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和世俗的镜子
      
          在六个世纪的进程中,玻璃镜子逐渐取代了金属镜子,其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是
      前所未有的。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人类总是对镜子怀有敬畏的心理。早期基督教
      神学家之一圣奥古斯丁将完美的镜子看作是神圣智慧的一种比喻,因此,很自然,
      一些圣书的书名里也含有镜子,比如《教会镜子》(约1100年)。
      
          圣维克多的于格(1100-1141 )在他对圣奥古斯丁统治的评论中解释说:“
      (该书)被称作一面镜子再恰如不过;因为我们在里面就像在镜子里面一样看到了
      我们的状态,我们是美还是丑,是正还是邪。”  于格的同时代人彼得·隆巴德说,
      “灵魂就是一面镜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在镜子里了解上帝。”  几年之后,
      阿拉努斯·德辛苏里斯对镜子作了更为复杂的比喻:“噢,伙计,你照一照这面三
      重的镜子吧……这是《圣经》的镜子,大自然的镜子,是万物的镜子。”  当然,
      令人幸福的只有《圣经》的反射。照到皮肉的虚假镜子是凹面的,将事实颠倒了过
      来。在13世纪,圣方济各会修士圣波拿文都拉写了关于“创造之镜”和“上帝之镜。” 
      
          波拿文都拉同时代的人托马斯·阿奎纳斯就“镜子”和现代意义上的“照镜子”
      这两个词给出了最早的辞源解释之一:“通过镜子来看某物就是在看得出了结果的
      原因,因为它的相似之处被反射了出来。从这一点我们看到‘照镜子’可指引人回
      到思考中。”
      
          约1260年,法国多明我会修士博韦的文森发表了他百科全书式的中世纪知识概
      要《大镜子》。该书分为三卷,《自然镜子》卷所涉及的主题有神学、心理学、生
      理学、宇宙结构学、物理学、植物学及其它科学;《教理镜子》卷涉及的主题有逻
      辑学、修辞学、诗歌、天文学;和《历史镜子》卷,包括全部历史。继文森之后,
      从众多的牧师笔下又写出了无数的关于镜子题目的书籍。
      
          从12世纪开始,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拜再次兴起,人们将镜子作为她的象征。最
      早的崇拜源自于公元2 世纪《智慧书》里的“无瑕疵镜子。”  公元12世纪的书《
      圣女之镜子》要求有德的妇女效仿圣母玛丽亚保持贞节的榜样。“少女们照镜子时
      要看自己的装饰是多了还是少了,但是从《圣经》这面镜子里她们可以学会如何取
      悦于自己终生的配偶。”  在教堂里开始出现作为贞节象征物的小镜子。 
      
          但是,逐渐地,镜子开始进入世俗文学中,这一转变可由纪尧姆·德·洛里(Guillaime 
      de Lorris)和让·德·默恩(Jean de Meun)的《玫瑰传奇》作为代表作品。在13世
      纪早期写作的德·洛里创作了富有寓意的高雅爱情故事。书中的恋人在凝视自己爱
      人的眼睛时,看见这双眼睛犹如花园喷泉里的两面水晶镜子。但是她镜子般明亮的
      眼睛也是危险的。“从这面镜子里涌出的一种新的疯狂在向男人袭击:这里心在变
      ;这里没有智慧和节制的位置,有的只是简单的爱的愿望。” 
      
          德·洛里没有写完小说即离开人世。40年后,让·德·默恩续写这个故事,将
      他的长长的结论部分定名为《恋人之镜》,把镜子的形象带到了一个新的性爱的高
      度。他也将文学之镜用作尖锐讽刺社会各阶级的工具,抨击政府官员、士兵、贵族
      和僧侣等阶级的缺点。
      
          在一大段的离题话中,德·默恩让一段关于镜子的动人的讲话由大自然的嘴里
      说出来。德·默恩所借助大自然讲的这番话深受人们对光学和镜子学(由阿尔哈曾、
      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和罗杰·培根所兴起的科学)再次产生的兴趣的影响,赞扬
      了“拥有如此神奇能力的镜子的来源和力度,它竟能出神入化地反射和改变形象。” 
      大自然叹息道,“假如躺在床上一起被捉住的战神马尔斯和爱神维纳斯在起床之前
      用这种镜子照了照,”  他们就会看见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所撒下来的天网了。 
      
