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为了隐蔽,你还得改个名字”
      
          当我学习完毕,中央公安纵队一师和二师的五团,都因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离开了北京。二师师长刘辉山对我说:“你学习完了,到守卫新华门的连队当连
      长吧。”因为是老上级了,互相很熟悉,我就实话实说:“我不想去,站岗我实
      在站够了。”
      
          刘辉山就说:“那你干脆到政治保卫队去吧,那里的任务也很重。”政保队
      归属侦察科,人员都穿便衣,除了担负警卫任务外,还从事相关的跟踪、侦察、
      调查工作,灵活性、机动性比较强。我只记得当时侦察科科长姓王,副科长是焦
      万友。
      
          政治保卫队共有四个中队,我去的是三队。三队负责区域的重点在颐和园,
      以及玉泉山、西苑飞机场沿途的警卫,还负责调查这一带的社会情况,谁是敌对
      分子、防范对象,如旧军官、反革命分子、反动会道门分子等等。
      
          三队队长刘玉久,是个老公安。我们所有队员,都以各种职业为掩护,如卖
      酸梅汤的、摆小摊子的、蹬三轮车的、修鞋匠、餐馆服务员等等,与隐蔽的敌人
      做斗争。
      
          开始,我和部分队员在飞机场附近的南乌村,以打石头的雇工为掩护,负责
      中央首长行动的路线警卫,并配合地方公安系统,兼搞附近一带的社会调查。了
      解南乌村周围一带的国民党特务,三青团、“一贯道”、“九宫道”、“天仙道”
      等反动会道门成员的情况。
      
          如今回想起当年搞警卫和调查的情景,我觉得掩蔽工作做得有些粗疏。十几
      个人一起行动,以打石头雇工身份出现。可当时的雇工,怎么可能人人都骑着一
      辆自行车呢?何况车还是半旧的进口车,英国三枪牌、日本富士牌。
      
          在三队工作期间,我还受过一次通报批评。在回溯往事的时候,我历来以为
      不应该掩饰人生中“走麦城”的片段。
      
          一天,我到北乌村搞社会调查,整理出30多页的敌情材料,还有防范对象名
      单,总共有一大卷。当时也没有包,我把这材料一卷,揣在口袋里,回分队驻地。
      那天我穿的是列宁装外套,口袋是斜的,材料一半露在外头。
      
          骑车走了没多久,我肚子突然疼起来。为了减轻疼痛,我就趴在车把上骑,
      材料一张一张地都从口袋里飘出去了,撒了一路。到了驻地,我才发现口袋里的
      材料没有了,赶快返回沿途寻找。找回了一些,但还有一些没有找到。后来附近
      的群众捡到了一些,送到了派出所,但仍有部分遗失了,结果我挨了师里的通报
      批评。
      
          在搞了一段侦察工作后,队长刘玉久来找我说:“你到颐和园听鹂馆去工作
      吧,换掉原先的刘志奇。”我说:“行。”刘玉久又说:“为了隐蔽,你还得改
      个名字。以后你就叫赵永谦吧。”我说如果工作需要,改名就改名吧。
      
          颐和园是清朝末期为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光绪皇帝后的颐养之处,听鹂馆则是
      慈禧每来颐和园必到的场所。馆院内有正厅、厢房,御膳房精致讲究,小戏台雕
      梁画栋,供休憩住宿的东跨院玲珑秀巧。民国以后,这里又是达官显宦社会名流
      设局宴筵的场所。
      
          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时,社会部曾拟让毛主席入住颐和园,对颐和园是封闭还
      是开放,亦曾提到“西郊区治安会议”上讨论。经人民政府决定,这所昔日的皇
      家禁苑颐和园,成为对广大群众开放的人民公园。
      
          虽说颐和园是个对广大群众开放的公园,但新政权的领袖们,也常在此举办
      一些重要活动,最频繁使用的场所,就是听鹂馆。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毛主席、
      刘少奇同志、周恩来总理没怎么来外,朱老总、董必武、吴玉章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中央军委的领导,北京市委的领导,都经常到听鹂馆宴请客人或举办活动。
      有时,活动从上午开始,要到晚上10点方结束。当年达赖、班禅到北京的时候,
      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也在听鹂馆宴请过他们 .因为颐和园是个开放的公园,公
      园内的老员工大都继续留用。
      
      
        ----------
        中文阅读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