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竞争
      
          以往和做此游戏的人,谈及最多的便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问
      题。古今中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竞争激发了人的希望与潜能,让人
      活得更有意义,让社会更文明进步。
      
          但有竞争就会有淘汰,所谓“优胜劣汰”,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竞争的环境
      中不乱阵脚,如何胸有成竹地面对竞争,而最终胜出呢?
      
          面对竞争,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
      
          人为了适应竞争,就需要学习。适合时宜的有效学习,才能提升个人的竞争能
      力。由此可知,要进步就有竞争,要竞争就需要学习,没有学习的竞争是盲目的,
      没有竞争的学习是寂寞的。
      
          从1994年学校毕业开始做摄影记者,王寒一干就是七年。一直到了2002年年初,
      王寒决定出国留学,他选择了英国作为目的地。   
      
          为什么在工作那么多年之后还选择出国留学?王寒的答案是,作为一个摄影记
      者,很讲究一
      
          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很虚无缥缈的,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表达。在一个岗位
      上干了7 年后,王寒发现自己的感觉已不像初出校门时那么敏锐,他希望改变,因
      此他选择了拥有和中国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欧洲为自己的留学首选地。在做了
      留学的决定后,他又走了一条和大部分留学生不同的路。第一年,他没有直接进入
      学校学习,而是在欧洲转了一圈,在德国呆了很长一段时间,认识了很多朋友。用
      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找回失去的感觉,让自己重新敏锐起来。而事实上,在这
      一年中,他辗转欧洲各地,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不同的风土人情,效果的确不错。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了,当初为了攻克雅思花了很大功夫,结果走出国门才发现,
      考好雅思和听懂英语完全是两码事。
      
          “英国学制才1 年,除去作论文的3 个月,只有9 个月了,适应语言还要三四
      个月,剩下的5 个月能学到些什么呢?”正是因为如此,王寒第一年没有急于去读
      书。“我不想急功近利,出了国,我就想好好给自己充电。”   
      
          今年2 月,王寒回国,又重操旧业,并且是在同一家报社的同一个岗位。王寒
      也说,的确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办理了停薪留职,出国整整两年,回来之后
      又只是在两年前的位置上,付出一大笔钱不说,还有这两年时间。   
      
          然而,就他本人来说,同样的岗位,两年前和两年后的含金量是不同的,这两
      年的经历的确给他增添了一份自信。在国外的那两年中,他一直在吸收这种自信的
      思想,现在这份自信已经潜移默化给了他巨大的推动。那种心境是一直忙于工作的
      时候所体会不到的。   
      
          有人也许会问:大学毕业都工作这么多年了,难道真的需要重新充电才能跟上
      知识技术的快速发展吗?现在所积累的知识技能,不足以保证今后工作生活得一帆
      风顺吗?答案是肯定的。身处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
      技能,才能适应发展变化,不被竞争所淘汰。
      
          同样环境、同样时间、同样条件的业余时间里,两个文化程度相同的人,经过
      若干年之后,一个人通过业余学习,可能成为具有某个方面专长的学者,另外一个
      不愿学习,就可能成为庸者。
      
          有这样一位大学毕业生,其经历在IT界应该说非常典型。凭着手中的程序员中
      级证书和会C/C++ 、Java、VB、HTML等技能,毕业后他很容易进入了一家网络公司,
      从事WEB 网页编辑和Java应用程序开发工作。生活一直很稳定,他也很满足现状。
      可是到了去年年底,公司没像往年那样加薪;到了今年初,为了紧缩成本开支,反
      而开始降薪裁员。几个月后,他也遭遇了裁员,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能够继续
      在公司留下的只是维持其基本运转所需的少数人才。假设当初他能够多掌握几门技
      术和编程语言,或者多会几种技能,也许就能够成为那少数人;即使另外再找工作,
      也比现在容易一些。没想到,过去这几年的不思进取造成了现在的这种被动局面。
      
          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
      像王寒那样辞职出国留学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不过没关系,只要你永远有一个活到
      老学到老的心态,哪怕每天挤出一个小时充电,就能在信息爆炸下永保安康。
      
          面对竞争,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有危机意识。
      
      
      
