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事业
      
          我视每一个人为我的兄弟姐妹。人类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
      照顾需要我照顾的人。
      
          当然,我没有权力要求他人也那么做,我只能身体力行。这种事,须发自内心
      才行。
      
          ——许哲
      
          在伦敦,她花费八年的时间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护理技能,并同时加入国际和平
      志愿服务组织(IVSP),周游欧洲帮助病人和穷人。毕业后,她就在英国一所医院
      工作,月薪17英磅,扣除房租和简单的生活费,每个月都会存下10英磅。这笔钱也
      全用来帮助穷人。
      
          1953年,她应一家德国犹太难民组织之邀,到南美洲的巴拉圭的一所慈善医院
      当义工。当时,她没有要求任何薪酬,只要他们答应她一个条件——免费为穷人看
      病。医院只有三位医生,许哲是医院里唯一的一个护士,工作格外繁重。他们为两
      千多名难民服务,同时还接生过数千名巴拉圭儿童,并经常骑马访问病患。她所得
      到的报酬,只是食物与住宿。虽然忙和累,但她内心始终是愉快的。能将自己所学
      奉献在穷人身上,为他们减轻病苦,她感到很欣慰。
      
          1961年,已离开母亲三十多年的许哲,突然收到母亲的来信。八十四岁的母亲
      在信中说到:“世界各地,到处都有穷人,妈妈只有一个。我老了,你回来吧!”
      
          听到母亲的召唤,许哲从遥远的巴拉圭拉回到马来西亚槟城的家,照顾年迈的
      母亲。同时,她还出任马来西亚阿桑达(Assunta )基金会的负责人。
      
          1963年,许哲携母亲来到新加坡和姐姐厄素拉同住。许哲从姐姐口中得知有一
      个穷人医院,从1910年创办至当年,没有一个护士。当时里面三百八十个病人,因
      为医疗人员不足,无法得到适当的照料。她便自荐到医院来照顾病人。许哲的想法
      是,如果一家医院有钱,可以很轻易地花钱请到护士来照顾病人,可是这家穷人医
      院,因为没有钱,没有人要去,所以她去。
      
          在医院服务了两年七个月零十九天,许哲决定自己办老人院,其中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不忍老人们受饥饿煎熬。
      
          在那所医院的老人,一日只进食两餐。早晨七点一杯咖啡,十二点吃午餐,下
      午一点两块饼干,下午四点吃晚餐,晚上八点再给一杯咖啡。从下午四点到隔日中
      午十二点,整整二十个钟头,对那些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来说,漫漫长夜
      里,躺在床上没有别的事,就是想着肚子饿。
      
          许哲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难过。她为老人们向院方争取多一餐饭,得到的答复
      却是:“他们在这里,已经比他们在自己家里好多了。”
      
          经过多次沟通,得不到院方的善意回应,许哲感到很失望。当时她得到姐姐财
      务上的支援,每天买面包给三百八十位病人吃,亲手派送,楼上楼下的跑。姐姐深
      受感动,决定支持许哲办老人院。
      
          许哲的姐姐厄素拉是新加坡一所学校的校长,有一些积蓄。厄素拉为许哲对病
      人与穷人的责任心和献身精神所感动,于1965年以15万元在新加坡的惹兰大巴窑买
      下一栋占地1.5 英亩的别墅。这栋别墅后来成为一个贫病老人之家。
      
          “我小时候在汕头的家乡,透过家里的窗户,看到外面许多的乞丐。一些人残
      废了不能走路,另一些人坐在街上哭喊着求助。我的心在哭泣。我说人不该这样活
      着,我告诉自己长大后有钱了我要给这些穷人。”  谈到创办老人院的原因时,许
      哲说。“我所要做的就是帮助穷苦无助的人。我们也曾无助。我说不要有人再过我
      们以前过的无助生活。人不该生活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最起码要有食物、住
      处和医疗的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 
      
      
      
          后来,姐姐去世,她把所有遗产都给了许哲。许哲拿这些钱,在新加坡买了5 
      个公寓,在马来西亚买了2 个公寓,用于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我们目前领养
      的老人,都是曾经于世间有恩的人。”许哲说,“他们当年从中国来这里做建筑工
      人,一个月才挣两块钱,一年才于年初一休息一天,却还把钱寄回去给中国比他们
      更穷的人。现在他们老了,没有家庭,无依无靠,单独住在一个小房间里。一个75
      岁的姐妹,有五个儿子,两个去吸白粉,两个不知去向,剩下一个在身边,却是又
      聋又哑的,而她本身行动又不便。因为又儿子,政府拒绝帮助,有人告诉我这件事,
      我叫人赶快去,先帮她交房租,在安顿生活所需。其实,除了微薄的物质,他们真
      正需要的是一只温暖的手,一声问候,几句安慰,一个拥抱。”
      
          “有一天,我梦见姐姐在天上,我对她说我马上来,姐姐说:‘你不能,时间
      还没到。你要做很多事情,你的工作没有做完。’我知道,她一定很高兴,因为我
      把她的钱都花光光了。”许哲笑着说。
      
          在一群志愿者的协助下,许哲成立了“心连心”服务组织,给生病的老人分发
      食物和钱,成了昵称为“新加坡的特丽莎妈妈”  的知名人物(注:特丽莎,1910
      年出生在马其顿。她于195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创立仁爱会,并于1979年荣获诺贝尔
      和平奖。她于1997年病逝,享年87岁。她的善行赢得了印度教徒、回教徒和世人的
      敬仰)。她的信念很简单:“我的愿望就是帮助最贫困无助的人。我们也曾贫困无
      助。每个人都应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那就是食物、住处和医疗服务。” 
      
          83岁时,许哲卸下老人院的工作后,就私下负担起照顾27名老人的责任,把白
      米、食油、牛奶、咖啡和罐装食品,送去给这些老人。而这些老人,年纪都不比她
      大。
      
          此外,她还把朋友和善心人士送给她的现款,亲自送去给这些老人。单单为这
      14个家庭的27个老人支付房租和水电费,每个月就需要约600 新元。她说,这些老
      人给她最大的礼物,就是他们开心的笑容,他们的笑容使她年轻。“我是最开心的
      人,他们每个人只有一份开心,我有20份开心。”。
      
          许哲认为,助人不应分种族、国家和宗教,大家应视人如己、视天下如一家。
      “我视每一个人为我的兄弟姐妹。人类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照
      顾需要我照顾的人。”  许哲说,“当然,我没有权力要求他人也那么做,我只能
      身体力行。这种事,须发自内心才行。” 
      
          所以许哲不但照顾身边的贫病老人,还时常收集旧衣服,分送给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及印度的穷人,并亲手编织毛衣和缝制被单,送给越南难民。去年,许哲已
      105 岁高龄,还千里迢迢到柬埔寨山区救济贫苦人,照顾孤儿,把粮食和日用品分
      发给那里的村民。
      
          有人曾问过许哲,是否后悔没有结婚。许哲回答:“假如我结婚,我顶多照顾
      丈夫和两个小孩。现在我可以照顾十个家庭,一百个老人,我的工作和时间更有价
      值。”
      
          目前,许哲住在新加坡后港1 道的贫病老人之家,这所老人之家是从惹兰大巴
      窑搬过来的。许哲每日勤练瑜珈和阅读哲学书籍。她说:“我读书,是希望能让自
      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学习成为各兄弟姐妹的好姐姐。我正计划多开办一些贫病老
      人之家,继续照顾无依靠的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