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林剧作的性心理(2)
      
          三丁西林十部男女关系剧中共有如下十组男女关系,见表。
      
          剧名  男——女 
      
          一只马蜂  吉先生——余小姐 
      
          亲爱的丈夫  任先生——任太太 
      
          酒后  醉客——妻子 
      
          压迫  男房客——女房客 
      
          瞎了一只眼  先生——太太 
      
          妙峰山  王老虎——华华 
      
          孟丽君  皇甫少华——孟丽君 
      
          雷峰塔  许宣——素贞 
      
          胡凤莲与田玉川  田玉川——胡凤莲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经初步比较归纳,这十组男女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  皆存在或真或假的恋爱婚姻关系,双方彼此倾慕。
      
          2  皆非正常状态的夫妻关系。或有爱慕之意但尚未结婚,或妻子不是真正的
      女人,或虽已婚但夫妻关系不畅。
      
          3  这男女关系有的等同于拙文《丁西林剧作“欺骗模式”初探》中的AB关系,
      有的则是AB中的女方与C 的关系。
      
          4  在这男女关系之外存在一个阻力,或者是C ,或者是AB中的男方。这个阻
      力一般是出于为男方好的目的,但实际有更深的心理原因。
      
          5  皆男弱女强。在男女关系中,女方主动大胆,促成二人亲合关系的实质性
      转化;而男方在这点上多是意志薄弱的“好人”,静观其变,坐享其成。
      
          6  男女由疏到亲的过程,在文本的表层,不是体现为两性吸引的结果,而是
      由两性之外的某个更高尚的道德因素所“偶然”导致,同时又似乎是“必然”导致。
      所以主人公是身不由己地不得不接受那“飞来横福”。
      
          7  分析以上特点,即可洞见不止一个层面的文本意义。本文限于理论水平及
      研究主旨,以下仅从母题入手,进行若干性心理方面的探讨。其他问题,敬请同仁
      赐教。
      
          四
      
          丁西林男女关系剧中,明显存在着一个“白蛇传”母题。
      
          本文使用母题这一术语时,看重的是雷·韦勒克和奥·沃伦在《文学理论》中
      的阐释,即认为该术语的价值“正好在于它既指结构的或叙述的构成,同时又指心
      理的、社会的或哲学的理论的内在结构”。
      
          丁西林对白蛇传母题是既熟悉而又喜欢的。
      
          1951年提倡“戏改”伊始,丁西林便写出古典歌舞剧《雷峰塔》作为第一个试
      验品。在初稿的前言中,他只是从“舞台形式方面”解释了为什么要改革一个旧剧,
      “而没有接触到所写剧本的内容”,似乎选择这个白蛇传的故事作为开端是顺手拈
      来,理所当然的。后来1961年他在修改稿的前言中补充说,《雷峰塔》是驳斥帝国
      主义的人种优越论的,“《白蛇传》主要的是男女关系,即一个女人对丈夫如何恋
      爱、如何忠贞;《雷峰塔》主要的是写社会关系,即一个人如何热爱人类而愿意终
      身为他们服务”。剥去时代的政治因素不论,可以看出,丁西林并未改动母题形成
      (motivation),而只是对母题进行了新的道德诠释,借用精神分析术语来说,这
      样便顺理成章地将潜意识的需求推向意识的领域,所以李健吾才说它“故事完全吻
      合《白蛇传》”。的确,剧本里加在人物口中的“思想崇高”的唱白,显得虚浮游
      离,丝毫未能掩盖母题本身所放射出的魅力。
      
      
      
          除了这次对《白蛇传》的直接改装外,丁西林其他剧作中运用这一母题最明显
      的是他在处女作《一只马蜂》成功后所写的第二部作品《亲爱的丈夫》。这一点袁
      牧之已在《中国剧作家及其作品》中有所比较。由于此剧存在若干朦胧可疑之处,
      因此需要先行解读释疑,为下文的母题分析作一预备。
      
          《亲爱的丈夫》除了在情节上被指责存在疏漏和不可信性之外,最大的疑点在
      原先生身上。张继纯在《西林独幕剧》中,指出原先生职务不明,使人产生“那个
      人为什么来到这里?”的疑问。细玩文本,可以略见端倪。
      
          原先生去看任先生。可他来到任家的第一句话是“太太在家么?”第二句话是
      “这几天太太出门没有?”以下问话句句与太太有关,“太太不出门,在家做点什
      么?”“太太还会做活计么?”“那都是任太太自己做的么?”“太太的脾气好不
      好?”“你们太太的身份?”……待任太太出来应酬他后,他便直接与任太太攀谈,
      仍然没有提及任先生一个字。
      
          这说明原先生一开始便“来者不善”。他不止是任先生所挑明的那类借看朋友
      而看朋友之妻的人,而且很可能对于任太太的旦角身世已经看出了蛛丝马迹,怀有
      某种动机和希望而来。是进一步获得更多的信息?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测然后设法
      亲近?或设法不让别人亲近?都有可能,但未必是其明确的意识。
      
          在与任太太神聊时,原先生讲到小时老师出了个对子,叫“笼中鸟”,仆人老
      刘教他对了一个“虎离山”。这在字面上是根本不成对的,原先生为什么卖了这么
      个破绽呢?原来这出自京剧《四郎探母》的一句著名唱词:“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
      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原先生故意把话题引向京剧,恐怕是旁敲侧击,察
      看任太太的神色。潜台词是说:“我对京剧非常了解。”同时,又暗指任太太男扮
      女装嫁给任先生,离开了京剧舞台,就好比“笼中鸟”和“虎离山”一样,以此进
      行感情刺激。接下去他又大谈京戏,吹嘘老刘是此中专家,而他自己的一切都是老
      刘教的,这是暗示自己对京剧界了如指掌,包括演员的私生活。
      
          所以,原先生虽不一定与那位办堂会的军阀汪大帅有关系,但他无疑是个戏迷
      或票友。他垂涎于任太太的“扮相”,对任先生则不无揶揄与嫉妒。当证实任太太
      确为黄凤卿所假扮后,他便阴阳怪气地向任先生揭示真相。夫妇分手已成定局后,
      原先生“脸上现出笑容,但是他脑里想到的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于是他平静
      地走了。这说明他心中不可告人的某种愿望已经达到:这个为戏迷们喜欢的“男人
      扮的女人”不再被任先生这个书呆子所独占,而是又像从前一样人人有份,这其中
      就有他原先生的预见、发现和参与之功。
      
          结构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蛇传结构。书呆子任先生是许仙,男扮
      女装的任太太是白蛇,而道貌岸然、心理隐晦的原先生就是法海。任太太名叫素贞,
      恰与白娘子同名,“她”自诉就是照着“雷峰塔”的故事来报答任先生的。可见,
      丁西林对这一母题的情有独钟已是无须掩饰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