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与“客观”的不一致(1)
      
          对所属阶层主观界定的根据是被研究对象的自我认同,而客观界定则是按照研
      究者预先设定的客观指标来衡量。
      
          主观界定充分照顾到了被研究对象的观念与感受。正如英克尔斯在研究现代化
      时所强调的,现代化不可忽略的是“人的现代化”,人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具备了
      一些基本特征,才可以确认社会的现代化。参见〔美〕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素
      质探索》,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 页。然而,如果采用主观的认定
      标准,则会带来被研究者在自我判断上的随意性,被研究对象相互之间,以及研究
      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在理解上的分歧。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主观认定和客观认定的
      结果往往不太一致,一般会出现自我评价高于客观评价的现象。比如,美国《财富
      》杂志在1940年进行的调查中,给出“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三个备选
      答案,80% 的美国人选择自己为中间阶层,这个结果成为许多人欢呼美国已经“中
      间阶级化”的直接证据。但后来阶层分析学者理查德·森斯特的研究却表明:美国
      人不喜欢“下层阶级”这个称呼,所以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中层阶级,即使那些数
      量庞大的蓝领工人也是如此。转引自〔美〕吉尔伯特:《美国的阶级结构》,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0~303 页。中间阶层作为一个新生的现象和概念,
      学者们在如何界定时都争论不休,一般民众更难有清晰的标准。客观界定虽然忽略
      了被研究对象的个人观念和感受,但操作简单、明确,可以通过显而易见的职业、
      收入等指标界定中间阶层。因此,依据客观指标特征来界定中间阶层成为研究中的
      主要方式,而主观界定常常作为一种补充。
      
          在具体使用客观指标的时候,学者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研究角度和条件来
      选择使用一种指标,或几个指标的组合。如果选择指标组合,需要注意的是:首先,
      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往往有主次之分;其次,指标之间往往不
      是完全独立的,存在或多或少的相关性,甚至有时这种相关性很高。
      
          三新马克思主义与新韦伯主义的分歧
      
          新马克思主义的中间阶层理论相对于传统马克思主义要灵活、精致得多。如美
      国学者赖特的“矛盾阶级地位”理论,在剥削与阶级的关系问题上,他仍然认为财
      产的不平等是剥削存在及阶级划分的基础。同时,他赋予财产更加宽泛和新颖的概
      念,认为不平等分配的财产不仅指生产资料财产,它还包括劳动力财产、组织财产
      和技能财产。拥有生产资料财产的是资本家、小雇主和自雇小业主,拥有劳动力财
      产的是工人阶级,而另外两种财产的拥有者则是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的中间阶层。
      这些中间阶层受拥有生产资料财产的资本家的剥削,同时依靠所拥有的管理财产和
      技术财产剥削他人。这样,中间阶层处于剥削与被剥削的双重矛盾地位中。Eric Wright: 
      Class , Crisis and the States, London: New Left, 1978.希腊学者普兰查斯的
      “新小资产阶级”,其理论特征有两条:一是以非生产性劳动作为划分和确定“新
      小资产阶级”的标准,从而把大部分从事非生产性劳动的领取薪金的人划归“新小
      资产阶级”,以区别于传统工人阶级,也有别于传统小资产阶级;二是认为人们的
      阶级地位不应仅根据经济地位来确定,政治和意识形态倾向也是决定阶级地位的重
      要因素。Poulantzas N:“On Social Classes ”, in A Giddens and D Held 
      (eds) : Classes, Power and Conflic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2.而马勒的“新工人阶级”论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随着自动化
      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工人将愈来愈少,非生产工人即技术工人和研究人员、管理人
      员会愈来愈多。除了受过训练的传统蓝领工人,“新工人阶级”还包括那些生产
      “生产条件”的科研人员与组织者等。意大利学者卡切迪的“新中间阶级”理论以
      社会承担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职能”为标准划分社会阶级,认为在发达资本主
      义阶段主要有三个阶级: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新中间阶级”,而“新中间阶
      级”仅指工厂企业中的中下层管理人员。Carchedi G: On the Economic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 Classes ,London: Routledge ,1977. 
      
      
      
          当然,这些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有概念进行泛化了处理,保持了传
      统理论在新的社会现实中的解释力,但同时也面临一个理论困境:这还是传统理论
      吗?
      
          新韦伯主义继承了阶层划分的多元标准的思路。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社会分层
      理论机械接受了韦伯划分阶层的经济、权力与声望三个界定标准,而是在韦伯思想
      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并特别强调了职业分层标准。准确地说,韦伯为西方学者提
      供了对马克思一元标准的反思,以及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内选择分层维
      度的新思路。新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关键概念的泛化,其结论与新韦伯主
      义往往异曲同工。相对于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成为阶层分析的主流,包括中
      间阶层的界定。
      
          四多元化的界定指标
      
          如前所述,新韦伯主义的多元界定思路成为阶层分析的主流。概括来看,学者
      们常用的中间阶层界定指标主要包括四类:经济类指标,社会地位类指标,政治类
      指标,以及文化类指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