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随时改变自己
      
          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会随时改变自己,因为在改变的同时,你自己就在不变地进
      步。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这种地步,都还
      是赤脚走路。有一个国的国王要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
      多碎石头,扎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全国的所有
      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以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了造福人民,这样大
      家走路时就不会再受刺痛之苦。
      
          可是这位国王并没有想到,即使杀尽全国所有的牛,也没有足够的牛皮来铺路
      呀!这是做不到的,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但又因为是国王的命令,百姓也只好摇
      头叹息,听从命令了。
      
          有一位聪明的仆人,他大胆地向国王谏言:" 国王啊!为什么要师动众,牺牲
      那么多牛,还要花费那么多金钱。您为什么不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 国王
      听了很惊讶,也从中省悟到了自己的愚蠢,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仆人的建议。
      或许" 皮鞋" 就是因此而来的吧!
      
          这正如一个人想改变世界,很难;但要改变自己,却非常容易。
      
          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你必须改变你自己。那么,怎么改变呢?学习
      是改变的一条捷径。现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新生事物不
      断地涌现,如果你不学习、不提高,那么你迟早要被大浪淘掉;也只有改变,先发
      制人,通过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才能,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样就能更好
      地实现自我价值,也会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学会" 将自己的脚包起来" 向前
      走,前面的路就会变得平坦起来。
      
          你知道庄子讲的那个" 庖丁解牛" 的故事吗?同样都是宰牛,普通厨子(族庖)
      每个月就要换一把刀,高级厨子(良庖)每年要换一把刀,而这位姓丁的厨子(庖
      丁)一把刀就能用19年,宰牛数千头,刀口还像刚磨出来的新刀一样……试想:如
      果我们对于人生种种难题的解决,都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得心应手和踌躇满志,我们
      能不乐吗?
      
          " 解牛" ,有游刃有余的解法,也有遇骨便砍、遇筋便割的笨拙的解法,这正
      如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有不同的解法。所以在遇到难解决的困难时,要从不同的方面
      去考虑问题,随时改变自己的方法去应对。
      
          在人生的问题当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解决的,但这"
      一定的条件" 的具备,也是需要" 有条件的".此外,还会有一些问题事实上是无论
      如何也解决不了的。面对这两种能解决与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想法
      和做法呢?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一部分人能够坦然地接受它,并能
      够随时改变自己,能够迅速把注意力转变到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方面去;而有一部
      分人却总停在那里为它而伤心,为它而愤愤不平,也会因为它而沉溺在伤心和愤愤
      不平之中不能自拔,因此他们失去了许多原本可以争取到的东西。
      
          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顺利地改变他人和环境,有
      的人明白" 守柔曰强" 的道理,所以他们能富于弹性地先改变自己,而有的人却总
      是在" 依然故我" 的情况下,强求他人和环境的改变,这样他们并不能做到真正地
      改变自己。
      
          对于一些应该做,而且是" 喜欢做也得做,不喜欢做也得做" 的事情,那些能
      够改变自己的人往往能够在想通了道理以后,心平气和甚至是高高兴兴地去做,而
      那些不能够改变自己的人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勉勉强强、别别扭扭地去做,那样
      做会有什么结果呢?当遇到必须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时,有一部分人总是用" 强颜
      欢笑" 、" 强压怒火" 这种或者类似这种的办法与自己较劲,但也有一部分人懂得,
      用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取代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不需要与自己较劲了。
      
          世界上有两件难事:第一件是改变别人,第二件就是改变自己。既然改变别人
      非常难,那为什么不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呢?不断改变自己的同时,也会不断改变自
      己所适应的环境。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去,在途中遇
      到一只黄鹂,它们就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黄鹂看见乌鸦神情憔悴,就关心地问:"
      你是往哪里去的呀?" 乌鸦愤愤不平地说:" 不知道。其实,任何地方我都不想去,
      这里的居民也太可恶了,不但嫌我的叫声不好听,还挖苦我,取笑我,现在竟然还
      赶我走!" 黄鹂告诉乌鸦:" 老兄,你还是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声音,
      你无论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 事实的确是这样,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办
      法就是改变你自己!也只有先从改变你自己开始,环境才会随着你的改变而改变。
      
