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转折(4)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一句话是: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人们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从实际利益决定的。以
      前靠做政治运动积极分子能吃好饭,大家就争做积极分子,现在实际利益与职称相
      联系,人们不能不重视业务成绩。
      
          在刚开始评职称时,政治因素还是起很大作用。非学术委员的党总支书记坐镇
      学术委员会,发号施令,要确保某人上,要把某人拉下来,而且还要把不听话的学
      术委员排挤出学术委员会。所以,当教授评审权下放到复旦时,朱东润先生说了一
      句很有意思的话:“这一下糟糕了,能否升教授,就要看他祖宗坟风水好不好了。”
      贾植芳先生告诉我,当谢希德校长向一些老教授宣布评审权下放时,他们有些人说
      :“我们可不敢评,要是不同意有些干部上,会说我们搞阶级报复。”这虽然是说
      笑话,但也可见当时的氛围。
      
          不过历史总是在前进的。虽然政治因素、人事关系都还存在,但业务成果毕竟
      更加看重了,于是风气也随之大变,却不料一变又变到了另一极端。
      
          以前是少写文章、少出书为好,多写多出就是名利思想,白专道路,现在要是
      写得少了、出得少了,则是科研成果欠缺,要不是有什么特殊关系,特殊手段,就
      很难提升职称。为了学术前程,也为了生活问题,大家只好多写文章多出书,甚至
      不惜贴钱来支付版面费和出版费,——当然,这钱也未必是从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
      还可以拉赞助或者申请什么基金之类。但学术这东西是靠长期积累的,无法急就,
      弄得太急了,只好东拼西凑,甚至不惜窃取他人成果以为己有。
      
          当复旦教师的剽窃事件在报上被揭露时,一位校领导在路上碰到我,顺便征询
      我的意见。我坦率地说:“此事别人已拿出了证据,还有什么可辩的?这种事在复
      旦恐怕还不止一两件,我们是该整顿一下学风的时候了。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这
      些剽窃者,已不是那些写不出文章,提不上职称的人,而是校方所器重的学术精英、
      学科带头人。他们不是写不出学术著作,而是被现在这种要求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的风气搞坏了。你看当年我们的老师们,著作写得多么扎实,一生的代表作也就那
      么一两本,何必求其多?”这位领导也很坦率地回答道:“我们都是复旦毕业的,
      当然都知道老先生们是怎样扎扎实实做学问的。这种治学方法好是好,但何年何月
      能拿出成果来呢?现在复旦已经滑坡了,也要急于每年上报成果啊!”看来这位校
      领导并非糊涂人,他们自有苦衷也。但是,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不必再往下说了。
      
          为了要快出成果,出大成果,搞集体著作自然是一个好方法。这做法,在大跃
      进时期已开其端,现在做起来自然驾轻就熟。所以领导上一加提倡,下面就全面开
      花。不过我对某领导所说搞集体著作能出人才,能出大成果的说法颇有异议。我觉
      得搞集体著作,无非是用大家的力量垫高了几个带头人,却埋没了许多人才,而这
      种急就章的成果,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系里和本教研室负责人希望我出来主编一
      部《中国美学史》,也为我所拒绝。因为我虽然喜欢中国美学,但自知尚未到达写
      书的火候,而且也不喜欢搞集体著作,——至于后来主编的《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
      》,则是多年指导博士生的工作成果,由他们的博士论文组成,又是另一种情况了。
      
      
      
          教研室把我的意见汇报到系主任陈允吉老弟那里,他特地来约我一起作饭后散
      步,边走边谈。他说:“我其实是很同意你的意见的。学术著作应是个人多年研究
      的成果,不能靠很多人集体来搞,大跃进时代的大兵团作战就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所以你个人不愿意搞集体著作,我是赞成的,但你也不要反对别人搞。从全系工作
      来考虑,总得有一些人来搞集体著作,以应付上面的要求,而且也总有些人喜欢搞
      集体著作的;但同时也要另外支持一些人从事个人研究,以保存我们系的元气,不
      致全部掏空。这样,两方面都能兼顾到,一个系才能维持下去。”这话说得非常现
      实主义,我当然不好再说什么了。
      
          然而这种浮躁的学风,仍有扩大的趋势,也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不知从
      哪里传来的一股风,各校都规定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读期间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才能毕业,而且还要在什么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才能作数。这规定弄得大家
      很紧张。因为各学科的权威期刊很少,核心期刊也有限,而全国各校的硕士生和博
      士生的数字却增长很快,听几家核心期刊的主编说,即使将所有核心期刊的篇幅都
      用来发表研究生论文,也还不够。所以,研究生和导师们对此种规定都很大的意见,
      也多次向研究生院反映,希望取消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但始终无效。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