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国父敲响自由钟 宣言照亮新美洲
      
          寒山漠漠烟如灰,古来征战几人回?
      
          摧马扬鞭醉沙场,不破王冠终不归。
      
          开篇便说美国南达科他州有一组巨型人头石雕像,耸立于海拔1700  米的群峰
      之间。人像头部高达18  米,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望尘莫及。4 座雕像背依蓝夭,
      远眺山河,阳光映照之下,格外气势轩昂。这便是举世无双的美国黑山拉什莫尔峰
      国立纪念群雕像。
      
          在那群雕像之中,排在第1 位的正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其他3 位从
      左至右依次为:第3 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第26  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16 
      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雕塑家格桑·博格伦及其爱子林肯·博格伦呕心沥血,耗
      时14  个春秋,方使大功告成。父亲积劳成疾,半途献身,儿子继承父业,顽强拼
      搏,谱写了一曲传世佳作。1930  年7 月4 日,美国举国欢庆独立154 周年,人民
      收到一份异乎寻常的厚礼——第1 尊华盛顿头像。
      
          这位华盛顿乃何方人士?如何荣获“国父”美誉?且容细细道来。
      
          乔治·华盛顿于1732  年2 月出生于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县。其父是位庄园
      主,在波托马克河地区拥有1 万英亩土地,还开办一个生铁铸造厂,向英国出口产
      品,因此家境比较富裕。华盛顿有两个同父异母哥哥、3 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大哥
      劳伦斯年长华盛顿14  岁,一向是华盛顿崇拜的偶像。华盛顿11  岁时父亲去世,
      劳伦斯俨然成为一家之主。劳伦斯留学英国,学识渊博,回国后参加英国在北美的
      军队,在西印度群岛与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军队作战。他的学识、办事能力,以及英
      勇杀敌的英雄品德都对幼小的华盛顿产生巨大影响。
      
          华盛顿自幼勤奋好学,除学校的功课外,他自学记帐和起草文件,13  岁之前
      已经抄录了大量商业和法律文件、契约、期票、债券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也许正是得益于这些锻练,他虽然始终未能进入大学,但数学水平备受称赞。华盛
      顿16  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入大哥劳伦斯的维尔农庄园。劳伦斯一向敬仰西印度群
      岛英军统帅爱德华·维尔农,故以他的名字为自己农庄命名。维尔农山庄至今一直
      是人们瞻仰的华盛顿故居。
      
          华盛顿为人忠厚的品质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受到德高望众的弗尔法克斯勋爵的
      赏识。此人祖上受封于英王,在弗吉尼亚州兰岭一带拥有大片地产,他决定带领华
      盛顿一同前去,亲自查明这些土地。华盛顿兴奋不已,这是他第1 次离开家乡,也
      是初次为他人工作。兰岭的美丽风光,测量土地的无穷乐趣,甚至与印第安人的愉
      快交往都使少年华盛顿心旷神怡,他牺牲休息,将这外部世界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在
      日记中。弗尔法克斯对华盛顿的测量报告十分满意,回去后便推荐他任政府土地测
      量员。
      
          当时美国只是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人口稀少,土地辽阔。因此,测量土地的
      工作十分需要人,而能够胜任者又寥寥无几。因此华盛顿不仅处处受人欢迎,而且
      得到丰厚的报酬,同时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然而,华盛顿并不满足于现状,工
      作之余,他在大哥劳伦斯指导下学习军事技术。英国为防御法国在北美日益扩张的
      势力,把各州划分为若干军区,每个军区设一名少校级副官。劳伦斯偏爱华盛顿,
      有心给他谋求这份年薪150 英镑的美差。
      
          为此,劳伦斯特请一位老军官协助他给弟弟上军事课,并进行步枪操练和剑术
      训练。
      
          大哥的一番苦心使华盛顿感激不尽,他只有以勤学苦练报答兄长的深情厚意。
      然而却不料此时一场肺病无情地夺去了他大哥劳伦斯年轻的生命。年仅20  岁的华
      盛顿从此挑起了管理全家的重任。
      
          1852  年,华盛顿被任命为民兵少校,两年后晋升为中校。一次与法国争夺地
      盘的战斗中,华盛顿的指挥官身受重伤,他毅然站出来指挥撤退,使部队避免更大
      伤亡。此后,他被升为上校,并担任团长。几年后,华盛顿被选为弗吉尼亚州议会
      议员,是弗雷德里克县仅有的两名议员之一。此时,欧洲战火不断,各大国对美洲
      你争我夺,华盛顿再也无法躲避在维尔农山庄,他只得面对现实,以一颗爱国之心保
      卫家园。
      