          有很多人总想着如何去改变别人,可是做起来却很难。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客人走出机场,坐上了一辆出租车,这辆车脚踏板上铺了羊毛地毯,而且地毯
      边上缀着鲜艳的花边;在玻璃隔板上还镶着名画的复制品,而且车窗擦得一尘不染。
      这个客人看到后,感到非常惊讶,就对司机说:" 我从来就没有搭过这样漂亮的出
      租车。" 司机笑着说," 谢谢你的夸奖。"
      
          接着客人又问:"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车不是我的,是公司的
      车。" 他说," 在几年前,我还是公司里的一名清洁工人,当晚上回来时,看到每
      辆出租车都像一个垃圾堆似的。地板上全都是烟蒂和垃圾,甚至在座位或车门把手
      上还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黏黏的东西。当时,我就想,如果出租车在保持清洁的
      情况下给乘客坐,也许乘客就会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儿。"
      
          " 我领到出租车执照后,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这样了。每当乘客下车
      后,我都还会检查一遍,将车为下一位乘客准备得十分干净整洁。结果,当我的出
      租车回公司时仍保持着一尘不染的清洁状态。"
      
          如果你想改变别人,往往是事倍功半,但改变自己却是事半功倍,与其一味地
      要求他人还不如更多地改变自己。如果你能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也会有所感受。当
      你不再用眼睛盯着别人,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中,将心房打扫得干干净净,你就会
      变得快乐了,别人也会跟着快乐了。
      
          要求别人不如改变自己马克·吐温曾经说过:" 一个人最不应该去做的事情就
      是企图去改变别人。" 刘易斯·普雷斯诺尔也说过:" 也许有时你会认为别人的行
      为像是傻瓜,可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行动,即使他们的行为真的非
      常愚蠢,你也不能改变他们。"
      
          当别人的行为让我们不满意时
      
          有时,别人的一些行为,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特别是跟别人
      的关系越近,你会觉得自己越容易发火。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容易冲别人发火呢?可
      能是因为别人的习惯、行为方式、讲话方式、观点与我们的不同而惹怒了我们,或
      者我们也会因为自己认为别人应该怎么做,但是他却没有那样做而感到十分恼怒。
      当受到别人的行为冒犯时,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去左右别人,既然是需要我们施
      加一定的压力也不一定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做事情,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
      自己呢?
      
          如果你不满意别人的行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别人。有
      些人经常用请求的口吻来请求别人改正他们的错误,告诉别人自己对他们那样的做
      法是非常不满意的,也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这些行为。如果这样做还不够的话,甚至
      还会不断地来重复自己的意愿,而且口吻变得越来越强烈。如果还不能让他们改正
      缺点,甚至就对他们报以不满的眼神,甚至闷闷不乐、生气、耍小脾气,如果是比
      较极端的人,则会大发雷霆。先不说我们想尽了多少办法试图改变别人,但你有没
      有想过,这样费尽心机地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变别人,会令人多么讨厌你呀!
      
          改变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试图改变别人的人往往会很容易有一种受挫感。别人往往也不会体会你的" 良
      苦用心" ,甚至会对你产生敌意。最糟糕的就是,我们也很难成功,因为别人不会
      按照我们的意志来改变自己。看看自己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失败远远比成功多得多。
      虽然有时我们也会成功,但那不过是暂时的;当我们庆幸自己帮助别人改正了缺点
      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缺点又以另外一种面目重新出现了。即使是真正改变
      了别人,你也会发现另一个问题: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别别扭扭,也就是说你没
      有处理好人际关系。
      
