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谋”下的落网者(4)
      
          纷纷落网不胜防
      
          形势的遽变是在1957年6 月8 日开始的。那一天,《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
      猖狂进攻》的指示发出,《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指示是内部的,
      而社论是公开的。这篇社论,就是反右派斗争的信号。
      
          而在这之前,形势就有了变化的征兆。5 月25日,毛泽东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
      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说了几句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长的话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
      能胜利。”“同志们,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最后还强调说:“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完全错误的。”各报对这几句话
      的重视程度不一,版面安排的位置也很不一样。姚文元大概已从柯庆施—张春桥这
      条线上得到了消息,就写了一篇杂文《录以备考》,对《文汇报》在排版上不突出
      毛泽东这几句话的重要性,提出了批评。姚文元的杂文得到毛泽东的表扬。
      
          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
      生,实在缺乏政治经验,敏感性不足,一时还觉察不出形势的变化,继续大鸣大放。
      中文系二年级黄任轲等人的大字报,就是在6 月11日上午贴出来的。
      
          但这之后,形势就急转直下了。
      
          6 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
      文章,各报一律转载,作为反右派斗争的理论根据。但这次正式发表的文章,与几
      个月前传达的讲话记录稿,却大有区别,侧重点已转移到阶级斗争还没有结束这一
      点上来了。除了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以外,文章里还特别提出了区分言行是非的六
      条政治标准,是原来讲话稿中所没有的。这六条标准是:“(一)有利于团结全国
      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
      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
      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
      度;(五)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六)有利
      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
      毛泽东还特别强调:“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
      
          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说法,即由此而来。
      
          7 月1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当
      时虽然没有说明这篇社论是毛泽东所写,但口气之大,一看便知来头不小,决非报
      社的秀才们所能写得出来的。从这篇文章中,谁都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阳谋”
      云云,就是在这篇文章中透露出来的。
      
          复旦的反应相当迅速。
      
          6 月18日,全校同学在登辉堂集会,“痛斥反党反社会主义谬论”。这是展开
      反右派斗争的全校誓师大会。
      
          6 月21日,校行政会议会同各民主党派复旦支部,协商后决定,从24日起停止
      一切教学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认真深入地学习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开展击退右派分子猖狂进攻的斗争。”从此复旦的反右派斗争全
      面展开。
      
      
      
          复旦多名人,自然也会有许多出名的大右派。孙大雨、王造时、陈仁炳、王恒
      守、杨兆龙、陈子展、王中……都是报上点名批判的人物,很为复旦扩大了影响。
      虽然后来也搞不清到底是因为复旦打出了这些大右派而显得战果辉煌,还是因为这
      些大右派的名气为复旦增辉生色。
      
          这些人之所以成为右派分子,罪名虽然一律都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但具体
      情况却大不一样。
      
          孙大雨和王造时在民主革命时期都有过贡献,但也与共产党产生过一点误会,
      或者有过一点过节。
      
          孙大雨在解放前是大教联(大学教授联谊会)中的头面人物,做过代理主席,
      在开辟反对蒋介石的第二战场上有过贡献。1949年以后,仍想在政治舞台上一显身
      手,也是人之常情,但原大教联干事中的共产党员李正文随军回到上海之后,主持
      大教联改选,却把民主同盟的一些人从领导岗位上选了下来,孙大雨也从代理主席
      降为候补干事,从此孙大雨不满于新的现实。恰恰李正文又担任了接管复旦大学的
      军代表和第一任党委书记,摩擦自然难免,后来由于工作安排等问题,意见更大。
      鸣放活动一开始,孙大雨倒不需怎么动员,就带头鸣放起来,结果不但被打成右派
      分子,而且由于一直不肯屈服,还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在孙大雨发言批评
      党委时,中文系教授徐澄宇说了一句“快人快语”,也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可见孙
      大雨问题的严重性。但孙大雨却很顽强,受尽磨难而仍活到92高龄,晚年仍致力于
      莎士比亚研究。但大概因为得罪的人太多之故,反革命平反、右派改正之后,仍未
      能按照惯例,回到原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却为华东师大所罗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