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人有一著名军事论述:“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其中内涵包括有
      实践出真知的成分。纪殿武只要身居决策职位。针对实际问题,往往会拿出脱俗之
      法、迈出非常之步,初时有不可理喻之嫌,后来却让人暗暗称奇,显现出事半功倍
      之妙,用他自己的话说,并非有什么高明之处,而是许多事都亲身经历过了,有真
      实感受方可因地制宜而已。许多职工由衷而言:“纪主任是从工人窝里一步步成长
      起来的,熟悉多方面业务、了解职工心理,又好学上进,乐于研究问题。他决定的
      事情,并不仅仅要把企业搞好,也没忘记我们工人的利益。他当再大的官。跟我们
      也是火车轮子‘铁脚(交)’……”
      
          也许职工的话说得朴素了一些,但他在工作中所奉行的“感情同样也是生产力”
      的口头禅,不论是出于对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中领导行为艺术的提炼与创新,还是出
      于“以人为本”政治思想的指导,其中部分实质性东西,应该同他成长环境里“人
      本正直”的文化教养,有着剪不断的渊源关系。纪殿武出生于1957年,在姊妹七人
      中他排行老二。亦为次子。他的父亲好学上进,在老家种过地,来到双鸭山后,下
      过煤井,当过段长、井长。后来在矿务局林业处任科级干部。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
      少年纪殿武就有了一颗“力争上游,不甘人后”的向上心。与当代儿童相比,他的
      孩提时代还是有着一些不幸,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用广泛
      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形容是“长身体时赶上挨饿,上学赶上不上课”。在幽自己一默
      时,他偶尔会说上句:“我长得矮,兴许就是小时候饿的。”至于“文化大革命”
      的上学不上课,他另有自己的侥幸,说是“老师和大一点的学生都去大串联、砸‘
      四旧’了,我乐得没人管。偷偷找了些不让看的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
      《精忠说岳》,还有《林海雪原》、《红岩》什么的,如饥似渴地读下去。平时支
      离破碎地听父母讲过的故事,在书里一件件地串起来,构成了另一幕多彩人生的大
      世界。”
      
          “我不想上学了……”年仅16虚岁的纪殿武有了心思。
      
          “为什么?”父亲对儿子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不解。
      
          “再念两年,也是个下乡!我现在认字比有的老师还多呢……”他感觉到自己
      长大了,应该提前为家里出力了。
      
          “也好。”父亲为儿子的大人气儿感到幸福。少年纪殿武的选择自有道理,当
      年在“读书无用论”实际上是“读书反动论”极左思潮的笼罩下,在学校多呆两年
      和少呆两年,并无实际意义。父亲虽有一定的“官职”,但膝下子女多,使日常生
      活仍十分艰辛;长子已到了婚配年龄,对迎亲的事正无计可施呢!
      
          少年纪殿武决心辍学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缘于父亲的一筹莫展。就这样,小小
      年纪的纪殿武进了父亲工作的林业处,跟帮儿上山扛木头。他与大人们干一样多的
      活,三个月的跌跌撞撞,挣到了厚厚的一沓钱,面值伍元贰元壹元的共计400 多元,
      毫不保留地交给母亲,然后喜洋洋地等着哥哥把新嫂子娶回家。他对待家人的无私,
      反映了古籍里倡导的“忠义做人”思想的影响,成为“乐为他人分忧”品德操行的
      原始奠基。他当过临时工,上过山下过乡,后来分配工作到蒸汽机车上当司炉(小
      烧)。他十分珍惜这份得之不易的正式工作,从给火车头加煤的力气活做起,按部
      就班地当上了副司机、司机,成为全段屈指可数的业务尖子。上班去老工人是师傅,
      他毕恭毕敬地学技术;业余时间,他就成了师傅们的“小先生”,围成一圈儿听他
      说故事、唱段子。纪殿武的青年时代,就明显比同龄人多些许的文化气,让自己的
      启蒙师傅好生喜欢。这位师傅在段里提职当了主任,正赶上全处(运输部)要来召
      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本段的材料没人写,就推荐让纪殿武试一试。结果就像古时候
      的考状元,一篇文章得到了处领导的赏识,看他又是业务尖子和出勤模范,准许他
      参加处运输科调度员的竞争考试。纪殿武回忆往事时,丝毫不掩饰当时的稚嫩:
      “我考上了,就拼命学业务,随时随地向人请教,一定要让推荐我的人闭上嘴呀!”
      不甘人后的性格和功到自然成的规律。由此翻开了他工作的新篇章,职务从行车调
      度、调度长到调度主任,事事让领导满意放心;为增长其才干,又有意识地调他到
      运输科当技术员。领导觉得这时的纪殿武羽翼已满,可以任将统兵了。
      
