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面对非议——有胸怀才有气量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谁都免不了遭人议论你。同一件事,有人会因此而赞
      扬你,也有人会因此而批评你;同样,会有人欣赏你,也会有人贬低你;同一个人,
      会受到其他人的夸奖,也会受到其他人的讥笑……发生的这一切事都是生活中常见
      的。面对非议,你无法封住别人的嘴,不让人家说,但是,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
      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曾经发生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师傅让他的年轻徒弟到集市上
      买东西。可是这个徒弟回来后,满脸的不高兴。
      
          师傅就问他:" 在集市上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不高兴?""我在集市里买东西
      的时候,集市上的人都看着我,而且嘲笑我。" 徒弟噘着嘴说。
      
          " 为什么呢?" 徒弟气就呼呼地说:" 别人都笑我个子矮,但他们都不知道,
      虽然我个子矮,但是我的心胸广阔呀。"
      
          师傅听完徒弟的话后,并没安慰徒弟,而是领着徒弟拿着一个脸盆来到附近的
      海滩边。
      
          师傅把脸盆内装满了水后,又拿着一颗小石头往脸盆里丢,这时,脸盆里的水
      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搬起一大块石头往前方的海里扔去,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师傅就问徒弟:" 你的心胸很大,是吗?可是,为什么别人只是说了你两句,
      你就生那么大的气,就像是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
      
          徒弟这才恍然大悟,其实自己的心胸太小太小了,别人也只不过说一句" 个子
      小" ,自己就生这么大的气,仔细想想," 个子小" 也有他的好处呀!机动灵活,
      每次排队都排第一,看什么都最清楚!其实个子矮也有许多好处。如果从反的方面
      一想,你的心胸就扩大了,别人议论你个子小,你就会笑着说:" 太好了,谢谢夸
      奖!" 这样的话你还会生气吗?一个人的才能、贡献有多少,并不在于他个子高矮。
      比如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他的个子很矮,但他没有因为个子矮而影响他在音乐上
      的伟大贡献。所以要相信自己,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平时,会有很多人在一起议论你高呀还是矮呀,胖呀还是瘦呀,其实这并不是
      在讥笑你,你不应该因此而多心,要学会像大海那样宽容大度。无论是狂风暴雨,
      还是电闪雷鸣,它总是奔腾不息,一浪推一浪,一浪高一浪,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尊心,但却不能多心。当别人讥笑你时,你不要恼怒。正如
      鲁迅说的那样," 最高的蔑视是无言,而且连眼睛也不转过来".你可以不管它,只
      管做自己的,所以,要学会" 不理睬" ,这是对待讥笑的最好办法。
      
          当你听到别人给你造谣又气又恼,不知怎么办的时候,你要学会:面对有损你
      尊严的谣言,你要及时、巧妙地澄清事实的真相。谣言最害怕事实。
      
          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一个叫赫普的小村里,有一位毕老师。每周六他都要组织球赛,让他的学生
      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比赛。毕老师的一个学生叫比利,他非常喜欢打棒球,觉得毕老
      师是天下最棒的老师。每当球赛结束后,他都会留下来帮毕老师整理球场和球棒。
      等整理完毕,毕老师总会笑着跟他说:" 谢谢,辛苦你了,下周六再见。"
      
          球队里有一个叫汤米的,在他回家的路上,看见毕老师路过水果店时,挑了一
      个最红最亮的苹果放进袋子,没付钱就走了。汤米不弄清事实,就去跟朋友们说他
      的这个大发现。星期六又到了,打完球赛后,这天回家,汤米和朋友又看到了他们
      不敢相信的事实——毕老师又拿了一个苹果没付钱就走了!其实他不知道事情的真
      正原因,就迫不及待地跟其他朋友说,朋友又告诉他的爸妈,爸妈又跟邻居讲,邻
      居再跟朋友说……事情就在小小的村庄传开了。又一个星期六到了,但棒球场上只
      有毕老师一个人。正当他觉得奇怪的时候,他看见比利哭丧着脸向他走来。
      
