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魔戒》是一本极好的小说。它不仅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而且给孩子一种正义
      终将战胜邪恶的观念。书中主人公弗拉多及其伙伴为了战胜邪恶的索隆, 历尽千辛
      万苦把会给世界带来灾难的魔戒送到厄运山口毁掉。这种为正义而历经苦难的经历
      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种鼓励。他们那种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孩子幼小的心灵要用这种崇高的精神来熏陶。他们那张白纸上要画上这种高尚境界
      的蓝图。但《富爸爸, 穷爸爸》却给孩子灌输一些“金钱至上”, “读书无用”等
      错误的观念。说得严重点, 这些观念也许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我总觉得,尽管现在是市场经济,金钱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孩子幼小的心灵中
      还不能充满金钱的铜臭,要有一些理想化的、高尚的东西。我们在孩提时代都有过
      理想,想当一个科学家,人民教师, 或者走遍全国的地质勘探队员。这些理想实现
      的并不多,但这种理想精神成为以后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支柱,鼓励我们奋进与努力。
      
          尽管《富爸爸,穷爸爸》炒得十分火热。但我总认为是“儿童不宜”。这不仅
      是因为它的一些内容( 如财务知识, 投资等等) 孩子难以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
      因为它的一些观念会给儿童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贯穿《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中心观念是发财致富, 金钱至上。这并不是孩
      子应该接受的观念。本书是“献给全世界的父母——孩子们最重要的老师”的, 言
      下之意是由父母把发财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但这也不是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东西。
      如果一个父母从小就教孩子发财(甚至把钞票贴在孕妇身上进行胎教),这样的孩
      子长大会怎么样呢?
      
          市场经济中金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但金钱并不是一切,也不是市场经济
      的本质特征。人追求的是自由与幸福,没有钱当然不幸福,但有钱并不一定幸福。
      有学者指出,就一般情况而言,金钱带给人的幸福不会超过全部幸福的20% 。市场
      经济中成功的人士不是以金钱为追求目标的人,而是有理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人。
      正如中国首富刘永好先生说的,人一生需要的钱是有限的, 只有事业才是无限的。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仍在勤奋工作, 并不是为了钱, 而是在做一番事业。如果一个小
      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发财第一, 金钱至上的观念, 恐怕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到头来仍
      然是没钱。如果他有理想,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都会努力去做, 钱是努力的回报, 
      不去追求也会得到。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多少年被压抑的金钱欲极度膨胀,
      物欲横流,引发了无数罪恶。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人要树立爱钱的观念并不难,难
      的是正确对待金钱。正确地对待金钱就是不像虚伪的古人那样, 心里想钱,嘴里说
      什么“君子言义不言利”,但又不是金钱至上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市场经
      济中离了钱寸步难行, 当然不该以赚钱为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钱决不
      是一切,在钱之外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孩子长大会知道钱的重要性,但如果从
      小接受的是金钱至上的观念,长大后很难正确对待金钱,难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
      方向。市场经济中缺的不是对钱的迷恋,而是不为金钱所动的良知。让孩子爱钱不
      难,让孩子有良知不易。
      
          其实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家长也并不是从小就给孩子灌输金钱至上的观念。
      我们都知道, 洛克菲勒让自己的五个儿子从小就干家务劳动来赚钱,并让这些孩子
      竞标做家务。他的这五个儿子以后个个事业有成。有些人把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解
      释为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并身体力行——干什么活给多少钱,以为今后孩子长大也
      能像洛克菲勒的儿子那样有出息,殊不知结果是没有金钱刺激,孩子就不干活,使
      孩子从小就钻进了钱眼里,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其实洛克菲勒并不是要孩子知
      道为钱而工作,有钱才干活,而是让孩子知道必须勤劳才能赚钱,要竞争才能成功
      的做人道理。这些孩子出生在富豪之家,洛克菲勒不想让金钱腐蚀这些孩子,要让
      他们懂得钱来之不易,有付出才有获得,有竞争才能成功。这是他用干家务赚钱这
      种方法教育孩子的原因。这些孩子的成功也不是从小树立了金钱至上的观念,而是
      树立了勤劳与竞争的观念。
      
