达1200  万美元。形势不容乐观,华盛顿肩
      负着把初生的婴儿哺育成人的历史重托。
      
      
      
          其内阁并不算庞大,共设有国务院和3 个部。可以说,首届人选都是出类拔萃
      的人物。他特地把驻法国公使托马斯·杰斐逊请回来,担任国务卿。
      
          出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年仅34  岁,才华横溢,是华盛顿最亲近
      的顾问。陆军部长亨利·诺克斯,是总统的老战友,早在独立战争中担任炮兵司令,
      与华盛顿配合默契。
      
          谁料想,这小小内阁里竟会出现冤家对头。杰斐逊的建国蓝图是一个以农业为
      基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汉密尔顿则力主国家应走工业化道路。他们自成党派,在
      政府的许多决策上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1790  年,政府决定以票面价值兑换旧债券,并代替各州偿还债务。汉密尔顿
      说:“这是为建立稳固的财政地位,树立新政权的威信所必须作的。”杰斐逊不赞
      成,反驳道:“原来持有债券的多数是农民,可是他们迫于生活,早已将债券低价
      出售给政府官吏和投机商人了。所以,现在可以兑换的人实际上只有后者。这一政
      策损害了农民利益。”此二人为华盛顿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面对无休止的争论,
      华盛顿可以采取的上策只能是调解。这恰恰符合华盛顿的性格。华氏一向老成持重,
      办事沉着,但又不失幽默和风趣。他有坚忍的毅力,又具有很强的耐性;他使人肃
      然起敬,有时又和蔼可亲。
      
          内阁争论到最后,双方均有所让步。杰斐逊同意在国会投票支持兑换法案通过
      ;汉密尔顿答应新国都建在南方的波托马克河畔。在内阁会议上,华盛顿爽朗地笑
      道:“我知道总会有结果的。”周围的紧张空气顿时云开雾散,众人也不由得笑起
      来,都松了一口气。华盛顿为什么笑,众人不一定知其奥妙,但大家笑什么,两派
      彼此心照不宣。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以南属于南部,是主要的农业地区,自然希
      望首都建在南方,通过政治影响实现杰斐逊的农业立国方针。同样心态,北方工商
      业资本家当然也要求首都建在他们的领地,这样,汉密尔顿的建国道路便能更顺利
      地实现。
      
          华盛顿笑毕言道:“好,好,好,我来选择具体地点。”华氏不愧为和稀泥能
      手,他在波托马克河与阿那考斯蒂河汇合处选择了地点,由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
      各划出一块土地,组成“哥伦比亚特区”,在此兴建新首都。1793  年开始修建国
      会大厦,华盛顿亲自破土奠基。在工地上,他毫无架子,与大家有说有笑。
      
          几年前,大法官马歇尔和另一位法官骑马去维尔农山庄拜访华盛顿。当时道路
      泥泞,他们浑身尘土,路过庄园外一片小树林,决定下马更换衣服,稍事整理。他
      们边脱衣服,边令随行的黑奴打开箱子,取出干净衣眼。不料,箱子打开,里面衣
      物荡然无存,变成香皂和各种小商品。黑奴一愣,方才想起,肯定是在前一站休息
      时,拿错了一个商人的箱子。此时再看两位法官,已脱得坦胸露背,黑奴见状欲笑
      不敢,蹲在地上哧哧偷笑。两位大人尴尬地相互对看,不知所措。事有凑巧,华盛
      顿正从外面回来,途经此地见他们狼狈之态,不禁放声大笑,直至站立不住倒在草
      地上。从此,“华盛顿的笑声”不胫而走,传为佳话。
      
          言归正传。几年过去,新首都建成,好不热闹,却不幸华盛顿已经离开人间。
      为永远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国会决定将首都定名为“华盛顿”。1800年,首都正式
      从费城迁至华盛顿。第1 位在新址就任的总统是杰斐逊。当时的首都,除国会山外,
      只有粗糙无华的总统官邸,道路和乡下的土路毫无区别,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
      泥泞,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人口总共不过3000  多人。此乃后话,先且按下不
      表。
      
          再说华盛顿的纵情大笑,只要遇到适当场合,情绪愉快,他是不会放过享受大
      笑带来的幸福。还有一次放声大笑是在与英国签订“杰伊条约”之后。
      
          1793  年初,法国先后向英国和西班牙宜战,美国面临抉择。华盛顿坚持美国
      必须超脱,他认为:“英法既已实际开战,我国政府只宜于努力严守中立。”4 月,
      华盛顿发表公告,宣布美国对交战各国均持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态度。他尽量避免用
      “中立”字样,结果历史上还是把他的声明称为“中立宣言”。
      