      
      
          北美13  个英国所属的殖民地,在一个半世纪中,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
      于被英国王朝奴役的地位。各地爱国者进行了长期斗争,但势单力薄,终抵不过宗
      主国五花八门的法律和强大的武力镇压。殖民地人民决定团结起来,联合行动。1774 
      年各地代表举行了第1 次大陆会议,提出“我们都是美国人”的响亮口号,倡导不
      要再强调自己是“弗吉尼亚人”、“纽约人”、“宾西法尼亚人”或“新英格兰人”
      等等,殖民者对任何一个殖民地的攻击,应该视为是对所有殖民地的攻击。华盛顿
      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投票赞成以和平方式解决与英国的矛盾。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1775  年4 月的一天,华盛顿正在维尔农山庄的草地
      上宴请宾客,忽然接到一个不幸的消息:英国驻守新英格兰的军队出动1700  余人,
      袭击了波士顿民兵设在康克德和列克星顿的秘密军火库。当地人民迅速拿起武器,
      阻截、打击敌人,鲜血洒满了波士顿城外。
      
          华盛顿夫人和客人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战报吓得目瞪口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
      转向华盛顿。作为一名军人,华盛顿深知这场流血带来的后果。他心急如焚,站起
      身来,打破寂静低声说道:
      
          “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他走动了一下,看看大家,似乎在问他们作
      何感想。他接着说:
      
          “作为军人,一想到一度多么幸福而和平的美洲平原马上就要淹没在血泊之中,
      我真是,我真是感到无限悲伤!”他喝了一口酒,提高噪门言道:
      
          “这是可悲的抉择。但是,我们非进行抵抗不可。一个正直的人在选择自己道
      路时,难道还能有什么犹豫吗?”6 月,华盛顿应召赴费城出席第2 次大陆会议。
      谁也不曾料到,他此行一别就是8 年之久。
      
          第2 次大陆会议显然比第1 次激烈得多。代表们对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争论不
      休,一派主张各殖民地联合起来独立于英国;一派则要求继续保持英国统治,和平
      解决现有矛盾。一天,马萨诸塞州代表约翰·亚当斯站起来慷慨陈词:
      
          “先生们,现在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我们必须增援波士顿,否则,那里
      的民兵是很难长此下去的。要知道,英国军队毕竟是正规军,不可小视。
      
          因此我建议组织大陆军,由一位将领统率。我认为,唯独一人可以膺此重任。
      
          此人就在我们中间,他来自弗吉尼亚,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干和优秀品德,他一
      定能把各殖民地团结起来。我坚信,他能胜过我们任何人!”亚当斯如此一番演讲,
      虽然没有提名,但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华盛顿。华盛顿坐在靠门的位置,
      一听亚当斯说的是自己,立刻悄悄溜出门去。当人们的目光集中过来时,只落到一
      张空椅子上。
      
          华盛顿经过认真考虑,最后接受了委任。其实,他在维尔农山庄所言“选择道
      路”时,已经作出了决定,不过对担任总司令并无思想准备。军令如山倒。他匆匆
      给妻子玛莎写了一封告别信,又给弟弟写了一封交待庄园事务的信后,第2 天就动
      身奔赴前线了。
      
          战事暂且不表,单说玛莎自华盛顿走后坐立不安,她了解丈夫大公无私的品德,
      明白波士顿的战火牵动着他的心。但是,她却没有料到后来发生的一切。她接到华
      盛顿从费城寄来的信件,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信中开门见山地写道:
      
          “我向你庄严地保证,我不但没有追求这一职务,而且还尽了最大的力量避免
      担任这一职务。这不仅是因为我不愿意同你和家人分开,而且因为我意识到这副担
      子太重了,是我的能力所担负不了的。我在家中和你在一起生活一个月所得到的真
      正幸福比我在外面呆七七四十九年所能够希望找到的十分渺茫的幸福都多。但是,
      既然某种命运安排我担任这一职务,我也就希望这一重任是上天有意要我完成的某
      种特殊使命。”玛莎茫然不知所措,泪水夺眶而出,洒落在信纸上。“你就这样一
      走了之,不知何日再相见。你让我尽量过得愉快,可是我怎能愉快?天啊,我孤苦
      伶仃,无依无靠。我还没有来得及为你生儿育女,你怎么就如此远走高飞了?”华
      盛顿一生没有亲生子女,他收养的两个孩子是妻子与她前夫所生。
      
