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把这份奏折载入史册吧(2)
      
          下面是曾国藩、李鸿章附录在奏折后的选派幼童赴美办理章程,共十二条:
      
          商知美国公使照会大伯尔士顿,将中国派员每年选送幼童三十名,至彼中书院
      肄业原由,与之言明,其束修膏火一切均由中国自备,并请俟学识明通量才拔入军
      政船政两院肄习。至赴院规条,悉照美国向章办理。
      
          “伯尔士顿”,是英文“总统”(President )的音译。清代,大量外国名词
      进入中国,音译五花八门,“总统”一词也常译为“伯理玺天德”。“束修”即学
      费,“膏火”是给学生的津贴。这一条说,将请美国公使报告总统,说明中国每年
      选送三十名幼童到美国中学学习的原由;学费和学生津贴都由中国自备,待学生学
      业长进时,量才选拔到军事学院和海军学院。入大学的程序,按美国的规章办。
      
          上海设局经理挑选幼童派送出洋等事,拟派大小委员三员,由通商大臣劄饬在
      于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处挑选聪慧幼童十三四岁至二十岁为止,曾经读中国书数年,
      其亲属情愿送往西国肄业者,即会同地方官取具亲属甘结,并开明年貌籍贯存案,
      携至上海公司考试,如姿性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即在公司暂住,听候齐集出洋,
      否即撤退,以节糜费。
      
      
      
          “甘结”,是幼童亲属与官家“甘愿”签定的“具结”,即保证书。一些幼童
      亲属的“甘结”流传下来,让我们看见当年的生活习俗。
      
          选送幼童出洋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驻洋肄业十五年后,每
      年回华三十名,由驻洋委员胪列个人所长,听候派用,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此
      系官生,不准在外洋入籍逗留,及私自先回,遽谋别业。
      
          这一条显示了对现行教育制度的突破——留美幼童在出国前朝廷就赐予“生员”
      (即俗称秀才)的名分,回国后还有可能“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这就给了年
      轻人在科举之外的另一条升迁的道路。当然规定十分严格,一旦成为留学幼童,便
      将终生服务朝廷。
      
          面对即将奔赴前往的新大陆,他们的目光和身姿,不正是“少年中国”的写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