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语言学院”全景调查
      
          迷茫城市间  命归德意志  不想再过平淡生活的卫莉(化名)赴德留学主要受
      张湛(化名)的影响。可是,2002年3 月2 6 日,就在卫莉顺利抵达德国两个月后,
      张湛在德国南部城市奥格斯堡宿舍楼的第十层跳了  下去。德国警方认定是自杀,
      而很多在德中国留学生认为,她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 
      
          张湛来自中国山东,自杀前已在德国待了一年多。在国内,张湛原本有一份不
      错的工作,还  有一个不错的丈夫、一个不错的家庭。就张湛的死,卫莉曾对笔者
      说:“出国前,我曾  在自己心里问道:像张湛这样的人都能出国,我为什么不能?”
      让很多中国留德学生都感到  十分可惜的是,自杀前,张湛已正式获得德国大学的
      学生资格,并在某大学攻读经济学,应  该说,她已经度过比较艰难的留学初始阶
      段。 
      
          很多中国学生就在不明不白中来到德国,并一直在为是否能够获得正式的德国
      大学学籍  而发愁。卫莉也一样。在与笔者多次接触中,她总有一脸的茫然与无措。
      在笔者从德国回到  北京很长一段时间后,她还时不时地向笔者谈到自己在德国前
      途的迷茫。她甚至曾多次说:  “干脆找个德国人嫁了算了。” 
      
          可实际上,下嫁德国人也没那么容易。据一位早期留学德国的中国学者向笔者
      介绍,曾有一  位中国女人一心想嫁给德国人,经过多年的辛苦与努力,甚至使用
      了一些“小手腕”,她终  于嫁给了一个德国人。遗憾的是,她在德国后来发展成
      “一嫁再嫁”。当笔者离开德国时,  她又离婚了,那是她第三次离婚。当然,也
      许她本来就没有结婚。因为德国人谈恋爱容易、  同居容易,但对结婚则非常慎重、
      甚至非常不情愿。还有一个案例,笔者在科隆调查时发现  ,有一个中国学生刚到
      学校不久即认识了学校隔壁工地上的德国工人,并很快结婚,说是为  了爱情。 
      
          尽管卫莉对国内平淡生活很不满意,但如今她仍不得不在德国继续思考着未来。
      除了学习  德语、上大学等方面的问题外,卫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年龄偏大。德国
      驻华大使馆负责文化  签证等事务的外交官恩德君在接受一位中国记者采访时说: 
      
          “我想,如果是30岁的人再去德国留学就有点晚了。大学生超过30岁通常不能
      再享  受德国医  疗保险的优惠待遇,而且,至少要读五年左右的书,毕业后已不
      小于35岁。年龄偏大,工作  就不容易找到;相反,如果是太年轻了,比如说二十
      来岁,又有点早,因为中国的大多数父  母喜欢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得好好的。 
      
          依我看,有一点社会经验、在中国的高校学习过,并且有一定德语和英语基础
      的学生,去德  国留学比较好。也就是说,年龄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当然,每
      个年龄段都有特别好的  学生。据统计,到德国留学最好的学生,一般是在中国本
      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以后再去。  如果是在中国读了一两年再到德国接着读,恐怕
      不太好衔接,因为中国大学的某些具体  课程与德国的不尽相同。” 
      
          卫莉承认,离开中国前,她并没有多想,对于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她只能
      “去了德国再  说”。正因为如此,卫莉来到德国后一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来到
      德国干什么?她也很想学  习,她也确实在下工夫,尽管德国大学不收学费,但对
      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在德国留学实在  太辛苦了,学校的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周期
      又很长。德国学位又是最  难拿到的。因此,很多到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途都转
      到了美国和加拿大,也有很多中国学  生在德国留学十来年仍然一个学位也没有拿
      到,成了名副其实的“留而不学”。 
      
          当然,德国也有一些学校在一两年之内拿下硕士学位的培训项目,但这些项目
      有一个  前提条件,学生的德语或英语水平必须特别好,整个教学过程可用英语完
      成。可是,卫莉在  中国上大学时所学的那一点英语早就还给老师了。更何况,她
      上大学读的是艺术专业。在一  般人看来,艺术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偏低。 
      
