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间阶层问题探索的得与失(2)
      
          这样,国内学者缺乏从政治学的角度去探讨中间阶层。特别是缺乏探讨社会分
      层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从前瞻性和联系性角度来深入探讨中间阶层现象和当前的
      政治改革中间的联系,深入研究中间阶层的发展对未来中国的各种可能影响。国内
      系统讨论阶层分化问题的大多是社会学的学者,但大都没有将中间阶层直接与政治
      稳定与政治发展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政治学者从政治社会学研究视角来研究中间阶
      层现象,是当前中间阶层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分化与社
      会冲突不断涌现,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学者们从多种层面
      上探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问题,但结论并不明朗。如人大选举改革、宪政国
      家、司法改革、党内民主、草根民主、行政体制改革、政治协商制度等各种探讨层
      面。李普塞特直言不讳地讲到:政治社会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分析促进民主的社会
      条件。〔美〕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第1 页。在这种情况下,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探求中间阶层对于未来中国政
      治体制改革走向的影响,无疑都可以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增加一种新的思路。
      
          其次,中间阶层研究并不深入。中间阶层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的结构层次上。
      对于中间阶层的界定、起源、人数、经济地位、社会资源占有水平等方面的讨论是
      必须的,但这种讨论仅仅是宏观指标的分析,并不能回答中间阶层在政治社会学意
      义上的政治倾向、作用等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利用深度访谈等经验
      研究方法,简单的宏观数字罗列并不能提供太多的帮助。
      
          媒体对中间阶层的关注甚至要大于学者的关注。媒体在捕捉社会热点上具有特
      别的灵敏性,他们需要社会热点以吸引眼球,但媒体的缺陷在于难以如学者般严谨、
      深入地探讨社会问题。所以,媒体对中间阶层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消费时尚、文化流
      行的渲染方面,诱导着人们对一种抽象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一些打着中间阶层名义
      的专著,只不过是一些泛泛材料的拼凑。
      
          甚至一些学者也常常迎合大众流行口味,在媒体上发表一些关于中间阶层的泛
      泛言论。即使是学者对西方中间阶层的理论探讨,也多流于泛泛而论的介绍,没有
      详细而深入地介绍其背景和实际影响。关于国内中间阶层的论述,也多是在理论基
      础上构建理论。虽然开始出现中间阶层的实证研究,但所利用的数据大多仍然是二
      手的,花费精力和财力去做一手资料的积累工作的,仍然嫌少。
      
      
      
          当然,这种对中间阶层研究与认识的不深入,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中间阶
      层在中国的发育被打断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随着个人财富的积累、新型职业
      的培育开始缓慢发展,中间阶层对于中国的学者仍然是一个刚刚涌现的事物。无论
      个人体验,还是文献参考,中间阶层研究都缺乏连续时空的积累,而传统上对中间
      阶层教条化的描述对理解当前中间阶层的借鉴意义并不大。而且,意识形态化的传
      统阶级理论约束了对社会分层的讨论,它对中国阶级划分有不容置疑的权威表述,
      如“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个组
      成部分等。引述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序言部分。这种意识形态化的阶
      级结构是明晰而简单的,给中间阶层的探讨留下很小的理论空间。
      
          再次,国内中间阶层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偏颇,主要表现在对当代西方理论不
      加辨析地引进和崇拜。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在经过长期停滞之后,对来自西方的理论、
      文献充满新鲜感,因而在过去二十几年中做了大量必需的、富有价值的引进工作。
      但是,在引进中也往往会犯两个很致命的错误:一个是以偏概全,一个是忽略本土
      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难以把握的人类社会,社会科学领域从来都充满了争
      议,甚至针锋相对。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观察角度和和对具体材料的掌
      握,现实社会的时空背景也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演化。即使当代西方对于中间阶
      层的见解是多姿多彩的,但从来没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或定论。所以,要借鉴其
      他人的研究成果,就要对整个研究领域有完整的把握,才能鉴别具体理论成果的价
      值所在,并以本土研究检验现有理论、创新本土理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