          毕老师感到奇怪地问:" 比利你怎么才来呀!其他人都上哪儿去了?" 比利也
      不抬头,盯着地上说:" 大家都说你是小偷,没人来了。" 毕老师一脸困惑:" 我
      是小偷?是谁说我偷东西的?我偷了什么呢?" 比利回答:" 汤米和他的朋友都看
      到,你在付先生的水果店,没付钱就拿了苹果。他们还看到过两次呢!""哦,原来
      如此!事情并非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去跟付先生谈谈!你就会明白这件事的。"
      
          毕老师领着比利来到水果店。付先生看到毕老师,就探出头来打招呼:" 你们
      怎么会在这里?不是应该在打棒球吗?" 毕老师说:" 今天没有球赛。我早一点儿
      过来拿苹果,应该也可以吧?" 付先生笑着说:" 当然可以了,你每天来买牛奶的
      时候,都会先付苹果钱。你想什么时候来拿苹果就什么时候来拿,都行呀!" 毕老
      师拿了一个苹果后,就笑着把苹果递给比利。比利说:" 谢谢!我要先去找汤米,
      并且我要跟大家说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毕老师回答:" 顺便你叫他来我家,我
      想跟他谈谈。"
      
          汤米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赶快到毕老师家:" 对不起,毕老师,我不知道事情
      是这样的。我不应该乱说话,可是你真的看起来像是没付过钱就拿着苹果走了。"
      
          毕老师抬了抬眉毛,微笑着说:" 你认为看起来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 事实真相' 是什么。"
      
          汤米低着头说:" 真的很对不起!我怎么去补救呢?" 毕老师说:" 去找个塞
      满羽毛的枕头,一个小时后拿到棒球场的内野区找我。" 一个小时后,汤米按毕老
      师的要求抱着枕头来了。毕老师把他领到看台最高处。" 今天风可真大呀!" 毕老
      师对汤米说," 用剪刀把枕头剪开,然后,再把里面的羽毛全都抖出来。" 汤米一
      脸疑惑,但还是照着做了,无数的羽毛被风吹起,飞得又高又远。汤米松了一口气,
      他问毕老师:" 这样就算补救了吗?还要我做什么事吗?""你还要做一件事," 毕
      老师说," 现在去把羽毛通通捡回来。" 汤米回答:" 全部捡回来?这可能吗?"
      
          毕老师说:" 这跟你散布的谣言是一样的。我受的伤害是不可能弥补回来的。
      看,每一根羽毛所代表的就是一位赫普村的居民。" 汤米想了好一会儿,不知道毕
      老师话的意思。最后,汤米说:" 我想,我该做的事还多着呢。" 毕老师露出了微
      笑,对汤米说:" 没错,无论你看到了什么,当你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时,不要那
      么快就做出结论,要知道你说的话会给别人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 说完这些话,
      毕老师拿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了汤米,然后就转身回家了。面对非议一定要记
      住:要冷静。这就是一个人的气量。
      
          对别人的讥笑,你要学会大度,一笑了之,不要把它放在心里;对打击你自信
      的非议,你要学会" 装聋作哑" ,不要听进去;对攻击你的谣言,你要学会用事实
      的真相说明一切,不必回避。要记住: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宋太祖的气量
      
          宋太祖赵匡胤可以说是一位有着宽宏气量的人。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有群臣称
      有急事请见,太祖见之,其所奏乃常事。上怒,诘其故。对曰:" 臣以为尚急于弹
      雀。" 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曰:" 汝怀齿,
      欲讼我耶?" 对曰:" 臣不能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
      