          卫莉来德国之前,曾在北京接受过为期三个月的短期德语培训。培训之前,卫
      莉对德语没有  任何概念,一无所知。笔者曾向卫莉推荐一位很不错的德国朋友伊
      佳,伊佳认为卫莉很可爱  ,也很喜欢与卫莉交往,但至少已学半年德语的卫莉一
      直不敢  给伊佳打电话。卫莉说,她担心跟伊佳说不清,英语早就忘记了,德语一
      时半会儿还没学好  ,尽管卫莉是位非常不错,甚至很优秀的中国姑娘。 
      
          为了赶考(在德国,不同的州、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入学考试,即使是同一个
      专业),卫莉  从德国一个城市奔波到另一个城市。笔者在德国时,她在柏林。当
      笔者2002年春夏之间的三  个月调查采访快结束时,她从柏林搬到了慕尼黑附近的
      一个地方。2003年初,她又回到了柏  林,回到了原来居住的地方、柏林市中心一
      个很小的房间。 
      
      
      
          卫莉的申请材料曾递交给德国驻中国大使馆审核,等待的时间自然是漫长的。
      在全球范围内  ,德国只在驻中国使馆设立了“留德人员审核部”,中国学生提交
      的材料要经过德国官方机  构的审核。 
      
          在德国驻华大使馆里,中国学生的赴德留学申请材料早已堆积如山,至少要等
      三个月到六个  月  才能有审核结果。2002年,递交到德国驻华使馆“留德人员审
      核部”的求学申请材料达1 3 万份之多,远远超出被估计的数量。德国驻华大使
      馆的“审核部”主要审查中国申请材料的  真实性,如果材料有假,这几个月又白
      等了。当然,卫莉最终通过了审核。即使通过了审核  ,也只是德国留学生活迈出
      很小很小且又是很重要的一步。 
      
          卫莉向笔者透露,她的申请材料其实也掺了假的,但她的“假”一般人很难看
      出来。因为她  向德国驻华大使馆提交的原始材料就是假造的。比如,卫莉确实是
      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成  绩一般,但她申请材料上的成绩则是全校最优秀的。她
      的成绩单是假的,但考试不及格的记  录,都被统统抹掉了。因此,德国人所看到
      的材料当然是她最优秀的一面。除非有一天,卫  莉成了名人之后,当有心人再追
      查她的过去时,也许能被发现,可是这又有什么用  ? 
      
          对于这样的“假”,德国人心里是清楚的。上述外交官恩德君先生曾说:“我
      们这  里遇到三  类学生:第一类,这是主要的和最大的一群,即他们所有的申报
      都是真实、经得起推敲的。  这是我们想要的学生。他们也想到德国来。第二类是
      伪造文件的。这可通过仔细审核他们  的文件而能够  辨认出来。可惜,还有第三
      类,这一类的情况是复杂的。有些人拥有真实的文件,但这些  文件实际上却不是
      他们所应该拥有的,也许是他们通过某种方法弄到手的。在这种情况下,  审核文
      件是没用的,因为文件本身是真实的。因此,不仅要审核文件,而且还要审核学生
      本  人。” 
      
          通过审查后,卫莉在德国上大学的前途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德国驻华大使馆签
      发的审核证明  文件并不是德国大学录用的标准与成绩。它只是让德国学校方面确
      信,这个中国申请人所递  交的材料是真实的。按照德国人的说法,审核只是查一
      查你过去的记录,对于你的现在和未  来,好自为之吧。 
      
          总而言之,卫莉这份真实材料能否令学校满意,那是另外一回事,卫莉照样需
      要费周折。卫  莉在德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过语言关。她首先要能够进行正常的交
      流,能够在德国维持正常  的生活,然后,要能够通过德国语言水平考试,还要能
      够通过专业考试,这都是上大学前必  须要做的。让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国女人没有
      足够的动力去学习一种很陌生的语言,实在有些  为难。更何况,她现在德国的一
      切费用都是自己掏腰包,只要没有正式进入德国大学,所有  费用几乎都是自己支
      付。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