          铁路运输部机务段段长的岗位,应该说是纪殿武参加工作后树立起来的第一道
      风景。这是个专门使用、保养和维修火车头的地方,也是运输部下属生产一线的主
      要生产单位,又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他是1990年10月走马上任的,先是一年多
      时间的副段长。继而任段长;很快又经历了把另外两个落后的科级单位合并过来,
      一并由他进行管理的过程。
      
          “合并后的机务段,生产厂(车间)都在铁路沿线,哩哩啦啦的;一千多名职
      工,除了开车就是修车的,自由散漫惯了,平时有点事就推诿扯皮,干的又都是铁
      路运输的看家活,一眼顾不上,就要影n 向全部的运转……”纪殿武尽量把当年的
      工作经历描述得轻松一些。
      
          “管人,又管这么多的人,对我来说,实实在在是第一次……”当年只有三十
      出头的纪殿武,明知工作的艰难,只因他拥有了“人往高处走”的倔强,又读过了
      很多的好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宋岳飞与士卒同甘共苦;汉李广为士兵吮疮治
      病;孙武子校场斩吴姬……“从模仿中摸索经验,成为他最初走上领导岗位的朴素
      选择,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又在接受”当代领导艺术“的指导后产生飞跃。
      
          三个单位合并,原来的12名科级干部,只能有6 名留在管理岗位。纪殿武对总
      支书记说:“留下的你找谈话,要下去的由我安排。”棘手的问题在人格力量中化
      为乌有;连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师傅,离开管理岗位时也毫无怨言。之后,他在管理
      理论上有了“用经济手段制约经济”、“感情也是生产力”的升华,在行为方式上
      有了“演好群英会,唱好将相合”的胸襟。通过对过去存在问题的排队“梳辫子”,
      形成了“抓机车安全运行,抓机车检修质量,抓劳动出勤纪律,抓职工文化生活”
      的治理思路。他以身作则地进行实践,在暂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个新生的机务段
      发生了“拨乌云而现晴天,寻花影径人梅园”的大变化:一是安全生产实现连续四
      个周期里没有大小事故发生(每周期60天);二是机车检修与保养质量创历史最好,
      提高了机车运用率,经营生产指标圆满完成;三是职工出勤守纪达到令行禁止,出
      工不出力和中午喝酒的现象基本根除;四是企业文化像模像样,形成氛围,进入社
      会并产生积极的影响。许多老职工至今对那段时间记忆犹新:“纪段长创造性地运
      用《安全生产管理规则90条》,采用劳动竞赛的奖励机制,与工资、奖金都挂着钩,
      我们再干好干坏就不一样了,机车哪怕只一点小毛病,修理工也不让出厂;运行时
      出点小问题,司机就自己动手。只要是工作任务完成了,每礼拜六下午就开联欢会,
      纪段长带头表演节目,他的小段‘忽听见梆声响到了二更天’和唱片上的差不多。
      好听着呢……”
      
          机修厂的职工大多居住在市区的益寿山下,联欢会上常常余兴未尽,星期天就
      相约登上山去,开辟一块场地,唱歌、跳舞、做体操,又把左邻右舍的人圈拢了来,
      沸沸扬扬的,自发地使这座小山成了市民们进行文化活动的好去处,对以后市政部
      门对“益寿山公园”的规划和投资,不能说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纪殿武当年在机务段的工作,可以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奠基在心的民
      族道义与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是“更上一层楼”地体现人生价值
      所必须踏行的一级台阶。1993年11月,原双鸭山矿务局的一位领导受托与纪殿武进
      行了一次长谈,就矿铁运输的生产经营情况,询问他的看法、个人设想等许许多多
      的问题。他知无不言又畅所欲言,引起那位领导浓厚兴趣,道别时说了句意味深长
      的话:“如果没有特殊问题,也许我们今后在工作上的合作,要近一些距离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