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家时代(1)
      
          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争论的十年,其议题是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
      论的关键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这样的争论中,企业家快速成长为社会精英。
      
          随后的十年,是尝试的十年,中心思想是怎么搞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产
      权、激励等成为社会通用的流行词汇,经济学家成为社会现象的解释者,一定程度
      上把握着中国的话语权。
      
          自本世纪初开始尚未结束的十年,是规范的十年,核心内容是如何以法治来完
      善市场经济,法治、有限政府和程序公正正在或将赢得同等的地位。于是,我们预
      言法律家,将成为此间的新宠。这是中国走向法治市场经济的必然。若非如此,我
      们就难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律师在年初全国两会上,开始以律师职业阶层的模糊
      形象出现在参政议政的道路上?为什么一度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良心的吴敬琏,要
      和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江平合作,悄悄跑到上海去注册一个民营的法律经济研究所?
      
          立法:向下的变
      
          社会的嬗变,往往可以从立法的方向上,窥见一斑。2003年开始前,我们从中
      国经济立法计划中,感叹中国的变法。而整个2003年,我们发现,立法方向,也由
      经济领域转而向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法院对行政监督也比以往更加积极,独立机构
      为控制对象所俘虏从而忽视消费者利益的现象,正受到立法的围攻。
      
          时代的发言者
      
          每个时代都有引领时代的发言者。
      
          中国立法大提速时代的迫近,以及立法方向在半路发生的“向下的转变”,都
      给法律家腾挪出巨大的言说空间,并以立法和释法的言说方式,使之区别于一般的
      人文知识分子。
      
          2003年夏天,我在地处北京花家地的法制日报社,听着楼下武警官兵“同志,
      请出示证件”的操练声,为新创办的一份经济法律杂志撰写试刊词。记得我在那篇
      题为《过渡时代的发言者》的试刊词中,言之凿凿地放言:法律家作为时代的发言
      者势不可挡。
      
          我以为,法律家阶层渐次把握话语权的“势”,是时代赋予的。上世纪80年代
      初到90年代初,是争议的十年,议题是要不要搞市场经济,关键词是社会主义和资
      本主义;随后的十年是尝试的十年,议题是怎么搞市场经济,成本、竞争、激励、
      博奕、囚徒困境之类词语,成为社会通用的语言;而本世纪初的十年,是规范的十
      年,它的中心话题是如何以法治完善市场经济,我们相信法治、有限政府、程序公
      正等概念也会赢得同样的地位。
      
          与这个三段论相对应的,是知识阶层的一个新动向:法学家和经济学家走到了
      一起,过去十年内把持媒体世界话语权的经济学家们也开始关心法治。10年前,经
      济学家茅于轼在北京催生了民营的天则经济研究所,10年后,法学家江平和经济学
      家吴敬琏领着一拨经济学家和法学家,悄悄去上海注册了一个民营的法律与经济研
      究所。
      
          由知识界从经济到法律的变迁,我们可以洞见一个法治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
      事实上,王雪冰和周正毅们的坠落,已使这个时代的来临端倪初显。2002年被誉为
      金融家的灾年,2003年被称为地产大亨的灾年,风云人物的幡然落马,各有各的偶
      然,而众多的偶然串连在一起,便划出一条必然的脉络,这一切都是法治规范完善
      市场经济的前兆。因为当下的中国,市场有序化以及信用和规则体系的建立健全迫
      在眉睫,法治、宪政和政治体制改革亦是至关重要。
      
          我们不敢说,时代的发言者已由经济学家转向法学家,更不敢说经济学家将逊
      位于法学家,但我们坚信经济学和法学的互动乃历史大势,法学家作为时代的发言
      者势不可挡。
      
          基于对时代的发言者的认识,我曾为他们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立志做中国市场
      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坚定捍卫者;以宪法至上为决不动摇的信条;笃信正义就是正义
      ;倡导以法的精神管理社会,经营财富;致力于推动以法治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成
      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