          而且,有时候你的努力还会获得完全相反的结果。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呢?那是因为你越是强调他人的缺点,你就越是希望他们能改掉这些缺点,但无论
      你的建议是多么有益,他们反而会重复自己的错误做法。你越是期望能尽快地实现
      自己的目标,越会发现事与愿违,你会发现:你的一切努力反倒变成了一件坏事情。
      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
      
          更令人可笑的是:除非你一败涂地,否则你会继续不厌其烦地去" 修正" 别人,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意识到你已经真正失败了,因为你所做的事情不仅是很艰难的,
      而且能达到的成功率也几乎是零。无论你花多么大的气力来改变别人,最终的结果
      也只能是——令人沮丧的失败,这种尝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为什么我们改变不了别人
      
          我们为什么会在企图改变别人时总是失败呢?主要是由两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的。
      一是认为他人应该遵守我们的行为准则,应该符合我们的想法。
      
          造成这种错误观念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富有智慧,认为在评价对
      与错方面自己比别人更优越一些,总认为自己富有公正感,承袭了善良的德行,总
      之,你总认为在智慧或者心理方面别人是不如自己的。你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别人是错误的。如果你没有这种想法的话,那么你也就不会对别人如此敏感、如此
      苛刻了。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以说是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他们总认为自己在智慧或
      者心理方面比别人优越,所以,也会如此强烈地要求别人遵照他们的行为准则来改
      变自己。虽然这种做法、这种意识不会对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它足以让人觉得
      非常可笑。
      
          你能不能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确实比别人强呢?能不能证明你的想法确实
      比别人的想法更有价值呢?或者说你是否能够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的观念、行为
      方式优于别人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能,那么,当你又企图把自己的行为准则、价
      值观念强加于别人时,所得到的结果总是让你失望的,因为别人也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做法、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呀。尽管我们自己相信我们懂得如何去改变别人,
      但别人也会坚决拒绝我们的建议。相对他人来说,我们的观察角度是错误的,那么
      我们就非常容易曲解别人了。其实,在很多时候也许他们的行为方式是正确的,反
      倒是我们有问题。所以,在我们一直期望别人能够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念而改变自己
      的同时,别人也会跟我们一样,他们也希望我们能够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念而改变自
      己。
      
          认为所有人都会乐于改变自己
      
          如果你认为所有的人都会乐于改变自己的话,那是因为你忽略了一个事实:别
      人跟我们一样喜欢固守自己的习惯性行为,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他们认为这
      样挺好的呀,我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呢?即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也是能
      不改就不改,改正错误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情啊。除非你可以让他们十分信服你,
      否则你是很难让别人改变自己的。既然别人很难被你改变,你为什么不从另一个角
      度考虑问题呢?为什么不先改变自己呢?
      
          改变自己
      
          美国一位成功的哲学家说过一句话:" 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在被改变后,
      自己主动吸引来的。"
      
          在美国发生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位牧师,第二天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演讲,但
      想了再想,就是想不到一个合适的讲题,偏偏这时,他的小孩又在那儿捣乱。他随
      手拿了一张世界地图,下子把它撕成碎片,交给小孩,说:" 如果你能将这张地图
      拼好,我就给你两块钱。"
      
          小孩听后,就高高兴兴地拿着地图拼去了。牧师心想:这张地图够他拼上几个
      小时了,自己正好可以准备一下演讲了。
      
          意想不到的是,过了几分钟,小孩就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说地图已经拼好。牧
      师接过一看,然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就呈现在眼前,牧师就奇怪地问:" 你怎么这
      么快就把它拼好了呢?" 小孩简单回答道:" 因为地图的反面是一张人头像,我把
      人头像拼好了,地图也就跟着拼好了。" 牧师一听顿然领悟,一个人的观念改变了,
      他的世界也就改变了。
      
          所以,要想让事情得到改变,就要先改变自己;自己变得更好,事情也就变得
      更好了。如果你总是感觉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乐,生活得不愉快,你应该先
      好好检讨的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你觉得世界不对,那也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而已;你感觉到自己不成功,
      不快乐,不幸福,并不是因为世界不好,而是因为你不够好。
      
