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包括重农学派的法国启蒙学派是拥护开明专制制度的,他们希望通过自上而下
      的改良来防止革命。流传于欧洲的中国开明专制制度和明君的传说成为他们的理想,
      也鼓励他们去了解中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当时正经历着资本主义取代封建
      主义的历史变革。他们把这一变革类比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
      革,并把孔子作为这一变革的代表。这正是他们崇尚孔子的原因。
      
          在重农学派时代,法国面临深刻的财政经济危机,在他们寻求出路时自然会把
      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国作为学习榜样。
      
          当然,理解重农学派中国情结的关键还在“重农”这两个字上。重农学派的出
      发点“是在法国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不是在英国这个以工业、商业和航海业
      为主的国家”。重农学派把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基础,强调农业是惟一产生剩余的部
      门。重商主义破坏了法国农业和经济,所以,重农学派表现出强烈的反重商主义倾
      向。中国长期是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思想是重农轻商,政府的政策是
      扬农抑商。这使重农学派找到了知音,从中国的思想中寻找他们的武器。
      
          还应该看到,重农学派其实并不完全了解中国,他们看到听到的还是早期传教
      士美化中国的材料多。一旦他们有了中国情结后也更容易接受美化中国的东西。这
      是他们认识的误区。同时也不能过分扩大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重农学派产生于
      欧洲文化背景和当时法国的现实,他们的学说是地道的法国产物,并不是中国文化
      的移植。他们所做的无非是用中国文化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已。
      
          重农学派的中国情结证明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性。这也是包括经
      济思想在内的各种文化发展的前途。
      
          经济学家的人品与学问
      
          中国文人讲立德立言,强调要做学问先学会做人。这话作为青年一代的努力方
      向并不错。但要把人品与学问完全等同起来,那就是真理跨过一步了。经济学家中
      人品高尚,学问高超者不少,如亚当·斯密,但人品低下,学问高超者也不乏其人,
      如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其学问
      自不必言,但他的人品与学问的反差太大了。 
      
          配第的父亲经营一家小毛织坊,由于受17世纪20年代德国内战引起的英国工业
      衰退的打击而家道衰落。从13岁起,配第由于家境困难而不得不外出谋生,从事过
      船员、教师、水兵、抄写员、钻石工等各种职业,1648年成为牛津大学医学博士。
      年轻时的这一段经历,对配第一生有决定性影响。一方面,他在从事各种职业时勤
      奋好学,成为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正如一位经济学史专家评论的“像配第这样多
      才多艺的人物,是很难碰见的,出身是医师,而其后竟成为数学家、音乐家、测量
      师、造船技师以及其他等等”。( 翁根: 《亚当·斯密以前的政治经济学史》) 但
      另一方面贫穷与磨难( 当海员时由于近视眼严重,把山峰误认为灯塔,被船长毒打
      ),使他萌发了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信念。前者是他登上学术高峰的基础,后者是他人
      格低下的根源。
      
          马克思把配第称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配第对古典经济学的贡献包括方
      法、概念的框架和分析。在那个时代,盛行的是定性的、描述式的科学研究方法,
      而这种描述又要受人的主观思想的影响。在《政治算术》一书中,配第主张“用数
      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借以考察在自然中有可见的根据的原
      因”。这是一种定量的客观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经济学,而且对所有科学
      都有意义。由配第参与推动建立的皇家学会标志着从旧方法到新方法过程的决定性
      一步。配第把这种方法应用于经济学。他用数字和统计资料来描述经济现象,并深
      入研究这些现象的内在规律。这就使政治经济学从重商主义对流通现象的表层描述,
      进入研究生产内部的规律。配第把这种对社会经济内在规律的探讨称为“政治解剖”。
      在用这种方法研究经济时,配第成为“统计学之父”和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的
      “始作俑者”。正是运用这种方法,配第在经济学中提出了许多开创性概念和分析。
      经济学家的人品与学问。
      
          配第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他认为,劳动创造价值( 他的名言“土地是财
      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生产商品所花的劳动构成商
      品的价值,而商品的交换是以它内含的劳动量为依据的。他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
      上,认识到货币是一般等物,具有价值尺度、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这三种基本职能,
      并探讨了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货币理论。他在分配理论中
      提出的“剩余”这个概念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他认为,工资应该等于劳动
      力的价值。剩余是产品超过必需的生产资料的数量。
      
          配第的重要著作之一,由于马克思对配第的称赞,配第的著作20世纪60年代在
      中国就可以公开发行了剩余转化为地主的地租和资本家的利息。他从这种分析中看
      出了社会三大阶级——工人、地主、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关系。可以说,古典经
      济学以后所分析的问题他都涉及到了,他对劳动、价值、货币、剩余、地租、利息、
      赋税等概念的论述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马克思称配第为“最有天
      才最有创见的经济学研究者”是颇为中肯的。这一评价为所有经济学家所接受。他
      的学问是一座高峰。
      
          然而,配第的人品就无人敢恭维了。他在1651年被任命为英国驻爱尔兰军队的
      总医官。在爱尔兰他获得英国驻爱尔兰总督亨利·克伦威尔(Henry Cromwell,  即
      反对英王查理一世的著名将军Oliver Cromwell 之子) 的信任,出任土地分配总监
      (Commissioner of Division of Land), 主持把爱尔兰的人的土地分给入侵的英军
      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他利用特权获得50000 英亩土地,成为新兴的土地贵族。以权
      谋私,这是他第一个人格污点。 
      
