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相互关系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
      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
      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三国的关系
      
          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家间的交往,同时,民间领域的交
      流也在频繁展开。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通常被称为朝贡关系。如果周边
      国家向中国派遣使节并进献贡品,中国就承认该国国王的权位,并回赠礼品。之后,
      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不再进行特别的干涉。16世纪后期以后,中国与日本
      已经不存在朝贡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中心展开。在这种大的框架
      下,中、日、韩三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和通信使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
      长期的战乱,掌握了政权。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朝鲜半岛处于“朝鲜王朝”
      时期。
      
          丰臣秀吉有想征服中国大陆的野心,在此之前,他曾经两次对朝鲜王朝发动侵
      略。但是,在朝鲜王朝民众的抵抗和水军的反击之下,日本的侵略并没有得逞。明
      朝曾派援军帮助朝鲜王朝击退日军。丰臣秀吉死后,日、朝两国又重新缔结外交关
      系。
      
          两国互相派遣使节,朝鲜王朝派遣到日本的使节称为通信使* 。通信使起到了
      提高江户幕府权位的政治效果,并且为日朝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之间增进了解
      起到了很大作用。
      
          中国的变化与韩国的对应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满族的前身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并建立了“后金”。
      “后金”的军队在与明朝作战的同时也进攻了朝鲜,造成了朝鲜民众很大的伤害。
      后来,清朝继承了后金并取代了明朝,统治了整个中国。但是,朝鲜王朝十分重视
      同明朝的关系,曾经还提出要征讨清朝的北伐论。
      
          通过贸易开展的交流活动
      
          日本的江户幕府初期推行了扩大贸易的政策。但是,随着基督教势力的不断扩
      大,政府开始限制同外国的往来。从1641年开始,政府只允许在长崎同荷兰人和中
      国人开展贸易活动。
      
          朝鲜王朝在釜山设立了倭馆,继续同日本开展贸易活动。对马藩官吏和商人们
      在这里聚集。
      
          从17世纪中叶开始,朝鲜王朝在清朝首都北京和边境附近同清朝开展贸易活动,
      并且在清朝和日本之间进行中介贸易。起初,清朝为防止国内势力同国外势力勾结,
      禁止对外贸易。但是,随着国内政治逐渐稳定,政府开始解除贸易禁令,并频繁同
      周边国家开展交流。
      
          18世纪后期,欧洲列强开始施加压迫,中、日、韩三国奋起抵抗,拒绝通商。
      中国只允许在广州进行通商,不开放其他港口。
      
          * 通信使:韩国向日本幕府将军派遣的使节团。从1607年到1811年期间,共派
      遣12次。路线一般是汉阳- 釜山- 对马岛- 江户,通常耗时5 ~8 个月。使节团在
      日本期间的费用由日方负担。
      
          栏目1  如何看世界——  三国的地图
      
          东亚的人们自古以来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中国位于中心,而文明较迟的小的国
      家则分布在她的周围。朝鲜与日本虽然也接受了这种看法,但有时认为自己的文化
      也不逊于中国,所以制作了关于自己国家的详细地图。
      
          15世纪初期,朝鲜王朝制作了一幅成熟度相当高的地图(见左)。在这幅地图
      上,以巨大的中国为中心,将包括朝鲜、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放大描绘,而在左侧
      缩小描绘的是阿拉伯半岛、非洲与欧洲。这是根据从中国和日本得到的最新地图绘
      制的。
      
          佛教传播到日本后,日本开始认为世界是由日本、中国、印度三国构成的。所
      以那时的地图是以印度为中心,画上了日本与中国。但是,到16世纪后半期,由于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交流,开始有了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
      
          引起东亚地图发生重大的变化的是16世纪末,来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利马窦绘
      制的《坤舆万国全图》(见下)。他把世界描绘成椭圆形,分为欧罗巴、利比亚
      (阿非利加)、亚细亚、南北阿美利加与美咖拉尼卡(南极一带)五大洲。与以往
      的欧洲地图不同,在这一地图上,中国位于地图的最中间。这是考虑到东亚人的习
      惯,他们容易接受中国是世界中心的认识。另外,出于同样的原因,地图上的地名
      用汉字表示。把亚洲写作“亚细亚”,欧洲写作“欧罗巴”,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坤舆万国全图》在17世纪初传到朝鲜和日本,以此为蓝本,后来有各种各样
      的地图。
      
          17世纪后半期,来中国的传教士南怀仁绘制了《坤舆全图》。这一地图将世界
      分为两个圆。不久,朝鲜和日本的椭圆地图也都被这种两个圆的世界地图取代而流
      行起来。
      
          但是,朝鲜在17世纪的后半期对西欧式的世界地图进行了抵制,强调传统认识
      的地图又开始出现,那就是圆形的天下图(见右)。中国仍然被突出在圆形的正中
      间,朝鲜在她的旁边,其他各国分布在各处。直到19世纪的时候,这样的天下图还
      继续在民间广为流传。
      
      
      
          日本虽然是处于锁国时期,但由于与荷兰进行贸易,传入了新的欧洲地图。在
      此基础上制作了新的世界地图,即19世纪初完成的《新订万国全图》。这一地图是
      在英国人制作的地图基础上,加上日本人对库页岛探险的成果而进行了修正,是标
      出了库页岛的第一幅世界地图。
      
          这就是东亚的人们为把世界各国的位置从地图上描绘出来而反复进行的种种尝
      试。
      
          栏目2  三国间的漂流民
      
          什么是漂流民?是那些本来不希望到别的国家去,但是,偶然在海上遭难而漂
      流到别国去的人们。这幅画是日本人描绘的19世纪初漂流到日本海岸的12名朝鲜人
      的场景。
      
          从16世纪末开始的270 年间,可以确认的漂流到日本的朝鲜人将近1 万人。也
      有漂流到朝鲜的日本人和漂流到日本的中国人。中国与朝鲜之间也有漂流民。
      
          对漂流民采取的方法是将他们分别送回本国。图中的12个人后来就被送回朝鲜
      去了。这是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围绕漂流民问题的“交流”。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