          话分两头。再说华盛顿走马上任总司令方才明白,大陆军徒有虚名,完全是个
      空架子。他本人几乎是位光杆司令,除临时配备的几个助手,严重缺乏各级指挥官。
      工兵、炮兵所需的技术专家更为匮乏。
      
          所谓大陆军,实际上是把民兵中的志愿兵加以军事训练后编排而成,他们缺乏
      长期服役的观念。且征召工作并无统一计划,为了迅速招来兵马,大陆军只得召收
      短期兵,一年后争取他们继续服役。对于这种无时无刻都为兵源发愁的局面,华盛
      顿十分焦虑,几次上报大陆会议,要求立即组织正规军,结果都一次次落空。
      
          华盛顿心里明白,有苦难言。他对秘书米夫林上校说:“你知道,我陷入一种
      左右为难的困境,人们对我抱有很大期望,可是我们没有人,没有兵,没有武器…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又不能向世人求援。如果我公开表
      白我们缺这少那,不是等于暴露我方弱点,而助长敌人气焰吗?我的良心和一个军
      人的道德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只有自食苦果。”华盛顿他们连劝带哄,挽留战
      士。但战士们天天盼着服役期满,几乎无人愿意延长服役期。1775  年底,华盛顿
      说:“我们现在各团的人数还达不到半动员状态。总共约5000  人的队伍,到本月
      中旬就服役期满,而新征的兵源又总是姗姗来迟。希望以后士兵们留队的时间不要
      再如此短暂。”总司令的话又有多少作用呢?年初,近一半人照走不误,留下的加
      上新兵总数也不过8200  多人,其中许多人还是两手空空,没有武器。
      
          华盛顿甚至采用发放奖金等办法以求扩大兵源。凡愿意在整个战争中服役的人
      奖金为20  美元,外加100 亩土地;服役3 年者的奖金为10  美元。结果,多数人
      还是不愿长期服役,宁可只要10  美元。原因很简单,各州为服役者发放的奖金大
      大超过大陆军的酬劳,例如,马萨诸塞州给入伍者的奖金就是86.67 美元。这样,
      参军者能拿到更多的钱,还落得个在地方警卫部队服役,不必上前线打仗,一举两
      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着不灵,又想一着。大陆会议下令各州,凡两个男人联合推荐一个健康男子
      参军,此二人可免除在民兵的服役。执行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冒名顶替,出钱雇
      人,甚至派契约奴服役,无奇不有。
      
          1778  年,无可奈何的华盛顿对建立军队已丧失信心。他痛心疾首,面对将领
      们道:“请认清我们的现实。看来,志愿兵役制是全然不可能的事情。
      
          那些代价极其昂贵的奖金和各种绞尽脑汁的诱惑,已统统证明是枉然的。除了
      刺激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要求之外,简直没有其他效果。”有人想出了各州摊派
      数额的办法,结果也由于各州态度不一,对策不断,使大陆军总不能保持相对稳定
      的兵力,最多时也不过1.6 万余人。
      
          华盛顿痛心地在工作汇报中写道:“我深信,如果没有一支进行战争的军队,
      美国的独立永远不会实现;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一支临时的或者一年一期的军队,我
      们必将在巨额开支之下陷于灭顶之灾,随之就是灭亡。”这位总司令在发牢骚的同
      时,又十分同情士兵。一次,他视察一个营地,发现战士光着腿,裹着毯子出来进
      去。他刚想发脾气,叫过一个军官一问,才得知是衣服不够。他走进营房,战士们
      吓得不知所措。看着他们狼狈的样子,华盛顿示意不必站起来了。然后,语重心长
      地说:“你们辛苦了。这么冷的天,你们衣不蔽体,没有毯子御寒,没有足够的粮
      食,甚至行军时没有鞋穿,脚上淌着鲜血……你们想家,我都知道,都了解。”有
      人发出低微的哭泣声,有人泪水盈眶。“我听说有人骂娘,有人发牢骚,说没钱!
      缺衣!
      