          就好像是你生病在病房住了几个星期,病好后出门,看到蓝天、白云、绿草,
      就会觉得心情开朗了,生命突然间变丰盈了。是世界改变了吗?不是,世界还是那
      样。那是谁变了呢?是你变了,你的心境变了,所以,一切就随着你的改变而改变。
      
          如果你想改变命运,你就要学会改变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快乐,还不
      够成功,那么你就得想办法来改变自己。如果你既想改变生活状况,又不去努力改
      变自己,那么你就会变得更烦恼。比如医生对于精神病人的定义是:重复做同样的
      事情,却妄想有不同的结果。
      
          可是会有不同的结果吗?要记住:要想有不同的结果,就得用不同的做事方式
      ;要想有不同的生活世界,就得有不同的自己,所以就要随时改变自己。
      
          如果你不改变,你就只能像以前那样,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你想要成功,就
      必须改变自己!
      
          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一条小河流,它经过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来到一个沙
      漠。
      
          它想:我已经穿越过了那么多的障碍,这次也一定可以穿过这个沙漠吧!当它
      穿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自己渐渐浸在泥沙中了,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
      劳无功,于是它就灰心了。" 可能这就是我的命运吧,注定我永远到不了浩瀚的大
      海了。" 它沮丧地自言自语。这时候,在它的周围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 如果
      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 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小河流很不服
      气地回答说:" 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能飞呀。"
      
          " 那是因为你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就无法跨越这个沙漠。如果你能改变
      自己,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你就能到达你的目的地。不过你得放弃你现在
      的样子,把自己蒸发到微风中。" 沙漠低声说道。
      
          小河流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 要我放弃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去?
      不!不可能!" 小河流不能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来没有这样的经验,让它放
      弃自己现在的样子," 放弃我现在的样子那不就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我怎么知道
      这会是真的?" 小河流这么问。" 你可以变成水汽,然后微风把水汽包含在其中,
      当它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会把这些水汽释放出来,然后再变成雨水。
      这些雨水就又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了。" 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着小河流。" 那我还
      会变成原来的河流吗?" 小河流问。沙漠回答说:" 可以说会,也可以说不会。无
      论你是一条河流,还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不会改变。你一直坚持你是
      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本质。"
      
          此时,小河流也仔细想了想,它隐隐约约地觉得,其实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
      好像也是由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内陆的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
      变成了今天的河流。想着想着,小河流就鼓足勇气,把自己变成水汽,然后投入到
      微风张开的双臂中去,消失在微风之中,让微风带着它,向生命中的梦想奔去了。
      
          我们的生命历程也正如小河流一样,如果想跨越生命中的障碍,达到自己想要
      的成就,那么你就必须有放下自我、改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这样才能迈向未知的
      领域,这样生命也会得到不断地成长!
      
          如果你不改变自己,那么你就会像那条小河一样,永远消失在茫茫沙漠中。如
      果你要让事情改变,就要先改变自己;如果想让事情变得更好,那么就要让自己变
      得更好。如果一个人不先改正自己的缺点或者不足之处,把自己变成一个人格高尚、
      道德完善的人,那么你就很难获得成功,更不用去谈影响或者改变别人了。
      
          有一位英国的国教教主说过:" 在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我曾
      梦想过要改变世界,可是随着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慢慢地我发觉自己没有那个
      能力改变世界,于是我决定缩小范围,先从改变我的国家开始。可是这个目标仍然
      太大,我自己还是没有这个能力。我步入了中年的时候,无奈之余,我试图将对象
      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我想通过改变他们,来改变这个世界。可是上天还是不
      如我所愿,他们仍然还是坚持原来的样子。当我垂垂老矣时,我终于顿悟出一些事
      :要想改变这个世界,应该从改变自己开始,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影响别人。若我
      能先当别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我就能改善我的国家了,甚至可以说将来我还可以
      改造整个世界,不过谁能料得到呢?" 人活在世上,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
      己,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世界。如果别人对你不友善,为何你不去改正自己的缺点
      呢?要记住:只要你一改变,生活也会随之变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许你会发现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也许你会认为你的不
      适应是因为别人,你看到他们有很多的缺点,他们也不善于体贴你,也许你还会发
      现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太多太多的猜疑与嫉妒,发现这个社会也存在着太多
      的不公平与竞争。总之,一切在你看来都无法改变。但是,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
      为什么不改变自己呢?随时改变自己,难道不正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最好办法吗?
      
