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X狂潮(1)
      
          从1994年在徐州降生第一家KEX (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开始,到2002年柯达
      KEX 已经达到8 300 家。这个数字是当时肯德基中国店的10倍,是麦当劳中国店的
      18倍。在整个大陆,只有依靠国家力量培养的中国邮政网点能够与之争锋。 1996 
      年年底的深圳,天气比寒冷的北方温暖多了。李明和若有所思地在进入深圳的边防
      检查站走来走去。他满脑子都在想着一个问题,深圳帝王大厦这家KEX 店为什么不
      能像自己所想的那样漂亮?这个问题已经折磨了他一天,就是因为想不出头绪,才
      坐车出来兜风,没想到出深圳忘了带证件,返回来时边防武警毫不客气地卡住了他。
      在边防检查站等人来接的两个小时里,他又开始琢磨这个问题,脑子里突然想到,
      有一道墙是灰色的,这个色彩妨碍了整个格调。对,把这一道墙的色彩变成黑色。
      在那一刹那,他做了决定。
      
          李明和是出身在马来西亚的华裔,个子不高,五官比较精致一些,鼻梁上架着
      一副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他的普通话很棒,谈话的时候声音醇厚。他喜
      欢调侃,喜欢有些情调,万宝路香烟、咖啡或饮料,都要摆在面前。
      
          那个时候,李明和刚刚担当了负责柯达在大陆快速彩色冲印店扩展的副总经理。
      前半年没做什么,真正出手就是深圳帝王大厦的这家名字叫“真面目”的店。他决
      心将深圳这家店做成样板店。从形式到概念,对柯达的KEX 重新包装。李明和有自
      己的一套东西,零售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创意与美感是零售业的一个部分。以前的
      KEX 店就是一个柜台,所有的商品摆在柜台后面,大部分是传统彩色冲印的东西,
      给人的感觉只是一个洗照片的地方。
      
          这家店与众不同,店里面精心摆设了很多漂亮的图片,烘托出一种美好的气氛
      ;店面采用了开放式陈列,顾客进来后,可以随意地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货物
      上,除了胶卷和彩扩部分,还引进了很多吸引人的东西。既然是开放式的,李明和
      甚至连消费者怎么在店里走都有规划。
      
          这家店的装修前后拆了三遍,李明和亲自参与开店,通宵排货。第一次进去没
      有什么感觉。结果在边防检查站有了感觉、来了灵感。
      
          当时,李明和是“空降部队”,在他来的时候,KEX 在大陆已经有近1 000 家
      店。曾新生的初衷开始在大陆落地生根。 
      
          现在,大家都在盯着李明和,看看这个讲究格调、美感的家伙,到底还能搞出
      什么名堂。
      
          结果李明和在深圳精心推出的这个店受到了欢迎。柯达有4 个总裁赶来剪彩:
      一个是柯达大中华区总裁,一个是胶卷生产的全球总裁,一个是全球行销的副总裁,
      一个是民用摄影的产品副总裁。李明和一炮打响。
      
          李明和对KEX 的第一次改造,立即影响了柯达在大陆上千家KEX 店。
      
          广州市盘福路和百灵路口的玉宇彩扩店老板朱女士,在1997年正式加盟柯达KEX
      连锁店,按照开放式彩印店的标准,拿出两万多元对店面进行装修。但她没有想到
      柯达很快推出新的店面版本,连锁店的墙壁全部改成黄色、红色,整个店色彩大变。
      朱女士再一次如法炮制之后,顾客都感觉耳目一新,这让她找到了开店的感觉。
      
          这位刚刚加盟柯达连锁的女士,以前是广州一家国有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为了
      搞创收,领导找到她,希望能找一个投资少、赚钱快的项目。朱女士骑着单车跑遍
      广州6 个区,搞了一番市场调研,最后决定开一家冲印店。她在1996年向公司借款
      办起玉宇彩扩店,专门做柯达相纸的生意,一年后决心加盟KEX 。
      
          自从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引进大陆以来,柯达在大陆催生了一群KEX 店老
      板。像朱女士这样的KEX 店老板,当时有2 000 多人,几年后迅速膨胀到8 000 多
      人,遍布500 多个城市,雇用了数万人从事这个行业。柯达的相机、胶卷、相纸…
      …就是通过这些不断扩展的商店网络,源源不断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表面看来,每家KEX 店平均十几万人民币的投资,对比柯达在中国合资收购企
      业数亿美元的投资,显得相当微不足道。但数千个这样的民间投资,能量就非同寻
      常,能够达到数十亿人民币。
      
          那么,柯达如何吸引这些民间财富?
      
          答案相当简单:柯达必须帮助这些遍布大陆各地、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KEX 
      店老板,共圆同一个发财梦。
      
          道理很明白。如果你是老板,为什么要加入柯达?当然是为了赚钱。那好,柯
      达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设计更好的店,想办法把它与感光技术潮流融合起来,想办法
      为这些店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一句话,怎么样让商店赚更多钱。当然,店家赚了
      钱,柯达肯定也赚了。
      
          李明和在对KEX 大搞包装设计的时候,对这一套游戏规则心知肚明。所以,他
      那些眼花缭乱的零售创造,其实背后有很实用主义的目标。
      
          但这些零售的感觉从何而来?如果说他的这些东西来自搞面包、蛋糕的面包铺
      或者小杂货铺,你一定不相信。这就要稍微翻翻他的老底。
      
          李明和出生在马来西亚,父母都开店,哥哥也开店。小型超市,大型杂货店,
      他家人全干过。他从小就经常跟着父亲整理店面,但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
      这和柯达CEO 邓凯达当年在他老爸的杂货店实习一样。
      
          李明和18岁离开父母到台湾政治大学读企业管理。后来,在联合利华晃荡了一
      段时间后,李明和想跑零售业。当时,OK便利店找到他,在那里他才找到了自己。
      在他去工作的头一天老板带他参观了所开的第一家店,等李明和离开时已经在台湾
      扩展为120 家店。后来,OK便利店成为在全世界仅次于7 蠩leven 的零售体系。
      
      
      
          李明和开始理解到,做零售靠的不是个人,而是团队。但领导人要领出一个方
      向,定这个方向很重要。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台湾便利店蓬勃发展时期,全世界
      最大的零售店一夜之间都到了台湾。当时,OK便利店处于与7 蠩leven 直接竞争的
      较量中需要新的方向,但家族企业在很多决策上没有那么快。李明和感觉有些沮丧。
      正好,投资台湾OK店的香港利丰公司老板,想在香港开面包连锁店。1991年,李明
      和来到香港上班。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李明和他们就想把面包连锁店深入大陆,当时
      挑了广州和上海两个地方备选。李明和选择了上海,就人口以及上海的背景,从长
      远来看,在上海比在广州更好。
      
          就这样,当曾新生、吕一圣这些台湾人登陆上海为柯达开路时,李明和已经在
      上海雄心勃勃地开起面包店,准备在上海滩面包店里打出一番天地。1994年,第一
      家店开张。
      
          那么,李明和曾经着迷的面包店对他有什么教益?
      
          在他那一套哲学中,问题不在于是做柯达还是做面包,因为零售业是通路行销,
      原则一样,只是思考方式不同。怎么定位?消费者有什么不同?手法有什不同?能
      否做得到的真正差别在于心和脑。
      
          在李明和猛卖面包的时候,曾新生通过一家台湾的猎头公司找到他,于是李明
      和决定去“卖胶卷”。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