          这件事情从某种角度上显示了宋太祖的气量。臣是什么人,并未说明,可能也
      只是一个普通的大臣而已,在封建王朝,皇上的话是一言九鼎,一个普通的朝臣敢
      顶撞宋太祖,证明了宋太祖的气量还是有的。虽然开始是一怒再怒并付诸行动,最
      终还是大悦并赏赐了朝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领导缺少太祖这种气量:要是下
      属敢当面顶撞,或者正玩得兴头上被打断,虽然表面上表现得心胸气宽,可背地里
      却少不了给人找小鞋穿。遗憾的是,像宋太祖这样的领导还很少啊!下面还有几则
      宋太祖的故事,都说明了太祖的气量恢弘和情高致雅:太祖幸朱雀门……指门额问
      曰:" 何不直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 普对曰:" 语助。" 上笑曰:" 之乎者
      也,助得甚事!" 太祖谓江南国主曰:" 闻卿能诗,可举一联。" 煜思久之,乃举
      咏扇诗曰:"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太祖曰:" 满怀之风何足当!" 众官皆
      叹服。
      
          钱进宝犀带,太祖曰:" 朕有三条带……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
      " 大愧服。宋太祖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不仅具有一种宽容大度和气量恢弘的政治胸
      怀,而且颇具胆识和心智。再反观现实社会,到处都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充满着睚
      眦必报的空气,学界更是如此,为什么不学学宋太祖的气量呢?
      
          论气量
      
          如果从才气、智谋、胆略、忠心、帅气,周瑜与孔明相比较,周瑜不亚于孔明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周瑜与孔明不相上下;人品、官品、生活作风
      方面,周瑜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然而,周瑜与孔明较量,斗智斗勇,孔
      明却不费吹灰之力,只用了三计,就击中周瑜的心魄要害,以致气血攻心,年纪轻
      轻,就命丧黄泉,不能不叫人替他扼腕兴叹!周瑜的失败之处,就败在气量上,而
      孔明之胜,就胜在气量上。如果当初周瑜不嫉贤妒能,真心实意地与孔明共商大事,
      一致抗曹,建功立业,也未必会逊色于孔明,他也会扬名青史,并不会比孔明差到
      哪里去。他败就败在心胸太狭窄,容不得有贤能之才,尤其是水平比自己高的人,
      把大智大贤大勇的孔明视作自己的心头大患,咬牙切齿、欲诛杀之而后快。他把每
      次与孔明的合作都看作是取后者性命的最好机会,可是机关算尽,只能怪他" 太聪
      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三次欲谋害孔明之命,却反落孔明圈套,正所谓" 一着
      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最后是一气再气,第三次是" 怒气填胸……昏绝,
      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 既生瑜,何生亮!' 连叫数声而亡。" 其心胸狭窄到这
      种程度,他能有一个善终的结果吗?鲁肃也曾说过:" 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
      自取死耳。"
      
          周瑜虽是一世英才,风流倜傥,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但却败在他气量太狭窄,
      落到那种下场,总让人为之伤悲顿足!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创" 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使其统治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期,原因有许多,但最重要的一
      个原因就是他有足够的气量,他的心胸能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先不说关陇贵族长
      孙无忌、宇文士及、杜如晦等人,也不说江东世族、陈叔达、虞世南、褚遂良等人,
      就连出身穷困的马周,也因为有奇才而得到唐太宗的赏识,被选拔为监察御史。特
      别是魏征,经常直言不讳,在各种政见上当面顶撞李世民,有时还让他在大臣面前
      下不了台,但李世民照样能容纳他,而且还积极采纳他的各种建议。这都可看出其
      气量之大。能创"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成
      就这样的太平盛世,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他有大气量。
      
          那些没有气量的人,只会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所以,没气
      量的人很难能容人纳人。而那些有气量的人,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别人的优点,
      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不足,因此可以说是没有不能用的人。
      
          苏轼曾说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
      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周瑜气量小,遇事即惊、
      即怒、即拍案而起,恨不得把孔明置于死地而后快;而孔明面对周瑜的无故排挤、
      责难、攻击甚至加害,则处之泰然,应付自如,不愠不怒,犹如打太极拳。这是为
      什么呢?关键就在于其人之气量不同,处理事情也就不同了。苏轼还说:" 观夫高
      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周瑜与孔明,他
      们何尝不是如此呢?胜败之间,只有忍与不忍两种方法,没有其他的秘诀,气量之
      大小其结果也大不一样。
      
