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孙新华走出卫生间倚在床头,随手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电视机。这是他多年养成
      的习惯,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也要抽空看一看新闻联播,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说,
      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影响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资源。他在密切关注产值、客户和人员、
      设备的同时,两只耳朵就像张开的雷达,始终在搜寻着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信息。
      
          这是2000年8 月的一天,孙新华正住在厦门的一家宾馆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
      连日紧张的奔波、应酬,他已颇感疲惫,冲过澡才稍觉清爽。看完电视,他还有两
      个重要的客户要去拜访,一天24小时真是紧张得不够用,他无法让时间延长,只能
      把睡眠的时间缩短。
      
          突然,罗京浑厚圆润的男中音让孙新华心头一震,身后像有一只弹簧,一下子
      把他从床头弹了起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企业在境内上市,将由指标制改为核准
      制。
      
          孙新华的目光其实早就盯上了资本市场。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进行资本运
      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资本运作是企业迅速实现低成本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资本运
      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做大阶段,为了满足企业对于发展资金的
      需求,而进行外部资金筹措;第二阶段,企业改制阶段,即为了改善企业内部资本
      与治理结构,而进行的资本结构与产权结构调整;第三阶段,资本扩张阶段,为了
      达到低成本资本增值与扩张的目的,而综合使用多元化资本运作。
      
          孙新华已经完成了资本运作的第一阶段,银行贷款七千万,实施了对裕溪口煤
      码头的改造。但改建后的煤码头仍然不能适应生产大规模发展的需要,要想再发展,
      资金成了一个大问题。况且,七千万的贷款,几年下来,光利息就要向银行支付2000
      万,靠剩余的薄利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就如同纸上谈兵,更别提动用上亿资金构建
      配煤中心。
      
          从资产经营到资本运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而进行真正意义
      上的资本运作,必须借助资本平台。所以,在1998年芜湖港的经济分析会上,孙新
      华就提出了上市的想法,只不过,那时候实行的是指标制,港口又属交通部企业,
      地方指标再轮也轮不到芜湖港头上。
      
          孙新华的计划被迫搁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中央看到了指标制的种种弊
      端,对上市制度做了重大调整。
      
          孙新华抄起电话,迫不及待地接通了总经济师:“喂,你看了刚才的新闻联播
      吗?”“看了!”总经济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由指标制改为核准制,就意味
      着只要有券商愿意对发行人进行上市推荐和辅导,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中所载资料的
      真实、准确和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公司就可以申请上市。
      
          孙新华当机立断:“你马上牵头成立一个筹备组,负责股份公司的筹建。记住,
      要抽调精兵强将。我五六天后回芜湖要看到完整齐备的上市材料和上市计划!”
      “局长,你放心吧!”总经济师喜形于色,因为他太了解如果公司跃上资本平台,
      其内在质量和外部形象将获得什么样的提升,他对局长的远见极为钦佩,赞叹了一
      句:“局长,你太伟大了!”
      
          五天后,筹建股份公司的全部工作已准备就绪!
      
          企业改制上市,分为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两种。整体上市是以企业的所有资产
      为对象实施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公开上市;分拆上市指仅对企业部分优良资产实
      行股份制改造,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效或低效资产以及不能适应公司长远发展
      的部分资产分离出来,表面上是收缩规模,实质上是收缩后更大幅度更高效率地扩
      张。
      
          因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有严格要求,芜湖港决定实行分拆上市。
      
          孙新华回到芜湖港后,马不停蹄,人不卸鞍:首先进行资产剥离;接着整理材
      料,进行资产评估;然后往返于长航局、省计委、交通部、财政部,开始了繁琐的
      公文旅行。
      