          但也要明白:改变自己,并不代表是屈服。别人不能适应你,不能了解你,但
      你可以去适应别人。通过改变自己对人的态度、处世的方式,换来别人的信任、友
      好和一份理解。当然,改变自己,也不是摆出一副虚伪的面孔在别人面前,而是用
      心去接近别人、去亲近别人。
      
          改变自己,不能说是纵容。改变可以说成是包容,用一颗宽容的心,用发自内
      心的真诚的爱去包容,达到感化别人的心灵的目的,那就像母亲包容孩子一样,你
      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
      
          改变自己,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不要为了改变自己而丧失掉自己的纯真,丧
      失了自己本性。改变自己,只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这个环境,改变了自
      己但不能愧对别人,更不能愧对了自己。
      
          改变自己,就要改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当你发觉别人的生活方式不能适应于
      你时,你要学会接纳,使交往变得像" 野猪的友谊" 一样——相互取暖而又不互相
      伤害;当别人的观点与你不同时,你要学会谦虚,使自己的想法能够慢慢地与他人
      的相融,使自己不露锋芒但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当激烈的竞争使你感到不堪重负
      时,你要学会坚强,要让拼搏的帆带你在竞争的海洋中勇敢地搏击向前进。
      
          你不能改变世界,那么你可以改变你自己,要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广阔一点儿,
      让自己变得更平和一点儿,你就会发现,虽然在这世间有太多的纷杂,但也会有你
      的一席之地;即使面对再激烈的竞争,你也会变得毫无惧意,你也会勇敢地向前进。
      
          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好,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要随时改变自己。
      
          要想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扇只能自己开启的改变之门,这扇门从外面推是推不
      开的,它只能由内向外推才能推开。如果你的内心不愿意打开这扇门,无论别人在
      外面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切还是无效。所以要改变自己的话,首先你要打
      开内心的那扇门,当你打开那扇门后,你就能感受一些全新的东西,你会感受到生
      命由此而来的改变,你也就会得到改变。
      
          比如说:你把一支蜡烛放进全黑的屋子,黑暗的屋子就在瞬间有了光明。但是,
      即使你增加十支、百支或千支蜡烛,房间也无非是变得越来越亮。其实,起决定性
      变化的是第一支蜡烛,因为是它冲破了屋子的黑暗,所以要想改变自己,也只有你
      决定着自己。
      
          在《六祖坛经》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六祖惠能昔日来到广州法性寺,
      当时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突然一阵风吹来,风幡飘动。一位僧人说是风动,
      另一位僧人却说明明是幡动,两人争执不下。惠能见了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人心自动。" 众皆骇然。那些客观的因素只有通过我们的内心才会起作用。无论是
      风动还是幡动,只要你的内心不动,它们就不会对你有任何的影响。
      
          佛道中说:" 心魔即魔,心佛即佛。" 意思就是说,如果具有魔的心灵,你就
      将成为魔;如果你拥有佛的心灵,你就会成为佛。所以,一个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
      快乐、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心灵决定的,是由自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
      的。
      