          首先不尊重美国中立立场的就是英国。在对法国进行封锁过程中,英国扣留了
      开往法国口岸的美国船只,并将财物没收。仅1793  年11  月就有300 多只美国商
      船被扣。此外,英国还无理宣布,将无限期地占领设在美国西北部的几个据点。
      
          英国的蛮横行径在全美引起公愤,人民纷纷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手段。1794年4 
      月,美国实行一项报复性措施,禁止美国船只在两个月内出航,断绝向英国工厂提
      供原料。
      
          对美国的抗议行为,英国颇有顾虑。它的主要精力和兵力均在欧洲,不希望事
      态恶化,故宣布撤销了关于扣捕中立国船只的法令。
      
          美国得知后,认为与英和解的时机已到。华盛顿派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约翰·杰
      伊为特使赴伦敦谈判。临行前,他向杰伊面授机宜:
      
          “此行来之不易。英国欺人太甚,我在独立战争中和他们打了那么久,至今问
      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现在,我民众要求对英再战,而你应该清楚,我们力量不够,
      真打起来,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依我之见,谈判是唯一出路。”“是的,总统
      先生,我明白,避免战争于我国有利。”“约翰,你的首要任务是争取英国同意撤
      出据点。”“我懂,此乃棘手问题,但无论如何英国声明永远占领据点是毫无道理
      的。我将据理力争。”“很好,我相信你的外交才能。另一个重要问题,英掠夺我
      船只和财物,民愤极大,一定要他们归还。再有,我们作为中立国在海上的通商权
      利……
      
          问题实在太多,我料想,英国不会全部答应。因此,只要有一些进展就是胜利。
      切记,谈判本来就是双方妥协的事情。”杰伊肩负重任,出海过洋,于6 月到达英
      国。长时间的颠簸和疲累他都毫不在乎,独有英国人的态度是压在他心上的一块石
      头。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谈判,1794  年11  月,条约终于签订,史称“杰伊条约”。
      它规定:英国将于1796  年撤出所占的美国西北部各据点;美国对西印度群岛通商
      的船只总吨位限制在70  吨以内;英国对非法拘捕的美国船支付131.7 万英镑的赔
      偿费;美国向英国支付60  万英镑,以抵偿战争债务。然而,对于美方要求英国归
      还所掠美国人的财物,担保今后不再扣留美国船只,以及停止强迫美国水手到英舰
      服役等问题,条约只字未提。
      
          英国认为已经作了极大让步,故不理睬美国的其他要求。其实英国并不吃亏,
      签约后它可以解除美洲的后顾之忧,同时继续保持美国这个广阔的市场。
      
          政府派人与敌对国进行谈判,美国公众普遍很反感,在他们看来,与英国只有
      诉诸武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现在,条约的内容更令人不满,一旦接受岂不是美
      国的耻辱!
      
          杰伊于第2 年5 月回到祖国,没料到迎接他的只有纽约人民。他不在时,他已
      被选为纽约州长。可是,接踵而来的当头棒喝,一下子把杰伊的兴高采烈打到九霄
      云外。各地掀起一股反对“杰伊条约”、攻击杰伊本人的浪潮。
      
          自美国革命以来,老百姓开始关心政治,尤其是与英国的关系,更为敏感。
      
          人们成群结队上街游行,高呼口号:“约翰·杰伊该死!”“所有不咒骂杰伊
      的人都该死”……。更有甚者,将杰伊的模拟像挂起来焚烧。
      
          杰伊此时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实,百姓不清楚条约的具体内容,
      更不明谈判之经过。华盛顿心中有数,对此十分冷静、客观。他仔细研究了条款内
      容后,面对内阁成员直言道:“签订条约本来就是一个互相让步的事情。总体来看,
      这个条约利大于弊,我们应给予公正的评价。我个人认为,到目前为止,这是可以
      争取到的最合适的条约。应该感谢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约翰!”会议厅里寂静无声,
      内阁们无一不在回味总统的结论。杰伊饱含感激的目光注视着华盛顿。突然,会场
      上响起掌声,理解与支持的掌声。华盛顿欣慰地笑了。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定要
      签字批准这个条约的。我有信心,国会也能通过。”他环视会场,问大家还有什么
      意见,当目光落在低头不语的杰伊身上时,华盛顿像突然有所发现,从桌上猛抓起
      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漫画,纵声大笑起来:“亲爱的约翰,难怪你不大高兴,他
      们把你吊起来还不甘心,还要再烧一把火。其实,该烧的是我,不是你。这次,你
      可当了我的替死鬼了!哈哈哈!”杰伊感动之极,露出钦佩的目光,言道:“总统
      先生,我甘心情愿当你的替死鬼。”众人皆笑,为总统的幽默,为杰伊的坦诚。华
      盛顿收敛笑容,严肃道:
      