          少食!无酒!还打个什么仗!请放心,我不怪你们,我发誓不会怪你们。因为
      开小差的人毕竟很少,你们都能忍耐和服从。我们就是要靠这样一支队伍取胜,否
      则,你我都会同归于尽。我作为总司令,谢谢你们!”华盛顿正是在重重困难之中,
      带领这样一支部队,进行着震惊世界的美国独立战争。他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采
      用灵活战术,避免死打硬拼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将局面一步步改观。
      
          1755  年,第一场解救波士顿的战斗正是以巧取胜。一天拂晓,英军突然发现
      在大陆军阵地上出现奇迹,一夜之间两座碉堡拔地而起,其地势险要,居高临下,
      对他们构成极大威胁。英方估计,这样的工程,如此的速度,没有一两万人参加是
      不可能完成的。于是,英军下令撤退,向南转移。被围困许久的波士顿重又光复。
      其实,华盛顿以很少的军队苦干几天,用如此这般虚张声势的手段,硬是让敌人闻
      风而逃。
      
          1776  年,英国调兵遣将,以5 万多兵力外加军舰,在夏季开始围攻美国的最
      大城市纽约。大陆军只有9000  多人,加上民兵,最多时不过2 万人。战斗打响后,
      驻扎在长岛布鲁克林的大陆军腹背受敌。结果,死伤2000  余人,损失火炮146 门,
      纽约失陷。
      
          这一仗损失惨重。但是危难之中,华盛顿所表现的坚定自若、足智多谋,成为
      这支队伍能够继续存在下去的力量。他为了保全余部,决定尽快突围。
      
          由米夫林探测好地形,向当地渔民征集了帆船。一天夜里,华盛顿派精兵掩护,
      大部队借助迷天大雾,机智而巧妙地实现了虎口脱险。接着,华盛顿巧渡特拉华河,
      发动突然袭击成功,给全国人民送了一份最好的圣诞节礼物。
      
          英军在纽约市获胜后,不可一世,企图渡过特拉华河,攻打大陆会议所在地费
      城。华盛顿说:“一定要把敌人困在河东岸。”于是率部抢先来到特拉华河西岸,
      并下令将东岸所有船只毁掉,阻止敌军渡河。敌军隔岸兴叹,美军拍手称快。敌情
      缓解,可华盛顿并不敢高枕无忧,他立刻召集军事会议,布置下一步计划。他预见
      到夜长梦多,敌军是可以设法渡河的,便提出最好的办法是摧毁其有生力量。于是,
      趁圣诞节之夜,再次渡过特拉华河,对正在欢庆节日的特伦顿守军发动突然袭击,
      结果大获全胜。
      
          第2 年年初,华盛顿再次主动攻击,在普林斯顿地区重创敌军,收复了新泽西
      州的大部。华盛顿的出奇不意打断了英将康华理在英国的休假。9 日,英军增加了
      兵力再次攻打费城。费城失陷,大陆会议暂时易地。此后,战争越打越艰难。战场
      北起纽约州北部,南至南卡罗来纳州,遍布美国大地。1777年下半年,美军在纽约
      州奥尔巴尼以北的萨拉托加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英将柏高英率部6000  余人投降。
      以后两年,英军主力转向南方,美军节节失利,甚至发生5000  多人投降的悲剧。
      战争一直打到1781  年10  月,华盛顿在法国陆、海军配合下,彻底打垮了敌人。
      英军首领康华理在弗吉尼亚的约克敦率部7000  余人放下武器,战事终告结束。
      
          和约在巴黎谈判。精疲力竭的华盛顿想出一个调理精神的好办法。他从水路沿
      哈得逊河北上至奥尔巴尼,然后骑马参观了柏高英投降的地方,心情十分愉快,多
      少年来他第一次开怀大笑,直至流出泪水。这是胜利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一
      个饱经风霜的统帅终于笑到了最后。
      
          独立战争胜利的情景暂且不表,再回头说说大陆会议。在美国历史上,独立战
      争时期英雄辈出,造就了一代开国元勋。除华盛顿外,还有一位优秀人物,他与一
      份震动世界的历史文献——《美国独立宣言》相伴而美誉天下。
      
