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平同志南巡深圳的1984年,深圳政府宣布,自11月1 日起,深圳特区范围内,
      粮油敞开供应,取消一切票证。与此同时,取消国家对粮食、食油、猪肉、蔬菜、
      煤气(球)五大宗商品的财政补贴,实行议价购销,自由选择。到了11月1 日这一
      天,深圳大大小小的粮店贴出告示:从今日起,买粮不需凭粮本。三号大米每斤由
      0.146 元调到0.29元。对此,市民的第一反应是发慌!纷纷到全市各大粮站排队抢
      购粮油。
      
          面对市场上出现的混乱现象,深圳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经过激烈争论,逐渐取得共识:深圳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政策,
      大胆地试验,大胆地改革,在取消票证的同时提高物价,以防止出现抢购,提价会
      造成干部职工生活水平下降,因此相应地发放物价补贴,提高工资水平。由于沉着
      应对,措施得当,恐慌和混乱很快平息下来,没有发生大的风波。
      
          深圳取消票证走过的路子,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步改革阶段(1980-1984),
      其特点是“调放结合,以调为主,分步理顺价格”。第二阶段为大步改革阶段(1984-1987),
      其特点是“放调结合,以放为主,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第三阶段为深化改革阶
      段(1988-1991 ),其特点是“管、放、调并重,巩固物价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
      价格体系”。第四阶段为完善改革阶段(1991年至今),其特点是“完善管、放、
      调”,改革的重点从改革商品价格转到有关收费管理上。特区创办之初,由市政府
      物价部门管理的农副产品有110 多种,到1983年改革物价下放权限后,只管9 种,
      其余全部放开,由商场自主定价。到1984年10月,深圳市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约占
      社会商品零售额的80%。老百姓惊喜地发现:票证越用越少,商店里的商品却变得
      越来越多,价格放开后,开始价格很高,但好像冬天里的水银柱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市民喜欢上了商品琳琅满目的繁荣市场,享受着自由购物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深圳取消票证10年后,1993年4 月1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
      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号称为“第二货币”的各种票证完成任务,
      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点上,深圳比全国早了10年。
      
          据有关部门调查,1995年深圳取消票证10年后,每百户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为:彩色电视机112 台,电冰箱100 台,洗衣机98台,照相机62架,收录机87部,
      自行车119 辆。从1979年到1989年,深圳的物价增长2 倍多,与此同时,工业生产
      总值从原来的8000多万元增加到11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2 元增加到1450元,
      职工的工资从原来的平均一年769 元增加到3852元。也就是说,10年内,物价增长
      2 倍多,职工、农民收入分别增长5 倍和9 倍以上,生产更是增长100 倍以上。
      
          深圳取消票证、放开价格是无奈之举,但是在客观上却是打破计划经济射出的
      一支响箭。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将计划经济称作“短缺经济”,其特点就是实行
      票证和购货排队。深圳由于取消票证、放开价格,就合乎逻辑地走上了市场经济道
      路。凭借市场这只神奇之手,中国人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告别了票证和排队,让
      短缺经济变成了商品琳琅满目的富裕经济。
      
          深圳实施价格改革的成功,为全国进一步进行价格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有人评价说,深圳经济特区成功地进行价格改革试点,对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贡献
      是排在第一位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