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微笑曲线与公司曲线救国
      
          柳传志喜欢用酒来比喻他的海外战略:当你的名望还不足以和那些世界名牌相
      抗衡的时候,你只能让产品质量和工艺都具有很高水平,就像酒中极品“茅台”,
      醇香四溢,沁人肺腑,可是你却只能要求顾客付最低的价格,就像3 块钱一瓶的
      “二锅头”。他又常给属下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在一场必输的竞赛中夺取胜
      利,奥妙在于用自己的“上马”去对抗对手的“中马”,用自己的“中马”去对抗
      对手的“下马”。
      
          1989年年初公司在海外的局面就是这样。倪光南不分昼夜在香港那间狭小的实
      验室里埋头设计“286 样机”,让他的三个助手和他一起熬夜,他希望这能成为继
      “汉卡”之后的第二次伟业。这同柳传志在几周以前的美国之行中得到的结论完全
      一样。个人计算机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在美洲、欧洲、大洋州,甚至在东亚的日
      本和韩国、东南亚的中国台湾和香港,都已看到她的曙光。个人计算机的年销售量
      在20世纪80年代初只有30万台,但是到了这10年结束的时候,全世界拥有个人计算
      机的人已经达到6 000 万。香港联想一鸣惊人,让柳传志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进入个
      人计算机世界的步伐。他曾狂热地设想办个“美国联想”,也许就是“硅谷联想”。
      可是那次到美国一看,意大利皮鞋陈列在精美的橱窗里,开价上百美元,而中国鞋
      却随处乱扔,一双一元。美国企业大楼的豪华气派,也同亚洲人的小企业形成对照。
      他第一次感到“进军海外”这话说得太大,“联想实际上依然是一个贫穷的人。一
      个穷人一开始就要在美国硅谷办高科技企业是不自量力。”于是他把眼光退回来,
      希望在自己的家门口和那些富人决一胜负。 
      
          他把战场选择在香港,而决胜的制高点却是“微机主板”和“整机组装”。就
      像我们在前边说的,用1 000 万港元收购一家香港公司的股份,是这场战斗的第一
      个回合;以这家公司为生产基地,开始主机板的设计和制作,是第二个回合。主机
      板是微机内部包含若干集成电路芯片的电路板,其复杂性在于,它包括了计算机内
      部几乎所有最重要的部件:中央处理器、数据存储器、显示卡,以及一套总线和接
      口。每台微机的内部构造都是由若干这样的电路板构成,并且相互连接。 
      
          早期电路板的制作很像照片的显影,在一块由树脂做成的平板上覆盖铜箔,再
      涂上一层感光液,将设计好的电路翻印到上面,经过一定的程序,没有用处的铜膜
      被腐蚀掉了,然后依靠人的双手把配件插在电路板的小洞中,用电焊把它们一个个
      焊接起来。一块主板大致包括200 多个组件和400 多个焊点,这是一个可以计算出
      来的生产过程,仍以人力占据主要比例,只需眼明手快就能做好。在计算机行业的
      整条“利润链”上,这东西不是“制高点”,而是属于最下游的产品。用台湾电脑
      商施振荣宣扬的“微笑曲线”来衡量,“中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是处在微机
      “利润链”的最高端,以下依次是存储芯片、硬盘和显示器。主机板的位置几乎处
      在最低层,其平均利润只有1%,至于最后的电脑组装业,就更低一层(见图)。
      
          正是因为这个理由,在那些计算机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中,人们不愿意在这里投
      入资源和心血。于是这块骨头被甩抛出来。柳传志是个现实主义的梦想家。他看出
      这个名堂,决心把自己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和全部的资金放出去一搏,这就不仅是
      “上马”对“中马”,简直就是“上马”对“下马”了,焉能不马到成功。
      
          联想历史的研究者都倾向于认为,这就是中国个人计算机产业的起源。其实早
      在联想的“海外战略”实行之前,国内一些国营厂家的“286 微机”就已经起步,
      比如电子部属下就有北京的“长城0520”和山东的“浪潮0520”,只不过当时全国
      拥有的20万台微机被IBM 和AST 垄断着,国内微机生产的规模很小,全国只有几千
      台,基本上都是把现成的零件组装起来,并非创造。倪光南小组现在做的事情,在
      有些方面超过了国内的前辈,比如他要对主机板的结构和电路重新设计,还要采用
      一些新的焊接工艺。尽管这些配件都是现成的,但是需要精心设计并把它们组装在
      一起。随着中央处理器的变化,主板的设计布局以及线路都要跟着变化。
      
          倪光南是个天生的电路设计大师,结构越是复杂多变,他就越是兴奋。我们细
      检公司的记录,可知那几个月是柳、倪二人最心心相印也最富有成效的合作期。1989
      年新年晚会,按照公司的记载是“欢歌笑语回旋荡漾,时装表演一举夺魁”。全体
      员工携带家眷齐聚京西宾馆。一群女孩子身着五彩缤纷的服装款款而来,博得全场
      喝彩。大家一起“祝姑娘们永远美丽漂亮,祝公司更加兴旺发达”。可是倪光南仍
      在香港苦干,不能出席。这让柳传志感到若有所失,当场率领公司上下320 人昂首
      面南,遥祝“我们的总工程师”身体健康,早日回来。几个星期以后到了除夕之夜,
      倪光南携带尚未最后完成的“286 微机主板”从香港飞回北京。柳率众到机场等候,
      真像是在迎接一个凯旋的英雄。旧历新年的第一个星期,倪光南带着7 个研究者继
      续完成最后的工作,柳传志每天来问候,这还不够,又把中国科学院的胡启恒副院
      长请来给倪光南拜年。
      
      
      
          3 月的第一周,他又把倪光南送上飞机,到德国去参加汉诺威交易会。这是世
      界第一流的电子技术交易会,有100 多个国家的50万人聚集于此,40个国家的3 300
      个展团展示了最完整的办公室、信息和通讯技术,把交易会的16个展厅挤得满满的。
      倪光南带着“联想Q286微机”和主机板来到现场。他在那里待了10天,柳传志则每
      天在家里守候着他的消息。结果他们大获成功,总计拿到了2 073 台“联想Q286微
      机”和2 483 块主机板的订单。它们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
      麦、芬兰,还有当时的西德。对于柳传志和倪光南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订单。公司
      拥有最具眼光的领导者,还有技术、资金,以及最好的市场机会,一定可以在微机
      市场上大有作为。 
      
          我们已经知道,联想早期微机生产的阻力首先来自政府,以及政府下属的那些
      老牌计算机厂家。因为他们必须获得“生产许可证”,不经“许可”便属违法生产。
      柳传志开辟“香港战场”,也是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不得已而为之。犹如当日张祖祥
      的自嘲:“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路,等我们在国外做成了,他们会承认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