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地方的历史与优势。在黑龙江省的
      双鸭山市,至今还流行着“小政府,大企业”的说法,就形象地解释了在这座以盛
      产优质煤炭为主的城市里,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双鸭山矿业集团,不但在历史上是
      这座城市的创建者,而且至今仍然在经济命脉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位置。这家
      大型企业的地盘之大,职工之众,经济产值之巨,社会功能之全,是本市其他任何
      企业单位都望尘莫及的;理所当然地成为本地域发展经济的重要依托。作为其下属
      单位的铁路运输部,堪称是这家巨人企业的大动脉,以永无休止的工作循环,转化、
      提供出给养,保证“巨人”的生存与发展。这样的重要位置,自然是该矿业集团生
      产经营的晴雨表;同时又因为纵横连接着星罗棋布的兄弟“营盘”,成为集团公司
      对外形象的第一窗口。那么,对于“小政府”的城市形象而言,尽管近几年的工程
      建设项目比比皆是,但铁路运输部对于城市的服务功能和亮化建设,仍要在城市繁
      荣与发展的天平上,占有半壁之力。
      
          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在澎湃激荡的市场经济大潮里,要想保持集团公司
      并城市窗口的亮丽色彩,毫不懈怠地服从服务于本地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矿铁运输
      部的运营。面临着风口浪尖的考验;犹如九曲大河上行舟,曾经遭遇过一处处激流
      险滩,经历过一场场疾风暴雨。而在矿业集团的许多职工和市民们冷眼观看时,人
      们自2002年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地感受到了这个部有序而热烈的变化,一个
      个令上级领导称道、令同行咋舌、令市民刮目的亮点矗立起来。实实在在地展示了
      各项工作的先进风貌,成为全矿业集团的一面旗帜,成为市区人乐于往来的一道风
      景。当代人深知“得遇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领导,是企业之幸”的道理;每当说
      起铁路运输部的变化来,无不对运输部主任纪殿武同志赞赏有加,形象地称他是驾
      驭矿铁腾飞的火车头。
      
          纪殿武是位中等个子的东北男儿,方脸、浓眉,说话时语音带有歌唱家一般的
      磁性。加之妙语连珠和恰到好处的抑扬顿挫,握手相见就给对方很强的吸引力了;
      中年之人。身体略胖,行为举上却如青年人一般灵敏。刚毅果决的形象,又让人感
      受到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果是年岁较大者,乍见到纪殿武时,想起书报上把他称作
      “火车头”的比喻,也许会与以前威武溢于外表的蒸汽机车联系起来;只需稍作交
      谈,从他锐利的眼神、妙趣横生且充满哲理的言语、幽默的比兴,就分外地感受到
      他袭人的智慧和胸有成竹的魄力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火车头”的比喻,与引领
      当代先进科技水平的磁悬浮机车合为一体了。是的,在双鸭山矿业集团所属窗口单
      位担任要职的纪殿武,既有普通职工的纯朴、勤劳,又具有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
      的高端知识结构、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说起纪殿武的履历,铁路运输部的老
      职工快言快语地给他总结了个“两低两高”:一是过去起步最低,现在的职位最高
      ;二是连续学历最低,现在的学位最高。纪殿武在工作中不论职务大小,只要是置
      身于决策者的岗位上,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原本是属于“老大难”的问题,一
      个个地迎刃而解;其原始动力就是在青少年时代亦萌生在心的那份对待人生的道义。
      当然,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政治思想修养的提高,对高层次管理理论营养的汲取,
      使那份原始的道义得到了升华,相互支持、锤炼成为一门不可多得的领导行为艺术
      了。
      
          纪殿武是2002年11月2 日就任铁路运输部行政一把手职务的,成为在双鸭山市
      这块黑色土地上拥有纵横铁道线路262 公里、内燃机车16台、客货车347 辆、固定
      资产7 亿元人民币、各工种员工3441人、年运输总量达1700多万吨的企业单位的当
      家人。只是摊子大,当家人“日理万机”,固然难,倘若家境富裕,当得再好,也
      许不会被众口一词地称赞;如果是债台高筑的穷家,却能够当得热烈,当出个人往
      高处走的日新月异来,就是令人无不折服的“将帅”之才了。
      
          对待困难重重的工作,纪殿武犹如一位善于水墨写生的国画家,有着潇洒自如
      的大手笔;也如同一位在冲锋陷阵时视死如归的勇士,会产生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成
      效来。在铁路运输部职工内部及至双鸭山矿业集团的领导层,各有侧重地传述着纪
      殿武工作历程里,几次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故事,因为视角不同,叙述方式也不尽一
      样,但可以彼此串连起来,成为有观赏与效仿价值的图画。他就任部主任时,国家
      铁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出于激烈竞争的需要,也出于全国经济发展“大动脉”
      作用的必需,进行了运营提速、再提速的实践。而双鸭山矿业集团的铁路运输部,
      虽然作为企业铁路,但在运营上却与国家铁路血脉相连,并受其制约;如果不能立
      马适应国家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快提高区间通过能力来加快机车车辆的周转,
      在进入国铁环节时,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梗阻;同时,双鸭山矿业集团作为大型国
      有煤炭生产企业,虽然“船大掉头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历了多年的阵痛后,
      正像猛士一样地重新站立起来,每年的煤炭产量以100 万吨的速度增加,给正手忙
      脚乱、气喘吁吁的铁路运输部,又加上了一个重包袱。
      
          “没说的,”在集团公司领导找他谈话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既然领导
      把我放到这个位置上,我就得在其位谋其政……”
      
          在全集团公司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上。刚刚走马上任的纪殿武,以自己的风趣
      幽默,向堪为伯乐的公司领导立下了军令状:“不看钟,不看表,生产多少运多少!”
      