          《富爸爸, 穷爸爸》一类书从这种金钱至上又引出了一系列引起误导的观念。
      作者把一个文化低的人作为富爸爸,而把一个有博士学位当教授的人作为穷爸爸。
      无文化发财,有文化受穷是歪曲,不仅不符合现实,而且会使孩子走入歧途, 对绝
      大多数人来说,在市场经济中还是要勤劳加知识致富的。人力资本理论证明了人的
      收入与人受教育的时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而且,随着知识在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收入与教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美国为例,20 世纪50年代, 高中毕业生与大学毕
      业生的收入差距为42% 左右,80 年代这一差距已扩大到84% 左右。在中国, 每多受
      一年教育, 收入增加6%~7%, 根据深圳等地的调查, 博士、硕士、大学本科和大学
      专科各种教育水平人员年收入的差别在1 万元左右。有了知识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
      献, 也能拿到更高收入。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种不容置疑的真理。文盲大款的
      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种有文化是穷爸爸, 文盲才是富爸爸的观念早已被扔进了历史
      垃圾堆。
      
          我们并不否认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各国的教育制度都有缺陷, 有些也许还相
      当严重。但我认为, 以此为借口不让孩子上学, 而去跟什么无文化的富爸爸学经商
      赚钱, 绝对是葬送孩子前程的死路, 每一个孩子总要从正规学校教育中获得知识与
      才能, 这是他们人生成功的起点。科举制度下的教育体制还培养出了一批人,何况
      现在的教育制度再有缺点也比那种教育制度进步多了,像比尔·盖茨那样不读哈佛
      而成功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不是一般规律。盖茨也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学他,还是
      要上学读书。《富爸爸,穷爸爸》对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当
      教授的穷爸爸竭力贬低、丑化,而对没什么文化的倒爷富爸爸吹捧之至。如果孩子
      都以富爸爸为榜样,谁来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如何发展,下一代岂不要文盲大款化
      了吗?
      
          应该说,这本书宣传的新读书无用论(或称洋读书无用论)已在现实中造成了
      不良影响,一些不爱学习或学习不好的孩子总以富爸爸为榜样。一些大学生不读书、
      不学习,一心想赚钱,对《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爱之甚深。这岂不误了一代青
      年人吗?
      
      
      
          这本书把投资作为致富的捷径也是一种误导。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劳动致富, 
      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增加社会财富, 自己也得到相应的回报,是
      正常的。投资对社会当然是有大贡献的,得到高回报也是正常的, 但投资的成功者
      永远只是极少数,这极少数成功人士的经验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如果大家都去
      投资致富, 谁来从事工人、农民、科学家这些社会离不了的职业, 社会财富如何增
      长呢?投资者的成功是以大多数人默默无闻的劳动和奉献为基础的,没有这些普通
      人的努力,投资是变不成财富的。需要有指导投资的书,也要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去
      投资,从事股市投机( 也是投资的一种形式)也是理性行为。但对于孩子来说, 重
      要的远不止这些,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成功之路并不在于投资,而在于年轻时学
      习知识, 然后从事任何一项社会所需要的工作——包括本书作者总以嘲讽的口吻说
      的大多数人和中产阶级的工作。
      
