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在当代世界,随着老中间阶层的衰落、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层结构变迁与分
      化日趋复杂,中间阶层的政治作用并不清晰。特别是各国阶层分化并不同步,加剧
      了中间阶层研究的复杂性。学者们各自的考察环境不同,基本立场不同,对中间阶
      层的政治作用存在很大的分歧,有关理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马克思对中间阶层的政治倾向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一贯的判断,其关于中
      间阶层的论述散见于其庞杂的论著中。其原因有三:首先,中间阶层在马克思的阶
      级分析理论中处于边缘地位,只是到了其晚年的时候,中间阶层才真正走入马克思
      的视野;其次,由于时代变迁,马克思著作中所提到的中间阶层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并不相同;而且,马克思对中间阶层的看法本身是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之中的。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就是封建时代的中间阶层,他们曾经是革命的推动者和胜
      利果实的独占者。从市民阶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它在封建主统治下
      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
      衡的势力……它在现代的代议制的国家政权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
      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
      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参见马克
      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0页。马克思在早
      期的文献中所指的中间阶层主要是“小资产阶级”,包括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
      业者、农民等。无论在政治倾向性和阶层力量上,马克思都没有对中间阶层寄以厚
      望。总体上,马克思认为中间阶层具有两面性、摇摆性和投机性等特征,甚至是反
      动的。但在资产阶级已经取得统治地位、阶级斗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他并没有为
      中间阶层留下足够的地位。马克思相信,中间阶层将会分化,特别是将无产阶级化,
      使得两大阶级对立的形势更加明显: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
      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
      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
      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
      
          “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做斗争,
      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
      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果
      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就不是维护他
      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
      产阶级的立场上来”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 年
      版,第38页。
      
          “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
      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参
      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第52页。
      
          “资产阶级社会的各个中等阶层,即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免要随着他们境
      况的恶化以及他们与资产阶级对抗的尖锐化而愈益紧密地靠拢无产阶级”。“中产
      阶级……力图爬上资产阶级的地位,但命运中的一点点不顺利就把这个阶级中的某
      些人抛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去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至1850年的法
      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3 年版,第1 卷,第259
      页。马克思还预言中产阶级将会被消灭,其中大多数成员将跌入无产阶级的队伍中
      来,只有少数升入资产阶级中去,显然这一情形并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中间阶
      层、特别是以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的兴起,引起了晚年马克思越
      来越多的关注,不得不承认中间阶层逐渐壮大的事实,对以往“阶级斗争简单化”
      的观点形成了冲击。在论及新兴的职业中间阶层时,马克思认为:介于工人为一方
      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中间阶级不断增加,中间阶级的大部分在越
      来越大的范围内直接依靠收入过活,成了作为社会基础的工人身上的沉重负担。同
      时也增加了上流社会的安全和力量。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 册,
      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653 页。马克思在批判马尔萨斯时更明确指出了中间阶
      层不断增长的趋势:他的最高希望是,中等阶级的人数将增加,无产阶级(有工作
      的无产阶级)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将相对地越来越小(虽然它的人数会绝对地增加)。
      马尔萨斯自己认为这种希望多少有些空想,然而实际上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进程却
      正是这样。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剩余价值理论》第3 册,人民出
      版社,1974年版,第63页。如果马克思认真研究关于中间阶层的新发现,他也许有
      可能重新考虑他的革命理论。可惜他晚年的这些新的发现、新的观点瞬息逝去,并
      没有从这里突破他已建立起来的理论。
      
          持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学者大都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
      兴起的新中间阶层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中间阶层将按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模式发展,
      最终将和无产阶级在所有重要方面都结为一体,接受社会主义。中间阶层不过是一
      种特殊的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有着根本的共同利益。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
      间斗争的加剧,它将迅速加入到无产阶级行列中来。极少数中间阶层的上层可能投
      向资产阶级,但是他们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力量上都无足轻重。
      
      
      
          毛泽东在论及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中间阶层时,首先界定中间阶层的政
      治立场,然后才去“定位”什么阶层属于中间阶层。他认为,中间阶级并非指一切
      介于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所有阶级,而是指那些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是动
      摇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阶级。“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
      共产党,”是毛泽东对中间阶级政治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最生动的描述。经过分析,
      毛泽东认定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当时的中间阶层,“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
      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
      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而与现代意义上的中间阶层更为相近的“小资产阶级”, 包括自耕农、手工业
      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
      则是革命的同盟军,“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如果对“小资产阶级”进行细分,
      可以划分为经济宽裕的、经济自给的和生活下降的三部分。他们:对于革命的态度,
      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
      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
      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相关引述参见毛泽东:《中国
      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6页。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