          人的成功也是由内而外的,唯有修炼好心灵,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
      乐。如果你没有修炼好心灵,即使取得了成功,你也不会保持得太长久。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渴望自己改变生活,想生活得更成功、更快乐、
      更有意义。可却总是徒劳无功,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呢?在一个作家签名售书时,
      有一位工程师跟他谈了他的苦恼,那个工程师说:" 我是博士生,我做事也很勤奋,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就是得不到领导的赏识。我觉得我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心里很苦闷,我现在真想换份工作算了。" 而那个作家却说:" 俗话说,孩子是自
      己的好。我也总认为我写的书是最好的,就好像你对工作投入了心力,你就认为你
      的工作是最好的。可是你的工作究竟是不是真的就是最好的呢?如果你的工作真的
      很杰出,那么,任何一位领导要追求企业的成长,他决不会对你视而不见。所以,
      不要抱怨领导没有眼光,你抱怨领导,你只会得到烦恼,而不会有任何进步;最重
      要的是你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工作还不够杰出,还是自己没有做到
      更好,这样你就会想办法改变自己,你也才会取得进步。" 其实,想通过改变生活
      来改变自己是很难的,它是不容易成功的。如果想让事情变得更好,你可以先使自
      己变得更好,从而来改变生活。
      
          改变自己并不容易,但还是有成功的机会
      
          改变自己时,首先要认清,无论是做出什么样的改变,一定会遇到阻力。其实,
      它也是在试探我们是否够认真。
      
          例如:有生以来你第一次决定开个储蓄账户,把钱存起来。可说巧不巧,你的
      汽车保险硬是在这一天到期,你家里的冰箱也坏了,而你的小舅子也来催讨去年你
      向他借的2000块钱。你怎么办?再假设,你平时总穿得很邋遢,每当你穿上最好的
      裤子后,你就会把它弄得奇脏无比,只是穿着它从卧室走进浴室,你的一条裤管就
      会莫名其妙地沾满污垢。而这种事还偏偏发生在穿着最好的裤子的时候!一般人遇
      到这种事就会认为是:" 哦,我就是这样,已经改不了啦!" 其实,你能改得掉的,
      只是那种旧的模式企图顽抗,不肯离去罢了。从你出生那天开始,各种行为模式就
      会开始渐渐形成。就拿吃东西的模式为例吧。在婴儿期,总会以各种原因而哭泣:
      渴了、热了、冷了、寂寞、沮丧、需要拥抱、尿湿了、要一件玩具、要人注意等。
      哭了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喂东西吃。时间久了,很多人都会用塞东西到嘴里的这个
      方法,来解决婴儿哭的问题。因此,如果你有抽烟或者喝酒饮食过量的习惯,那么
      你就不需花太多工夫,就可以找到这些行为模式的成因了,你就能改变自己。
      
          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不能改变的。那些消极的旧模式也许是很顽固,也并
      非是不能克服的。在改变自己时,你要对自己和自己的处境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可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相当艰苦的心理锻炼,但相对来说,得到的报酬也会更大。
      要经常说自己的好话,并能经常假想人生一切都能如你所愿,这样就能创造快乐的
      新模式。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也就会是什么。曾经有一本畅销书名叫《心理人工
      头脑学》,书中写道:" 心理治疗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一个人的自我形象。
      " 如果你认为你自己碰到数学就束手无策,那么,你一辈子就会对数学无可奈何。
      可能也会受到早年一些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你就会形成一种态度:" 无论如何,我
      就是不会做数学。" 而你始终又不肯尝试,渐渐地,你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也就越来
      越落后。或者说万一你做对了一道题,你也会说:" 肯定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或者万一你错了,你也就说:" 看吧,我早知道我做不到。" 甚至你也有可能会告
      诉别人你连加法都不会。你越是跟你周围的人宣扬你可怜的数学能力,你的意识就
      越相信这回事,那么这种自我形象也就更根深蒂固,你也就很难改变自己了。所以,
      要想改变自己就要消除这种模式,要勇于面对困难。
      
          在追求大幅度改变自己的第一步,首先就要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谈论自己的
      态度。对于那些学习慢的人,如果能改变对自己能力的看法,那么学习速度就会很
      快地加快。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每个人也都决定了自己的价值,
      就可以预期会拥有多少快乐。所以,要想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我形象,这才是完
      全的改变,这样你才能向着更快乐的目标前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