          “约翰,回纽约当州长吧,那里对你安全得多,我想,不会有人要烧死自己选
      出的州长。”不久,杰伊辞去首席法官职务,进驻纽约州长官邸。
      
          华盛顿在第1 任4 年期满时,由于德高望重,再度当选连任。然而,出乎人们
      意料,在第2 任期即将届满时,他于1796  年9 月17  日在费城的《美国广告日报
      》上发表了早已准备好的《告别词》,谢绝了对他连任的再次提名。
      
          他写道:“不久,我们就要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工作了。
      
          由你们开动脑筋,举贤择良膺此重任的时刻已经来临。因此,我觉得应该有所
      表示,……我现在向你们宣布,我已作出决定,婉谢把我置于被选之列。
      
          ……我以愉快的心情期待着当我如愿以偿退隐家园以后,可与同胞们一起,愉
      快地分享由于一个自由政府完善的法制所产生的丰硕果实——这正是我一直向往的
      目标,也是我们互相关心、共同劳动、患难与共,而应得的愉快的酬报。”自动让
      贤,和平移交权力,这便是首任总统为祖国留下的“一笔最后的财产”。他的创举
      成为后继总统效法的榜样。而且,作为一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了一个半世纪,直
      到1940  年才被罗斯福打破。但很快美国就立法限制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使华
      盛顿开创的传统列入了国家大法。
      
          华盛顿告老还乡,继任者亚当斯执政4 年不表,单说发生的一件意义深远的重
      大事件——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地区。
      
          路易斯安那地区不是现在的路易斯安那州,而是指从密西西比河直至落基山脉,
      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的广大地域,大致相当美国当今领土的1/3 。这里原是
      法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欧洲七年战争(1756~1763  年)
      
          中,法国战败,割让了一部分北美属地给英国。为防止英国得寸进尺,法国便
      主动将路易斯安那及新奥尔良市转让给其盟友西班牙。1799  年,法国拿破仑上台。
      第2 年,他威逼战败的西班牙签订秘密协议,将路易斯安那归还法国。
      
          1800  年,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3 任总统。第2 年1 月他走马上任,不久,便
      风闻法西秘约一事,大为震惊。杰斐逊考虑到,路易斯安那地区与美国只有密西西
      比河一河之隔,它在软弱的西班牙手中尚且无妨,而易手军事强大的法国,将后患
      无穷。拿破仑不会就此满足,他将会盘算加拿大,挑动印第安人骚扰美国边境……
      这可如何是好?
      
          杰斐逊一方面密切注视法国动向,一方面紧急商讨对策。他提出,美国不能袖
      手旁观。他以政治家的眼光和领袖的魄力指出,为了美国的利益,必须取得通向密
      西西比河出海口和新奥尔良的通道,否则,美国将就此止步,最终失去阿巴拉契亚
      山后的一切,尽管此山以西至密西西比河现在属于美国,但得而复失只是一夜之间
      的事。
      
          杰斐逊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决定当机立断,主动出击。内阁迅速制订
      出周密计划,打算从拿破仑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他们将依次试用4 个方案:
      
          第一,美国支付1000  万美元以内的任何价格,购买新奥尔良和东、西佛罗里
      达。
      
          第二,以1000  万美元的3/4 仅仅购买新奥尔良,或密西西比河口东岸地区,
      兴建出海口。
      
          第三,以强硬态度提出要求法国保证美国永远享有密西西比河航行权和在海港
      的存栈权,否则美国将宣布联合英国进攻新奥尔良。
      
          第四,一旦第三步也遭法拒绝,美国将与英国秘密接触,联合孤立法国。
      
          1802  年,美国派特使詹姆斯·门罗和美国驻法国公使罗伯特·利文斯顿正式
      与法国进行交涉。以这种方式与欧洲强国打交道,这还是第一次。杰斐逊虽然智慧
      超群,但对生性好斗的拿破仑也难以把握,心中不免有几分担忧。
      
          却不料,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和迅速。法国人甚至同意了美国人的另一些要求,
      以致使门罗和利文斯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好一阵方才反应过来,结果又使
      法方代表虚惊一场,以为美方还不满意。
      
          谈判圆满结束。法国此举有其难言之苦。法军刚在海地吃了败仗,3.5 万人全
      军覆没,急需资金重整旗鼓。再则,拿破仑估计,法英如果再战,英国必将进攻新
      奥尔良以至路易斯安那,与其使之落入宿敌之手,还不如先卖给美国。三则,处理
      了这块遥远的殖民地,法国可解除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控制欧洲。
      
          1803  年4 月30  日,美法签订条约,美国付1500  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买
      整个路易斯安那和新奥尔良地区,总面积达260 万平方公里。杰斐逊的梦想轻而易
      举地实现了,他立即同意了这笔交易。不少人攻击他,说在购置领土这类重大问题
      上,没有国会的批准,总统无权作出决定,杰斐逊违反了宪法。杰斐逊义无反顾,
      慷慨激昂言道:
      