          某地区有一条河,两岸都有鹿群活动,但人们发现,北岸的鹿强壮,并且奔跑
      及生殖能力都很强,而南岸的鹿则远远比不上。同一个品种,差别为何如此大呢?
      后来,经过人们考察分析才得知,原来河北岸有狼而南岸没有。
      
          没有鹿希望与狼共处,而客观的事实却是狼的存在保证了鹿的强壮,正是环境
      中的危险因素焕发了它们的斗志。
      
          也许你正在抱怨环境如何不好,也许你正面临危机而焦虑不安,看了这则故事
      是不是有所启发?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危机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打破原有的定式或
      习惯,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你积极去适应,就会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提
      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危机意识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丢进沸水里,
      这只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突然蹦出了水面,死里逃生了。半小时以后,又把这只逃
      跑的青蛙放进盛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热,青蛙开始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温水,等
      到水温使它忍受不住时,它欲跳无力,终于葬身于热水之中。或许你正在可怜这只
      不幸的青蛙,但你有没有意识到,也许它就是我们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再现。越是在
      “悠闲”的环境中,越要有危机意识。
      
          现在的职场藏龙卧虎、新人辈出,必须时刻保持一种竞争的理念和竞争的态势,
      以适应职场永远的变化,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是没有老本可吃的。  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 
      年就会变成低薪。就业竞争加剧与证书层次高移是学历、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
      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人均为一年零四个月。当10个人中只
      有1 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存在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 个人
      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那种认为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的传统观念已经逐渐淘汰,现代的理念是
      “有需要才是人才”。来自各地人才市场的信息表明,单一技能者想拿高薪越来越
      困难。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时时保持危机感,经常问自己:怎样才能不断保持对于公
      司的价值?要努力成为公司的一项“优良资产”。
      
          适应失败
      
          朋友的爱人做生意赔了,赔掉了他们结婚以来的所有积蓄,也赔掉了创业时的
      激情。看到他们的落寞和沮丧,我真是很想帮他们一把。在此我送他们一句“你必
      须先适应失败,才能赢得成功”。
      
          “你必须先适应失败,才能赢得成功。”这句名言出自比萨大王法兰克·卡尼
      之口。卡尼兄弟将必胜客比萨以300 万美金转手,创造巨额财富。以下就是他们的
      故事。
      
          1958年,法兰克和弟弟但尼在自家杂货店开始制作比萨贩卖,希望能筹措足够
      的大学学费。19年后,他们的连锁店已多达3100多家,价值不菲。
      
          卡尼兄弟对于有志创业者的劝告来自他们的亲身体验所得:“我曾经投资50余
      种事业,其中有15项成功。这表示我的成功率大约是30% 。”法兰克进一步解释说
      :“你必须先站上打击位置,才有机会出手。球打出去之后,必须奔回本垒,才算
      得分。”
      
          卡尼兄弟认为,必胜客比萨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从失败中学得教训。在
      俄克拉荷马扩展分店失败后,他们体会到,适应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店内装潢应该
      加以变更。在纽约的销售量下降时,他们创新口味,推出薄皮比萨,果然缔造销售
      佳绩。
      
          当地域性的比萨屋开始向外扩张时,卡尼兄弟适时推出墨西哥口味比萨,结果
      一鸣惊人。比萨店扩展过程,历经层层风浪,卡尼兄弟都能面对困难,逐一化解。
      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经历。问题是:你将失败当成阻力还是助力?如果你学习卡
      尼兄弟面对失败的心态,相信必能创造出自己的蓝天。
      
          面对失败,你首先要做的是接受事实。
      
          失败不是可耻的事,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失败并不代表你的能力低下,造
      成失败的原因很多,机遇、环境、经验,都可能成为失败的原因;失败只是证明你
      需要继续思考才能成功。
      
          卡尼兄弟是成功的典范,但卡尼兄弟的成功率大约只是30% ,也就是他们更多
      的时候面临的是失败,所以虽然你正面临着失败,但这失败可能就是70% 中的一个
      而已,只要有30% 成功了,你就是成功的。
      
          然后,请总结你失败的原因。
      
          失败带给你财富便是经验,切不可任意浪费。如果说你的面前有3 条路通往成
      功,7 条路通往失败,当你走过一条路发现失败后,你知道此路不通,你今后成功
      的概率即变成了40% 。失败一次,得一次经验,重来时成功的可能性又大了一些。
      
