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微利时代有效的商业方法(8)
      
          换个包装就可以财源滚滚,这可绝对不是什么歪点子、突发奇想的结果。早在
      20世纪70年代初期,百事可乐公司针对消费者购买与可乐类饮料相关的情况进行了
      仔细研究。他们惊讶地发现,消费者购买碳酸饮料的数量,并非依口味喜好而定,
      而是根据数量上合适、重量上能带回家多少而定。由此,百事可乐公司认为,重量
      是影响消费者的一项重要特质,因此决定以塑胶瓶代替玻璃瓶,以多瓶包装代替6 
      瓶装的方式,挑战市场的领导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换新包装的做法,在那个时代
      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 花嫁喜铺" 靠的也正是仔细观察、创意性的思考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析产
      品附属特质的发掘路径,主要有以下方面:找出消费者的其他需求。消费者购买的
      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分析消费者的购买方式;观察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情形。
      
          服务创造出的新利润:一个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是由" 生产成本+ 附加值" 构
      成的。为什么同类型的产品,譬如手表,有的售价仅几十元、而有的却可以卖到数
      万元?而同样工艺质量的产品,譬如西服,有的仅仅卖到800 元,也有卖到2000元
      的?这其中就是" 附加值" 在起着关键作用。产品的" 附加值" ,既可能是核心技
      术,也可能是品牌信誉;既可能是经营手段,也可能是企业文化。
      
          如果不做任何的限定,通过" 附加值" 给产品增值的方法,可以说非常之多:
      比如开发自己独有的核心技术、培育顾客对品牌的美誉度、细分市场带来的差异化
      服务等等。然而,社会和市场发展到今天,人们发现原来所能使用的方法,在今天
      似乎已经非常艰难了。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已经使企业间在产品实体
      方面的差距缩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能够取得差异优势的只能是产品销售过
      程中的服务范围和质量。
      
          在今天,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到了后物质时代,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关注个
      性化的服务。对于这样一种变化,制造业远不如信息业这一新兴产业敏锐,似乎反
      应得很迟钝。也许空调业能够让我们看到这种迟钝。空调产品的同质化已是不争的
      事实,为了使同质化的产品尽快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空调企业不是从提供个性化的
      "服务"入手,而是打起了昏天黑地的价格战,或是认为消费者是弱智,绞尽脑汁地
      编制着各种各样的、天方夜谭式的新名词和新故事。
      
          以" 服务" 作为产品附加值,会让我们看到现在竞争环境下," 服务" 是多么
      的重要无比。传统的纸箱包装业,已经几乎是透明的、没有秘密可言的行业了。然
      而,沿海的一家纸箱企业,却用" 服务" 做出了高利润。一家需要5 层瓦楞纸箱的
      企业,带着他们自己的技术设计,找到了这家纸箱企业。但经过分析他们发现,客
      户自己设计的这种包装箱存在缺陷。这并非是无意中的发现,而是他们把给客户的
      "服务",提前到了企业的第一道工序--设计! 为客户的服务从设计就开始了。
      
          此时,他们并没有为了短期利润照单生产,而是派专人到客户那里进行实地调
      研,得出的结论是使用5 层纸箱并不是理想的选择,相反,由于包装设计的性能指
      标及成本都已超过了实际需要,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他们对客户提出,把原
      来5 层瓦楞纸箱改为3 层,并使用国外高强瓦楞原纸在进口生产线上生产的建议,
      这样既满足了客户的要求,节省了包装成本,又同样能为本企业带来利润。这样一
      个由" 设计服务" 引出的建议,不但产品以优质的性能获得了客户认可,同时使用
      户的纸箱包装成本降低了30% 。
      
      
      
          他们不仅仅是把设计变成了服务,而且把" 技术" 也变为了" 服务" 。把技术
      变为服务的关键点,就是要找到能满足客户需要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从而也使自己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他们对企业的一条柔印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后,
      使之能生产出" 高清晰度彩色柔印瓦楞纸箱" ,印刷效果可与胶印机效果相媲美。
      这是一种不但能提高客户产品包装的精美程度,同时也能使企业的纸箱包装成本大
      幅降低的技术。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以" 服务" 作为产品的附加值和主要竞争手段,并非是权益之计。今天的市场
      竞争环境,已经是拥有核心技术越来越难、生产环节渐趋同质、市场缝隙越来越少、
      竞争手段渐趋透明;企业的理念,也已经由" 我生产什么、你就买什么" ,进入到
      了" 你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的阶段。现在和将来,企业最主要竞争的手段,
      最有可能是" 服务" ,而不是其他的什么。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