          “先生们,这是什么时候?难道你们忘了是在与谁人打交道?如果我们等国会
      讨论来论证去,恐怕拿破仑先生早就变卦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拿破仑愿卖,杰斐逊愿买,两手一拍就算成交,自然是越快越好。俗话说“夜长梦
      多”不无道理。后来,参议院以26  票对5 票批准了此案。
      
          这笔聪明绝顶的交易使杰斐逊声望倍增。美国仅以相当于3 分钱1 英亩的代价,
      使国土增加了一倍。这片地区后来成为许多州和一些州的一部分,包括现在的路易
      斯安那、阿肯色、密苏里、艾奥瓦、明尼苏达、北达科他、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
      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得克萨斯、新墨西哥、科罗拉多、怀俄明和蒙大拿等州。这
      些地区的大片土地、丰富的矿藏和水力、森林资源,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雄厚的物质基础。
      
          版图扩大后,密西西比河由界河变为内河。北美的许多大河,如密苏里河、俄
      亥俄河、田纳西河、阿肯色河等均汇入密西西比河,使之成为一个覆盖面宽广的水
      路网络中枢。新奥尔良港又将这条水系与海路相连,在当时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情
      况下,更具有特殊意义。
      
          路易斯安那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英、西各国为争夺其所有权
      的斗争。长期以来,各国对路易斯安那虎视眈眈,多次易手,对美国造成威胁。法
      国退出争夺后,它的势力在北美大陆基本消失,使美国相对减轻了一些外部压力。
      
          其实,杰斐逊对路易斯安那产生的兴趣由来已久。1800  年1 月,他曾与科学
      家、国会议员休·威廉逊通信讨论那里的气候和生物情况。他还对好友、后来的第
      5 任总统门罗直言不讳地说过:
      
          “不能不看到长远的未来,那时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使我们扩大到现有的范
      围以外,整个北美大陆,将住满说同一语言,以相同的政体和法律治理的人民。”
      基于这种思想,还在与法国谈判购买问题的时候,杰斐逊于1803  年初从国会取得
      2500  美元拨款,并得到法国殖民当局许可,向路易斯安那地区派出一支考察探险
      队。探险并不是这位总统的性格,何况西部地区是法国人的领地。许多人不理解他
      的行为。杰斐逊委派私人秘书梅里韦瑟·刘易斯上尉和青年军官威廉·克拉克上尉
      为队长,率23  名战士、3 名向导和1 名奴隶组成探险队,指示他们,此行的目的
      是寻找水系。私下里又对两位心腹说,不久的将来,美国国旗就会在那块土地上飘
      扬,此行要尽量详细地了解那里的一切情况,包括印第安人的部落,为今后治理西
      部作好准备。
      
          两位上尉心领神会,整装出发。1803  年冬,他们在圣路易斯的准备工作完毕,
      第2 年春,便沿密苏里河北上,秋天到达北达科他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站佛特蒙登。
      1805  年春,探险队经今日的北达科他州首府俾斯麦城,到达黄石河河口。7 月,
      他们又沿密苏里河上游航行至蒙大拿的大瀑布,又经塞尔蒙河发现哥伦比亚河,顺
      其流而下,于11  月中旬到达俄勒冈地区的太平洋岸边。返程时为更多地了解情况,
      他们兵分两路,后在黄石河河口汇合,于1806  年9 月底回到圣路易斯。
      
          探险历时3 年,历尽千辛万苦。当他们胜利返回营地的电报送交杰斐逊时,总
      统兴奋得手舞足蹈,吩咐立即拿酒来,停止一切会议,开怀畅饮。出人意料的是,
      杰斐逊竟向仆人要香烟抽,还笑道:“我要改变习惯,吸一口香烟!”他从不抽烟,
      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可忙坏了一大群仆人。
      
          刘易斯和克拉克不负所望,带回大量天文、地理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绘制了
      精确的地图,而且与沿途的印第安部落建立了关系。考察结果使杰斐逊极为满意。
      他更重视的还有一点,探险队的足迹说明,美国还可以征服远西部,直至太平洋沿
      岸。“我们一定要实现把两大洋作为美国东西部国界的目标!”杰斐逊认为这是可
      行的,也是非做不可的。
      
          果然,此后仅仅40  年光景,美国就通过威胁利诱印第安人的手段,以及对墨
      西哥发动战争,把边界推到了太平洋岸边,从而实现了杰斐逊的理想。
      
          正是:杰伊不以善小而不为,杰斐逊敢为先斩后奏。
      
          美国领土不断扩大,实力逐渐增强,却惹脑了大英帝国。欲知英国如何打击美
      国,美国又怎样进行还击,容至下回细说。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