      
          最后,请拿出你的勇气。
      
          翻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创业史,你会发现创业路上一帆风顺的例子实在太少
      了,大多是血泪斑斑的辛酸史。这也许是上天要考验创业人有没有毅力的缘故吧,
      如果一遇挫折就退缩,放弃再创业的念头,那么他永远不会受胜利之神的召唤。只
      有坚韧不拔,不肯认输,屡败屡战,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最终捧回
      成功的果实。
      
          
      
          1997,八佰伴集团的倒闭,和田一夫“从一位拥有400 家跨国百货店和超市集
      团的总裁,变成一位穷光蛋”。不久前,和田一夫在日本出版了一本有关他在八佰
      伴倒闭前后的经历及心路历程的书,在经济久久不见好转的日本,成为以谈失败而
      再度活跃日本经济界的人物。
      
          他以探讨自己的失败撰写了《从零开始的经营学》一书。此书不止成为畅销书,
      也成了为深受经济脆弱所困扰的日本社会的经典著作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当亚洲经济处在全盛时,八佰伴集团曾在16个国
      家拥有400 多间百货公司。那时的和田一夫以称霸世界零售业第一把交椅而扬名。
      他在香港太平山顶上盖的白色洋房,曾让不少香港太平绅士既妒又羡……
      
          如今,事过境迁,当和田一夫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没有了洋房也没有了车夫。
      像路上的许多日本人,他自己买车票搭电车。
      
          他以一个“失败者”的身分坐在一座旧建筑内的小办公室里,门外挂着“和田
      一夫企业咨询公司”。他的日常工作是用电脑给许多企业家回答问题,为企业团体
      作演讲。
      
          出生于静冈县蔬菜水果小店的和田一夫至今对自己能在日本以外的地方闯出一
      番天地感到骄傲。但是,他表示成功不是没有代价,在这之前和期间,他尝试过两
      次失败。
      
          第一次是他21岁那年,静冈县热海家的蔬菜水果店被大火烧毁。不过,这次失
      败促使他把烧成平地的约330 平方米土地拿去抵押,借钱买了块土地盖超级市场,
      结果开创了日本八佰伴。
      
          另一次是1976年,受世界石油危机冲击,巴西八佰伴被迫关门。从这次失败的
      经验中,他领悟到不该死守一个地方,要大胆调动资金,分散资产。
      
          后来,八佰伴果真是从东南亚“流通”到台湾、香港、大陆。当他举家搬到上
      海时,雄厚的财力也使他成为当地的荣誉市民。
      
          但1997年,和田一夫在日本负责掌管日本八佰伴公司的弟弟因被控欺骗日本财
      政部而被法庭判定有罪。法庭当时也判定和田一夫结束所有海外业务,回日受审。
      他说:“那时,日本媒体把我说得一文不值,说是因为我调动资金到中国拖累了
      日本八佰伴。”“其实那是冤枉了上海,上海八佰伴并不是累赘。”但是为了顾忌
      日本企业的名誉,为了民族自尊,日本法庭要他必须忍气吞声。
      
          一夜间,和田一夫变成一个连累八佰伴股东和员工的罪人。“破产”一词,更
      像恶魔似的纠缠着和田一家,夫妇俩最终决定宣布“自我破产”,交出所有财物,
      向企业界告别,搬到一个租来的两房一厅里。
      
          他说,八佰伴宣布倒闭以后,他就捧着《邓小平传》读了好几遍。好似找到一
      个知己,因为邓小平和自己一样,失败过3 次。
      
          他还说:“邓小平从最后一次从失败中站起来时是74岁。之后,他提倡改革开
      放,留下丰功伟业。而当八佰伴倒闭时,我才68岁,我深信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如今,他身边的一台电脑和一群听他讲失败故事的企业家们就是他“复出”的
      条件:一群想成为电脑新兴企业家的大学生们自愿为他设置“企业辅导”网络;上
      门找他辅导的企业家们出资为他设立企业咨询公司,而所有上网接受咨询的个人企
      业家的名单成为他的资料库。他的野心是要让这个“企业咨询”网络像当年的八
      佰伴一样伸展到亚洲,到全世界。
      
          对于那些经历巨大失败后,还继续充满斗志地挑战人生的人,我打心底里佩服,
      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