          克服小气量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量,所谓的" 气量小" 就是指具有狭隘的性格。轻
      度的性格狭隘会造成性格缺陷,而严重的性格狭隘就成为一种性格障碍了。这种性
      格障碍往往会表现出:当人受到委屈或遭到别人的贬抑后,心里会产生一种" 意结
      " ,经常为一些小意见和得失而烦恼不已,对人对事总是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而不
      能自解。在这种心理病态的基础上,有时会出现神经极度过敏的情况,遇到事情喜
      欢疑神疑鬼。比如:看到两个同学耳语,就以为他们肯定在说自己的" 坏话" ,因
      此感到闷闷不乐,苦恼不安。这种人经常默想一件事并加以扩大,因此总是出现情
      绪低落,意志消沉的情况。
      
          对于那种气量小的人要及时把这种心理克服掉,那么,怎样才能克服气量小的
      毛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扩广心胸
      
          陶铸同志曾经写过两句这样的诗:" 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如
      果想改掉自己心胸狭窄的毛病,首先就要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破私为公,如
      果遇到有关个人得失、荣辱之事时,要学会经常想到国家、集体和他人,要想到自
      己的目标和事业,也许就会感到犯不着为这些闲言碎语而计较了,自然也不会遇到
      想不开的事情了。
      
          2.充实知识
      
          可以说,一个人的气量与他的知识修养有密切的关系。有句古诗说得好," 曾
      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一个人知识多了,那么立足点就会提高,眼
      界也会跟着开阔了,如果到了这种程度,那么你就会对那些" 身外之物" 拿得起、
      放得下、丢得开了;你就会明白"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你同样也会这样
      做了。当然,也有许多满腹经纶却气量狭隘的人,可这并不是说知识有害于修养,
      而只能说明每个人应当言行一致而已。培根曾经说过:" 读书使人明智。" 此外,
      你还可以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对于开阔胸怀有很大的帮助。
      
          3.缩小" 自我"
      
          那些气量小的人,经常会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行,总认为那是针对自己的。这种
      神经过敏,与心中的" 自我" 过于膨胀有关。的确,有很多事情只是因为自我暗示
      的心理在作怪,因而" 疑人偷斧" ,岂不是庸人自扰。即便别人的言行是针对你的,
      那你也不妨" 左耳进,右耳出" ,就当是没听到,倒也免得自己烦心。在日常生活
      中,毕竟那些得寸进尺者是少数,绝大部分人还是与人为善的。人的心理会产生一
      种情感的互酬效应:你尊敬人,人也尊敬你,反之,如果别人某些言行刺激到你,
      你就会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结果引来的,只能是"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的恶性
      循环。所以,要有大气量,能否缩小自我是很重要的。假如你遇到某些事时,不以
      自我为中心,你对别人的计较就会少得多,那么你的气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大起来。
      张童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性格有些怪,平时也不喜欢与人交往,受了一点儿委屈
      或碰到一些很小的得失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常常为一些细小的意见或闲话而整
      天闷闷不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张童的情况就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狭隘性格。
      所谓的狭隘就是人们常说的" 气量小" 、" 小心眼儿".对于一些细小事情,闲言碎
      语," 气量大" 的人看来那根本
      
          无所谓,可" 气量小" 的人往往会因此而生上好几天的闷气。尤其是在日常生
      活中,会因为一些小小的疾病或者挫折,甚至是财物上一丁点儿的损失,而引起自
      己言行或心理上的失常,只要别人相互间讲句悄悄话,那些" 气量小" 的人就会以
      为是在说自己;如果别人心里不高兴,脸色不好看," 气量小" 的人就会认为是对
      着自己来的。从这种角度上看,狭隘性格的人的交往面会很窄,一般情况下,只会
      同与自己想法一致或能力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而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
      比自己强的人,这样做自己也不会进步,又有什么好呢?造成张童狭隘性格的原因,
      与其早期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一些独生子女
      
          的家庭,往往因为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再加上家长对其子女过于溺爱,而使子
      女形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等品行;有的家长心胸狭隘,而这些行为往
      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性格。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矫治张童狭隘的性格。
      