          另外的含义就是,假如他们照了镜子,这对儿恋人也会为自己做爱的场面所陶
      醉的。让·德·莫恩的诗(数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并被译成许多种语言)最重要的
      意境就是赞美性爱。诗的结尾是对性高潮的近乎色情的描述:情人终于使欲火正旺
      的处女达到了满足感。
      
          到13世纪末期让·德·默恩写完这部书时,富家的女性正在用“各种精美的头
      饰和发型照象牙镜子”  来打扮美化自己。他指的是雕刻精美的镶嵌有象牙框的玻
      璃或者金属小镜子,象牙框上通常雕刻有耶稣受难或者圣母玛丽亚生活的场面。到
      14世纪时,这种象牙框的镜子经常描绘“进攻爱之城堡”  的场面:骑士们进攻一
      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同时城墙上的女性往下面仍鲜花;或者是“爱之园”  一个场
      面:一对幸福的恋人共握着一颗心。14世纪末期的一面镜子盒上雕刻有这样的画面
      :一对恋人在一起,女的娇羞地将圆镜子举在身后,然后又将镜子举到她恋人的上
      方,从镜子里看他抚摸她的乳房。 
      
          尽管到13世纪时世俗用的镜子在文学作品中已经占有了稳定的位置,但是宗教
      象征主义的强大传统影响仍在继续,尤其是在但丁(Dante Alighieri) 的作品《神
      曲》中的体现。但丁在许多方面受着让·德·默恩的影响,包括受他对镜子和光学
      的兴趣的影响。但丁于1321年逝世前不久完成的《天国》里充满了对镜子的虔诚赞
      美。 
      
          《天国》的开头是一次与月亮有关的镜子试验。但丁青年时的情人贝亚特里斯
      作为天国里的向导对但丁说,“那么,拿三面镜子吧,将两面镜子放在和你相等的
      距离,将第三面镜子放得远一些,在两面镜子的中间。你面对镜子。在你身后点上
      一盏灯,可以照亮三面镜子,使得你能够看见所有三面镜子里的形象。你会看到,
      离你最远的那面镜子尽管反射的光线最少,但却和另外两面镜子同样明亮。”  这
      是因为,上帝之光给予他所创造的万物以同等的光辉,不管离他有多远的距离。 
      
          在《天国》的整个作品中,到处都是光线、玻璃和镜子的意象和比喻。在神秘
      的最后一章里,但丁被容许直接观看“活着的光,”一种三位一体的自我反射的光
      辉。在本诗的开头部分是对科学实验的描述,光源藏在观察者身后的地方。本诗的
      结尾与开头的科学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三面镜子现在竟然能自我发光。“我
      从那光辉中,看到了三个同样大小但却有三层颜色的光环。一个似乎被另一个所反
      射,就像彩虹女神反射彩虹女神一样;第三个似乎是火焰,是被另两个光环发射的
      同等的光芒所照耀。”
      
      
      
          继但丁对镜子的赞美作品之后,14世纪最流行的有关镜子的作品《人类拯救之
      镜子》也是宗教内容的。尽管如此,1300年之后,关于镜子世俗内容的书籍却骤增,
      赞美的主题包括医疗、占星术和炼金术。这时,对一度神圣的镜子的态度变得模棱
      两可起来。诗人让·莫利内(Jean Molinet,1425-1507)将他的午夜镜子称之为
      “匪夷所思并与你对抗的怪物。”  他想象,在伊甸园里,在亚当和夏娃吃禁果之
      前,有一面光辉的镜子完美地反射出上帝的形象。而当他们偷吃了禁果并照了镜子
      之后,镜子即断裂成两半。在塞巴斯蒂安·布兰特(Sebastian Brandt)的1494年作
      品《愚人船》里,傻子们是这样照镜子的:一个虚荣的年轻人在镜子前换衣服,一
      个自负的老头照镜子时认为自己很聪明,一位女子在镜子前审视着自己的美貌,而
      同时,魔鬼正在把她坐的凳子点燃。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 在他
      的作品《巨人传》(1525)里,在9 ,332 间卧室里各放了一面镜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