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转折
      
          如果人是同一造物主创造的,这个男人就是我的弟兄。我在那儿做什么呢?我
      在富丽堂皇中大吃大喝而我的弟兄却在挨饿!
      
          ——许哲
      
          1937年,许哲来到重庆,成为一家德国新闻社的秘书。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因为德国老板的关系,许哲还曾经为蒋
      介石和宋美龄发英文新闻稿给《每日电讯报》、《曼彻斯特卫报》、《新闻纪事报
      》等英、美媒体。那一段日子,许哲过着富足优裕的生活。当时,一般人平均月薪
      是二十元,许哲却已经领取一百五十元的高薪。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个英国的救伤队来到重庆。这是一个反战的和平组织,成
      员里大都是一些十七八岁、正在服兵役的男孩。这些初次离家的大孩子置身在一个
      语言不通、人地生疏的异国山区,生活很不适应。因为许哲能说英语,他们便希望
      许哲能到救伤队帮忙。
      
          许哲了解到,这是一个反战的救难组织。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辞去原有的高薪
      工作,加入志愿者行列。在救伤队里,许哲扮演起“母亲”的角色,为那些离乡背
      井的大孩子们充当翻译,并且为他们打扫、煮饭、洗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也是在那时,她爱上了一名同为志愿者的丹麦人,她几乎要放弃永不嫁人的誓
      言。
      
          1945年的冬天,许哲正在上海。她那时衣着光鲜,刚从一群英国朋友款待她午
      餐的时髦酒店里走出来。这时她看到一个乞丐。“面黄瘠瘦的一个男人,几乎支撑
      不住了,靠在墙上。”许哲回忆说。这个乞丐向她要几分钱买面包果腹。许哲想:
      “如果人是同一造物主创造的,这个男人就是我的弟兄。我在那儿做什么呢?我在
      富丽堂皇中大吃大喝而我的弟兄却在挨饿!”所以一回到住处,她就把口红、胭脂、
      指甲油通通扔掉。那是许哲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此她就无忧无虑了。”
      
          1945年是许哲人生的转折点。她目睹了许许多多伤残人和穷人的痛苦,激发起
      她为他人服务的决心。当时,英国伦敦护士学会在重庆招收学生,但要求年龄在17
      岁-25 岁。许哲已超龄。她就找到该学会的负责人,表达了她学习护理专业的渴望
      :“我报读护士课程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照顾那些病人和穷苦人。”她的真诚心
      终于感动了对方。她于战争结束后赴英国参加培训。
      
          到了伦敦后,许哲的男友与她约定在伦敦见面,但途中飞机失事,男友不幸遇
      难。许哲付之一笑:“我想这是上天的安排,否则也许就半途而废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