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命运,做一个国际化的人!”(1)
      
          有一群中国人,有时很难对他们给出一个定义,因为他们民族得彻底,又世界
      得到家。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外国人打交道。你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丰
      富的经历磨砺出来的鲜明个性,也许这正是吸引着你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一起走
      近他们,听听他们的生活里,那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思维决定命运,做一个国际化的人!”——访著名新华商王辉耀
      
          他叫王辉耀,属于那种男人——用厚厚的一叠资历压死你,吓死你!他到底是
      何许人也?中国没有几人不知晓,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们。
      
          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
      
          中国项目网SinoProjects.com董事长
      
          加中经济促进会会长
      
          北京市华商联谊会理事长
      
          加拿大使馆- 王辉耀学校名誉校长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通常,这样子的人都是有很高很高的学位,很高很高的IQ和很高很高的EQ,不
      但会埋头书海,还可以玩转钞票,玩转生活。
      
          王辉耀是一个代表,一个将知识与财富、梦想与现实完美集合的代表!
      
          一个杰出的俊杰,像他,用一个中国、“华商”等这些概念来形容远远不能含
      盖一个人的全部了。
      
          巴义:很多大学生基本上都认识您,而且是通过您的第一本书《我在东西方的
      奋斗——从MBA 到外交官、新华商》,从书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您是很会规划自己
      人生道路的。
      
          王辉耀:对,是的。
      
          巴义:您的人生经历跨越企业,政府,学术,教育等多个领域。您的职业经历
      具有很浓重的规划味道。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步晚步步晚,您是一步早,步步早。
      每一件事情都是走在别人的前边。您的人生完全是您自己规划出来的呢?还是具有
      运气使然的成分?
      
          王辉耀:我想这种结果是综合性因素决定的。机遇、眼光、个人努力等综合性
      的多种因素决定的。
      
          巴义:您赞成规划人生,那么对于您的孩子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人生规划呢?
      
          王辉耀:我认为他们(孩子)应该培养一种国际化的观念,具有开放性的思维、
      国际化的思维、很好的技能、很好的知识面、很好的国际化的经历,同时还要具有
      比别人判断早一步的前瞻性,当然还要具备与别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
      神。沟通的技能非常的重要。
      
          巴义:那么平时您又是怎样有意地去培养他们繁荣沟通能力呢?
      
          王辉耀:这种途径就很多了。学校的很多教育方式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沟通能
      力。例如讲演呀,同学之间的来往呀,朋友之间的交往呀,再有,我们会带孩子去
      很多地方,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方式很多。
      
          巴义:在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上,您是比较西化呢还是中国化一些?
      
      
      
          王辉耀:还是中西结合。他们接受中西两方面的教育,这样比较好。欧洲的、
      中国的都应当接触。他们应当是在一种国际化的背景中成长。
      
          巴义:您一直对国际化、国际化的人才提及的特别多,您对一个人的“国际化”
      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
      
          王辉耀:我觉得一个人的国际化标准有三方面,国际化的观念、国际化的技能
      以及国际化的背景。国际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种国际化的观念是可以培
      养的,例如关注国际动态,看参考消息,看国外的媒体网络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
      培养。国际化的技能包括英语、互联网呀、沟通能力。再有是国际化的背景。例如
      在跨国公司工作过,或者在国外留过学。这些几方面因素决定了一个人国际化的综
      合素质与能力。
      
          巴义:那是不是说,您比较赞成一个人的国际化,首先就要具有与外国人沟通
      的能力与经历呢?
      
          王辉耀:我认为与外国人沟通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出国留学多
      少年。当然,具有出国留学是最好,但如果不能,以别的方式也可以实现比如像旅
      游呀,接受外国人授课等等,就是说,应当具有接触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外国人的
      背景。比如如果在一个圈子里,老乡只和老乡的关系好,我是上海人我就只和上海
      人关系不错,那么这种人的沟通理念与经历是非常狭隘的,这种人肯定会不受社会
      所欢迎。
      
          巴义:如果一个人他不与外国人接触,只是从媒体、书本这种平面的东西了解
      国际环境,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个人就不是完全国际化的呢?
      
          王辉耀:一个人的国际化途径分两种情况。直接的与间接的方式。直接的国际
      化方式比如上外国人的课,公司同事是外国人等。间接的国际化方式比如像看外国
      的电视,看有关外国的东西,了解外国人的思想,学习英语等等。有些人也学习了
      英语,但他可能一辈子一次外国人都没有见过,这就不是完全意义的国际化。当然,
      当今中国有一批非常国际化的人,他们与非常国际化的人接触。我个人认为新鲜事
      物与国际化的观念对目前发展的中国是非常必要的。
      
          巴义:我记得您曾经说过,您在香港的时候,香港人的那种创业思想对你影响
      非常大,比如说您的书,对我本人的影响就很大,尤其是职业规划的理念。您在国
      外很多年的经历是不是对您也具有同样大的影响呢?
      
          王辉耀:当然有影响,影响很大。
      
          巴义:那么影响最大是哪方面的呢?
      
          王辉耀:在北美受的教育,例如像不绝对迷信权威;没有什么绝对权;敢于思
      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北美人做事有一种冲劲,生活精神顽强,生活状态生龙
      活虎的,这些对我的影响都很大。他们学知识活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开放式的。
      当然在香港也很开放。在自由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也是很开放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
      大人,惰性强,什么时候都是想着靠国家、靠单位。在香港,你就会发现在自由经
      济体制下成长的人,做事都是靠自己。在海外的中国人,创业生存意识都很强,中
      国人到了海外都变得很能干了。这与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我去了很多的地方,看到
      很多不同的现象,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结论。看的多,见的多,就促使
      自己去思考什么是发展的主流,什么是你发展的方向,什么是一条比较捷径的道路。
      意识的比较早,及时的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出调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