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011年2 月,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当中,许多审计人就昼夜兼
      程忙着财政审计。中南海一声令下,审计署调兵遣将,又一场空前规模、堪称世界
      之最的审计大战打响了,这就是覆盖全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
      
          要理解它的重大意义,必须从欧美债务危机说起。
      
          2007年8 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突然爆发,多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企业倒闭,股市狂泻,失业剧增……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
      出一个战略性决定:对1997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
      
          ——前所未有的规模1 4.13万审计大军呼啸而出,足迹遍布大陆31个省市自治
      区、5 个计划单列市和2779个县(包括隶属海南省的西沙、中沙、南沙办事处。唯
      有当时发生地震的云南省盈江县未列入审计),对政府性债务展开了“大兵团、多
      兵种、立体化,多视角”的“地毯式审计”。
      
          ——前所未有的严格!十余年间发生了多少笔债务,每笔债务数额多少,是谁
      办理的,钱花到哪里去了,是否见了实效,“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
      的刚性要求掷地有声。上对下,面对点,层层督导、检查、核验,绝不允许有任何
      遗漏和水分。
      
          ——前所未有的创新!运转快捷有序的信息化控制系统设计出来了,覆盖全国、
      高度安全的网络化项目管理平台建立起来了,多层次的审核校验工具、联网审计分
      析系统,规范化的多维分析模型开发出来了,债务分类列项的新概念、明了清晰的
      审计表格制作出来了。总部发出的指令当天就能到达全国各地的每一位审计人员;
      现场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当天就能获得总部的反馈。面对陈积多年、情况复杂的地
      方政府性债务,全国审计系统打了一场漂亮的“信息化战争”。
      
          ——前所未有的效率!4 万多人的审计大军激战3 个月,审计省市县政府性债
      务187 万多笔,涉及8 万个部门机构单位,6500多家融资平台公司,37万多个项目,
      仅上报的审计动态简报就达130 多万字。如今,任何地方、任何年度、任何一笔债
      务,在总部数据库都可一点即出。
      
          那些日子,国家审计署“719 (会议室)指挥总部”不分昼夜一片繁忙,工作
      人员集中住宿,墙上挂着“作战地图”,几十台电脑在桌上闪烁,几十部电话响个
      不停。从风雪塞北到酷热南方,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数万现场审计人员为了逐
      项对账,见人见物,足迹遍及偏乡僻野。没有节假日,天天“白加黑”,最紧张的
      阶段大家不得不“排队睡觉”,很多人揣着眼药水,盯着计算机。2011年6 月27日,
      债务审计大汇总的决战打响,指挥部工作人员雷达、郝敬苏等数十人目不交睫,连
      续激战了44个小时。当第一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报告清样送达署领导手上时,有的年
      轻同志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
      
          债务审计要求之高,涵盖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追溯年代之久,参审人员
      之多,在中国审计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壮举。审计全面、系统、准确地摸清了我
      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底数、规模、来源、结构、类型、投向、风险以及管理情况,
      为国家决策和经济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可信可用的信息保障,同时发现和移送了18
      起大案要案线索。审计结果表明,当时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为10.72 万亿元,完全
      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过审计报告依然敲晌了警钟,他们向国家提出一系列重大
      建议:“积极稳妥处理存量债务,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进一步清理、
      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建立规范的举债融资机
      制,实施全口径监管和动态监控”等等。2013年,审计署又跟踪审计了18个省、直
      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地方性债务增长变化情况,发现部分地区和行业债务增长较快,
      风险凸显,有9 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9%. 警钟再次敲响,
      国务院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政府债务大审计又紧锣密鼓地跟进……
      
          审计监督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计署党组提出:“审计应当成为
      国家治理中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我们的工作不只是查
      出问题,最根本的目的是推进和完善国家治理,健全预防制度,抵御问题的发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