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和1993年的所有父母一样,比尔. 安德森(Bill Andersen )知道他九岁的儿
      子想要什么圣诞礼物:《真人快打》。这款暴力街机游戏的家用机版是那时最热门
      的玩意,它以650 万美元的销售额把《街霸II》远远抛在身后。安德森向上司表示
      了对这款游戏的忧虑,他的上司约瑟夫. 列博曼(Joseph Lieberman)是来自康涅
      狄格的民主党参议员。这位志向远大的政治家在听取了参谋的汇报后,决定亲自体
      验一下这款游戏。  《真人快打》让列博曼哀叹于自己想像力的匮乏:游戏里的秘
      技可以让玩家把对手撕成两半,喷涌而出的鲜血溅满整个屏幕。更让列博曼惊慌的
      是,玩家们热爱这残忍的招式:任天堂要求《真人快打》的制作公司Acclaim 在超
      任版里去掉那些有争议的必杀技和血腥画面,而世嘉(Sega)公司则毫无顾忌,最
      终,世嘉五代主机(Sega Genesis)上《真人快打》的销量远远超出了任天堂的合
      家欢版——是它的三倍,世嘉五代也因此成了玩家必备的主机之一,旋即卖出一千
      五百万台。神坛上的任天堂从此光环不再。 
      
          这远不是全部,列博曼议员随后看到了《暗夜陷阱》(Night Trap),在这款
      世嘉主机大作里,吸血鬼们的猎物是一些衣不蔽体的女孩,其中一位受害者甚至像
      极了电视剧《别样接触》(Diff’rent Stroked)里的童星达纳. 柏拉图(Dana Plato)。
      充斥着暴力内容的电影,譬如《落水狗》(Reservoir Dogs)和《终结者2 》(Terminator 
      2),已征服了好莱坞,游戏界也越来越杀机四伏。 
      
          1993年12月1 日,列博曼议员为此召开记者招待会,吹响了清剿暴力游戏的号
      角。
      
          坐在列博曼旁边的是赫伯. 科尔(Herb Kohl ),这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民主
      党参议员同时还是青少年司法小组委员会的主席和政府信息管制小组委员会的要员。
      与会的还有儿童剧《袋鼠指挥官》的监制和主演:鲍勃. 金塞恩(Bob Keeshan )。
      科尔指出:“玩弹珠和画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孩子们都在玩着“充
      满尖叫和痛苦的电子游戏”,那些内容“足以让成年人从噩梦中惊醒”,金塞恩也
      警告说:“孩子们在暴力游戏里作为主动参与者所学到的东西  ……连成年人都会
      如见到洪水猛兽般畏之不及,而如果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再听之任之,它的确会发展
      成为威胁到千家万户的洪水猛兽。”他督促游戏制作者们:“认清你们在社会教育
      中所扮演的角色。” 
      
          列博曼议员高瞻远瞩地总结道:“在看过这些暴力游戏后,我坚信,在游戏界
      中有那么一小撮极端不负责任的制作者,我希望政府可以革除他们。”
      
          政客和卫道士们总是试图拯救下一代于水火之中,尽管他们不一定理解年轻人
      的文化,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运用他们所把持的话语权和立法权。早在美国内战结束
      时,宗教领袖们就把艳情小说指为:“撒旦门下最能干的爪牙,它们毒害年轻人的
      心灵,以扩张它们邪恶的领地。”进入二十世纪后,电视和电影又成为了新的标靶,
      针对这些全新媒介的调查研究一连持续了几十年。五十年代,电视上的猫王(Elvis 
      Aron Presley)只能出现上半身,《MAD 》杂志的创办者威廉. 盖恩斯(William 
      Gaines)被国会传唤。七十年代,龙与地下城里的魔鬼与巫术被和撒旦崇拜(Satanism)
      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在密歇根湖事件发生后,反对的声音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八十
      年代,重金属文艺工作者“犹大牧师”和“Ozzy Osbourne ”被指控为教唆年轻听
      众自杀。九十年代,电子游戏成了新的“乐与怒”,也成了卫道士们心中更强烈、
      更无法抑制的痛。 
      
          这种敌视心理可以上溯至三十年代,那时的弹球厅一贯被视作是地痞流氓聚集
      的地方。纽约市长Fiorello La Guardia 为此颁布了禁令,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方才
      解除。接着被取缔的就是《死亡飞车》,这款碾压屏幕上像素点的游戏一度成为报
      纸头条。八十年代初是电子娱乐业的黄金时代,它的总产值达到六十亿美元。随着
      电子游戏的日益普及,一些人心中的担心也开始疯长,他们觉得这些游戏对孩子们
      有潜在的不良影响。 
      
          1982年,家庭-教师协会(PTA )发布了一份谴责街机游戏的声明:“遍地开
      花的电子游戏厅对经常光顾那里的年轻人是有害的,我们对此非常担心……初步调
      查表明,这些乌烟瘴气的场所大都集中在学校附近,许多游戏厅并不限制学生们在
      上课时间出入其中,这无疑是旷课和逃学的诱因。在这些几乎不受监管的场所,贩
      毒、吸毒、酗酒、赌博、帮派活动,以及其他不良行为得以孳生。”
      
          一些城市,譬如德克萨斯州的麦斯奎特、伊利诺斯州的布拉得利、乔治亚州的
      斯乃尔维尔,开始限制或是取缔街机厅。1982年,布拉得利的市长看到“几百个青
      少年聚集在街机厅里抽大麻”,他随后得出结论:“孩子们把书费、午餐费,以及
      每一个能弄到的硬币都投进了那些花花绿绿的机器。”尽管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麦
      斯奎特市试图取缔电子游戏的起诉,但其他国家,譬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
      西亚,不光颁布了电子游戏的禁令,还强行关闭了街机厅。
      
      
      
          媒体也不失时机地来火上浇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World Report)
      用的标题是:“电子游戏——娱乐还是威胁?”《少儿健康》(Children’s Health)
      :“数字一代的电子游戏热:福兮祸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 )的新闻评论
      员罗伯特. 麦卡尼尔(Robert MacNeil)则说道:“这些电子游戏究竟是在教育孩
      子们成为未来的主人翁,还是在扭曲他们幼小的心灵?”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号,科学家和教育家等学术界人士展开了研究。时任美国公
      共卫生署署长的埃弗雷特. 科普(C. Everett Koop )博士猛烈抨击道:“电子游
      戏会导致儿童行为失常,他们的身心会融入游戏模式: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消灭敌人,
      从而,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被欺负时,他们只会袖手旁观。” 
      
          《新闻周刊》(Newsweek)附和道:“尼古拉斯. 波特(Nicholas Pott )博
      士在纽约市诺斯神经外科医院的两个病例显示:过度沉迷于游戏的年轻人会不顾一
      切地逃避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门诊主任海尔. 费什金(Hal Fishkin )博士表示
      了他对游戏中你死我活这种生存法则的反对:‘请(游戏界)不要再给已经很糟糕
      的暴力问题煽风点火’。还有一些人则担忧游戏这种娱乐形式会改变人们的潜意识,
      南加州大学的通讯学教授佛瑞德. 威廉斯(Fred Williams )指出:‘一个人如果
      习惯于在电子游戏中寻求刺激和满足,那么他就会对生活中不是那么快节奏的事物
      变得缺乏宽容和耐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