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让空间一隅闪回到历史,让历史的一瞥清晰到现实。1941年平潮中学诞生于战
      争与动乱期间。解放后的几十年中,也是道路崎岖,一路坎坷,历经沧桑。然而,
      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向战斗前沿,走到高级岗位,走到海内外各地,一路走
      来,风尘仆仆。她带来了优良传统、人文精华。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渲染了江海大
      地,带来了无边风光,有题词为证:揽平原风光,接江海涛声。壮哉数年,煊赫江
      海大地;风起云涌,扬起风云豪杰。
      
          日月经天,是星球运动的轨迹;江河行地,是河流运动的轨迹;开创伟业,教
      书育人,是平潮中学播撒如火情怀、释放生命色彩的行为轨迹。现实与历史薪火相
      承,她发展创新,做大做强。
      
          现在,作为领跑者、掌门人的现任校长张斌同志,接力棒在手,一脸豪气,云
      海荡胸。他,四十有几,那眉宇清雅的气质、不卑不亢的风度、内敛机智的神情、
      指挥若定的素养,一见便知其精明与执著。学校之高,在于高晶位、高素质;学校
      之大,在于大师、大家。然而,张校长的情愫不仅于此。他常常告诫师生,不忘
      “一班、一排、一连”起家的过去,不忘动乱不堪的“文革”,不忘“三排房子,
      四处漏雨”的家当,更不能忘历史上“抗倭英雄”的精神。他的“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引发了他人的共鸣,也仿佛演出了往日一起生活工作、发展创新的幕幕“情
      景剧”。
      
          剧一,剧情介绍:进行决策。
      
          1997年的一天,旭日初升,撒落千种风情。但办公室内却“风景”迥异,张斌、
      吉文林、吴晓晖等几位校领导,很早就到了校长室,晚睡早起已成习惯。他们个个
      面写难题,心思重重,谁也没注意到太阳露脸,但谁都在演绎着未知的但全新的领
      域:28亩的学校。又让一桥划成了“楚河汉界”,要推进学校现代化,路在何方?
      要扩展学校,八九千万元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而且,又只能靠自身的造血功能。
      来强健自己。说来也奇,人的思维的火花有时会在瞬间进发:弱者,看到的是“困
      难”、“矛盾”;强者看到的却是“机遇”、“发展”。“运气”往往就在这时候
      降临。“干。跳出老区,开辟新区!”张校长的提议,吉校长的赞助,吴校长的定
      夺,一项决策出台了:“跳起来摘桃子”、“人总有大于自身重量的力量”。人们
      的心热了起来:有的把辛辛苦苦的积攒拿来了,有的把结婚用的钱拿来了,呼啦一
      下子就集资了300 多万元,另有吉校长的2000多万元。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潮中弄
      船何所倚,船稳帆满号子齐。
      
          画外音:教职工集资办学,带有“自发股份制”的色彩,是英雄造时势,还是
      时势造英雄?“平中”人对事业的爱,是美人爱英雄,还是英雄爱美人?历史自有
      评说,教育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境界。
      
          剧二,剧情介绍:校园动人。
      
          天空的幸福一身“蓝”,森林的幸福一身“绿”,“平中”的幸福一身“新”。
      现在的“平中”景物凝神,神采飞扬,色泽如流,气象万千。她,令人沉醉。近几
      年,心仪于“平中”的“来宾”、“游客”可谓络绎不绝,如同“家有美女百家求”
      一样的风光。来“平中”的人,一切都要跟着感觉走:听琅琅书声,方知是“校”
      ;见竹园溢彩,才知是“园”。来宾评价道:平潮中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园
      中有校,校中有园。“净化、绿化、香化、美化、用房精细化、楼群人文化”,
      “六化”建设同样地行进在现代化的行列中。新区的景点有“春风”楼、“春雨”
      楼,风调雨顺,一片舜地尧天。其南边是“文津”、“文峰”、“文林”三院,以
      教学楼、综合楼为主。设计者说,争取30至50年不落后,此言可见校园一斑,其中
      的“格物楼”,楼的命名取《礼记》中名言“致知在格物”而名之,立在当今,志
      存高远。右走有“葫芦”形池沼,池上有桥,左拐有岁寒“四友”之谓的“松、竹、
      梅、桂”,还有现代款式的亭台廊阁,以及名言佳句,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体
      育馆两旁的合计有32000 多平方米的姐妹体育场,就其草皮足球场与塑胶跑道而言,
      也差点让一些乡下客人当了刘姥姥呢!
      
          张斌校长津津乐道的是校中三桥:“为了方便学生,老区中间的桥,是学校花
      250 万元钱买来的。买了桥,带了地(20亩),招儿子,有老婆,何乐不为呢!为
      沟通新老两区,避开地面车辆行人,学校还造了二百米长八米宽的‘天桥’,又‘
      造’了由十八辆豪华中巴组成的接送外地学生的‘车桥’”。是的,学校的发展要
      有决策者的长远眼光;也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此前,老校友老省长陈焕友多次关
      心过学校的事业;“车桥”之策亦是通过发动本市群众得来的锦囊妙计。现在,平
      潮中学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效益都有了突破。《江苏教育报》称
      “平中”是“通州乃至南通教育界的‘华西村”’,其实也是精神上的“小康”之
      校。
      
          画外音:“平中”是有很大魅力的,什么是魅力呢?——这是一种能让人开颜、
      消愁,并且悦人、怡人、迷人的神秘品质,它像一缕丝,巧妙地编织在“平中”人
      的性格里,让人感受到其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变。平潮中学不但“景美”
      而且“神美”,请看一组特写:师生们走在池沼小石桥上,踏歌而来,扑蝶而舞,
      面庞生动,灿烂娇美。
      
          放学了,十八辆豪华中巴一溜儿驰出校门,气派壮观,彰显出:平潮中学,一
      切都是为了学生。
      
          上课了,吕老师步履轻盈走进教室,打开段考试卷:“同学们,我们这次考得
      很好,说明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
      
          学校教研气氛浓厚,国家级及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就承接了几十项。教科研成
      果累累,收获颇丰。
      
          去年初一新生招生时,计划招生数是 700人,可是竟来了7500人,凌晨两点就
      有人来排队,成为学校的另一道风景。
      
          一位老师的铂金戒指失而复得,这种事在校园里屡见不鲜,蔚然成风……
      
          画外音:人们羡慕高楼大厦,因为它是由一砖一瓦建起的;人们向往高山,因
      为人选择了永不懈怠的奋行。“平中”人以人格为最高学历、关爱为最高品位。谁
      说这不是硬道理呢?“平中”人能以人为本,以创为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靠
      的是全体“平中”人的努力。万千气象中先进的理念与校园结缘,新人新事在校园
      闪光:陈锦铎、薛德成、王寿兵、周贵进、顾铁军、陆志强、李丽萍……一个接一
      个的教育品牌,走在光辉的行程里,风采摇曳。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