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蒙古这片辽阔而高亢的土地,经历了长时期的荒漠化之后,实在一言难尽,
      因而只能列举一连串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字、数据,说明它的一般概况。这些与内蒙
      古大地的枯荣存亡直接相关的数据,在今天与昨天的对比中将会出现如下的生命图
      像:荒漠与绿色的此消彼长,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及草原和家园的稳固。如是观之,
      这样一些数字、数据也是关乎生命与未来的推演,从中可以得知:当中国的整体生
      态环境仍在恶化时,内蒙古已经扼制了土地荒漠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局部沙退人
      进的局面。
      
          以草原文化著称的内蒙古草原面积为11.23 亿亩,已经和正在退化的草原达8.20
      亿亩,其比例高达73%,这里所说的草原退化就是因为过度垦殖过载放牧经年以后
      的草原荒漠化。因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内蒙古大草原已经徒有其名徒有其
      表,在最干旱的1999年,内蒙古大草场上的羊在吃光了草根之后只好吃沙子和死老
      鼠,或者羊与羊之间互相啃吃羊毛,当有的死羊解剖后胃里的羊毛、死老鼠和两公
      斤的沙子呈现在牧民眼前时,牧人的泪水夺眶而出,这片没有羊的土地,人怎么活
      下去啊!内蒙古是中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
      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和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及五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乌
      珠穆沁、科尔沁和呼伦贝尔。荒漠化土地为6.3 亿亩,占总面积的35.6%;水土流
      失面积2.9 亿亩,占总面积的15.8%。
      
          说内蒙古的土地和草原伤疤累累,人与牲畜曾经生活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之中,
      实在不是夸大其词。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此种恶化的态势一度曾迅猛扩张危及北
      京、天津、华北平原,由此可见大地的完整性一旦破坏,丧钟就是为所有人敲响的
      了。1994年到1999年,内蒙古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以每年平均增加3125平方公里的速
      度扩展,是同时期另外11个土地荒漠化区年增加面积总和的90%。
      
          中国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应该还能记得这样的画面: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
      先生风尘仆仆地视察内蒙古,在一处流沙堵住门口人只能从窗户中爬进爬出的民房
      前,神色凝重地面对着这荒无际涯的、被称为京津风沙源的、几乎没有植被遮盖的
      大沙、明沙、流沙……
      
          内蒙古高原上逝去不久的岁月里,曾经是草原的海洋、鲜花的海洋,那鄂尔多
      斯长调宽阔、悠长中略带伤感的歌声,传得很远很远,闻者无不动容。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啊,后来却是因为风沙、沙尘暴,让北京和天津的春天暗无天日,内蒙古
      的沙子飞渡黄河落到徐州,落到南京,落到上海而震惊了中国。这风沙弥漫的岁月
      如果继续下去,那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均旷古未有的土地荒漠化的生态大劫难;反
      之,则是中国在21世纪为全人类作出的扼制土地荒漠化,重建绿色家园的榜样,是
      在稳固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的
      篇章,否则在汹涌的滚滚流沙下,国土的生态安全尚且不保,又何来“盛世”?怎
      样“崛起”?
      
          内蒙古是少见的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以保护
      为主”的地区。内蒙古在历经几十年的生态恶化之后,有了一种生存和家园被威胁
      的紧迫感,他们不再犹豫是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退。1978年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建设
      是内蒙古生态拯救的开始,在其后的国家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的推动下,到21世纪
      的第四个年头,内蒙古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建设,已经有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改善的
      效应,荒漠化土地的扩展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1994年至1999年,内蒙古荒漠化土
      地的扩展速率为0.87%,2004年的监测已降至正常波动范围的0.25%。与之相呼应
      的是内蒙古境内五大沙地的生态逆转。沙地是最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凡是沙地本身
      就是人造沙漠,也就是说它们是在人类长期的掠夺性开发、不合理活动之后,由牧
      草旺盛的草原退化而成的。因而内蒙古的沙地实际上已经成为内蒙古生态环境转换
      状况的风向标:沙地不是沙漠,沙地仍然保留了草原的记忆乃至某些特性。我在毛
      乌素沙地中高大的沙丘下见到过牧羊人,看见过碧绿的沙葱与稀落的沙蒿等沙生植
      物,而且都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用专家的话说沙地本身包含了可以恢复和治理的
      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从草原到沙地其环境的恶化可想而知,离开真正意义上的沙
      漠已经只有一箭之遥,因而如果再不及时治理,那么内蒙古的五大沙地在不久的将
      来便是新生的五大沙漠。在放弃和拯救之间,沙地的命运其实已经就是内蒙古的命
      运了。
      
