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过关自费留学难
      
          据中国《法制日报》2001年1 月28日报道,就读澳大利亚海外学生英语水平多
      不及格。专门  招收  海外学生到澳大利亚留学的“IDP 澳大利亚教育”发言人说,
      澳大学中13%的学生是海外生  ,而1 996 年至2000年期间入学的新生中70%是海
      外学生,人数超过42000 人。IDP 的服务是使学生  能进入自己最理想的学校就读,
      但它对学生过去的学历不作过问。现在有很多大学对付全额  自费的海外学生给予
      “优惠”政策,包括对该学生过去曾有科目不及格亦不予追究。海外学  生到澳大
      利亚后的最大问题是英语水平不够,英语水平测试系统的效用成疑,而且有关的培 
      训体  系又不能在短期内将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到合格的程度。“很多学生根本连
      最基本的英语水  平都达不到,但由于他们愿意付全费,大学竟然也录取了他们。”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这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压力。  另据《神州学人》等
      媒体报道,2002年4 —5 月,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教育组对新州地区中国自  费留学
      生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了新州悉尼地区的悉尼大学、新
      南  威尔士大学、悉尼理工大学、麦考瑞大学、西悉尼大学以及地处偏远地区的纽
      卡索大学、查  尔斯特大学等7 所高等院校。调查对象包括从大学预科到本科、硕
      士、博士等各级各类学生  。  语言障碍是关键。语言关是考验留学生是否能顺利
      完成学业的第一关。因为只有顺利通过语  言课程,克服了语言交流中的障碍,才
      有可能把学业搞好,同时更方便地与当地学生交往。  语言上的差距仍然是大多数
      自费留学生学习上面临的最大困难。自费留学生在国内就通过英  语考试,来澳后
      就可直接进入专业学习的为数不多。多数留学生在入读正式课程之前要进语  言学
      校补习英文,最少的一般也要读十周,多的要30周以上。  同时,相当一部分留学
      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打工,挣生活费,而他们打工地点多为华人餐馆、  商店,运用
      英文的机会相对较少,一年多下来,他们牺牲的多是周末休息时间和假期,尽管  
      挣到一点钱,但英文水平停滞不前并影响到学业进步。这恐怕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 
      身处异国他乡,没有亲朋好友,心灵上的孤独与生活中的无助,使一部分自以为已
      经开始成  年的“低层留学生”交异性朋友,做出未婚同居、堕胎、赌博、吸毒等
      出格行为,有的甚至  因此颓废,自暴自弃,而最终堕落。也正是因为年龄小,自
      控能力不强,一些留学生仍像在  国内那样,身体稍有不适就不去上课,旷课、迟
      到现象屡见不鲜,出勤率达不到移民部规定  的80% ,被吊销签证的情况也时有发
      生。  多数自费留学生出国留学、回国工作等事宜很少与我驻外教育处( 组) 取得
      联系,除非出现问  题,需要使( 领) 馆出面帮助解决,他们才肯主动找到教育处
      (组)。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小的留  学生,还没有完全成熟,处世经验不足,遇事经
      常不知所措,却又找不到求助对象。  中介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收费普遍偏
      高,信誉不好,管理混乱,亟待整顿和规范。被  调查的自费留学生,大多数是通
      过中介机构办理出国留学手续,但普遍认为中介机构信誉“  一般”或“不好”,
      不少机构承诺与服务不一致,让人有受骗的感觉。在调查与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
      留学生对中介服务机构比较一致的评价就是“太黑”,“宰你没商量  ”。很多人
      即使受了蒙骗,多交了手续费,但为了顺利办妥出国手续,也都“认了”,何况  
      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出国留学呢?许多中介公司正是利用学生和家长的这种心理,
      以一般甚  至是低质的服务赚取高额利润,原因很简单:求大于供。想办理出国留
      学的学生人数“呈几  何级数增长”,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做的都是“送上门的生意”,
      几乎没有一家亏本。再加上  目前对留学服务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监督
      措施不够有力,导致有的中介机构仅靠  出租牌照,每年就可获得不菲的收入,中
      间的管理环节实际上处于真空状态。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北京的一家中介公司,办
      理到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最多,学生的反响也最  强烈。从1999年到现在,已经有
      不少留学生陆续向教育处(组)反映该公司收费高、服务差  、暗箱操作等问题,
      为防止学生抵澳中途转学,该公司向每位学生收取2000澳元“大学押金  ”,这样
      一来,即使公司提供给学生的学校办学条件差,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也 
      只能待在原学校,因为移民部规定:学生在来澳的一年之内,没有特殊理由不准转
      学,学校  有义务把学生的出勤率向移民部汇报,达不到80% 者签证将面临被取消
      的危险。即便学生通  过各种途径转学成功,原来交给公司的学费往往是“有去无
      回”,自认倒霉。  对于那些来自国内富裕家庭的“小留学生”而言,其父母已为
      孩子创造了一个平常家庭不可  能有的生活条件,规划好了子女未来的前程,孩子
      出国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父母的行为  ,而非孩子所愿。即使孩子按照父母的
      要求出国留学,但由于生活无忧,衣食不愁,将来想  有的一切几乎都已拥有,上
      学缺少起码的动力,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从自费留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来看,
      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在初到国外陌生环境时,心理上  没有充分的准备,加上远
      离父母,没有亲人的照顾与呵护,使得他们很容易做出一些违反常  规的举动。  
      澳大利亚政府规定,来澳读中学的海外学生,必须与当地家庭住在一起,称为“Homestay” 
      (民宿)。而招租海外学生入住的家庭通常并不富裕,往往还比不上孩子们自己在
      国内的家  。孩  子们会在心里加以比较,总觉得失望。打电话太频繁,洗澡时间
      过长,不愿收拾房间,日常  眼里没活儿,作息时间无规律……所有这些,都是导
      致小留学生与房东发生不合的原因。而  矛盾出现后,这些孩子不会想到检讨自己,
      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却总是归咎他人,认  为自己运气不好,摊上这么个房
      东。比如有一位小姑娘总抱怨房东对她不好,想搬家。问她  房东怎么不好,回答
      是:“他老逼我刷牙,还非让我把脸盆也洗干净;洗完澡还得收拾浴室  ……”像
      这样的孩子一年换好几家“民宿”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换来换去,不少时间和精力 
      就耗在了这上面。  父母送孩子出国学习,期冀他们能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至少是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孩子尚未成年,生
      理和心理上尚处在发育期,正确的世界观  远未形成,孩子们有没有这样的心理承
      受能力能独自撑起一片天?中国有句俗话叫“穷家富  路”,父母担心孩子在外受
      苦,于是尽力从资金上满足他们。孩子们有了自己自由支配钱财  的机会却往往不
      大懂得合理把握,于是“快乐”消费,比谁出手大、开的车子好、用的手机  新,
      染的头发“酷”。谈恋爱、同居的现象亦不鲜见。  当然,小留学生中也不乏努力
      学习、力求上进的典范。1999年澳大利亚IB和VCE 两种高中毕  业会考的第一名都
      是从中国来的小留学生,2001年全澳海外学生高考第一名也被中国小留学  生夺得。
      据调查,这些能做到自我约束、积极上进的孩子,无不得益于他们在国内时的良好 
      家庭教育。  (本章内容是根据澳大利亚中文报纸《星岛日报》、英文《悉尼先驱
      晨报》、中国  《环球时  报》、《申江服务导报》、《萧山日报》、《法制日报
      》、《神州学人》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综合整理而成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