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韩国的科技:大胆开拓
      
          在韩国人的眼里,工业化为的是自立自强。对一向与南韩称兄道弟、却又激烈
      竞争的台湾,早已传来不可忽视的警讯:韩国的工业早已为未来打出宽阔的开展空
      间。向来踩着稳健小碎步的台湾,就有部分原本领先的产业,已处在被南韩由后已
      接近美日,达到2 %。反观台湾近三年来却一直在1 %上下徘徊。但南韩人却不以
      此为满足。”看统计数字,我们也许不比先进国家相差很多;但看看金额,我们实
      在还不能比”。韩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金学济说道。因此,韩国人在1991  年将研
      究发展经费比例提高到3 %,并要在2000年达到5 %。
      
          十年前,只占韩国研究发展支出五分之二的民间企业,在政府激励下,今天已
      吃下整个韩国七成的科技研究开支。而经过立案的民间研究单位,也由200 个发展
      为目前的500 个了。
      
          2.由失败奔回成功
      
          事实上,这种不计成本的作风,在过去南韩强渡难关建立工业的过程中就已充
      分流露。八年前,三星集团决定跨入半导体存储器蕊片生产。当时全球产量远大于
      市场需求,连许多美国大厂都纷纷退出。在三星第一个产品64K 位存储芯片上市六
      个月内,市场上单价由3.5 美元狂跌到50  美分,三星咬牙撑了下去。当年赔钱的
      钢铁、造船等工业,今天成了南韩快速成长的基础。
      
          由失败崩溃边缘奔回成功,南韩对自己益发有信心,对未来的雄心也越来越强。
      “目前我们的贸易、科技实力是全世界前20  名,10  年后我们要作前10  名。”
      曾在科技处规划未来15  年发展计划的姜玟镐说。
      
          3.技术自主当赢家
      
          历史“情结”加上工业需要,南韩人将自主视为工业发展的最高目标。
      
          “在这里,提到技术自主,没有人敢争辩”,瑞典电讯大厂Ericsson  在南韩
      的资源顾问林致洙强调。南韩的造船工业,起步虽比台湾晚,最近却可为台湾建造
      巡防舰。特别是设计部门有几百个工程师在画图设计,而台湾到现在还是买外国图
      纸来用。南韩的成绩如此出色,飞利浦的斯莱福思指出,主要原因是“南朝鲜人有
      不同寻常的目标导向”。
      
          4.不怕风险敢担当
      
          斯莱福思以南韩跨入从来没有经验的半导体工业为例,说明南韩人眼中只有目
      标,却不为困难所阻。他说:“他们会碰到很多障碍,但他们一定会找出办法来证
      明他们成功了。”领导人坚持冒险达成目标,也正表现出不怕失败的精神。曾任通
      讯部长的吴明,在1981  年担任次长时,提议在实验室里打破外商对南韩交换机市
      场的垄断。当时不但电讯单位、制造厂商犹豫再三,连从未做过10  亿韩国规模开
      发计划的南韩工程师,都不确定能否接下经费240 亿的交换机计划。但南韩陆军军
      官校毕业、曾为韩国炮兵部队发展电脑系统的吴明却坚持,为了技术的独立,“只
      要有需要,就值得冒险”。
      
          今天,韩国自己开发的交换机已在南韩乡间处理20  万条电话线往来通讯,而
      原本供应乡间电讯设备的瑞典Ericsson  公司,在南韩自制设备装机完成后,立即
      降价,替南韩省下4000  万美元。吴明带点得意地回顾:“如果当时连我这个次长
      都不敢负责推动这种事,这个政府根本就不能顺利运作了。”充满个人领导色彩的
      财团对顶风冒险更无惧色。在三星半导体遭逢全球不景气风暴袭击时,三星集团的
      创办人李秉喆曾对同仁说过,如果熬不过这次风暴,三星集团就会破产,而三星集
      团是南韩最大的财团。“我们承诺要作这行,别无选择,只有设法生存下去”。当
      时公司上下就是这样的决心。
      
          领导阶层的决心带动员工的拼劲,当时三星厂区每天都像打仗,负责维修生产
      设备的工程师比作业员还紧张,24  小时待命厂区,不让机器停转。
      
          这种做法与台湾对发展科技工业的态度截然不同。台湾非要水到渠成才行,在
      韩国,水还没来也可以先把渠修好。决策人士的魄力使韩国人做事的手笔越来越大。
      
          5.经费够用50  年
      
          通讯部长吴明把韩国迈入资讯社会视为己任。他的目标是:“到了2000年,我
      们要使每个家庭都拥有电脑,使每个国民都有公平的机会取得资讯,达到先进的资
      讯社会水平。”因此他拨了一笔钱给专门负责电脑化技术的韩国电算院使用。难怪
      院长金圣镇虽然承认韩国软件技术至少落后台湾三年,却也不经意地透露,通讯部
      提供的经费,“够我们电算院用50  年。”以目前还在加速的4 兆位存储器芯片计
      划为例,就是在政府的电子电讯研究所协调带领下,由三星、金星、现代合作开发
      新一代的产品生产、设计技术。据统计,在四年中,单是政府就要拨出5000  万美
      元。
      
          事实上,了解韩国成长过程的人,都将韩国有效率的步调,归功于政府的领导。
      近二年来经历民主化的大幅度变动后,经济企划院严峰成表示,当局也绝不放任产
      业自由发展。比如南韩当局就在1987  年颁布了航空工业推广法,不但规范航空工
      业的发展,更要成立国家的航空研究所,发展技术,培养人才。
      
          6.科技就是人才
      
      
      
          政府自视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其实科技就是人才!”金圣镇说道。
      而在韩国人眼中,人力也是他们仅有的条件。电子协会国际组组长李恒燮表示“我
      们什么自然资源都没有,只有人。”为了培养出科技人才,南韩建立了独立的科技
      教育系统。学生可以在科技高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院(研究所)一条鞭的
      体系中跳级就读。
      
          此外,政府还特别立法,学生毕业后可以免服兵役,直接进入公民营科技单位
      做研究工作。
      
          在本土人才成熟前,韩国大量利用散居海外的科技人才。单在1986  年,就聘
      请了150 位海外人才回国。
      
          有担当、大手笔,加上全国集体行动,大力培养人才,韩国才能以跳蛙般的幅
      度快速发展。可以说,大家都预测高科技起步晚于台湾的韩国,终会冲到台湾前面
      了。
      
      --------
      泉石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