          那个过程太琐碎、大繁杂,略去不写,仅举一个小例子。
      
          为了一个文件的审批,孙新华赶到省体改委才知道主任到一个边远地区检查工
      作了,他驱车几百里,赶了一天路,晚上找到了正在饭厅吃饭的主任。主任一惊:
      “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我找您签字。”主任拿过他的材料:“你一股独大,
      占了总股本的百分之九十八,我怎么批?我批了证监会也不会批!”孙新华说了芜
      湖港的发展前景,说了芜湖港上市成功将对地区经济互动产生的深远影响,也说了
      芜湖港发展所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见主任仍在犹豫,他一把抓住主任的手,放在
      自己的脑门上:“主任,我求您了,您签了字,我要连夜赶回合肥在文件上盖章,
      明天一早就要飞送北京。我发烧四十度,一天一夜,粒米未进,就是为了您的签字
      啊!”
      
          主任一摸,孙新华的额头果然烫手,他被感动了:“你这个孙新华,我看你是
      不要命了!”说着拿过孙新华已摘掉笔帽的笔,在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从启动到正式挂上“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子,孙新华只用三个月的
      时间,走完了别人两三年也不见得能走完的过程!
      
          但第一年申请上市,证监会发审委评议时未能过会!
      
          “一个破港口也想上市?岂不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
      
          支持上市的港口领导层也有了分歧,原因是资产分拆前,港务局因为1997年以
      前一直亏损,按规定五年内可以不交税。现在以优良资产组建股份制公司,不但不
      能上市融到资金,反倒多交了几千万的税,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面对这些议论,孙新华含笑不语。他相信芜湖港的发展前景和创利能力,自信
      芜湖港一旦上市,必定能给投资者以应有的回报!2002年初,经过认真整理后的上
      市申报材料又送到了证监会!
      
          有人说,要上市成功,不花个一两千万别想!孙新华不信。他认为他从事的是
      阳光下的事业,他要以阳光的姿态去面对。
      
          发审委要对芜湖港上市的资质进行审定了。
      
          会前,孙新华来到雍和宫,殿堂门口香烟缭绕,微风吹得殿堂四角悬挂的铃铛
      叮当作响,给这座庄严肃穆的寺庙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息。万福阁内,面前的弥勒大
      佛头戴五佛冠,巍然矗立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微垂的双目,紧闭的嘴唇,给人以
      万般慈祥之感。
      
          孙新华的内心渐渐趋于平静。寺内放着佛乐,仿佛是从深远的时间隧道徐徐飘
      来,博大、崇高间或有些悲怆、平淡和舒缓,如同清泉从他的心头流过。渐渐地,
      尘世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忧虑和烦恼也都远去了。在这一刻,他的脑海里没有了
      芜湖港,没有了将要召开的听证会,没有了所谓的资本市场,甚至连他自己也飘飘
      渺渺,若有若无……世界是那样的怡然和安静,只有时间在静静地流逝。
      
          两个小时,孙新华仿佛想了很多,又仿佛什么都没想。可当他睁开眼睛,仰视
      眼前这位威严而又慈祥的弥勒佛,突然感到神清气定。他并不信佛,来到远离尘嚣
      的殿堂,其实是要给躁动的心灵一点慰藉,一些企盼。
      
          2002年8 月29日。证监会发审委开会审查芜湖港的上市资质。
      
          孙新华等三位公司管理层成员,破例被允许在短时间内回答发审委委员的有关
      问题。正值盛夏,三个人却穿着一样颜色和款式的西装,系一样颜色的领带,就连
      手里拿的皮包颜色和款式也完全一样。当工作人员通知企业入场时,他们三人西装
      革履成一纵队,气宇轩昂地走进会议室。之后,一齐坐下,一齐放包。一身严谨的
      西装和整齐划一的动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十个发审委委员加上工作人员共有二三
      十人,无一不发出会心的微笑,会场上的严肃气氛被一扫而空。事先精心设计,要
      达到的效果达到了,孙新华的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或许是难以泯灭的
      军人情结,他就是要以这样的方式吸引住大家的眼球。
      