      
      
          配第三本重要著作的合集更严重的是第二个人格污点——背叛。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之后,他背叛了亨利·克伦威尔,投奔查理二世,并深得宠信。他又被自己所
      反叛过的斯图亚特王朝封为爵士,并担任爱尔兰的测量总监(Surveyor General 
      of Ireland),  为自己又得到大量土地,到晚年他的土地多达270 000 万英亩。
      真正是不惜手段,名利双收。此外,据配第的传记作者Alessandro Roncaglia  在
      《Petty: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Economy (New York, Sharpe, 1985)中考证,
      他至少有一个私生子。可见其生活作风也不检点。 
      
          配第的子孙们一直没把配第的著作整理出版。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出版著作
      必须有作者传记,但“这个思想敏锐而又特别轻浮的军医,既能在克伦威尔庇护之
      下掠夺爱尔兰,又能为这种掠夺向查理二世跪求必要的爵士称号,这样的祖像是不
      便公诸于世的。”
      
          人品与学问没有必然联系。我们不必由于一个人学问精深而掩盖他人品上的缺
      陷,也不能由于一个人人品上有缺陷而否定他学术上的成就。当然,更不能由于一
      个人人品上高尚而拔高他的学术成就。人品与学问双优无疑是理想的,但“人无全
      人,金无足赤”。人品与学问兼备也是“此事古难全”。
      
          哥白尼也是经济学家
      
          谁都知道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 1473~1543)是波兰著名天文学家,他
      在1543年临终前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被称为是天文学史上的
      “哥白尼革命”。但很少有人知道,哥白尼也是一位经济学家,是早期货币数量论
      的奠基者之一。哥白尼曾在克拉科夫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学习,学过天文学、希腊
      文、数学和柏拉图的著作,精通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医学和神学等方面的全部知
      识,是当时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对许多问题都有研究。
      1519~1528 年间,哥白尼曾担波兰国王丁格蒙德一世(Sigismand I, 1467~1548)的
      货币改革问题顾问,在1526年撰写了《论铸币》(Moneta Cudendae ratio; 此书1816
      年才出版,1864年译为法文本出版后渐为人知) 。这本书是应国王的要求所提出的
      一份报告,目的是解决贵金属大量引起的各种问题。就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今
      天称为货币数量论的思想,和进行币制改革的建议。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美洲的贵金属( 金与银) 大量流入西欧,
      这引起物价普遍上升1~2 倍。这种现象称为“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也严重影
      响了波兰,给王国和公众造成了严重灾难:纷争、动乱、土地荒芜和货币贬值。波
      兰王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让哥白尼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当时波兰并不是直接把白银或黄金作为货币,而是使用白银或黄金制成的铸币。
      当白银与黄金大量流入,铸币增加时,货币贬值,物质上升就是必然的。哥白尼指
      出:“当货币过多时,币值就要下落。……货币贬值大概是因为它数量过多。”我
      们知道,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货币数量与货币的价值反方向变动( 货币量越
      多,货币越贬值) ,由此推出,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 货币量越多,物
      价水平越高) 。哥白尼已明确指出了第一个观点,也看出了物价水平与流通中货币
      量的关系。这正是我们把他称为早期货币数量论奠基者的原因。
      
          当然,我们还应该指出,哥白尼论述的是商品货币下的货币数量论,所以,他
      强调的不是一般商品的物价水平同货币数量的关系,而是货币( 铸币) 与本价金属
      (金或银)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他把铸币作为货币,把本价金属作为商品,论述这
      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货币增加引起货币贬值是由于“铸币本身成色减损”,
      “铸币分量不足”,或者“铸币长期使用造成的磨损和破碎”。这样,铸币相对于
      本价金属( 金与银) 贬值,本价金属价格就上升了。这就是对商品货币下,货币量
      增加与物价水平关系的解释,是货币数量论的中心。
      
          哥白尼认为,要稳定经济,必须稳定币值,稳定币值就必须使铸币有其与本位
      金属相同的价值( 如一镑的铸币相当于一磅白银) ,而且,货币还应该有其作为货
      币的额外价值( 一镑的铸币的价值要高于一磅白银) 。这样,币值才会稳定。他所
      主张的币制改革就是收回不足成的铸币重铸,使之成为足成的铸币。通过这种重铸
      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哥白尼也是经济学家在商品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哥白尼对货币数量论的论述受
      到重视。19世纪初英国金块委员会报告中对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与哥白尼的观点十分
      相近。1811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作为金块委员会委员也提出了哥白尼所建
      议的限制铸造分量不足的铸币的主张。
      
          说起来令人匪夷所思,一个大天文学家怎么能称为经济学家。这就要从当时经
      济学发展的状态去了解。一方面,当时经济学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成为经
      济学家也不需要经过什么特殊培训。因此,任何人只要从他们观察到的经济事实中
      推出一点道理,而且,这种道理今天看来仍有启发或引出了以后的某种重要理论,
      就可以称为经济学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早期经济学家中有的是哲
      学家,有的是疯子、牧师、股票经纪人、革命者、贵族、美学家、怀疑论者和流浪
      者。总之,什么人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另一方面,当时的学者,大多是百科全书
      式的,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一样,什么都懂。所以,可以兼各种学家。像哥
      白尼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者,兼天文学家、医生和经济学家就不足为奇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