          1776  年6 月,此人也作为弗吉尼亚的代表,几乎与华盛顿同时起程前往费城。
      
          他年方33  岁,仪表堂堂。得到第2 次大陆会议的开会通知后,他毅然抛下病
      重的妻子,乘坐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了7 天,方才到达费城。会议责成一个5 
      人小组起草大会宣言,这位青年自在其中,而且又被小组推举为执笔人。他冒着酷
      暑,伏案疾书,以他那革命的激情,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文笔,创造了宣告摆脱英
      国统洽的不朽之作。6 月28  日,他熬红了眼睛,拖着疲惫的身体,将经过反复修
      改的草稿提交大会。
      
          7 月1 日,大陆会议对文件展开激烈辩论。有代表说:“我们现在就急急忙忙
      脱离英国的保护,这好似在冬天拆掉自己的房屋,还来不及找到新的栖身处,不是
      等于把家人暴露在冰天雪地之中吗?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支持宣言的代表对
      这种论调进行了严厉驳斥,指出其实质是将美国永远置于他人卵翼之下。会议一直
      持续了几天几夜。最后,宣言终于在7 月4 日经投票通过。起草者长长地吐了一口
      气,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宣言就是《独立宣言》。此后,7 月4 日被定为美国独
      立日。
      
          《独立宣言》郑重提出:“人人都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谋求幸福的权利。”它
      向世人宣告: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
      
          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
      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
      此完全废止。作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享有全权去宣战、媾和、缔结同盟、建
      立商务关系,或采取一切其他凡为独立国家所理应采取的行动和事宜。”各地宣读
      了宣言抄件,无不欢呼雀跃。在费城,人们涌上街头载歌载舞,教堂以彻夜不停的
      钟声欢庆自由的来临。在纽约,群众拉倒一座高大的铅制英王雕像,并将其熔化后
      制成子弹打击英军。在巴尔的摩,爱国者兴高采烈地焚烧了英王的模拟像。
      
          看官要问,这位令国人扬眉吐气的人物究竟何许人也?
      
          此乃不是别人,正是美国人世代崇敬的托马斯·杰斐逊。他中等个子,瘦长身
      材,淡褐色的眼睛炯炯有神,宽大的额头,直鼻梁,薄嘴唇,尖下巴,俨然一幅智
      慧超群的神态。
      
          1743  年,杰斐逊出生于弗吉亚州阿尔伯马尔县的沙德威尔市。其父乃烟草种
      植园主,拥有奴隶和7000  英亩土地,家境十分富裕。杰斐逊自9 岁起在教会学校
      读书,受到严格训练,16  岁进入著名的威廉—玛丽学院。他勤奋好学,兴趣广泛,
      不仅谙熟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且对文学和哲学也有较深造诣,他还对自然科学
      有所钻研。他一生酷爱读书和藏书,家中图书多达近7000  册。在美国历任总统中,
      杰斐逊是位少有的多面手。他喜爱唱歌,拉得一手好提琴,会干农活,又懂得经营
      管理。他爱好绘画,又是一流的建筑师。
      
          他热爱科学技术,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明家。他的庄园蒙蒂塞洛坐落在兰岭
      山麓,一座白色古罗马式住宅正是他本人设计的。室内家具、摆设也多出自他手。
      床铺可以折叠,白天收入墙内,桌椅可分可合,使用方便。他还在墙上嵌了一个钟
      表机蕊,带动两个钟盘,一个在室内,一个在走廊里。他设计的风标指示器在室内
      就能得知风向,而升降机用于从地下室提取物品。他发明的转椅、旋转式乐谱架,
      以及由两枝铅笔组成的复写机等许多东西都深得人们称赞。他还曾因发明一种犁头
      而获得法国农业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他晚年创办弗吉尼亚大学时,又亲自设计了主楼和波浪式的围墙。有人说,杰
      斐逊不该从政,如果研究自然科学,他很可能成为第2 个牛顿。
      
          独立战争期间,杰斐逊担任弗吉尼亚州州长,他克服困难,尽心尽职,大公无
      私。然而,由于不懂军事,当英军一度侵入该州时,他指挥不力,丢失首府里士满,
      而且自己险些被敌人捕获。战后有人对此提出批评,政府经认真调查,为他恢复了
      名誉。
      
          正是:“独立宣言”传世作,盖世奇才千古魂。
      
          战后,杰斐逊回到蒙蒂塞洛,华盛顿也返回阔别已久的维尔农山庄。然而,好
      景不长,他们正打算颐享天年,忽见诏书降下,二人只得再次匆匆离家上路。欲知
      他二人去了何方,有何公干,待查明底细,下回详述。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