          有好心的朋友为他捏了一把汗,说:“我们相信你的魄力,可运输处这么个破
      摊子,你大话一出,真担心你闪了腰呀!”
      
          “闪了腰?”纪殿武轻松地说,“古人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正想伸
      伸腰呢!”
      
          铁路运输部对于纪殿武来说,有着魂牵梦绕的不解之缘,他熟悉其工作内容与
      大小程序,就像清楚自家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他从18岁参加工作始,就与这几百公
      里的企业铁路风雨同舟了,先是以学徒工的身份在蒸汽机车上当小烧(司炉),继
      而是副司机、司机;又担任调度、调度长、调度主任;在运输科当过技术员,到机
      务段当过副段长、段长;提职到运输部分管生产副主任的岗位上,度过了他漫长的
      十年光阴。作为这个系统唯一从火车司机被提拔为行政一把手的人,对于管理这段
      企业铁路,他有着无人可比的丰厚阅历。当时运输部的状况,的确让人感到头痛,
      纪殿武面临着火车必须提速、运输量增大的突出矛盾:一是铁道线路老化,钢轨近
      10年来没有更换,特别是过去在维护线路时,长期采取了拆下磨损较小的钢轨去顶
      替磨损较大钢轨的应急方法,结果造成了线路的全盘老化;在这样的线路上讲提速,
      犹如在草房地基上盖高楼大厦,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机车破旧,当时的牵引机车,
      虽然已经换成了内燃机车,但都是我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首批生产的,早已被国家
      铁路淘汰下线,让它去完成提速任务,要了老命也完不成。
      
          纪殿武有为之恪守的人生理念:性格决定命运,是提倡人的开拓进取,干工作
      不要做怕跌跤的小脚女人;知识改变命运,是提醒人们要注重学习,广博知识,开
      阔视野,放远眼界地看待问题;机遇造就命运,是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把握住瞬
      间即逝的机会。当仁不让地据为己有,作为施展人生抱负的平台。三者中的关系,
      又相辅相成的递进,若是一个人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不会去钻研暂时与饭碗无
      关的知识;没有知识,也就没有了远见分析,没有了可以牛刀小试的胆量,即便再
      好的机遇到来,也会像瞎子一样视而不见的。实际上,诸上理念,应该是纪殿武对
      自己工作足迹的总结,是他做好工作一条行之有效的规律。在重重困难面前,他的
      “规律”又得到了再一次的价值验证。“只要你想做,市场经济会让你更聪明……”
      纪殿武以超越平凡的胆识、眼界和思维,体现了他善于因事制宜地驾驭工作的先进
      性。他首先与国内两个内燃机车生产厂家协商,提出预购8 台新型机车,但必须在
      五年内分期付款的意向,得到了大连内燃机厂的认可。并得到了集团公司的批准;
      这8 台新型内燃机车牵引定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不但马力大、外形美观,机车内
      还装有电视、电风扇、冰箱、暖气等设置,“忽如一夜春风来”地改善了司乘人员
      的工作条件,展现了先进生产力的魅力。同时,他经过多方筹措资金,一次性购进
      了5 公里的新型钢轨,用于对铁路主要干线的改造,并以递进的方式增加基础性建
      设投资,偿还历史欠账,由此完备了实现列车提速的硬件条件。万事俱备,只欠东
      风。要真正实现列车提速并完成日益增加的煤炭运输任务,保证与国家铁路同呼吸、
      与集团公司共命运,还必须由较高业务素质的职工去进行操作,因为只有他们才是
      完成企业绩效计划、推进绩效成果的主体。但客观条件的落后,必然造成覆盖群体
      的落伍,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绝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奏效的纸上谈兵,撂不下的一大
      摊子工作,放在手里“叮当”作响的几个资金,会让当家人一筹莫展的。纪殿武在
      处理这个棉絮套似的历史问题上,可谓是快刀斩乱麻,既别出心裁又成竹在胸地下
      了一步“歪棋”:“职工得培训,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咱们因地制宜,
      走条捷径,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纪殿武酝酿的培训方案,是从各岗位
      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到大连机车厂实地学习,并根据考试成绩的高低。给予不同数
      额的奖金,激励他们把技术学会、学精,学得可以随心所欲地应用。回来后再理论
      结合实践地教徒弟,具有“看得真切,记得扎实,问得实际,解答得具体,随学随
      会”的诸多好处。纪殿武亲自过问、亲自考核培训事宜,并亲自嘉奖业务尖子,鼓
      励职工刻苦钻研的积极性。学习这项技术,按国家铁路的培训教程,必须得花费三
      年时间。双鸭山矿业集团铁路运输部新型机车的全体司乘人员,却在较短的时间里,
      全都有了比较扎实的操作技术;从而实现了矿铁列车在非常条件下的提速。成为让
      外地同行及国家铁路行业叹为观止的奇迹。
      
          纪殿武连续几个月来异常严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微笑。他的确感到了
      疲劳,他要长长地伸一个“懒腰”,轻松一下绷紧的肌肉;而他的部下们却一个个
      地紧张起来了,因为他们了解这位由开火车到完全具备“火车头”性格的领导,在
      前进的路途上,不做一番轰轰烈烈、所向披靡的长鸣,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知道
      纪殿武头脑中正酝酿着下一步的工作部署,那将是更为刺刀见血的冲锋!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