          内蒙古将重点林业工程集中在五大沙地上,并着重治理科尔沁与毛乌素两大沙
      地,从20世纪末至今,这两大沙地的森林覆盖率已分别达到20%和15%,中国科学
      院的监测表明,这两个沙地的生态环境已经开始根本性的持续逆转,也就是说再经
      过20年到30年的努力,中国的第13亿公民及他的弟弟妹妹们正当年富力强时,将完
      全有可能看到牧草鲜美、牛羊成群的崭新的毛乌素草原和科尔沁草原。浑善达克沙
      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沙地活化最严重,跃跃欲试岂图以风沙埋没北京、天津的
      最活跃的沙地。现在浑善达克南缘已建起了一条长420 公里,宽1 至10公里的林草
      防护带,控制了沙地南移的趋势,沙地内部的沙生植被,生态系统也得到了保护及
      恢复。由于持续的严密而有效的生态建设普遍增加了内蒙古沙地的地表植物盖度,
      阻止了沙漠的推进,降低了沙尘暴的成灾次数及灾害强度。
      
          2001年,钱正英带领的中国工程院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后,结论是:“内蒙
      古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牲畜数量增加,草原不合理开垦,植物资源的过量
      采挖,使草原植被和土壤不断沙化、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目前已全面处于严
      重荒漠化的威胁之中。”正是在2001年之后的三年中,内蒙人说:“政策好、天帮
      忙,加上拼命干,内蒙的草原有救了。”不仅有救了,草原植被正趋于明显的好转
      中。到2004年,内蒙古人工种草0.57亿亩,围栏封育2.89亿亩,禁牧、休牧草原4.08
      亿亩,使7.49亿亩的退化草场得到了保护和治理。
      
          1998年以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的森林资源回升。
      
          为了这样一些对中国的环境治理带有战略意义的变化,内蒙古还做了些什么?
      
          2000年至2004年,内蒙古共完成飞机播种造林、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7030
      万亩,年均1400万亩。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仅人工造林合格面积就超过1000万
      亩,约占全国造林面积的1 /10,飞播造林和封山封沙育林共500 万亩,林业生态
      建设总面积达1500万亩。2003年内蒙古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森林面积比1998年
      增加0.49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4.82 %提升到17.5%,年均增长0.55个百分点。与
      这一大片新增加的森林互为呼应的还有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一世人瞩目的工程在内
      蒙古有三个项目区,即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岭南八局工程区,大兴安岭工程区,总
      投入106 亿元,其中国家划拨85亿元,地方配套21亿元。这106 亿人民币在内蒙古
      换来的是什么呢?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区全面、坚决停止商业性采伐,木材产量
      平均调减幅度为46.1%,实现了从单一木材生产向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历史性
      转变。到2004年年底,内蒙古天然林保护面积由实施方案规定的1.5 亿亩增加到2
      亿亩。
      
          与天然林保护同时展开的是国家公益林建设,是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沙的
      种草种树,1998年至今,内蒙古已完成的公益林建设为2580.8万亩,是国家下达任
      务的105.9 %。任何一种生态建设首先创造的当然是生态效益,但又必须顾及到如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数以万计的世世代代靠伐木养家糊口的人群的生活、生存。迄
      今为止,内蒙古共安置工程区富余职工276975人,其中一次性安置41407 人,森林
      管护160160人,已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系统的为155994人。在天然林得到保护的
      工程区内,我看见的不仅是一方土地的稳固,还有这土地之上的社会的安定、人群
      的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各从其业,是虽然清贫但能够喝点小酒吃点羊肉的还算过
      得去的日子。
      
          森林又是怎样回报人类的呢?
      
