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是农历大年初十即2005年2 月18日,应国家林业局之邀赶往呼和浩特的。这
      个城市,不,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似乎还沉浸在春节过大年的气氛中,年初八又下了
      一场大雪,近处和远处都是重重叠叠的雪,也有鲜艳的红色,凡是有人家的地方都
      贴着春联。越野车在冰冻的雪路上奔驰,车出呼和浩特,起伏连绵的雪野直到天边,
      太阳渐渐升高了,冷峻与温暖交织着,这一辈子从没有在如此宽阔的高原上看如此
      宽阔的雪,爽啊!
      
          越野车小心翼翼地从浑河的冰面上驶过,这条黄河的一级支流现在已经冰结,
      它的携带大量泥沙的沉重的流动,暂时地凝固了,期待着春天来临之后的解冻,而
      与浑河一起有所期待的还有浑河畔上的一道沙坝———白二爷沙坝。确切地说,白
      二爷沙坝位于和林县南部的浑河与古力半几河之间,海拔1400米,是黄河中游东侧
      地貌向黄土高原过渡的丘陵沙区。在20世纪80年代时,是和林县境内风沙灾害最为
      严重的一条沙坝,干旱多风,每年约有200 万吨泥沙经过浑河输入黄河,流动沙丘
      比比皆是每年以3 米至5 米的速度扩展,侵吞着农田和村落。十多年的时间里,被
      白二爷沙坝吞没的农田有1 万多亩,每年另有40万亩因风蚀危害而推迟播种期15天,
      还把六个村庄的农民撵到另处,当地的农人对我说:“以往白二爷的脾气实在太大
      了!”
      
          白二爷沙坝的治理始于“三北防护林”建设开始后的1982年,一直持续到天然
      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开始。20多年,将浩瀚的荒沙规划成八十三个“网眼”分而
      治之,“网眼”的中心地带种植紫穗槐、沙打眼等优质牧草;在牧草周边种植柠条、
      沙柳等灌木林;在灌木背后作为支撑再种植杨树、柳树等防风的乔木。在牧草、灌
      木、乔木的层层防护相互呼应之下,组成立体防护林带,使8.5 万亩流动半流动沙
      丘、3.5 万亩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一道又一道绿色屏障给“白二爷沙坝”带
      来的变化是:灾害性大风几乎绝迹,在夏天,地表温度降6 ℃,日温差缩小2 ℃至
      3 ℃,空气湿度增加5.6 毫巴。当年寸草不生的荒沙中,居然有了31万亩水浇地,
      农牧民以奶牛养殖为主业,人均年收入由1982年的65元,增加到现在的2340元。
      
          浑河上吹来的风是冰冷的,从“白二爷沙坝”上远望那些已经退耕还林的坡坡
      坎坎,在白雪的掩映下能看见绿色的树苗正在探头探脑,但又仿佛都在被某种掩体
      精心地保护着。主人告诉我,这是专门用来种树的“水平沟”,我脚下的坡地上一
      个接一个、一行挨一行的都是。我想看个究竟,想看看种在“水平沟”里的那些树
      苗长势如何,便跨下坡去,哪知道一脚踏空掉进了“水平沟”的深坑里,一屁股坐
      到沟沿上,却正好看见了这一条人工挖的深沟里的两株油松,当“水平沟”里的积
      雪融化点点滴滴的滋润之后,油松又会长高多少?当林草资源得到保护,林草对于
      地面的覆盖度越来越大,“白二爷沙坝”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生物多样性的景观,
      现有植物种类100 多种,林子一大不仅是什么鸟都飞来了,就连绝迹已久的野生动
      物,也在林地中追逐嬉戏了,至于野兔居然从雪地中冒将出来,一只两只三只,瞧
      了我们一眼,随即飞跃,踏雪无声,不知所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