          孩子还需要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 这里应该有的不是市场经济的金钱至上, 物
      欲横流, 而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气氛。孩子要有理想。我非常欣赏当年肯尼迪总统的
      一句话: 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 先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我们的孩子也不要
      问将来能赚多少钱, 能发多少财, 而要问我该为社会做点什么。孩子应该有这种理
      想。我们让孩子读的书中应该有这种理想主义精神。孩子还不应该太务实, 像个小
      大人似的,而应该富于幻想,也许孩子的许多幻想离现实太远,或者根本无法实现,
      但富于幻想是孩子最可贵的地方。他们在成人之后的创造性思维正来自于这种童年
      时的幻想。这正是科幻类图书受孩子欢迎的原因。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幸福(并不一定要发大财)。孩子应该是在一种
      富有理想、幻想,充满天真的气氛中成长的。我不愿意看到《富爸爸, 穷爸爸》之
      类充满铜臭和错误观念的书腐蚀孩子幼小的心灵。读《魔戒》,孩子以弗拉多为榜
      样战胜邪恶,读《富爸爸,穷爸爸》,孩子小小年纪就以富爸爸为榜样不思学习一
      心发财。你愿意你的孩子读什么书呢?
      
          ( 罗伯特·T.清崎, 荷伦·L.莱希特: 《富爸爸, 穷爸爸》, 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2000 年9 月第一版。)
      
          从尊重农民开始——读《我向总理说实话》
      
          当人们说一个人“笨”或“土”时,总爱说:“像农民一样。”其实再往前追
      一、二代,现在的城里人或精英们不也是农民吗?读了李昌平先生的《我向总理说
      实话》后深感,要走出农村的困境,必须从尊重农民开始。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一直是最苦的。“万恶的旧社会”就不必提了。新中国建
      立后, 农民也就是在土改时过了几天好日子。从农业合作化开始, 农民就不断受折
      腾。城乡二元体制的确立和以牺牲农业实现工业化的实施,是农民受苦的根源。困
      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都是农民。谁要犯了错误或当了右派就发配农村——流放地
      当然是选最苦的。改革开放以后农民过了几天好日子,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
      这些年城乡差别日益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他们还没有摆脱相对贫困状态。农
      民苦到什么程度,我们还是缺乏认识的。读了这本书, 深受震撼的就是“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加入WTO 之后, 受冲击最大的恐怕还是农业和农民。如
      果再不解决“三农”问题,恐怕不仅小康云云成为纸上谈兵,而且社会能否安定都
      令人担忧。
      
          中国的现代化关键是农村现代化,中国社会的小康关键是农民的小康。这已成
      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三农”问题为什么严重?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却是一个更令
      人深思的问题。《我向总理说实话》更多的是感性叙述,但这是我们进行理性思考
      的出发点。
      
          农民问题的产生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这两个问题归
      根结底就是农民的权利得不到尊重。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杜润生先生在为这本书写
      的序言中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给农民以最基本权
      利。”这是非常有见解的。要做到这一点还要以真正尊重农民为前提。
      
          改革开放之前,户籍制度把农民束缚在农村这块小天地里,国家通过工农业剪
      刀差剥夺农民,以损害农业为代价实施工业化。贫下中农与工人有同样的政治地位,
      但经济上却有天壤之别。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之类的话天天讲,但农业却停滞不前。
      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改革之后,农业有了迅速发展,农民生活大大改善,
      但二元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干最重的活,赚最少的钱。在
      一些城市,农民动辄被“收容”。有些城市甚至公开规定某些工作不许农民做,要
      留给城里人。留在农村的人收入低, 甚至70多岁的老人,无论收入多少都要交纳各
      种税费。书中描述的种种令人落泪的事实背后是体制上的不平等。
      
          其实党中央对“三农”问题是极为关心的,每年都有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或减少农民负担的文件下发。但正如农民常说的“老和尚的经是好的,可惜让小和
      尚念歪了”。这本书在描述农民之苦时,也反映了某些农村干部的劣行。
      
          在一些干部的头脑中,农民笨,不懂如何致富,所以就抱着富民的思想,今天
      让农民养鱼,明年让农民种果,甚至不惜用暴力强迫农民按他们的意愿办事。他们
      自以为动机正确,做起来理直气壮。结果脱离实际,养鱼,鱼卖不出;种果,果无
      人要。干部呢?有了政绩提拔上去了。这正如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所说的,世界上
      的坏事都是那些动机善良的好人做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