          在天然林保护区内,森林以人类难以想象的速度和美妙,慷慨地回报终于学会
      保护它们的人类。首先是曾经让我困惑的森林资源回升:怎么会如此迅疾?只要一
      走进现在的天然林区,答案就从林地上开始站立,真实地显现在灌木丛和山花野草
      之间,当林区内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森林的消耗明显减少,这一大片林子的生命
      力———那是从地底下涌动而出的生命力便明显强大,首先是森林地面的植被层得
      到恢复,然后是森林的面积、蓄积进程加快,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这就是天然林,
      在没有或者尽可能少的人类行为的干扰下,它是可以自行生长自行扩充的,假如风
      调雨顺———内蒙古恰恰碰上了连续三年的雨量充沛的好年景———这里的天然林
      区便有了半个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也是从未见过的盎然繁茂、有增无减的景象。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仅六年,黄河沿线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土壤侵蚀模
      数明显下降,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每年减少3700万吨,毛乌素沙地结束了沙进人退的
      历史,翻开了沙退人进的一页。嫩江流域、额尔古纳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状况
      得到了极大改善,风沙危害已经渐行渐远。在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区内,不仅草长
      花艳,大风天数明显减少,林区主要河流枯水期缩短,而且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狍子、雪兔、飞龙、灰鹤等相继回归且频繁亮相。在黄河上中游及岭南八局保护区,
      天鹅、秃鹫、马鹿、棕熊、大天鹅、丹顶鹤、鸳鸯、野猪等野生动物有的独往独来,
      有的已成群结队。
      
          内蒙古的春天已经不再是寂静的春天。
      
          内蒙古的森林已经不再是寂寞的森林。
      
          笔者在内蒙古的田野调查中,不仅感受到了林业的迅猛发展,也注意到了内蒙
      古根据气候、土壤等特殊条件提出的“适地、适时、适树”的造林法,也就是在合
      适的土地上、在合适的时间段、栽种合适的树种。在树种的选择上与2000年时踏访
      内蒙古稍有不同的是,内蒙林业部门现在更重视适合内蒙这片土壤的灌木林的种植
      和培育。正如我16年前采写“三北防护林”时到处寻找乔木一样,这次的内蒙之行
      又一次告诉我:森林是由高矮不一的各种群落组成的,那些矮小的灌木,那些在1978
      年三北防护林初创时种下的、艰难地成活至今、奉献所有成功地阻挡风沙推进的高
      不过一米的“小老头树”,都是值得我敬重、向往的这块土地的守望者。
      
          高高的杨树啊,矮矮的灌木林,那些杨柴、红柳、沙柳、白茨们,一丛丛地盘
      根错节荒沙中,以其坚韧和温柔组成的绿色林网保护着6000万亩的农田、8000万亩
      的草场。经过一个冬天的冰封雪冻之后,抖落了枝条上的积雪,缓缓地抬起头来,
      向着这个世界,向着所有从它们身边经过用关爱的目光抚摸它们的人,报告春的消
      息了。
      
          内蒙古2000年起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到200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968
      万亩,涉及90个旗县,169 万户农牧民。这一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林子能不能长
      起来?农民能不能富起来?退耕之后社会普遍担心的粮食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笔
      者从和林到清水河,过黄河进入鄂尔多斯高原,在“柠条之乡”四十里梁,准格尔
      旗当地农牧民称之为“五花肉”的裸露砒砂岩区,我看见从原先流沙掩埋的坡耕地,
      到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上的“鱼鳞坑”、“水平沟”,层层叠叠,盘山而上,所有
      的水平沟里油松、樟子松高约尺许,长势良好。放眼内蒙古这个曾经整体坠入荒漠
      化边缘的高原,我忽然想起了“大地工程”这一居然让自己心动的字眼。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