          首先,要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气量大小与一个人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胸怀宽阔、豁达大度的人,就不会为个人的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她平时也应
      注意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来提高自己。人的气量与人的知识修养也有很大
      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人越有知识,他就越有能力,也就越有修养,就不会陷入
      到狭隘之中。
      
          其次,要淡化" 自我".她往往计较别人的一言一行,总感到这是针对自己的。
      她这种神经过敏,与心目中的自我过于膨胀有关。其实,许多事情就是由于她的自
      我暗示在作怪,要记住:现实生活中,只要尊敬人,人也尊敬你,这是情感互酬效
      应。要学会将心比心,多站在他人角度想想,不要只从自己的立场看是非。所以,
      要克服狭隘的性格,在与人的相处中要淡化自我,要把心目中自我的地位削弱,这
      样对别人的计较就会少很多,自己的气量也就不断地加大了。
      
          宽严适度刚柔相济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是自古以来的一条古训,其寓意十分深刻,尤其是
      对于做好领导工作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必能做到宽宏大量、善
      于容纳别人,这是其必备的重要品质。那些具有宽容精神的领导者,也善于同别人
      " 交换心理位置" ,他们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
      使之感到亲切、温暖、友善、安全,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增强心理相容,形成上
      下沟通、共谋伟业的巨大合力。如果又能宽严适度、刚柔相济,那更是锦上添花,
      可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了。
      
          要做到心宽、目宽、言宽、下宽、量宽。心宽,心就是指胸怀。要学会心胸开
      阔,游于天地,上下左右,皆悟于心。雨果说过:" 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
      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说得可真是精彩至极,论心胸者没有人能出其右。如果有
      了开阔的心境、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量,悠悠千载,惶惶万物,那么还有什么不
      能理解,又有什么不可容纳的呢?齐桓公在建业时不计管仲杀身之仇而任其为相,
      成就了一代霸业,可以说是心宽的范例。
      
          目宽,目就是指视野。要学会登高望远,目及八荒,识人辨物,延揽各方。在
      辩证法中,主要强调的是看问题要全面,这就是指视野要开阔一点儿。目宽了就会
      面广,面广了就会客观,客观了就会真实。这样就能获取选人得当、避免失察的依
      据了。在我国历史上,曹操为了挖掘人才而发布" 求贤令" ,他举了姜子牙和陈平
      的例子,感慨地说:" 今天下得无有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
      而未遇无知者乎。" 这非常形象地表明了这位封建政治家的用人视野,因此留下一
      段善于发现人才的佳话。
      
          言宽,言就是说言路。要学会兼听善纳,闻之则喜,从谏如流,择善而行。下
      宽,是指待人方面。要学会礼贤下士,爱惜人才,言传身教,成为别人的良师益友。
      做到宽以待人,既是一条美德,也是做到下宽的一个重要方法。不要片面地认为宽
      容就是软弱,因而一贯主张威猛严厉,经常拿" 撤职" 、" 降薪" 来威胁部属,使
      其提心吊胆,心有余悸,而不能正常发挥出其才能。实际上,宽容也是有力量、有
      信心、有涵养的表现,用之于治吏,通常会比严厉之举更有效。
      
          量宽,就是谈气量。要学会胸怀坦荡,不分亲疏,不计私怨,一视同仁,颇具
      政治家的风范。而在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却与此相反,往往是亲者宽、近者宽,
      而疏者严、远者严。这就失去了一个优秀领导者的宽宏气度。正所谓" 水至清则无
      鱼,人至察则无信" ,为了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就应该加大容人之量,
      拓宽进言之路。容得下超过自己者——大胆重用,量才授职;而且还要做到能容不
      同意见者——虚心纳谏,真诚合作;能容反对自己且反对错了的——不计前嫌,不
      去猜忌;能容有短处缺点者——用之长处,避之短处,各尽其才。如果能做到这样,
      那么,你必能在你的周围聚集大批贤能之士、有用之才。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