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转折(5)
      
          有一次在校学位委员会上,前校长杨福家教授提出,说文科的学术论文也应该
      像理科的论文一样,要进入SCI ,取得世界公认。我借此机会,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认为:“文科的情况和理科不一样,理科的科研成果没有意识形态性,易于取得
      世界公认,如物理学诺贝尔奖;而文科的东西意识形态性强,难于取得世界公认,
      比如在中国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到外国就不可能取得同样的地位,而诺贝尔文学
      奖也因为意识形态和审美趣味的关系,而往往不能取得公认。现在以理工科模式来
      规范文科,是一种通病,也是一种误区。比如,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的规定,就是
      从理工科套过来的。对文科说来,文章的好坏,历来不取决于发表刊物的大小。鲁
      迅有两篇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和《上海文艺之一瞥》,前者
      说古,后者论今,都是经典论著。这样高水平的文章,我是写不出来的,料想诸位
      也未必能写得出来。但是前一篇发表在广州《国民日报》的副刊上,后一篇发表在
      《文艺新闻》上。《文艺新闻》是一张小报,《国民日报》也不是什么重要报刊,
      可见文章的价值不在于发表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规定也该改一改了。”这意见取得
      了许多文科学位委员的赞同,但一付诸表决,还是失败了,因为在学位委员会里,
      还是理科的委员为多。
      
      
      
          我原先是劝我的博士生少写文章,迟发文章。盖因厚积才能薄发也,现在写得
      少,将来才能写得多,写得好。但在现行体制下,这办法有点行不通。他们现在要
      毕业,将来要升职,都非要急于拿出成果不可。所以我也改变了主意,建议他们分
      两手来抓。我说:“你们可以先发两篇文章,取得毕业文凭,再写两本书,骗骗学
      术委员,弄个副教授、教授当当,取得一定的生活资料,但千万不要把自己也骗了,
      以为这就是学术成果。你们以后还是要沉下心来做学问,一个学者一辈子要能写出
      一两本像样的书来,就算对得起自己了。”博士生们觉得这话既不唱高调,也不随
      波逐流,还比较实在,有可行性。
      
          至于行得如何,当然要看时代风潮而定,不是导师的几句话所能决定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