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从1982年起,深圳把竹园宾馆的改革推广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新招的工人一
      律实行合同制。蛇口工业区从1982年起,不论是工人还是干部,均实行合同化管理。
      1983年,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进一步扩大了用工制度改
      革范围。到1989年底,特区的合同制工人已发展到6.75万。如果包括“三来一补”
      企业和建筑、服务性行业中的职工,深圳已经有了一支50万的合同制工人大军。1986
      年,深圳起草《深圳经济特区劳动条例》,于1987年底呈送省人大审议修改后定为
      《广东省经济特区劳动条例》,1988年8 月19日实施。1992年7 月1 日全国人大授
      予深圳市人大特区立法权,市政府起草《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1993年10月
      1 日施行。这个条例为国家后来制定《劳动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1995年1
      月《劳动法》颁布实施。2008年1 月1 日《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
      
          早期的深圳,工人解决的是“干不干”、如何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干部就难办
      得多,需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深圳的基础是原宝安县的底子,创建初期只有
      2 名工程师、几十名技术人员,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省里每年只分给深圳一百多个
      指标,对深圳来说塞牙缝儿都不够。深圳学习蛇口的经验,也开始从全国招聘干部。
      深圳第一次公开招聘干部是1981年,市组织人事部门(当时合署办公)派出招聘组
      到北京招人。在中组部和一些部委的支持下,首批招到了一百多名原在“三线”工
      厂工作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首战告捷,鼓舞了深圳的信心。1982年,深圳大张
      旗鼓在全国公开招聘干部,中组部再次大力支持,开出了介绍信。有了这个“尚方
      宝剑”,工作进展十分顺利。从这次开始,深圳连续5 年,从北京、天津、上海、
      沈阳、长春、西安、武汉等大城市招聘了大量优秀干部。其中有革命先烈叶挺将军
      的儿子、航天工业部高级工程师叶华明,著名电影演员祝希娟等。后来深圳建立起
      了常设性人才市场,人才的招聘、交流成了常态。到了1986年上半年,深圳已从全
      国招聘了5 ,4 万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基本上满足了建设所需的人才。
      
          后来深圳对引进人才的标准又提高了,开始从我国海外的留学生中招聘人才。
      从2001年起,深圳已连续9 年引进留学人员超过1000人。近年来更是成倍大幅增长,
      呈现“扎堆”现象。仅2009年一年就突破了3000人,到目前深圳已累计引进海归人
      才近3.9 万,数量为全国各城市之首。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把深圳作为回国工作创
      业的首选城市之一。数据显示,来深的留学人员中有28.6%选择创业,目前全市共
      有留学人员企业1512家,产值超过1 亿元的留学人员企业有26家。
      
          30年后的今天,深圳已有了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与高级技
      工以上人才共183.7 万,其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94万余人,高级职
      称人员8.98万,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7400多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57 人,也有
      了牛憨笨等数名两院院士。
      
          在解决了“有没有”人才的问题后,如何选拔使用干部的问题就摆到了面前。
      干部选拔改革先从企业开始,后来扩大到了政府机关。这方面蛇口走在前面,实行
      经理(厂长)负责制和选举聘用合同制,一年后蛇口的做法在全深圳特区推广。1983
      年5 月,深圳在市旅游公司和进出口公司进行试点,聘用了总公司经理、副经理等。
      1986年,深圳开始在市劳动局、审计局、标准计量局等10个局级单位公开从社会上
      招考局级干部,在市城建开发集团公司、城管办等4 个局级单位公开招考局级干部
      和经理,结果从近千名报考人中选拔出24名正、副局级干部。1988年6 月,深圳开
      始了公务员制度的探索实践。1995年3 月,深圳16个单位的631 名工作人员经过考
      核批准,顺利过渡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务员,它标志着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重大
      人事制度改革开始启动。2008年8 月,新成立的国家公务员局将全国唯一公务员分
      类管理改革地方试点任务交给深圳。2010年1 月,《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
      理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配套制度正式实施,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职位划分为综合
      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大职类。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职位分类和聘任制的
      实施,淡化官本位、打破“铁饭碗”,让深圳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更专业、更高效、
      更廉洁。从竹园宾馆开始的职工打破“铁饭碗”改革和蛇口工业区开始的解决干部
      终身制改革,好像是两股清泉溪流从高山上流下来,最终汇成了滚滚奔流的改革大
      河。
      
          竹园宾馆职工打破“铁饭碗”和蛇口解决干部终身制问题,这两件事具有什么
      重要意义呢?意义就在于对人的管理活了,让人恢复了自由。这既符合人的本性,
      也符合马克思理论关于未来理想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论断。从表面上,竹园
      宾馆是老板炒了职工鱿鱼,实际上这是一种双向选择:职工也可以对老板“炒鱿鱼”。
      如果一个职工能力强,他对本单位不满意时就可以辞工到更好的单位去。事实上深
      圳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就是这样的:一方面是老板大量地炒员工鱿鱼,另一方面又是
      员工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一些高技术、高收入的企业,这实际上就是职工炒了老板的
      鱿鱼。这样一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解放了生产力,
      带来了高效率。干部的管理也是如此。早期的蛇口工业区为什么具有那样生机勃勃
      的景象,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就是因为打破了干部终身制。群众可以评议干部,监
      督干部,选举干部;处在这种环境里的干部,必须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根据民
      意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自然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
      种开放的干部制度能够保证不断地将新的优秀的干部选举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同时
      也实现了干部自身的自由。对整个社会来说,打破职工的“铁饭碗”、解决干部终
      身制,可以让社会保持一种活力和高效率,最终使社会进步步伐加快。竹园宾馆和
      蛇口改革的意义就在这里,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就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