          提问开始。
      
          一个委员问:“西电东输对华东地区的用电有何影响,对煤码头造成的影响是
      多大?”这个问题潜在的意思极具挑战性:西电东输已能满足用电需求,不需要煤
      码头中转的煤来发电,如果芜湖港上了市而没有盈利能力就是坑害股民。
      
          孙新华胸有成竹:“川电、三峡电合称西电。川电利用水资源发电,夏天水源
      充足,冬天缺水。用川电来弥补上海的用电,只是冰山一角,起不到多大作用,完
      全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三峡电主要是满足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用电需求,
      据国家计委的统计材料显示,由三峡输往华东地区的电还不能满足其用电需求的15
      %,也不可能造成影响。所以加大芜湖港煤码头的建设力度是完全必要的,并且刻
      不容缓。”
      
          另一位委员再问:“南京、芜湖两港口都是多用途港口。两港口同时在江南有
      外贸码头,在江北有煤码头,距离仅90公里,服务区域交叉重叠。两港相比你认为
      芜湖港的优势在哪里?”
      
          孙新华最怕的就是发审委将他们同南京港相比。他稍一思索,坦然镇定地说:
      “从地理位置、规模、设备上看,南京港确实强于芜湖港。这位专家问得完全正确。
      但实际上优势之比较,不只是设备规模和地理位置,更是人才、观念和服务的比较。
      这方面我们芜湖港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孙新华有意停顿了一下,他看了看会场上的发审委委员,尽量使自己的语调放
      得平缓:“上海电力的黄总从武汉一直走到芜湖,看了四个煤码头。当时正值周末,
      我在外地出差,接到电话马上赶回来亲自接待。这是什么问题?市场观念的问题!
      服务意识和管理的问题!黄总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回到上海后给我们班子成员一
      人送来一箱大闸蟹,这难道仅仅只是几只大闸蟹吗?不,是对我们的服务观念,经
      营作风,客户至上的企业理念的一种高度认同和赞扬!在港口行业,实行三标一体
      标准化管理,全国仅芜湖港一家!股民们把资金交给这样的企业运作还有什么不放
      心的吗?”
      
          全场一阵轻微的骚动,人们显然被孙新华的回答所打动。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财务方面的。孙新华说这个问题请财务部长回答。
      
          问题回答完毕,孙新华回到下榻的民族饭店,他没有勇气在那里等待结果。他
      对这次上市用心太良苦,他真的害怕如果不能过会,他将无法面对!他在房间里来
      回踱步,心情焦躁难安。下午两点,手机响了!孙新华抓过扔在床上的手机,用颤
      抖的手摁出一条短信:芜湖港过会!这是在现场等待消息的财务部经理发来的短信。
      孙新华热泪盈眶!成功了!多年来的一个夙愿今天终于实现了!他马上赶往会场,
      禁不住和大家相拥而泣。
      
          2003年3 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9 时26分,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沈卫
      国和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欧业群健步登台,挥锤敲响了
      标志着芜湖港4500万A 股上市的开市锣。与此同时,在上交所交易大厅和全国各地
      证券营业部里,上证股市行情表上都同步滚动推出了“芜湖港”这一新股的名字。
      它不仅标志着第一只冠以芜湖地名的企业正式跨入了上市公司行列,而且对提升芜
      湖市乃至安徽省整体对外形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此刻,孙新华因劳累过度心绞痛发作,正躺在芜湖市医院的病床上……
      
          1 +1 =?相信大多数人会作出等于2 的判断。可是塔木德却叫他的儿子坚信
      :1 +1>2 !正是凭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父子两代人做成了许多常人不敢奢望、
      难以企及的事情,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帝国的神话。
      
          我们没有就这个问题向孙新华提问,但我们相信,孙新华的回答一定会奇峰突
      起,令人耳目一新。因为他已经用自己的韧性与心智,对这一成功的法则做出了生
      动的诠释。
      
          让我们为孙新华鼓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