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中间阶层的新视角
      
          我们承认上述中间阶层的政治内涵比较抽象,并不能如上节所讨论的各种界定
      方法那样直接划分出中间阶层的各种群体,更不能依此计算中间阶层的数量。但这
      并不是说中间阶层的内涵对于中间阶层的具体界定没有意义。
      
          “去两边、留中间”是作者界定中间阶层的独特视角。如前文对中间阶层内涵
      的分析,作者所理解的中间阶层是社会结构的“中间”部分,是相对于社会基层与
      社会上层而言的。换句话说,先挑出社会上层(较高的资源获得能力,一定程度上
      能够控制、支配他人)和社会基层(较弱的资源获得能力,一定程度上受他人的控
      制、支配)两部分,剩下的就是社会中间阶层(中等的资源获得能力,对自己的命
      运和安排有相对独立的支配)。中间阶层的范围比较模糊,但社会上层和下层则相
      对清晰。就像一块蛋糕,先看准了比较明显的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横切两刀,落
      在中间的那一块就是中间阶层。
      
          社会上层主要是政府官员(权力的拥有者,作为中国特色,还包括各种事业单
      位的领导,中大型国企的领导人)、较大企业主(财富的直接拥有者)、企业较高
      级经理人员,以及名人群体(如演艺明星、体育明星、高级知识精英等)等。而社
      会基层相对简单,主要是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包含“民工”这一中国的又一特色
      群体),以及各种社会底层群体(如无家可归者)等。其余社会群体,大都可以划
      归为中间阶层。
      
          可以看出,相对于一般学者和媒体的界定范围,特别是相对于以具体职业来进
      行“点名”的界定方法和以具体财产收入数字来“框定”社会成员的界定方法,本
      文的界定视角无形中将中间阶层的范围扩大了许多。作者不认为这是一种缺陷,相
      反,确信对中间阶层的广义理解正是这一视角的价值所在。
      
          首先,“去两边、留中间”的界定视角有较高的弹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历史
      阶段,社会上层和社会基层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对他们强势或者弱势的理解在社会
      舆论中更容易达成共识,不会像界定中间阶层那样充满分歧。中间阶层本身就是比
      较模糊的社会中间地带,所包含群体的综合地位随着社会转型的进程不断变化,而
      且还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兴的职业群体。这样,从清晰的社会层次入手,抽丝剥茧,
      更容易辨识出中间阶层,并为社会转型中的变数留下足够空间。
      
          其次,对中间阶层的广义界定与作者的基本判断相互呼应。这个判断就是:中
      间阶层不是很多学者和媒体所炒作的“精英”阶层,而是社会“骨干阶层”。从媒
      体对中间阶层高高在上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奢华的生活标准的炒作
      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眼中的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精英”,如消费精英和赚钱精英。
      某些学者对于这种严重的舆论误导不仅没有提出批评和校正,反而推波助澜、隔三
      差五、信手拈来地提出一些高收入或高财产标准,或者不负责任、不加推敲地推出
      一些中间阶层发展数字,甚至肤浅地附和一些界定中间阶层的庸俗化生活方式标准,
      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的误导。对于绝大多数民众来讲,中间阶层竟然成了一种高不
      可攀的幻象。如此以来,中间阶层又何谓“中间”呢?所谓“中间”,至少有融入
      社会大众之间的意思。中间阶层是看得见、摸得着、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创造着
      各种财富的社会骨干,而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社会精英。
      
          中间阶层主要存在于城市之中,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城市中间阶层,
      并具体选择了北京市区作为抽取样本的地域范围。这除了作者本人的研究便利之外,
      主要考虑到了大都市作为城市中间阶层集中之地,能够体现未来中间阶层发展的许
      多特征,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因为,本研究的着眼点就在于中间阶层的发展趋势和
      未来政治影响。中间阶层在北京市区不仅有较高的绝对人数和相对人数,而且所包
      含的群体类型也更加丰富一些,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基于以上的讨论,并考虑到了范围跨度和覆盖性,作者选取了一些具有共识性
      的中间阶层群体作为研究典型。包括:企业白领(不包括高级经理人)、政府机关
      基层公务员、“事业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中小自营者(包
      括中小企业主、个体经营者,以及少量依靠出租、置换房产和出卖地皮快速致富的
      城市原住民,本研究称之为“城市新地主”这是作者所使用的一个新词汇,在后文
      的讨论中有详细解释。)。
      
          要说明的是,这些中间阶层群体并不一定能概括中间阶层的全部,而只是中间
      阶层在特定时间(当前)、特定地域(北京市区)的一些典型(只给出了四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群体会不断涌现,特别是新的职业群体日新月异,
      一些新的群体可以被划为中间阶层;而原有的一些中间阶层群体可能会逐渐退出历
      史舞台。而且,如果将研究地域转移到其他城市,一些特有的中间阶层群体在这个
      城市可能并不成型,比如“城市新地主”;同时,这个城市也可能会有一些北京城
      区所没有的其他中间阶层群体。所幸本研究不是定量研究,并没有从数字上概括整
      个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企图。从“典型性”出发来选取研究群体和具体调查对象,
      目的是描述现象,提出问题,初步探索需进一步验证的规律(下一节将对研究途径
      的选择做专门的讨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